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素與懷孕的關系問題也引起很多女性的熱議。自古以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雜食的。人們一般會不自覺地有一個觀念:如果不吃肉,媽媽和胎兒的營養都會不足。那麼,吃素到底會不會讓懷孕的人營養不良呢?會不會導致不孕呢?

素食讓女人更健康

果蔬谷物等植物類食物也是改善健康、為活力充氧的重要來源。元代名醫朱丹溪在《茹淡論》中說:“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明孝文皇後語》中有言:“飲食茹素,祛病延齡。”古人雖無法精確地測試出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卻從無數的生活實例中觀察、總結出瞭這些經驗。現在人類可以憑借高端科技和先進儀器,切實知曉植物類食物如菠菜、卷心菜、菜花、芝麻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大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c等成分,這些物質一方面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延緩細胞的衰老過程,對防病抗癌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素食內含有的大量植物纖維素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速排出食物殘渣中的有害物質,能有效地防止“自身中毒”。

我們說年輕不僅僅隻是體現在身體上,內心的年輕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輕指數,因為人的身體狀況是心理健康的一面鏡子。我有很深的體會,我接觸到的很多女性中,情緒容易激動、性情急躁的人通常更加容易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顯出提前衰老的跡象。此外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加容易感傷、憂慮,容易被悲觀或緊張的情緒所控制。要知道,每一種消極心態和強烈波動的情緒都是催人衰老的利器,它們可以造成人體免疫機制的下降和體內類毒素的積蓄,這是疾病和衰老產生的重要原因。

素食是一種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這麼多年的素食歷程給予我的豐厚饋贈之一就是獲得瞭一顆樂觀、平和、容易滿足的心。我曾經也是性情很急躁的人,情緒容易波動,隨著食素時間的漸增,內心總會充盈著越來越多的愉悅感,越來越少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思維方向也轉向更加積極、開朗的一面。心情的輕盈也讓年齡看起來更加的“輕”。

如此,何必攬鏡自照暗自傷懷,無須為歲月腳步的逼近而心生蒼涼。遠離葷腥油膩、貼近清淡自然,恰當的飲食便是女人最有效的抗衰老良方。

女性常吃素食會導致不育

可能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

每天隻吃蔬菜、豆類、菌類,對各種肉類一概拒絕,長此以往,健康會出問題嗎?“拒絕肉類隻吃素食,這不是我們提倡的飲食方式,因為這很容易造成營養攝入不平衡。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莊媛媛說,“但要說到素食會影響健康,這倒也不成立。 ”

雖然素食容易引發營養失衡,但也有很多長壽老人飲食偏向清淡或幹脆素食,一樣健康硬朗。莊媛媛表示,目前並沒有具體的文獻或者樣本監測說素食對健康就是不好的,“如果說素食對健康就是不利,也不科學。 ”

素食是否對健康構成影響,主要還是要看素食者的飲食結構如何。雖然各種肉類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但素食者也可以從蛋、奶、豆類、谷物、幹果中獲得這些營養素。所以對素食者來說,即使不吃肉,也是有辦法做到營養均衡的。

許多長年素食者身體健康,這與他們對蛋奶、豆類的攝入量足夠有一定關系。“蛋奶和豆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還能提供豐富的鈣質以及蔬果中相對貧乏的脂溶性維生素,所以這類素食者的飲食質量可以說並不比肉食者差。 ”莊媛媛說,而且因進食導致的營養缺乏一般會在開始吃素2年甚至6年後才表現出來,短期內很難看出其影響。

長期吃素真的有益健康嗎

大魚大肉的日子多瞭,身體鳴響警報的次數就漸漸增多,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入口之物對健康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素食養生也悄然流行起來。在推崇素食的人看來,吃素食的好處很多,可以清理腸胃,避免增長過多的脂肪。還有研究指出,素食飲食可以減少部分癌癥風險、延長壽命。

然而,很多無肉不歡的人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看來,人類用瞭1000萬年才爬上食物鏈的頂端,現在又要吃素,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有評論指出,吃葷和吃素之爭的歷史,遠比豆腐腦的“甜咸”之爭歷史悠久,其論戰也更為慘烈。專傢指出,長年食肉固然不利於健康,長年素食對健康也不利。不論是吃素還是吃葷,均衡膳食才是關鍵,應根據自身需求合理飲食。

◆正方 吃素食有助養生

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類、谷物、種子和堅果等植物類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日益增強,現代社會中,素食者越來越多,素食人群也趨年輕化。

事實上,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堅信素食養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國的古老傳統,人不應該過分追求濃烈的厚味飲食,而“平易恬淡”才是養生的基本原則。《呂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於養生的人是“不味眾珍”的,因為“味眾珍由胃充,胃充則大悶,大悶則氣不達”,眾珍主要指遊魚、飛鳥、走獸之類的動物食品。

由於肉類熱量較大,纖維素含量少,消化後產生的糞便量較少,不利於腸道蠕動。糞便在腸道內長期積存,水分被吸收,變得幹結而形成便秘。與之相反,蔬菜等很多素食含有大量纖維素,可以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有利於人體健康。

據報道,關於該不該吃素的問題,美國飲食協會曾經發表過他們的觀點,認為吃素是有益健康的。因為美國大量對素食者的研究表明,他們在一些慢性疾病,如肥胖癥、糖尿病、結腸癌以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確實比肉食者低。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在於素食增加瞭人體對植物纖維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降低瞭完全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的攝取,改善瞭素食者的新陳代謝過程。

還有研究指出,素食飲食可以延長壽命。素食的男性平均壽命為83.3歲,而非素食的男性平均壽命為73.8歲;素食的女性平均壽命為85.7歲,比非素食的女性高出6.1歲。據瞭解,這項研究正在進行中,參與者超過96000人,結果進一步表明純素食飲食是健康的,純素者的體重較肉食者平均低30磅,與攝食動物產品者相比降低瞭患糖尿病的風險。

據外媒報道,《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一項研究揭示,素食能顯著減少部分癌癥風險,其中與對照組相比,素食者患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下降22%。研究發現,以素食和魚為主的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43%;素食的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比肉食組低22%;以素食和蛋奶制品為主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降低18%;徹底避免一切動物制品的人風險降低16%;飲食中包括一半肉食、一半素食的人,風險也有顯著下降,為8%。

◆反方 隻吃素食有損健康

據瞭解,一些嚴格素食者極端排斥動物產品,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產品,成為瞭完全的素食主義者。對此,專傢表示,隻吃蔬菜,卻完全不吃動物性食品,是對健康有損的一件事情。

有研究表明,素食能養生,卻不利於強身健體,如果長期吃素食,非但不會對身體有益,還有可能導致孩子弱智、女性閉經等各種疾病的後果。由於食物單調,素食者機體中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的功能逐漸遭到破壞,最後導致物質交換失調,疾病叢生。

據介紹,雖然植物性食品中富含維生素、無機鹽類和有機酸,但缺少造血的微量元素鈷、錳、鐵等。此外,植物性食品除油料外,脂肪含量極少,但人的機體每晝夜至少需要60-70克脂肪,而且,植物蛋白永遠代替不瞭動物蛋白。長期素食,蛋白質得不到充分供給,其後果是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臨床醫學發現,蛋白質不足是引起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人腦的形成發育所必需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必須從動物性食物中攝取,如缺乏則可導致人腦退化,患癡呆癥。

“我經常聽到一些愛美的女士為瞭減肥而不吃早餐,或者早餐隻吃水果。長此以往,必然會事與願違。”XX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表示,水果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這些都是人體必須的物質,但它隻含有少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及極少的蛋白質,根本無法滿足我們一個上午的代謝需要,反而會加速人體的衰老。

醫生表示,進食應遵守“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的三餐定律,千萬不可因減肥而破壞這項原則,規律有節制的飲食方式,自然就確立瞭良好的飲食習慣,為減肥瘦身打下基礎,才會瘦得健康。“有人覺得早餐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已經足夠,其實是不對的。營養均衡的早餐可以提高身體的代謝力,也可以克制吃零食的欲望。所以,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少既不利於健康,也不利於瘦身減肥。”醫生提醒,節食並不意味遠離所有富含脂肪的食物。想減肥絕不是不攝取油脂、糖,而是要適當攝取,並避免身體積累過多熱量。

葷素搭配才健康

適當吃素可以幫助身體清腸排毒,但是長期吃素的話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營養,葷食還是要吃的,葷素合理搭配才能保證營養的攝入,保證身體健康,如果平常大魚大肉吃多瞭,可以選擇在周末的時候吃素。

給素食主義者的4點建議

做好成為素食主義者的心理準備

素食營養學傢Julieanna Hever指出,“當人們挑戰常規的飲食習慣,難免與傢人和朋友發生沖突,傢人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勸阻你,你還會失去一些和朋友聚餐的機會,此時就是考驗你心理的時候瞭,你為什麼要成為素食主義者?你的內心有沒有一個強大而堅定的理由?如果沒有,那麼很可能因為身邊人的三言兩語就放棄瞭。”

需補充維生素B12

素食主義者最容易缺乏的就是維生素B12,因為這種營養素在植物性食物中幾乎沒有。B12有助於保持神經及血細胞健康,並合成DNA。缺乏B12會讓人感覺困倦、身體虛弱、便秘、體重減輕、神經出現問題以及產生精神抑鬱等。所以一些吃素的人容易患抑鬱癥或容易出現精神疾患。維生素B12主要的來源是肉、蛋、奶、海鮮。如果你不吃肉瞭,那麼還是要喝點牛奶、酸奶。研究發現,奶類的維生素B12利用率比肉要高,按同樣的食物維生素B12含量來算,食用奶制品能夠最有效地升高血液中維生素B12的水平。

需要補充鐵

鐵有兩種形式: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40%的血紅素鐵都來源於動物制品,很容易被身體吸收。素食主義者隻能攝入非血紅素鐵,它不易被身體吸收,因此素食主義者需要攝入更多的鐵來保持身體健康。含鐵豐富的植物有:豆類植物、葵花籽、葡萄幹、深色綠葉植物。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辣椒、柑橘、西蘭花等能夠促進鐵的吸收。

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蒙特利爾素食主義營養師Valerie Rosser指出,我們每餐都需要攝入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組織的構成成分,它會分解為氨基酸,幫助細胞生長及修復。美國醫學科學院建議,成人每天的蛋白質應為每公斤體重攝入0.8克,如果你有68公斤則每天要攝入54克蛋白質。Rosser指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大豆、小扁豆、藜麥等。

素食主義者的患癌風險比較低嗎

素食者患癌風險更低?

專傢表示,研究表明,經常吃大魚大肉的人患癌風險的確更高,而素食者天天吃果蔬,膳食纖維攝取充足,患大腸癌風險比正常人低。

然而,長期吃素可能造成營養失衡。奧地利一項研究發現,素食者可能因動物性脂肪攝取太少而增加患癌風險,是愛吃肉的人的2~2.5倍。

因此,想要防癌,並非素食可以解決,均衡飲食更重要,不偏食,不挑食,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加工品以每周1~2次為限,且每天吃5份不同顏色的蔬果。

哪些飲食習慣隱藏致癌風險

專傢指出,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加上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運動減少,都是導致癌癥發生的高危因素。

飲食中高熱量、動物脂肪和膽固醇等攝入過多,纖維素和維生素等明顯缺乏,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的危險性就越大。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後者道黏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而缺乏稀釋致癌物的纖維素,又容易造成代謝後致癌物濃度增高。如果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中,就可能誘發腫瘤細胞的產生,導致大腸癌。

油炸、煎烤食品、醃制品中含有致癌物,某些其他微量元素缺乏,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油膩飲食能夠增加結腸中膽汁酸與中性固醇的濃度,改變大腸菌群的組成,逐漸在腸道內形成致癌物質。而食品添加劑,用亞硝酸鹽處理過的肉、魚(如咸肉、火腿、咸魚等)和一些藥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寧、土黴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