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意識中人參是滋補的上品,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營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人們在生活中要適當的食用人參,更好的做好身體的保健。其實人參的分類有很多, 太子參因為營養豐富受到瞭人們的喜愛。很多人對於太子參不瞭解,我們來具體的瞭解一下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哪些?

太子參的副作用

所謂凡藥三分毒,大傢都覺得凡是藥材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雖然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都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它的副作用問題也是很多朋友所擔心的。下面就給大傢詳細介紹一下太子參的副作用問題。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高15-20厘米,塊根長紡錘形,白色,稍帶灰黃。莖直立,單生,被2列短毛。莖下部葉常1-2對,葉片倒披針形,頂端鈍尖,基部漸狹呈長柄狀,上部葉2-3對,葉片寬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6厘米。太子參喜歡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怕高溫,分佈於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和西北等地,藥材主產於福建、貴州、江蘇、山東、安徽等地,目前已被衛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

炮制方法:揀去雜質,摘除殘留須根,篩去灰土即得。

植物價值

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太子參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癥。

太子參配麥冬,補肺並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太子參配白術,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太子參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為效。

1、太子參治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2、太子參治病後虛熱。3、太子參治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術、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4、太子參治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5、太子參治糖尿病6、太子參治神經衰弱(神經癥)、失眠: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太子參用於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太子參治氣虛肺燥咳嗽,配北沙參、麥冬等,太子參治氣陰兩虛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棗仁、五味子等。但其補氣益陰生津之力,均弱於西洋參。太子參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氣,養胃陰。太子參常配山藥、石斛等同用。但其補益脾氣之力不及黨參。

太子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太子參富含豐富的氨基酸、多糖,磷脂類以及環肽類的物質也有很多,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的進行滋補,更好的保健身體。

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太子參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癥。太子參配麥冬,補肺並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太子參配白術,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太子參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為效。

太子參治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太子參治病後虛熱。太子參治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術、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太子參治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太子參治糖尿病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於太子參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現在的人精神都高度的集中,使得人們的精神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中,適當的進補太子參可以有效的至於神經衰弱,對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也有一定的治療的效果,我們需要重視起來。

生理期能吃太子參嗎

太子參的功效:

補虛藥,補氣藥。功效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幹;肺虛燥咳,咽幹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參的作用:

太子參作用很多,主要是對小孩子最好。太子參補虛藥,補氣藥。功效主治:補益脾肺,益氣生津。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怔忡,水腫,消渴,精神疲乏。用於脾氣虛弱,胃陰不足,食少體倦,口渴舌幹;肺虛燥咳,咽幹痰粘;氣陰不足,心悸失眠。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藥性平和、味甘,有補氣生津的作用。

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幹咳少痰、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參可以增強寶寶體質,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註:(因寶寶的個體差異給寶寶服用須慎重,具體的用法和用量請向醫生咨詢)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長處在於藥性十分平穩,適合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們的歡迎,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故特別適宜嬰幼兒食用。

因此女性經期可以適量吃太子參,適量吃不會對月經造成影響。

秋季養生太子參百合湯

轉眼間已到瞭白露,在廣大的北方也許已能感受到濃濃的秋意。而在南方,天氣依然的炎熱。秋天是一個幹燥的季節,適宜多吃潤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物。此時不適宜大補,應以清補為主。今天就來個滋陰潤燥的湯水吧。

太子參百合湯

材料:太子參25克,百合15克,羅漢果1/4個,豬瘦肉250克(那天沒看到有好的肉,於是用400克帶肉扇骨代替瞭)

水1000毫升【註:素食者不加肉,改為加甜玉米兩根即可】

所有材料放快速煲裡,用老火湯檔煲2個半小時即可

用明火熬湯的可把材料放進砂鍋瞭,大火燒開後小火熬2個小時

功效: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補肺健脾,益氣生津。

百合:性甘、微寒,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潤肺化痰的作用。

因此,此湯具有益氣生津、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適宜於氣虛肺燥引起的咳喘氣短、口幹舌燥、咽幹咳嗽、失眠之人士。

清補扶正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光聽這些名字,就連不少天天在處方中與這味藥材打交道的醫生都會想當然地認為那肯定是對幼小人參的稱謂。在古代,的確有不少醫書把“人參之細小者”稱做太子參。可在近百年來,人們發現瞭一種具有某些功效類似的人參,但又遠遜人參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參的名號於是便“舊瓶裝新酒”,讓給瞭這種新興的藥材。石竹科的太子參又名異葉假繁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葉對生,夏季開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紡錘形的塊根,主產於中國江蘇、安徽、山東等省,生長在山間林下松軟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產區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一般素有口幹、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癥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常用劑量為10~30克,可根據病情適量加減。那些久病、體弱之人脾胃被傷,出現飲食減少、乏力、自汗等癥狀時,可用其配伍山藥、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藥物,或取太子參15克、蓮子20克,加水上鍋煮至蓮肉爛熟為度,食蓮肉,喝湯;發熱疾病的恢復期出現氣陰兩傷癥狀,如口幹舌燥、煩躁、氣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參與生地、知母、麥冬、竹葉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臟極易受到溫燥邪氣的傷害,起病多出現發熱、口鼻幹燥、口渴、幹咳、氣短、少痰等癥狀,可用太子參與沙參、麥冬、百合、貝母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藥同用。

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參種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峻補人的歡迎。譬如脾胃虛弱之人初用補劑,服用其他參種恐藥力過猛,改用太子參則大可放心;又如虛證患者夏季服用補藥,恐天氣炎熱夾雜藥力引動內火,而太子參清補扶正,則不會有此弊害;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參不僅可以改善癥狀,而且沒有人參升高血壓的毛病;壯年患者服用太子參不用擔心引發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