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與遺傳有何關系?傢族中有患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親在55歲之前或者是母親在65歲之前患上瞭冠心病,那麼他們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機率就更大,發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險性也就越大。心肌缺血與遺傳有何關系?

心肌缺血的癥狀

心肌缺血會產生各種復雜的心臟疾病相類似的癥狀,一旦發現,就要及時作進一步診斷。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悶痛,或緊縮樣疼痛,並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休息後自行緩解者,時伴有大汗。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自行緩解者。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咽喉痛及燒灼感、緊縮感,牙痛等。

4、飽餐、寒冷、飲酒後出現胸痛、胸悶者。

5、夜晚睡眠枕頭低時,感到胸悶憋氣,需要高枕臥位方感舒適者。熟睡、或白天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時出現心慌、胸悶、氣急或胸痛不適。

心肌缺血與遺傳有何關系

心肌缺血是指各種原因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質供應不足和代謝產物清除減少的臨床狀態。其可由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所致。

第一種: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後的老年女性。

第二種:高血壓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人士,身體同時伴有這些誘發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更容易發生心肌缺血性胸痛。

第三種:傢族中有患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如果父親在55歲之前或者是母親在65歲之前患上瞭冠心病,那麼他們的子女患有冠心病的機率就更大,發生心肌缺血性胸痛的危險性也就越大。

除瞭以上三種人群外,我們在多年的臨床中,還遇到一類心理、情緒性心肌缺血的病人也非常多。這類人群,往往是工作壓力大,或者生活中常常有不順心的事情,情緒長期壓抑。其特點是:壓抑性或者多疑、敏感、激動、急躁、攻擊性性格人群。

由於心肌缺血有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險,因此,發現心肌缺血時,要及早治療。

心肌缺血的護理保健常識

對於心臟疾病,日常的護理保健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好保健工作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一下心肌缺血的保健常識。

1、善待癥狀,處變不驚。對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確對待,既不掉以輕心,又不過於憂慮,在病情劇變發作時,不緊張驚慌,保持平和心態,泰然處之。心肌缺血的保健除按醫囑服藥外,還應在飲食上做到:雜:粗細糧搭配;混:葷素搭配,以素為多;淡:低鹽少糖,清淡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飲酒吸煙。

2動靜結合,勞逸適度。一天中,躺著或稍微抬起雙腿坐著休息幾次,每次15至20分鐘。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對於上班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心肌缺血的保健應該從桌旁站起來數次,每次3至5分鐘。

3休閑娛樂,輕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閑時間用於文化娛樂活動。活動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應該在晚上8點15分至8點30分就準備入睡。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午睡,可以維護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免於過度緊張。不要用任何活動形式來代替人所絕對需要的臥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與工作量成比例,這對心肌缺血的保健很重要。

5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踱來踱去,最好是躺一會兒或幹脆把雙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鐘。

6凡是血壓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瞭7至10厘米。這有助於迅速入睡和睡覺得香甜。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療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人為減輕這種感覺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重要的是,要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臟的水平線。不過,血壓低於100/60的人不要這樣做。

無癥狀心肌缺血的病因

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進行的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以下因素與冠心病發病密切相關,這些因素被稱之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稱之為危險因素):

1.年齡:本病多見於40 歲以上的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可始於兒童,而冠心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2.性別:男性較多見,男女發病率的比例約為2∶1。因為雌激素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絕經期後發病率迅速增加。

3.傢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傢族史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加。

4.個體類型:A型性格者(爭強好勝、競爭性強) 有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過度緊張者也易患病。可能與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濃度長期過高有關。

5.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煙者高5倍,且與吸煙量成正比。吸煙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增高,煙中尼古丁收縮血管,以致動脈壁缺氧而造成動脈損傷。

6.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壓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壓。動脈壓增高時的切應力和側壁壓力改變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同時血壓升高促使血漿脂質滲入血管內膜細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積和平滑肌細胞增生,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7.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癥(總膽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42mmol/L)者較正常者(總膽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癥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總膽固醇之比<0.15,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價值的預報指標。最近的研究發現,血清α-脂蛋白[Lp(α)]濃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發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時,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經低密度脂蛋白受體途徑的降解代謝受抑制;同時高血糖也使血管內膜受損,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質代謝異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運動量過少:①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 。超過標準體重20%或體重指數>24 者稱肥胖癥。肥胖雖不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那麼重要,但肥胖可通過促進這叁項因素的發生發展而間接影響冠心病。運動能調節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脈側支循環的建立,運動量少易致肥胖,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治療肥胖癥的緊迫性和增加運動量的重要性。

心肌缺血不能吃什麼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

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會產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攝入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就是主食量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並使血脂升高。經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於蔗糖,蔗糖高於淀粉。美國、加拿大等國,人們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熱能的15~20%,其冠心病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國傢和地區。因此,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提供豐富的維生素

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尼克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保護心肌並改善心肌缺氧,預防血栓發生。

6.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

碘能抑制膽固醇被腸道吸收,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故能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心肌缺血發病有關。

7.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8.禁飲烈性酒

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