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生瞭孩子痛經自然就好瞭,但婦科專傢均表示,這種說法不正確。準確地說,生育後,由於宮頸口相對變得松弛,經血容易排出,所以有的人的痛經現象會有所緩解,但不會因此而“治愈”。

婚後痛經能自愈嗎

一般的痛經確實在婚後或生育後大多會自愈。因為經血與剝脫的子宮內膜,不能順利地經子宮頸口流出,是引起痛經的主要原因之一。婦女分娩後,子宮口會變得松弛,經血和剝脫的子宮內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經會消失。

但是,引起痛經的原因較多,如子宮過度後傾後屈、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如雙角子宮、子宮縱隔等)、陰道畸形、處女膜狹小、骨盆腫塊、附件炎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因此,不能隻是等待結婚和生育,而應該去醫院婦產科,請醫生全面地檢查,對因施治。這不僅是治療痛經,同時也是為瞭早期發現和治療能引起痛經的疾病,也是結婚和生育的需要。

為瞭防止痛經的發生,應該特別註意:經期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穩定和良好的情緒,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避免盆浴和遊泳,忌生冷食物等。

緩解痛經治療小貼方

專傢說,對於原發性痛經的女性,隻要生活上多註意,會有所改善,如平時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規律,在心情上保持愉悅,不要過度緊張。

專傢建議,發生痛經,應該到醫院接受正規檢查,明確自己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這樣才可以“對癥下藥”。

小步快走可有效緩解痛經

在網上和生活中,不少痛經女性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候工作忙起來,東跑西顛,反而痛經沒有那麼厲害瞭。”這讓一些人很疑惑:痛經不是提倡休息嗎?運動會不會加劇疼痛?

對此,專傢認為:排除疾病導致的痛經,如果平時或經前能夠堅持進行有氧運動,的確可以有效緩解痛經。她表示,有痛經史的女性可以堅持每天進行小步快走運動,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

專傢認為,通過適當運動可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也可以轉移不少女性對痛經的恐懼,可以嘗試。

緩解痛經小貼士

熱水袋敷

專傢建議,對於下腹隱痛,尚可忍受的痛經,可以在傢用熱水袋敷,或喝熱水紅糖水來緩解。

艾葉泡腳

專傢表示,艾葉泡腳比較安全溫和,可以在經期前一周開始泡,每天泡半個小時,到身上出汗為止。

按摩穴位

專傢認為,正確的按摩可以緩解疼痛,如按摩血海穴(該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按摩方法是先搓熱兩手,然後按在血海穴上,按順時針方向按摩五分鐘。按摩足三裡穴(用一隻手的掌心按準膝蓋的頂部,中指下伸的頂端,向外一橫指即是),可以用針灸,也可以用拇指反復按壓。

吃止痛藥

專傢說,不少女性害怕藥物有副作用,排斥止疼藥,其實,如果疼痛難忍,應該服用止疼藥來緩解,由於量小,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副作用,但服用何種藥物,最好聽醫生的建議。

偏方推薦:

玄胡益母草煮雞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鐘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具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專傢點評:這個偏方對身體總的來說,沒有太大的壞處。但嘗試時,要辨明體質。此方適合熱癥的女性。

但她提醒,畢竟是民間偏方,科學性不可考,如果要服用,最好要到正規醫院瞭解自己痛經的原因,而且效果是因人而異,最好不要對效果有太大的期望。

3款糖水解痛經還你好氣色

1、薑棗紅糖水

材料:幹薑、大棗、紅糖各30克。

作法:將前兩味洗凈,幹薑切碎末,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以及黃褐斑。

2、韭汁紅糖飲

材料: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作法:將鮮韭菜洗凈,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入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菜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之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3、山楂桂枝紅糖湯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克。

作法: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於女子寒性痛經癥及面色無華。

中醫推拿讓痛經走開

腎俞:在後腰,與肚臍相平,脊椎旁邊1.5寸,左右各一穴;

阿是穴:兩側腰部最痛的部位;

氣海:肚臍正下方1.5寸;

關元:肚臍正下方3寸處;

三陰交: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處。

另外還有一個腰陽關(以脊椎為縱坐標,髖骨最高點為橫坐標就可以找到),每個穴位按摩幾秒鐘。

有痛經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傢人站在一旁幫她按摩,按摩時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根前後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圓周運動),不論順時針倒時針,以達到發熱、酸脹感為宜。在月經來潮前1周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

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同時,可以在痛經期配合用熱敷法,將1斤左右的粗鹽用鐵鍋炒熱,放在佈袋裡,敷在腹部痛的地方,一天一次。

痛經是怎麼分類的

⑴原發性痛經

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於月經初潮後2-3年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輕婦女。

常發生於有排卵月經,因此一般在初潮後頭1~2年尚無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嚴重的痙攣性疼痛多發生於初潮1~2年後的青年婦女。如一開始出現規律性痛經或遲至25歲後發生痙攣性痛經,均應考慮有其他異常情況存在。原發性痛經常在分娩後自行消失,或在婚後隨年齡增長逐漸消逝。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於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註意疼痛開始的時間、類型及特征。根據:

①初潮後1~2年內發病;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⑵繼發性痛經

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Ⅱ度宮頸糜爛:炎癥可循淋巴循環擴散到盆腔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炎,現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墜痛及痛經。

慢性子宮內膜炎:痛經較多發生於未產婦,但嚴重痛經者極少,可能由於內膜過度增厚,阻礙組織正常退變壞死,刺激子宮過度痙攣性收縮所致。

慢性宮頸炎:下腹或腰骶部經常出現疼痛,每於月經期、排便或性生活時加重。

盆腔炎性腫塊炎性包塊盆腔炎腹痛在月經期也會加重,但不如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的痛經明顯。

子宮發育異常:有原發性閉經、痛經、不孕、習慣性流產、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難產等病史。

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往月經來潮時並無疼痛,而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出現痛經。可發生在月經前,月經時及月經後。

子宮腺肌病:30歲以上的婦女,出現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的痛經為本病的主要癥狀。

子宮內膜息肉:出現月經失調,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痛經等。

陰道血吸蟲病: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過多及痛經,白帶明顯增多。

子宮肌瘤、卵巢腫瘤:腫瘤壓迫或是合並其他子宮炎癥導致的痛經現象。

3、根據痛經程度可分為3度:

⑴輕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癥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藥。

⑵中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⑶重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臥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臥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采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