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味甘性溫,能暖中補虛、益腎養肝、開胃健脾,是老百姓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川渝地區更有冬至喝羊肉湯的傳統習俗。然而,專傢提醒,痛風患者不宜選擇羊肉湯進補。

你知道痛風病的來源是什麼嗎

如果痛風病人出現下列情況,則會使壽命縮短。

( 1 ) 長期血尿酸高於正常,並出現痛風石,尤其是多個痛風石及發生破潰,引起腎臟損害及腎功能減退

( 2 ) 痛風性關節炎頻繁發作,關節已發生畸形及功能障礙,影響正常活動,病人長期臥床。

( 3 ) 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情況。

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來的一種多發病,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將相帝王都患有痛風,故痛風又稱為“帝王病”,也因此一直被視為和“酒肉”有密切關系的富貴病。據統計,較15年前,患者增加瞭15-30倍。痛風病在任何年齡,都可以發生。病人大多為30歲以上的男性,其男、女性別的比例大約是20:1。此外,痛風病大約半數以上都有傢族史,因此遺傳在痛風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癥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早於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經發現有痛風引至大拇趾關節病變。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稱痛風為“不能步行的病”,並指出痛風是富者的關節炎,而風濕則是貧者的關節炎。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他對痛風下瞭以下的結論:“太監不會得到痛風,女人在更年期以後才會得到痛風,男性在有性生活後才會得到痛風,痛風的發炎在發生後40天內就會消退,痛風在春秋兩季較會發生。”。

西元三世紀,羅馬醫師蓋倫首次描述痛風石(尿酸鹽)。第一次使用痛風英文字“gout”是約在西元12世紀由一位名為Randolphus of Bocking的修士。這個字是由拉丁文gutta來,是一滴的意思。以當時中世紀的醫學概念“四體液說”,痛風是被認為關節的部位多瞭惡毒液體。

​痛風患者不宜選擇羊肉湯進補

痛風是由於體內負責分解尿酸的酶活性不足引起體內尿酸堆積,並沉積在關節、軟組織等處引起的。控制痛風發作的關鍵,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通常需要飲食控制和多飲水,其根本是要盡量避免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鄭宏庭說,羊肉本身就屬於嘌呤較高的食物,而且老百姓通常會將羊雜連同羊肉一起煲湯,會增加肉湯中的嘌呤含量。因此,痛風患者冬季切忌選用羊肉湯進補。

此外專傢提醒,痛風患者在治療期間最好不吃動物內臟,少吃魚、蝦、禽肉、豬牛肉,不喝各種肉湯,以及一些嘌呤含量較高的蔬菜,如紫菜、豆制品、蘑菇、菠菜等。

關於痛風病的誤區你知道多少呢

痛風的認識誤區一:忽視腳趾腫痛

腳趾腫痛是較典型的痛風:起病初期,受累關節(大腳趾、足背)局部出現顯著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此時為急性期,容易誤診為局部感染,因而錯誤地使用青黴素治療。

痛風屬於無菌性炎癥,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病人開始用青黴素後,疼痛有所減輕,便以為藥物有效,其實是被忽悠瞭,因為痛風早期發作有自限性,即使不治療,也會在3~10天內自行緩解。

痛風的認識誤區二:治療痛風,降尿酸就行瞭

有些醫生及病人會急切希望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圍,以為血尿酸正常後,痛風發作也會停止。

其實不然。尿酸水平的驟然降低,有時反而會加劇痛風的發作。因為血尿酸突然降低,會導致已經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脫落,引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也叫“轉移性關節炎”。

因此,在痛風急性期,不要一開始就用降尿酸藥(如果病人原來一直服用降尿酸藥,可按原劑量繼續服用)。待關節腫痛緩解2~4周後,再開始服用降尿酸藥。

痛風的認識誤區三:血尿酸正常,不會痛風

急性痛風發作時,約1/3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可以“正常”,但這並不能否定痛風的診斷。因為痛風發作時,劇烈的疼痛會使人產生應激反應,而後產生內源性激素,促進血尿酸的排出,造成血尿酸正常的假象。

痛風的認識誤區四:隻要不痛就治好瞭

正確的痛風治療,一般使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雙氯芬酸)及一些中成藥(如痛風定膠囊)來控制癥狀。而有些人關節炎一發作習慣去醫院打一針,通常為糖皮質激素,見效很快。

激素確實能緩解一時痛楚,但隻適用於常規藥物無效時,或不能耐受,或嚴重反復發作的急性痛風。若長期使用,可造成肥胖、骨質疏松、高脂血癥及糖尿病,況且,激素對血尿酸無降低作用,反而可能使血尿酸升高。

痛風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一、血、尿常規和血沉

1.血常規和血沉檢查 急性發作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通常為(10~20)×109/L,很少超過20×109/L。中性白細胞相應升高。腎功能下降者,可有輕、中度貧血。血沉增快,通常小於60mm/h。

2.尿常規檢查 病程早期一般無改變,累及腎臟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膿尿,偶見管型尿;並發腎結石者,可見明顯血尿,亦可見酸性尿石排出。

二、血尿酸測定

急性發作期絕大多數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認為采用尿酸酶法測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 /L(6mg/dl),具有診斷價值。若已用排尿酸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則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緩解期間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風發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於上述水平。有三種解釋:①中心體溫和外周關節溫度梯度差較大;②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分泌較多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進血清尿酸排泄,而遠端關節內尿酸鈉含量仍相對較高;③已用排尿酸藥或皮質激素治療的影響。

三、尿尿酸含量測定

在無嘌呤飲食及未服影響尿酸排泄藥物的情況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總量不超過3.54mmol/(600mg/24h)。原發性痛風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於3.54mmol /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風,而尿尿酸大於750mg/24h,提示尿酸產生過多,尤其是非腎源性繼發性痛風,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時明顯升高。

四、關節腔穿刺檢查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腫脹關節腔內可有積液,以註射針抽取滑囊液檢查,具有極其重要診斷意義。滑囊液的白細胞計數一般在(1~7)×109/L,主要為分葉核粒細胞。無論接受治療與否,絕大多數間歇期的患者進行關節滑囊液檢查,仍可見有尿酸鈉晶體。

(一)偏振光顯微鏡檢查

將滑液置於玻片上,在細胞內或細胞外可見雙折光細針狀尿酸鈉結晶的緩慢振動圖象。用第一級紅色補償棱鏡,尿酸鹽結晶方向與鏡軸平行時呈黃色,垂直時呈藍色。

(二)普通顯微鏡檢查

尿酸鈉結晶呈桿狀針狀,檢出率僅為偏振光顯微鏡的一半。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後,離心沉淀,取沉淀物鏡檢,可以提高其檢出率。

(三)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對滑囊液或疑為痛風結節的內容物進行定性分析來判定尿酸鈉,是痛風最有價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測定待測標本的吸收光譜,然後與已知尿酸鈉的吸收光譜比較。若兩者相同,則測定物質即為已知化合物。

(四)紫尿酸胺(murexide)試驗

對經過普通光學顯微鏡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發現有尿酸鈉存在的標本,可行本試驗以便進一步予以確認,此法簡便易行。其原理是尿酸鈉加硝酸後加熱產生雙阿脲,再加入氨溶液即生成呈紫紅色的紫尿酸銨。

(五)尿酸鹽溶解試驗

在有尿酸鹽結晶的滑液中,加入尿酸酶保溫後,尿酸鹽結晶被降解為尿囊素可見結晶消失。

五、痛風結節內容物檢查

對於痛風結節進行活檢或穿刺吸取其內容物,或從皮膚潰瘍處采取白堊狀粘稠物質塗片,按上述方法檢查,查到特異性尿酸鹽的陽性率極高。

六、X線攝片檢查

期急性關節炎僅表現為軟組織的腫脹,關節顯影正常。隨著病情的進展,與痛風石鄰近的骨質可出現不規則或分葉狀的缺損,邊緣呈翹狀突起;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進入慢性關節炎期後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有不規則或半圓形的穿鑿樣缺損,邊緣銳利,缺損邊緣骨質可有增生反應。此外,利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可早期發現受累關節的骨密度改變,並可作為痛風性關節炎診斷與病情觀察的評價指標。單純的尿酸性結石可透過X射線,其診斷有賴於靜脈腎盂造影。混有鈣鹽者,行腹部平片檢查時可被發現。

七、CT與MRI檢查

沉積在關節內的痛風石,根據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掃描中表現為灰度不等的斑點狀影像。痛風石在MRI檢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塊狀陰影,靜脈註射釓可增強痛風石陰影的密度。兩項檢查聯合進行可對多數關節內痛風石做出準確診斷。

總之,實驗室檢查是確診痛風和觀察病情演變不可缺少的方法,尤其是發現尿酸鹽結晶,是提高痛風診斷質量的關鍵。

體征:

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形成和關節畸形、腎實質性病變和腎尿酸結石。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起病初時可僅有血尿酸持續性或波動性增高,隨年齡增長癥狀出現率逐漸增高,但亦有終身不出現癥狀者。急性關節炎為常見癥狀,典型表現是:夜間突然發病。初期單關節受累,以mu趾及第一蹠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足跟、膝、腕、指和時;肩、胸鎖、下頜、脊椎、骶骼和髓等處偶可受累。患病關節紅、腫、熱、痛,關節腔滲液;常伴有寒戰、發熱、血白細胞增加、紅細胞沉降率增速等。經1-2d至1-2周可自然緩解;緩解期可全無癥狀,稱發作問期,長短不一。可因受寒、感染、勞累、創傷、手術、飲酒、食物過敏;或進高嘌呤飲食、精神因素、服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等可誘使再發。反覆發作可發展為多關節受累,從急性關節腫脹發展至慢性期骨質缺損、關節畸形和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是由尿酸鈉結晶沉積而成,以耳廓、對耳屏、蹠趾、指間、掌指等處易見。尿酸排出量多者易發生腎結石,可有腎絞痛、血尿、排出結石。純尿酸結石X線能透過,不能在普通X線平片中發現;但可因其含鈣形成的復合結石而顯影。痛風性腎病頗多見,其嚴重性更大於關節炎,是由尿酸鈉結晶在腎間質沉積及阻塞腎集合管所致。早期可間歇出現蛋白尿、尿比重降低、良性高血壓;其後尿素氮升高;緩慢發展,最後可導致腎功能不全而威脅生命。

痛風的飲食

痛風與飲食

關於痛風的發病機理,早在幾千年前的中醫理論中就已經明確是和飲食有關。元代的醫學傢朱丹溪指出:“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明代的著名醫學傢張景嶽也指出:“痛風,內由平素肥甘過度,濕壅下焦;寒與濕邪相結鬱而化熱,停留肌膚。”這些論述之中,“熱血”、“汗濁”、“肥甘過度”、“濕壅”貼切的說明瞭我國古代中醫早已對痛風病的致病原因有瞭非常到位的認識。

現代痛風病學研究也確認,痛風的發病與日常飲食用直接的關系,痛風病的根源在於體內尿酸過高,而大多數人尿酸過高的原因都與飲食習慣有關,終日宴請、喜食生猛海鮮、大魚大肉,生活富裕如同帝王一般的人群是痛風發病率最高的。所以,痛風病在醫學上又被稱為高尿酸血癥。一個成年男子每天體內會產生1000毫克左右的尿酸,這些尿酸被腎臟的遠曲小管吸收後,再排出體外。痛風病患者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瞭腎臟的遠曲小管受損,不能完全吸收體內產生的尿酸,導致尿酸在體內聚積並且越來越多,最後超過血液溶解飽和度的尿酸被析出,形成尿酸晶體隨著血液四處流動。這些尿酸晶體如果不能及時被排出,就會附著於人體遠端的腳趾、手指關節處,引發痛風。

痛風的飲食禁忌

很多痛風患者,缺乏對痛風原因的正確認識,未能找準問題的根源所在。認為痛風是小問題,吃點藥就好瞭。平時不註意體內尿酸的控制,不註重腎臟功能的保養。還有的成功人士身不由已,應酬不斷,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這些都會導致體內尿酸水平不斷升高,最終形成尿酸結晶,附著在關節處成為新的痛風石。長此以往,痛風的發作會日益頻繁、逐漸加重,甚至影響瞭工作和生活。所以,要對痛風的原因有清醒的認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差別很大,痛風病人盡量不要吃海鮮、動物內臟。喝酒要選擇紅酒,不喝啤酒,少喝白酒。肉湯少喝、火鍋湯不能喝。茶要清淡的,濃茶、紅茶不能喝,喝牛奶不能選酸奶。

痛風患者宜用食物

(一)肉類和海鮮食物。

嚴格意義上痛風患者不能吃肉類和海鮮,但是肉類對人體正常新陳代謝非常重要,還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所以痛風患者應當少量補充火腿、羊肉、熏肉等嘌呤含量低的肉類…

1、枸杞炒肉絲:枸杞60克,豬瘦肉120克,淀粉、料酒、醬油、味精、花生油適量。先將枸杞煸炒,再將鍋內放花生油,等待油沸時放入豬肉絲;豬肉絲出鍋前放已炒煸的枸杞,再將水、淀粉、料酒、味精、醬油放入目口可。有保肝明目作用。

2、黃精煲豬胰:取黃精30克,玉竹30克,豬胰臟1具,薑、味精、精鹽、蔥適量。用砂鍋將洗)爭的豬胰臟、黃精、玉竹、蔥、薑、鹽等加適量的水慢火煮,大約30分鐘後煮熟出鍋,放入味精即可。作用:降血壓,補氣力。

3、芹菜粥:大米50克,芹菜末適量,共煮粥。作用:清熱,減肥,利尿通便。適用於痛風合並有高血壓、眩暈及面部烘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