“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一頂新氈帽!”老北京人過年,一般從“臘八”開始,今年的臘八是1月17日,咱老北京人在臘八這個時令上向來有自己的講究,要喝粥吃蒜,可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給您講講臘八的老禮兒。

臘月初八為何要吃臘八粥

臘八節與臘八粥的由來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年輕時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為尋求人生真諦與生死解脫,舍棄王族生活,出傢修道。

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麥一麻。後來發現一味苦行並非解脫之道,於是放棄苦行下山。這時一位牧女見到他虛弱不堪,便熬乳糜(奶與谷物共煮而成)供養他。釋迦牟尼的體力由此恢復,隨後於菩提樹下入定七日,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古印度人為瞭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六年苦難,也為瞭紀念佛祖在農歷的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所以說臘八節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臘八也就成瞭佛祖的成道日。

據此,漢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臘月初八都要予以紀念。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也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缽,沿街化緣,將收集的米、栗、棗、果仁等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大傢認為吃瞭可以得佛陀保佑, 所以貧窮人傢稱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滿足來寺院參加紀念法會的信眾需要。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供養佛陀的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傢供傢人享用。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由此而誕生瞭“臘八節”。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吃蒜

“臘八”正解

臘八節,俗稱“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老禮兒管歲終之月稱“臘”,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之意(《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臘”字在現代漢語字典裡的解釋是:古代農歷十二月裡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歷十二月也叫臘月,咱們每年看央視春晚的那天,就是農歷十二月三十,也叫臘月三十。

臘八節還有幾個別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臘八祝等都是一個意思,您可別弄混瞭。臘八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民間的臘祭主要是兩個內容:一是祭祀,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等;二是禱祝,祈求風調雨順,確保谷物豐收。民間還有說是敬獻神靈的幹物祭品叫做臘,取八谷星神的八字,合在一起叫做“臘八祝”。祝和“粥”諧音,於是,每到臘日就用蔬果幹物合在一起,煮熟成粥以敬獻神靈,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 ”俗解

相比佛祖和祭祀,關於“臘八”,還有個有點兒詼諧的解釋。據傳說,“臘八”起源於元末明初。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居然從監牢的老鼠洞裡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他便把這些東西熬成瞭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於是給這鍋雜糧粥起瞭臘八粥的美名。再說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當瞭皇帝,為紀念這段艱苦又“甜蜜”的監獄時光,他便將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老北京人的“臘八節”

這臘八節的來源眾說紛紜,至今沒個具體的論據,但咱老北京人過臘八的那些講頭兒可是年年歲歲一直流傳下來的。

臘八節主要吃什麼食物

臘八節食物之一、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傢吃臘八面。

臘八節食物之二、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傢傢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節食物之三、臘八粥

臘八節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傢都要做臘八粥。到瞭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傢傢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傢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瞭。

正宗臘八粥的做法

正宗臘八粥的做法

原料:糯米50克,粳米50克,黑米50克,米仁50克,桂圓50克,紅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隻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放入適量的水,然後把黑米、紅豆、花生米、紅棗洗幹凈倒入鍋內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米仁、粳米、糯米洗幹凈倒入鍋內一起煮,待鍋開後,再用微火煮。

4.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攪拌均勻,開鍋後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的鍋內,撒上適量白糖。

臘八粥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臘八節有什麼寓意呢

臘八節放假嗎?

據萬年歷可知,2015八節是公歷2016年1月17日,農歷十二月初八,星期日。臘八節不是法定假日,所以不放假。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1、印度佛教說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傢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瞭“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瞭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幹,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瞭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2、朱元璋落難說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谷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瞭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瞭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瞭皇帝,為瞭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