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長壽,生活中也越來越註意養生,有時候很多先天的性格也會影響到壽命的長短哦。以下小編給大傢介紹的幾種性格就更容易長壽,並不是毫無道理哦,好的性格造就好的生活質量,一起來看看吧。

常吃死得快的八大食物

1,豬肝,一公斤的豬肝,其含膽固醇高達四百毫克以上,而一個人若攝入過多的膽固醇, 會導致動脈硬化。

2,油條,油條中的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 不可經常食用。

3,烤肉,由於烤肉在熏烤過程中,會產生如 「苯」等有害物質,是誘發癌的因子。

4 ,皮蛋,一般制造商在制作皮蛋時,常添加定量的鉛,我們若經常食用,會引起鉛中毒。 同時,還會造成身體內鈣質的流失。

5,菠菜,菠菜營養豐富,但因含有草酸,致食物中寶貴的元素鋅與鈣之結合,而被排出體外,而引起人體鋅與鈣的缺乏,“男人缺鋅,會無法抬頭作人”。菠菜焯水後再吃即可去除草酸。

6,味精,每人每日對味精的攝取量,以不超過六公克為原則,多則有害無益。

7,醃菜,醃菜若制作不得法,含致癌物,並含硝酸胺,久吃因而致病。

8,臭豆腐,臭豆腐在發酵過程中,極易被微生物污染,同時又會揮發大量鹽基氮,以及硫化氫等;這些都是蛋白質分解的腐敗物質,對人體有害。

​盤點最長壽的人的性格特征

1 認真。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傢劉易斯·特曼進行瞭一項涉及1500名兒童的長壽研究。結果發現,認真是長壽的一大標志。認真品格具體包括:做事井井有條,深謀遠慮,持之以恒,責任心強。認真的人會設立目標並完成目標,因而生活滿意度更高。但是專傢同時告誡,認真固然重要,但是千萬不要隻對某一種行為過於癡迷專註,而忽略瞭生活的其他方面。

2 擅交往。

充滿愛意的人際關系可促進積極情緒,孤僻性格則易導致消極情緒,增加壓力、炎癥和心血管疾病危險。專傢建議,通過興趣愛好交友,參加讀書俱樂部等,有助於擴大社會交往,有益長壽。

3 樂觀。

美國葉史瓦大學的尼爾·巴茲萊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研究發現,百歲老人雖然生活不同,但都對人生有樂觀或者積極的態度。

4 愛幫助人。

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傢薩拉·康拉思博士研究發現,真心實意地幫助他人可以增壽4年。但是如果是為瞭個人利益而幫助他人,則沒有增壽效應。康拉思博士表示,給他人無私的幫助可以激發自身體內的“護理行為系統”,進而降低壓力激素,促進“親密激素”等有益身體恢復的激素分泌。

5 勤奮。

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的研究發現,工作勤奮並在工作中體現人生意義的人壽命最長。過早退休而無所事事不利於延年益壽。事實上,一些退而不休的人更長壽,但是退休後工作不宜太過努力或投入。

6 適度“神經過敏”。

日本東京都立老年醫學研究所針對70名100~106歲東京居民的研究發現,最具神經質的老人心理健康問題和抑鬱癥危險更大,但適度“神經過敏”,即有點小擔心的人更加長壽。有些小憂愁的人比伴侶早亡危險低50%。

7 對新事物持開放心態。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很多百歲老人能夠使用電子郵件,通過網絡搜索舊日老友,甚至在網上約會。新事物、新科技有助於老人鍛煉大腦,同時增強老人社交。

8 對衰老坦然接受。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貝卡·萊維博士最新研究發現,對衰老持積極態度的人更長壽。18歲之前對衰老表現出負面態度的人,60歲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會增加兩倍。

十大長壽食物排行榜

1.蘋果

每日吃一個蘋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蘋果含有的櫟精不僅具有消炎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發展。蘋果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2.魚

關心心臟健康的人應當多吃魚,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研究證明,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3.大蒜

大蒜不僅能夠防治感冒,還能降低胃癌、腸癌風險,增強消化功能。另外大蒜還能很好地凈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預防血管疾病。

4.草莓

隻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補充維生素C,草莓同時富含鐵,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質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別酶,預防癌癥。

5.胡蘿卜

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不僅能夠保護基因結構,預防癌癥,還能改善皮膚,增強視力。

6.香蕉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還含有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迅速進入血液,其中鎂含量豐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滿足人體24小時所需鎂元素的1/6。

7.豆腐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8.粥

從長壽老人的飲食習慣看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傢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第一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的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歷代醫傢和養生傢對老人喝粥都十分推崇。《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人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傢曹慈生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他編制瞭粥譜一百餘種,供老年人選用,深受歡迎。

9.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白菜味道鮮美、勞素皆宜,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贊“百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祛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從藥用功效說,大白菜能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10.小米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的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小米很有道理。四項長壽的“秘訣”介紹完瞭,讓人很驚訝的是,這些“飲食佳品”都是很常見的,隻不過很少有人相信進食這些常見的食品就能長壽,香型的人也很難堅持。不過,隻有相信才能得到,正在為自己找尋長壽秘方的你,不妨試一試。

這些養生誤區讓你難長壽

誤區一:把養生與醫療混為一談

很多人把養生保健與醫療混為一談。其實,養生和醫療在中醫自古以來就是兩門學科。盡管養生、醫療都與人體健康有關,但養生卻不能取代醫療,養生傢也不等同於醫傢。醫傢可以兼通養生,而單純的養生傢卻不能取代醫生。

正確的按摩、食療等養生方法可以健身防病,但絕對不能取代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其他療法。把養生當做解決一切健康問題的靈丹妙藥,這本身就是認識上的錯位。

誤區二:過於熱衷靈丹妙術

有句諺語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養生與此同理,也不可能有什麼靈丹妙術,能讓你在短時間內達到養生的目的。而我們很多人卻犯瞭認識上的錯誤,專門熱衷於所謂的靈丹妙術。今天聽說吃某種食物或保健品對身體有益,就馬上買來食用;明天聽說某種妙術對身體有益,就馬上跟著實施,成瞭典型的“追風族”。

有的人十分在意生活中的對與錯,常常刻意去追求怎樣才能健康長壽;也有的人忙的時候玩命,閑的時候就翻出養生書,按圖索驥去養生;還有的人一參加活動或聚會就大吃大喝,想起養生保健來,就在傢裡不吃不喝。其實,正確的養生方法是時時處處遵循養生之道。

人們常把養生之道比喻為一根燃燒的蠟燭,必須時時防風顧護,既不能讓大風吹滅又不能讓風助燃,以期能最長時間地燃燒。很多老人之所以長壽,就是因為生活有規律,動靜結合,並沒有常年去吃什麼補品或特殊食物,且心態極為平靜,對生老病死常能泰然處之,並沒有刻意去追求延年益壽。

誤區三:重術輕道、舍本逐末

中華養生之所以稱為養生之道,不稱養生之術,是有道理的。中華養生的靈魂,在於悟道、明道、遵道。所謂道,就是規律。那麼,中華養生的道在哪裡呢?在於兩個字:順天,也可以稱為順應自然。

其一是順應自然節律。如夏天熱,人體毛孔大開,出汗散熱,你卻用空調,把室溫調得如同春天或秋天,甚至冬天,把熱留在體內,並讓寒氣入侵則必然生病。此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切動物乃至植物都應遵循的時間節律,如反其道而行之則必然生病。

其二是順應生命規律。從遠古燧人氏開始就用火,以熟食為主,人體胃腸已形成規律,並且古人也指出“多食生冷易傷脾胃”,而你卻按某些所謂的養生傢的說法長期大吃生茄子、生泥鰍、生蘿卜,與生命規律對著幹,對身體絕沒有好處。順應規律是道,吃什麼、喝什麼、怎麼做、怎麼動是術。術應該服從於道,否則,術就失去依存,並易轉為害。我們大眾熱衷的往往停留在術的層面,而忘記瞭道。

誤區四:養生保健是老年人的事

專傢認為,養生保健並非隻是老年人的事。現代都市生活中,紫外線、輻射及污染、無規律的生活、超負荷的生存壓力等,都會讓衰老自由基這個“不速之客”到訪,一旦體內不能及時清除過多的自由基,就可能影響健康。

所以,預防衰老一定要未雨綢繆,從青年時期開始,就要科學地養生保健,這樣才能為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這個時期忽視瞭對身體的保養,大量透支健康,勢必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使一些本來不該發生的疾病,早早地找上門來。這種早年得疾,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的現象,也是很常見的。

明代醫傢指出,“養生何必到老年,嬰兒護養應為先。”說明養生保健一定要做到“少而思老,康而思病,未雨綢繆”,這樣才能健康地頤養天年。

出生在哪個月份最長壽

人們降臨到世界上的月份不同,似乎“命運”也不盡相同。諸多研究發現,出生月份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壽命。據美國報道,美國一項針對7萬名百歲老人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除瞭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的養生方法以及個人性格特征外,出生月份也成為影響壽命長短的一大主因。這項研究表明,秋季出生的人可能更長壽,主要歸因於人們在生命早期階段處於的不同環境。出生月份真的會影響壽命嗎?本期《生命時報》綜合國內外多項研究,並邀請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進行解讀,為您解開生日與健康之間的奧秘。

春季出生者腸胃差。美國西南密蘇裡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春天出生的人更易患腸胃疾病和學習障礙癥。英國國傢統計局的研究人員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也分析得出,四月出生的人平均智商較低,而且這個月份出生的人群中身體不健康者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孕期母體接受日照是否充足相關;另一方面,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食物中的細菌開始大量繁殖,春天出生的嬰兒到瞭夏季要開始正常吃一些食物,此時脆弱的腸胃易受到細菌攻擊,為以後易得消化系統疾病埋下隱患。

夏季出生者更快樂。出生的季節還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相對來講,夏天出生的人往往更快樂,冬季出生的人則較悲觀、愛抱怨。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於胎兒受到溫度、降雨量、紫外線、母體攝入營養、母體雌激素分泌狀況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以色列一項針對27萬名孩子的視力調查發現,夏天出生的孩子患有中度和重度近視的比例最高。研究者表示,這可能與夏季出生的新生兒眼睛容易受到過多光刺激有關。

秋季出生者較長壽。研究發現,秋季出生的人較春季出生的人長壽。這是由於人們生命早期階段接觸的環境會影響壽命,比如春季出生的嬰兒,其母親在冬季孕期攝取營養不夠完全,接觸到的陽光較少,因此人體合成的維生素D也相對減少,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嬰兒健康。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中心公佈的一項調查成果也顯示,秋天出生的人更長壽,而且年老後不易得病。此外,英國一項研究還發現,9月份出生的兒童,其學業成績通常優於其他月份出生的同齡人。

冬季出生者易失眠。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睡眠中心進行的一項“慢性失眠癥患者出生月份分佈規律研究”顯示,在該院就診的慢性失眠癥患者中,有40%以上的人出生在冬季,而夏季出生者最少,僅占16%。研究者認為這主要和冬季氣候寒冷、晝夜長短差異大等因素影響到胎兒腦部發育有關。丹麥研究人員還發現,冬天出生的人更易患上精神疾病。據統計分析,冬季出生者患精神分裂癥和憂鬱癥的比例比其他月份出生者要高出8%。 專傢解讀:出生月份影響壽命不能“絕對化”。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教授看來,雖然“出生月份能影響壽命”的說法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國內外研究其實有一定道理。因為季節確實會改變日照時間長短、氣溫高低等胎兒受孕育期的外界環境,也會影響孕婦營養攝取和體內激素分泌狀況,這些都會通過母親對胎兒在宮內的發育帶來影響。 但要明確的是,胎兒出生後的健康情況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高芳堃認為,決定壽命長短的主要有兩點重要因素,一是遺傳因素;另一個是環境因素,包括胎兒在母體時的宮內環境,自然環境如水、陽光、空氣等,以及社會環境如文化、教育、傢庭、地域、衛生等。所以影響人長壽的因素很復雜,絕不能單一強調出生季節的作用。 高芳堃強調,孕育生命是一種自然的選擇,不可人為地操作,更不要依據研究結果而刻意安排分娩時間。“出生季節影響壽命”的說法要避免絕對化,因為這些研究都是案例,而不是規律。其實,個體間的差異很大,比如有的孕婦營養攝取能力很強,有的孕婦冬天依然運動和曬太陽,那麼季節性對他們的影響就不大,不能片面地說哪個季節出生的一定好,而哪個季節的就肯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