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天氣日趨涼爽,氣溫開始下降,氣候變得幹燥,人們因一時不能適應而容易感受風寒,引發疾病。尤其是老年人代謝能力較差,既怕熱又怕冷,對劇烈變化的氣候往往難以適應,病邪極易侵入肌體,引起各種疾病,因此,做好秋季的養生保健工作,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老年人秋季養生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

​老人秋季養生要註意哪些方面

一、 從飲食著手

1.低溫烹調。低溫烹調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幾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瞭食物中的養分,可謂一舉兩得。

2.少吃偏熱的食物,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做調節。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秋燥“火上澆油”,涼性食物有助於身體氣息平衡,去除燥熱,比如水鴨、魚蝦等體溫偏低的肉類食物,稻、藕、筍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蘿卜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陰處生長的菇類,冬棗、蘋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3.飯吃八分飽。進食越多,產生的熱量也越多,易使體溫升高。

二、從睡眠著手

1.睡個“低溫覺”:我們的體溫並非恒定不變,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晚間9—11點開始下降,凌晨1—3點降到低谷,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晚7—9點)達到頂峰。因此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必須杜絕熬夜,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切忌夜生活過度,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

2.避免“光壓力”: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溫上升,使人體產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三、從環境著手

1.多接近綠色植物:室外多栽種樹木與綠色攀爬植物,如綠蘿、爬墻虎、金銀花和瓜豆類植物,室內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環境的溫度。比較起來,植物蒸騰吸收熱量的貢獻大於樹木遮擋太陽輻射所減少的熱量,“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2.棄用厚重的窗簾:換成薄些的、看起來淡雅清爽的輕紗或者棉質窗簾。3。傢具也降溫。多采用造型簡潔、色調偏冷的藤、竹、木制品,達到吸收部分熱量之目的,發揮輔助降溫作用。4。嘗試冷光燈。在保證必需的閱讀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臺燈、落地燈,或用低瓦數的冷光燈替換暖光燈。不僅省電,而且可以營造出更為涼爽的氛圍。

四、從運動著手

1.來一場自然之旅。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峽谷等處做深呼吸。這樣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陰氣,以收滋陰之功。

2.常溫沐浴。平時洗澡時,無論盆浴或淋浴,水溫不必高,桑拿時房間的溫度也不宜太高。溫泉有滋潤身體之功效,但不宜長期頻繁浸泡熱溫泉。

3.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遊泳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運動,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降溫效果會更好一些。

“低溫養生”是個綜合的概念,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味的貪涼。溫長路提醒,踐行低溫養生,要避免四個誤區。

1.少穿衣,低溫養生不是簡單的少穿衣服多貪涼,在氣溫低的時候還是要註意保暖。

2.開空調,“低溫養生”註重的是自然環境下的“低溫”對人體的調節,大熱天開空調有悖“低溫養生”的原則。

3.喝涼水,吃冷飲,少吃麻辣、易上火的熱性食物,並不代表要多吃冷飲。中醫講究少食“生冷”,與人體溫度接近的食物才更養生。

4.不分人群,老人和兒童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季節交替時要註意保暖;孕婦、經期的女性要少吃涼性的食物;陽虛體質的人,本身就容易怕冷,不適宜低溫養生。

老年人秋季穿衣要註意什麼

1、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溫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溫回升,出汗受風,更容易傷風感冒。所以老年人不要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

2、高領衣是常見的秋季禦寒服裝,老人為保暖,喜歡穿高領毛衣、保暖內衣等。

①衣領病又叫衣領綜合征,醫學上稱之為頸動脈竇綜合征,導致這種癥狀主要是高領或領帶過緊壓迫瞭頸動脈竇,從而引起血壓快速下降和心率減速,致使腦部供血迅速減少,以至出現頭暈或暈厥等現象。

②領口不能太緊,可能會影響頸椎的正常活動,還會使頸部血管受到壓迫,使輸送到大腦和眼部的血液減少,引發腦供血不足。

③衣領過緊還可壓迫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進而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心動過緩,甚至暫停、血壓下降、腦部供血減少、頭暈乏力。

④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領口過緊會加重心臟負擔,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嚴重者還可出現休克。

3、腰帶束得太緊,勒著腰部的骨骼和肌肉,容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腰椎局部長期缺血缺氧,還易發生腰椎損傷、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浮腫,另外還影響胃腸道正常蠕動,日久會產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所以老年人不要束腰帶,或者不要束得太緊。

4、襪口緊不利於腳部血液回流心臟,時間長瞭,會引起腳脹、腳腫、腳涼,腿腳麻木無力,導致行走不便。老年人要穿舒適的、襪口寬松的位置。

5、忌鞋子緊。鞋子緊的話,腳部尤其是腳趾受擠壓,會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引起腳趾腫脹、疼痛、腳涼。所以老年人的鞋子要寬松舒適。

6、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添衣不要過多過快,以使人體有抗禦寒冷的能力,民間流傳的“秋凍”之說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凡事都應有個限度,“秋凍”也不能過頭。

7、老年人體質較弱,對冷的敏感性較高,在秋季尤其要註意衣服的增減,早、晚應多穿些衣服,避免受涼感冒。當然要避免天一涼就加厚衣,這樣有利於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

8、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選擇那些吸汗能力強、通氣性好、開口部分寬、穿著舒服、便於洗滌的衣服,以便體熱的散發、傳導。

9、穿衣時要特別留意身體重要部位的保溫,上半身要留意背部和上臂的保暖,下半身要留意腹部、腰部和大腿的保暖。加一件棉背心,戴頂“帽”,對防止受涼有很大幫助。冬天的棉褲較重,易下墜,最好做成背帶式。

10、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寬大、輕軟、合體,穿起來感覺舒適,同時衣服樣式要簡單、穿脫便利,不要穿套頭衣服,紐扣多的衣服也不宜多,宜穿對襟服裝。

11、老年人的貼身衣服最好用棉佈或棉織品,不宜穿化纖衣服。因為化纖內衣帶靜電、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皮膚瘙癢。但有些患風濕性關節炎(燒傷科)的老年人則可以穿用氯綸制成的褲子,因為氯綸產生的靜電,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燒傷科)有一定的幫助。

秋季老年人養心是關鍵

一是靜心。

人生在世,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雅境界。明《養生四要》一書中說得更為透徹:“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

二是清心。

離退休之後要跳出萬丈紅塵的擾攘,榮辱升降已成過眼煙雲,將外界一切幹擾拒之門外,自得其樂。

三是寬心。

歷經坎坷的老年人,胸襟要像大海那樣寬闊,能容下百川。即使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也要達觀對之,自我化解。

四是忍心。

百事忍為上,能忍亦豪傑。容忍大度既可排除自己惡劣的心境,又能促進良好的傢庭和人際關系,人也自然樂在其中。

五是用心。

人老瞭不能光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而要多動腦筋,多些興趣愛好,讀些凈化心靈的書報,可陶冶情操,心身康泰,活得瀟灑,過得自由。

秋季老人要註意護好這六個部位

頭部。頭部為“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風寒邪氣,頭部首當其沖。寒氣入侵頭部,會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還易發生高血壓、急性心梗、中風等。氣溫突降時,老人外出可以戴頂薄絨帽,下雨時要及時把頭部保護起來,避免淋濕。每天清晨應梳頭百餘次,使頭皮微熱,有利於頭部經絡氣血通暢,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順。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洗完頭一定要用毛巾擦幹或者用吹風機吹幹。

口鼻。口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惡心、嘔吐、咳嗽、吐痰、鼻塞、打噴嚏等,都是口鼻受寒的表現。深秋季節出門,建議老年朋友戴上口罩。

頸部。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上承頭顱,下接軀幹,是神經中樞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如果受寒,不但加重頸椎病,還會引發其他慢性病。因此,老人深秋要穿立領裝,外出時戴圍巾,對預防心血管病等有一定好處。

肚臍。肚臍是最怕著涼的地方,屏障功能較差,易受涼而染風寒。因此,冷天老人可以用熱水袋、暖寶寶等給肚臍保暖,平時穿件貼身的純棉背心,避免受涼。

腰部。腰為腎之府,加上“帶脈”又環繞腰部,若腰部受寒,易引發疼痛,全身乏力。因此,老年人最好選擇長款衣物,或專門佩戴護腰。閑暇時可用雙手搓腰,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起到溫煦腎陽、暢達氣血的作用。

腳底。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差,又遠離心臟,易使血液循環不暢。腳一旦受寒氣侵襲,會導致抗病能力下降,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痛等病的患者易舊病復發。建議老人穿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棉襪,每天晚睡前,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20分鐘,可將寒氣從足底排散。然後按摩腳掌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

秋季老人怎麼吃養生

秋季抵抗秋乏,註意能量堅持補鉀

“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們說愛瞌睡的人的口頭禪,秋乏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現象,夏去秋來,氣候由炎熱變得涼爽宜人,人體出汗也明顯減少,人的機體進入到瞭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水鹽代謝開始恢復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統的負擔也得到緩解,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而這個過渡階段人感覺到的機體疲勞就被稱為“秋乏”。

鉀是人體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肩負著維持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等重要功能,當人體缺乏鉀的時候,人就很容易出現一系列肌肉無力、低血壓、精神不佳等現象,嚴重還可能出現心律不齊甚至致命。山藥中富含鉀元素,加上山藥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本草綱目》說它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因此對於秋乏的人群來說,吃點山藥有助於抵抗秋乏。

陳皮山藥可緩解咳嗽痰多,秋季食用更適合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可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常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癥。而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經、胃經、肺經,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臨床使用陳皮多治痰濕不化、胸膈滿悶、咳喘痰多、痰白粘稠。因此如果秋季因為感冒等原因造成咳嗽痰多,不妨搭配山藥、陳皮食用,有助緩解痰多咳嗽等癥狀,更適用於在養肺的秋季食用。

低油少鹽 饑飽適度

低油低鹽、少味精醬油,盡量以蒸或煮的方式來烹調,以減少油脂的攝取。如果是在外面用餐,可要一杯白開水將菜稍微過一下。少吃加淀粉後經油炸或炒的東西,因為淀粉容易吸油,像炒面、炒飯、水煎包、蔥油餅等。味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吃東西常覺得索然無味,食物一端上來就猛加鹽巴、頻沾醬油,很容易吃進過量的鈉,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

饑飽適度,老人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對減少,對饑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饑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凈素食老人,由於進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饑性較差,因此應少食多餐,按時進食。

提高機體代謝能力,秋季老人吃什麼好?老年人應多食用富含鈣、鐵及維生素A、B2、C的食物。富含鈣的食物有蝦皮、芝麻醬和乳制品等。乳類含有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和鈣,也是維生素A、B2的良好來源,隻是含鐵較少。新鮮綠葉菜及紅、黃色瓜果類(如胡蘿卜、南瓜、杏子等)含豐富的維生素A、C,也宜多食用。海帶、紫菜中鉀、碘、鐵的含量較多,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有益。經常食用淡菜、海帶、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則可增加必需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的攝入量,也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主食吃什麼好

主食宜粗不宜細,老年人應適當選用粗糧,如小米、玉米、燕麥、紅薯。食用粗糧制的面包比精白面包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它含維生素B1較多,因而有助於維持老年人良好的食欲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同時,所含的食物纖維可刺激腸道使其增加蠕動,可防止因食物纖維不足而使大便幹燥,甚至便秘等。

老人在秋冬天的早餐最適合喝粥,而夏天的早餐則適合吃麥片、水果和酸奶。面包和饅頭都盡量選口感軟一些的,便於咀嚼,也不會造成牙齦損傷。此外,也要註意經常變換口味,如將饅頭變成蔥油花卷、糖花卷等,以免口味過於單一導致老人厭食。

此外,雖然各種報道一直強調粗糧的好處,但粗糧味道稍差,老人不用勉強自己天天吃。或者可以把粗糧和細糧按1:3的比例混合來做,可以改善口感。

早餐不要吃的太早

人到老年,不僅心、腦、腎等主要臟器日漸衰退,而且消化功能也大大減弱瞭。如果不註意飲食調理,特別是早餐的質量,勢必會影響健康和長壽。

以往認為,老年人早晨起得早,早餐也應吃得早,其實不然。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瞭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前一天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過早,就必然會幹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所以,老年人最好在早8點以後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