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乳腺癌方式主要有手術切除卵巢、放療雙側卵巢、藥物治療。隨著治療乳腺癌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治療藥物浮出水面,這些藥物一般是通過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來達到治療乳腺癌的效果。得瞭乳腺癌如何選擇用藥?

乳腺癌病人如何護理才好

一:加強心理護理

由於乳腺癌術後影響病人的形體美,因此多數病人情緒極其低落,表現出煩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療信心。護士除應主動與病人溝通並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外,還應盡可能采用她們最容易接受的實施方式,勤巡視、多交談,介紹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教化療和放療的不良反應及其並發癥的預防措施。

二: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病人在連續硬膜外麻醉及靜脈復合麻醉下施行手術,術畢回病房後應給予平臥位,嚴密監測血壓、脈搏、呼吸。病人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後給予半臥位,以利於呼吸和引流,避免或減輕術側肢體水腫。觀察傷口敷料是否幹燥。早期局部用負壓吸引或胸帶包紮、沙袋加壓以助皮片附著,避免皮下積血、積液。

三:防止術側肢體發生水腫和功能障礙

避免在術側肢體上行靜脈穿刺,並適當抬高。術後3天開始幫助病人活動上肢,先由肘部開始逐漸擴展到肩部。鍛煉方法為自己進餐、梳頭、洗臉及手指爬墻活動,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得瞭乳腺癌如何選擇用藥

1、芙瑞:是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劑,芳香酶抑制劑一般耐受性良好。但常可見胃腸道紊亂、無力、頭痛、潮熱和肌肉骨骼疼痛等不良反應。

2、依維莫司:依維莫司,是一種多功能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抑制劑,而mTOR屬於細胞內絲氨酸/蘇氨酸激酶,是細胞內中樞調控器,可感知細胞內生長因子和營養能量信號的變化。

3、紫杉醇註射液:紫杉醇已獲FDA批準用於進展期乳腺癌的輔助治療,同時也可用於聯合化療失敗或6個月輔助治療內復發患者的治療。紫杉醇常見不良反應為骨髓抑制、肌痛、關節痛、黏膜炎、惡心和嘔吐,以及脫發和外周神經損傷。

4、埃坡黴素B:一類新型微管穩定劑,具有促進GTP依賴性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的作用,並且對微管具有穩定作用;而通過穩定微管組裝過程抑制微管的解聚,導致微管束的排列異常,形成星狀體,進而抑制瞭細胞形成正常的有絲分裂紡綞體,從而阻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甚至誘導其死亡。

5、赫賽汀:是一種重組DNA衍生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其單藥療效與化療藥物相近,但不會出現化療藥物產生的如脫發、黏膜炎、血液學毒性等不良反應,患者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6、希羅達:是新一代口服氟嘧啶類藥物,它能在胃腸道以原藥的形式快速吸收,在肝臟和腫瘤組織內被代謝為有抗腫瘤活性物質。目前已在多個國傢被批準用於紫杉類和蒽環類治療失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7、阿帕替尼:阿帕替尼的化學名為甲磺酸N-[4-(氰基環戊基)苯基]{2-[(4-吡啶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屬於小分子VEGFR抑制劑,主要抑制VEGFR2的活性,對於VEGFR1和RET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速萊:乳腺癌細胞的生長依賴於雌激素的存在,女性絕經後循環中的雌激素主要通過外周組織中的芳香化酶將腎上腺、肝臟、肌肉和脂肪中的雄激素轉化而來。因此通過抑制芳香化酶來阻止雌激素生成是一種有效的選擇性治療絕經後激素依賴性乳腺癌的方法。該藥物可明顯降低絕經婦女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水平,但對腎上腺中皮質類固醇的生物合成無明顯影響。

9、西帕替尼:西帕替尼是小分子多靶點、4-苯胺基喹唑啉類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rbB1/EGFR)和人表皮因子受體2(ErbB2/HER-2)。

10、抗雌激素藥物:這是最常用的非甾體類抗雌激素藥物,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阻斷雌激素對受體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氧胺(TAM),可用於復發轉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療、術後輔助治療和高危健康婦女預防乳癌。

乳腺癌患者術後吃什麼好

1、乳癌患者術前一定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或水果食品)、蔬 菜(或蔬菜食品)、或者是補充維生素片,有助於促進組織再生,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加速傷口愈合,同時還可以可減少術中及術後出血。

2、乳癌患者必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高蛋白飲食,可以緩解因某些疾病引起的蛋白質過度消耗,減少乳癌術後並發癥,令乳癌患者盡快康復。如果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就會引起營養不良性水腫,對乳癌術後傷口愈合及病情恢復不利。

3、飲食要平衡、多樣化、不偏食、不忌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烹調時多用蒸、 煮、燉,盡量少吃油炸食物。飲食調養可以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促進身體康復。如山藥粉、糯米、苡仁、菠菜、 絲瓜、海帶、泥鰍、鯽魚、大棗、橘子、山楂等。

除瞭飲食,乳腺癌患者術後也要註重身心的護理,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隻有這樣對病情對生存質量才有幫助。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

1、乳房腫塊

乳腺的外上象限是乳腺癌的好發部位,多不伴任何癥狀,常為單個、不規則、活動度差的硬性腫塊,洗澡時或自我檢查時是可以發現的。

2、 乳頭溢液

非哺乳期內乳頭溢出乳白色、淡黃色、棕色或血色、水樣、膿性的液狀物,特別是血性溢液有可能是乳腺腫瘤炎癥、出血、壞死等生成的。有的年輕女性乳頭溢出乳汁樣分泌物,有可能是內分泌異常所導致的。膿性溢液也可能是乳房炎癥導致的,不一定都是乳腺癌。據統計,單側乳頭溢液中,12%~25%是乳腺癌的表現。

3、 乳頭改變

由於腫瘤侵犯乳頭或乳暈下區時,導致乳頭偏歪、回縮、凹陷等。

4、 局部皮膚改變

乳房皮膚出現橘皮樣改變,即皮膚水腫且有毛孔處明顯凹陷的改變,或出現乳房皮膚“酒窩”樣凹陷,或有多個皮下小結節,這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現。有一種乳癌叫炎性乳癌,早期即表現為乳腺皮膚濕疹樣變化。

5、淋巴結腫大

少數病人首先出現的癥狀為腋窩淋巴結腫大。

6、兩側乳房不對稱

由於腫瘤的存在或與胸壁粘連,該側乳房可出現體積或形態的變化。

7、乳房疼痛

少數乳癌病人有乳房隱痛、刺痛、脹痛或鈍痛。

乳腺癌的原因

致癌因素一:月經初潮早絕經晚

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為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55歲以後逐漸下降。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增加2.2倍。閉經年齡大於55歲比小於45歲者發生乳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是乳癌最主要的兩個危險因素。近年來,乳腺癌

致癌因素二:遺傳因素

有研究發現,其母親在絕經前曾患雙側乳癌的婦女,自身患乳癌的危險性為一般婦女的9倍,而且乳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當中有患乳癌的女性,危險性為常人的3倍。需要強調的是,乳癌並不是直接遺傳,而是一種“癌癥素質”的遺傳,乳癌病人的親屬並非一定患乳癌,隻是比一般人患乳癌的可能性要大。

致癌因素三:婚育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女性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但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專傢認為,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月產者。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致癌因素四:電離輻射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敏感的組織。年輕時為乳腺有絲分裂活動階段,對電離輻射致癌效應最敏感,而電離輻射的效應有累加性,多次小劑量暴露與一次大劑量暴露的危險程度相同,具有劑量-效應關系。日本長崎原子彈爆炸時的幸存者中,患乳癌的比例明顯增加,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癌的機會也增加。

致癌因素五: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乳癌的幾率明顯上升,乳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均消化脂肪量有較強的關系。有些公司職員高收入造成高生活水準,飲食上發生瞭改變,人們的飲食都主要以肉類和海鮮類產品為主,逐漸形成瞭現在比較“流行”的酸性體質。人們大多都形成不科學的、不健康的“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習慣,結果導致乳癌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致癌因素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些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領坐多動少,缺乏鍛煉,接觸陽光少,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科爾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垃圾。但現在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個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制的酸性化。大多數職業女性由於工作關系,長時間緊箍著乳罩,難得給乳腺“松綁”;還有些職業女性迫於工作的壓力或追求事業的成功,過著單身貴族或丁克族生活,不成傢,不要孩子。這些因素都與乳腺病有關。

致癌因素七:精神抑鬱和過度緊張

據調查,性格內向,精神長期抑鬱,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化。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因素。都市年輕女性面臨激烈的競爭壓力,精神長期處於應激緊張狀態,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不平和。這些精神因素與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對乳房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致癌因素八:激素

乳癌與人體內分泌平衡失調有關系,在各種內分泌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孕激素。研究結果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體上皮細胞過度增生,是造成乳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婦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療可增加乳癌的發病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