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會設立該節日,可見本疾病的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其目的也是為讓人們引起對關節炎的足夠重視。對於目前關節炎來說,主要還是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在非手術治療達不到治療效果時,可酌情考慮手術治療,尤其是對中老年人而言。​關節炎怎麼治療?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關節炎最佳治療方法。

關節炎治療之中醫方法

推拿按摩

推拿和按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疏導血管,推拿和按摩治療手法主要是按、捻、揉、搖等。上肢以雙側手指、掌指、腕關節為重點,下肢以雙側足趾、踝關節為重點。

針灸

針灸治療對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治療中,根據不同的部位要選取相應的穴位。

如肩關節痛,取肩前、三角肌;肘關節痛,取曲池、尺澤、手三裡;腕關節痛,取陽池、外關、合谷;髖關節痛,取秩邊、環跳、殷門;膝關節痛,取陽陵泉、犢鼻、伏兔、足三裡;踝關節痛,取丘墟、昆侖、解溪、太溪、承山。針刺手法,急性期用瀉法,強刺激,甚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放血量為0.5~1.0ml。慢性期用平補平瀉,中等刺激,並可酌加溫針或艾灸。除手法外,還可采用電針,以加強刺激,提高療效。

外敷治療

外敷治療是中醫治療關節炎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將藥物敷在關節部位來治療關節炎。外敷療法也是是中醫目前使用較為廣泛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外敷藥內部的中草藥成分,達到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的目的。

​關節炎怎麼治療關節炎最佳治療方法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癥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癥,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2.藥物治療

選擇治療藥物時主要註意以下幾點:

1)關節炎的種類和發生的原因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治療前一定要弄清楚這些。

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並用其他藥物、是否妊娠。

3)藥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

4)在治療關節炎的時候,子啊費用上面花費是比較高的,所以在治療前一定要規劃好。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藥物(DMARDs)、植物藥、生物制劑等。非甾類抗炎藥物為一線抗風濕藥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癥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藥物合用。

Gs是最強的抗炎藥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癥,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於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應用。

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志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註射。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後。

此類藥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

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

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植物藥能輔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制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癥及禁忌癥,權衡利弊。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為主,生物制劑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效果最佳,尤其對於對DMARDs反應不好的中軸關節受累患者。

骨關節炎的治療除瞭對癥止痛(對乙酰氨基酚、NSAIDs)外,還可在關節局部應用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及雙醋瑞因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長期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選),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應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有無腎結石等選擇具體用藥。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苯溴馬隆)。通常以後者為首選。

3.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如針對細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凈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主要應用於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癥關節炎患者,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

4.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並非每個患者均需進行關節腔穿刺,要嚴格掌握臨床適應癥。

已經確診的關節炎,但個別關節持久不愈的關節腔較多積液,影響患者關節功能時可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並給予腔內註射藥物。

關節腔註射常使用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質酸。前二者多用與類風濕關節炎。其中關節腔內註射激素同一關節穿刺頻率無限制,但若註射1-2次後效果差不應繼續註射。

骨關節炎患者首選透明質酸。關節腔註射後避免關節過度活動,以免藥物滲出引起局部腫脹。

關節滑膜切除術適用於臨床、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診、藥物治療半年無明顯好轉時。術前但需要患者充分的精神、心理準備及術前藥物治療準備。關節矯形、關節置換用於具有關節畸形、功能嚴重受限的患者。關節融合術可人為引起關節骨性強直以減輕疼痛,終止病變,或提供關節穩定。

關節炎的癥狀都有什麼

1、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漸累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

3、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癥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5、化膿性關節炎往往由細菌侵入關節腔引起,多見於少年兒童,常發生於髖關節,主要癥狀為局部紅、腫、痛、熱和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癥狀。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

兒童關節炎應該怎麼預防

大傢一般都會認為關節炎隻是發生在中老年朋友們身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關節炎的發病率一直都是非常高的,各類人群都可能會發病,兒童也會形成關節炎,兒童形成關節炎關節炎要特別重視,建議到醫院去接受治療,那麼兒童應該要如何預防關節炎呢?下面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於朋友們會有些幫助。

兒童要預防關節炎所生,應該要弄清楚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很多專傢認為關節炎與潮濕的環境有非常大的關系,當然關節炎在冬季癥狀會加劇,所以大傢一定要特別重視。現在的孩子,如果吃太多垃圾食品又缺乏鍛煉,就會有超重的現象,長期坐著不動,這樣對關節組織會帶來一定的壓力,而且還會導致關節疼痛僵硬癥狀加劇,所以,要預防關節炎兒童應該要合理的控制體重,飲食需要均衡,堅持健康的生活方法,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避免體重超重。

要預防關節炎,傢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重視兒童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要註意防潮防濕,減少誘發因素的刺激,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多補充一些鈣及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當然還需要補充一些鐵元素,如果是處於急性發作期間,應該要臥床休息,在關節固定期間需要進行一些肌肉鍛煉,這樣是能夠有效的預防病癥加劇的。

關節炎的檢查措施

無特異的實驗室指標。血沉大多正常、C反應蛋白不高、RF(類風濕因子)和自身抗體陰性。關節液黃色或草黃色、黏度正常、凝固試驗正常、白細胞數低於2×106/L、葡萄糖含量很少低於血糖水平之半。

典型X線表現為受累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及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嚴重者關節面萎陷、變形或半脫位。

磁共振顯像能顯示早期軟骨病變、半月板、韌帶等關節結構的異常,有利於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