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冬季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冬季天氣寒冷,人的身體虛弱,機體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染上傳染病。冬季主要易發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8種傳染病。其中,流行性感冒最為常見。那麼,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流行性感冒的飲食療法

飲食療法

1、板蘭根、鮮蘆根各30g,葛根15g,生甘草5g,生薑數片,加水1000mL,煮沸20分鐘左右,熱飲。每日分2次服用。適用於流行性感冒高燒、咳嗽。

2、薑糖飲。生薑15g,紅糖20g,蔥白3根。用500mL水加薑絲、蔥絲煮沸後加入紅糖,趁熱一次飲完,臥床蓋被,以出微汗為度。適用於高燒無汗的流行性感冒。

3、薄荷飲。銀花30g,鮮蘆根60g,大棗lO枚,羅漢果3g,薄荷lOg。先將前四味藥煮沸15分鐘,再加薄荷煮3分鐘,也可加冰糖適量,飲其濾液,食大棗。適用於高燒、口渴、咳嗽等流行性感冒。

4、豆腐白面外敷額部。取豆腐一塊,加豆腐量1/5的面粉,搗勻後敷於額頭,2-3小時更換一次。適用於流行性感冒高燒,可幫助退燒。

5、薑糯米粥。取蔥白5根,生薑15g,糯米lOOg。先將米煮成粥,再將蔥薑搗爛,同煨,加適量味精、食鹽。熱服,可發汗、退熱。

女性冬季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的抗原結構特點決定瞭其具有快速變異和傳染性強的特點,屬於一種無國界的疾病,易造成暴發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每年世界上有10%的人口即6億人患流感,多數死亡原因為其所引發的並發癥。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直接傳播,傳染源為帶菌者及病人,人群普遍易感,尤其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表現為初始可出現低熱、咽痛、咳嗽,繼而突起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瘀斑、腦膜刺激征。發病急,傳播快,病死率高,老年人及兒童癥狀通常不典型。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力極強。麻疹病人是傳染源,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以發熱、流涕、咳嗽、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為主要臨床表現。

4.風疹

風疹是風疹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傳染源為病人,易感人群多見於1~5歲兒童,成人亦可見。癥狀為發熱,即而出現皮疹,由面頸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內出齊,部分伴有輕微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癥狀,伴有脾腫大及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

5.水痘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易通過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易感人群主要為學齡期兒童及少數青少年,傳染性強。發病較急,以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咳嗽等癥狀首發,即而出現皮疹。一般首先出現於面部、頭皮和軀幹,呈向心性分佈,紅斑、丘疹、皰疹和結痂等各階段損害可在同一時間內並存於同一患者,部分伴發肺炎、腦炎。對於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現進行性播散型水痘。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簡稱腮腺炎或流腮,俗稱“痄腮”。本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尤以5~9歲的兒童最多見,鼻咽部分泌物的飛沫等傳播,發熱,體溫升高可達39~40℃,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的整個肋腺呈彌漫性腫大為其特征,並可波及頜下區,腫脹區較軟,有脹痛,張口或咀嚼時疼痛加重,腮腺導管口無紅腫,擠壓無膿液。兩側腮腺同時腫大者占70%~75%,可發展成腦膜炎、胰腺炎、腎炎、睪丸炎、卵巢炎等。

7.肺結核

由結核桿菌引起,主要由呼吸道感染是肺結核的主要感染途徑,飛沫感染為最常見的方式。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噴啑時噴出的飛沫而受感染。15歲~35歲是結核病的高發年齡。典型肺結核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低熱、倦怠、食欲不振、咳嗽及少量咯血、顏面潮紅,身體瘦弱等。但多數患者病灶輕微,無顯著癥狀,經X線健康檢查時偶被發現。亦有以突然咯血才被確診。

8.手足口病

多種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見的是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是腸道病毒的一種。傳染源為患者,通過皰疹液、咽喉分泌物、糞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傳播。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伴發熱為主要特征,極少病人可並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癥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其他常見的並發癥有心肌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一般病程較輕而短,多於1周左右痊愈。

流感的檢查

流感的表現與普通感冒十分相似,因此最初發生的病例不易診斷,需要根據流行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及病原學檢驗綜合進行診斷。

1、根據臨床癥狀診斷:患者多為突然起病,有發熱、怕冷、頭痛、四肢肌肉酸痛、倦怠疲乏,逐漸出現呼吸道癥狀有咳嗽、咽痛、眼結合膜充血、面頰潮紅。但咽痛、咽部紅腫和扁桃體體征不如急性扁桃體炎嚴重。以上均為流感臨床特點。

嬰幼兒憑臨床表現更不易與其他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鑒別,應及早進行病原學診斷。

2、流行病史:當地有流感流行情報,對診斷最有幫助,在流感流行季節,周圍人群中有同樣病癥就應提高警惕疑及本病。

3、病原學診斷

(1)病毒分離:采取急性期鼻咽腔洗液、咽部含漱液或取咽拭子置保存液中送檢,最好立即接種於雞胚羊膜腔或尿囊,或接種於敏感的人胚腎等細胞培養中,分離流感病毒,必要時接種於實驗動物中分離病毒。采取標本最好在起病3~5天之內,過晚發離陽性率降低。

(2)血凝及血凝抑制試驗:流感病毒具有凝集豚鼠紅細胞(或雞及人“O”型紅細胞)的能力,將病兒早期鼻咽腔洗液(用生理鹽水洗)與豚鼠紅細胞相混,出現凝集即為陽性,僅表示有病毒存在,此反應敏感性較差。如預先加入特異性抗流感病毒血清進行血凝抑制試驗,陽性表示標本中含流感病毒,並可應用此法進一步作分型鑒定。

(3)熒光抗本染色檢查鼻粘膜細胞:用鼻咽拭子在鼻腔中旋轉幾次,使拭子上沾有粘膜脫落細胞,塗於玻片上,幹燥後用熒光抗體(抗流感病毒特異血清)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見多處帶蘋果綠色熒光的細胞者為陽性,註意鑒別非特異性熒光點,陽性者有肯定意義,陰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此法快速簡便。

(4)周圍白細胞計數大多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細胞降低明顯,則臨床上可疑為流感。

流感病毒的病因

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於正黏病毒科,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外觀形態呈直徑80~100nm的球狀或長達數千納米的絲狀。病毒由包膜和核殼體構成。人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體。它會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並借由空氣迅速的傳播,在世界各地常會有周期性的大流行。

根據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性不同,將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按照HA和NA抗原的不同又將同型病毒分為若幹亞型。亞型劃分是根據基因分析和瓊脂免疫雙擴散的結果。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5個亞型(H1~15),神經氨酸酶有9個亞型(N1~9),與人有關的主要有甲1(H1N1)、甲2(H2N2)、甲3(H3N2)和乙型。

傳染途徑: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尤以輕型患者及隱性感染者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被發現活動范圍又廣。健康帶病毒者排病毒少而短暫,故在傳播疾病上起作用不大潛伏期末已可從患者呼吸道發泌物排出病毒,經飛沫由人到人直接傳染。在起病3日內傳染性最強 熱退或一周後大多不再排病毒。飛沫污染手、用具衣物等也可發生間接傳播,但因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存活不超過30分鐘,故傳播機會不多 現已從抗原上證實動物(豬、馬、鳥)流感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屬同源故動物流感可傳至人群,但大多在流行初期作為啟動因素或遠距離傳播上起一定作用。

流行性感冒的癥狀大總結

一、肺部並發癥可有以下三種類型

1、繼發性細菌性肺炎以單純型流感起病,2~4日後病情加重,加度增高並有寒戰,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咳嗽增劇,咳膿痰,伴有胸痛。體檢可見患者呼吸困難,紫紺,肺部滿佈羅音,有實變或局灶性肺炎征。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流感病毒不易分離,但在痰液中能找到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桿菌為多見。

2、原發性病毒性肺炎本病較少見,是1918~1919年大流行時主要原因。多見於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別是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患者)或孕婦。肺部病變以漿液性出血性支氣管肺炎為主,有紅細胞外滲、纖維滲出物和透明膜形成。臨床上有高熱持續不退、氣急、紫紺、陣咳、咯血等癥狀,體檢發現雙肺呼吸音低,滿佈哮鳴音,但無實變體征。病程可長達3~4周,血白細胞計數低,中性粒細胞減少。X線檢查雙側肺部呈散在性絮狀陰影。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圍循環衰竭而死亡。痰與血培養均無效,病死率較高。

3、病毒與細菌混合性肺炎流感病毒與細菌性肺炎同時並存,起病急,高熱持續不退,病情較重,可呈支氣管肺炎或大葉性肺炎,除流感抗體上升外,也可找到病原菌。

二、肺外並發癥

1、Reye‘s綜合征系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臟、神經系統並發癥,也可見於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本病限於2~16歲的兒童,因與流感有關,可呈暴發流行。臨床上在急性呼吸道感染退數日後出現惡心、嘔吐、繼而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癥狀,有肝腫大,但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無腦炎征,血氨增高,肝功能輕度損害,病理變化腦部僅有腦水腫和缺氧性神經細胞退行性變,肝細胞有脂肪浸潤。病因不明,近年來認為與服用阿司匹林有關。

2、橫紋肌肌溶系局部或全身骨骼肌壞死,表現為肌痛和肌弱,血清肌酸磷酸酶升高和電解質混亂,可有急性腎功能衰竭。

3、性休克綜合征多在流感後出現,伴有呼吸衰竭,胸片可顯示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但肺炎病變不明顯。血液中可有流感抗體上升,氣管分泌物可找到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