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緒對心肌缺血危害大,很多人認為癌癥才是導致死亡的第一病患,其實這是錯誤的。在所有疾病中,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位居榜首。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不良情緒對心肌缺血危害大的有關內容。

長期心肌缺血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由於心肌缺血導致心臟自身供血不足,專傢介紹,臨床上患者可以通過中藥控制、緩解心肌缺血癥狀,患者要終身服藥,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註意飲食,低脂肪高纖維。情緒上要註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時排便,不能過度勞累。

對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應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狀態,防止意外的發生。專傢表示,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檢查上確實有心肌缺血 的客觀證據(心電活動、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註及心肌代謝等異常),但缺乏胸痛或與心肌缺血相關的癥狀。這些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幾乎都證實冠狀動脈 主要分支有明顯狹窄病變。

心肌缺血看起來比較普遍,但是還是有一點要時刻註意的。心肌缺血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可以沒有任何征兆的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就需要大傢平時的身體診查,弄不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機損傷。

不良情緒對心肌缺血危害大

實驗室曾做過一次實驗,在相同固定的時間內,一撥人去跑馬拉松,一撥人在室內答卷子。測試對心臟的消耗,結果是一樣的。人們心情不好,或者說情緒不穩定對於人體來說,危害最大的是心臟。

人過中年,保護好心臟,是健康養生的頭等大事。某專傢在臨床中發現,很多經過治療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突然就會病情復發。經過瞭解發現,有些是情緒變化因素導致的。她告訴記者,相比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精神壓力、情緒焦慮對心肌缺血造成的危害會更高一些。所以現在醫療界有一種新現象,提倡“雙心門診”,心理門診和心血管病門診。世界衛生組織提議,45歲以後,人們要多散步,一秒鐘走一步,可以增加心臟儲備功能。

優化藥物治療非常有效

5年前,她接診瞭一名70多歲的老年患者。老人住院時心肌嚴重缺血,需要放支架。但是醫生發現,老人患的是彌漫性心臟堵塞,已無法放 支架。於是找到她接受藥物治療。五年過去瞭,老人現在已八十高齡,仍然行動方便、生活自理。她說,對很多老年性心血管病,對癥優化的藥物治療非常有效。

心血管病,我們也俗稱冠心病,范圍很廣,包括:高血壓、心衰竭、心率失常等。她介紹,我國現在有3.3億高血壓患者,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百分之三十,其中男性居多。

有瞭癥狀一定要到醫院

天氣漸漸轉涼,心血管疾病患者又到瞭一年中最容易發作的時節。她提醒,如果有胸悶、胸痛、頭暈、呼吸困難、上下肢水腫,甚至咳嗽都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因為這些癥狀都有可能是心衰引起的,及時治療會阻止病情惡化。

盡管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第一因素。但是這種病也沒那麼可怕。隻要不間斷地通過合理的治療,臨床很多老年人身患冠心病多年,但是仍能夠長壽,關鍵是堅持跟蹤治療。

不同類型的心肌缺血癥狀表現

1、無癥狀型:無癥狀心肌缺血指無臨床癥狀,但有心電圖典型缺血性ST段改變、心肌血流灌註減少等心肌缺血客觀證據,可發生在不同類型的心絞痛中,可能突然轉為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漸演變為心臟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心絞痛型:心絞痛型主要由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性缺血與缺氧引起,患者在疲勞、受寒、情緒激動等情況下可出現前胸壓榨樣疼痛感覺,放射到左上肢,持續數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消失。

3、心肌梗死型:心肌梗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壞死。

4、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可導致心肌細胞減少、壞死、心肌纖維化、心肌瘢痕形成,從而引起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臟變得僵硬,逐漸擴大,極易發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猝死型: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患者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導致心肌急性缺血,引起暫時的嚴重心律失常可導致猝死。

心肌缺血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善待癥狀,處驚不變。對自己的心血管病能正確對待,既不掉以輕心,又不過於憂慮,在病情劇變發作時,不緊張驚慌,保持平和心態,泰然處之。除按醫囑服藥,把精力投入食療,飲食上做到,雜:粗細糧搭配;混:葷素搭配,以素為多;淡:低鹽少糖,清淡為主;清:不吃油炸食物,不飲酒吸煙。

2:動靜結合,勞逸適度。一天中,躺著或稍微抬起雙腿坐著休息幾次,每次15至20分鐘。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對於上班需要長時間坐著的人來說,一天應該從桌旁站起來數次,每次3至5分鐘。

3:休閑娛樂,輕松悠然。把增多的休閑時間用於文化娛樂活動。活動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4: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應少於7—8小時。應該在晚上8點15分至8點30分就準備入睡。一個半至兩個小時的午睡,可以維護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免於過度緊張。不要用任何活動形式來代替人所絕對需要的臥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與工作量成比例。

5:註意心理情緒。心肌缺血患者心理緊張時,不要在房內踱來踱去,最好是躺一會兒或幹脆把雙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鐘。

6:睡眠註意事項。凡是血壓正常或偏高的心肌缺血患者(尤其是夜間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時把腿部的床稍墊高瞭7至10厘米。這有助於迅速入睡和睡覺得香甜。開始,可能會出現血液流向頭療的感覺,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人。為減輕這種感覺可以使用較高的枕頭。重要的是,要使雙腿和下肢稍高於心臟的水平線。不過,血壓低於100/60的人不要這樣做。

7:放松的保健晨操總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後,不要馬上胡亂地增加身體負擔,尤其不要跑步。

8:早晨註意飲食。早晨空腹時,一定是喝些稀的東西,如一杯涼茶、果汁等。

9:心肌缺血患者不要站著吃東西。站著吃東西及邊走邊吃,會給心血系統增加額外負擔。應該始終坐著吃飯,並且一定要有20—30分鐘躺著或坐著午休。此後,也不要馬上投入緊張的活動。

心肌缺血的飲食保健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會產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攝入。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就是主食量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並使血脂升高。經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於蔗糖,蔗糖高於淀粉。美國、加拿大等國,人們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熱能的15~20%,其冠心病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國傢和地區。因此,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尼克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保護心肌並改善心肌缺氧,預防血栓發生。

6.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碘能抑制膽固醇被腸道吸收,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故能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心肌缺血發病有關。

7.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8.禁飲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