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節交替和流感高發的時節,孩子是最容易患上感冒發燒的群體。因此,在生活中,傢長就需要對退燒的常用方法提前的進行瞭解,從日常護理,飲食健康等方面進行入手。那麼面對孩子感冒發燒傢長應該怎樣正確采取措施呢?下面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兒童退燒的常用方法 錯誤理念不可信

退燒方法一:捂捂發汗就能好

有些傢長認為,寶寶發熱是受涼引起,趕快多穿兩件衣服或者蓋上一層厚厚的被子。寶寶發熱是否捂出汗就好瞭?其實這樣的做法要視情況而定。專傢指出,如果孩子手腳冰涼,可給孩子適當保暖,多捂捂;如果孩子身體發燙,就要脫掉一兩件衣服來散熱,捂得太多,會導致熱散不出去,令體溫更高,嚴重時會出現脫水等現象。

退燒方法二:蛤蟆肚皮亂舞助退燒

曾有媒體報道,一個心急的奶奶為瞭幫孫子迅速退燒,竟然用繩子吊著癩蛤蟆在孫子身上亂跳半個小時,但事與願違,非但沒降溫,反倒嚇壞瞭孫子。蛤蟆降溫不靠譜,雖然癩蛤蟆是兩棲動物,生活在陰涼處,體溫較低,將其放在肚皮、頭皮等位置,就等同於用濕毛巾物理降溫一樣。但癩蛤蟆身上攜帶的物質可能會導致人體過敏,長期接觸後還容易引發寶寶皮膚感染。

退燒方法三:用冷水擦浴能退燒

有些傢長覺得寶寶發熱渾身滾燙,用冷水一擦身就能以冷制熱,達到中和的效果,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正確。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後要迅速擦幹全身,並給寶寶換上幹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退燒方法四:一發燒就吃退燒藥

小寶寶一發燒,傢長就心急如焚,到醫院後馬上要求醫生開退燒藥,或者直接到藥店買退燒藥給寶寶吃。他們覺得,如果不吃退燒藥,寶寶持續發燒會燒壞腦。事實上,新生兒(出生28天以內)不能使用退燒藥,6個月以上的寶寶才可以用退燒藥。此外,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醫生建議先物理降溫,超過38.5℃瞭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

退燒方法五: 黃豆水神奇降溫

有傢長用瞭這樣的退燒偏方:用黃豆、綠豆、黑豆、白蕓豆一起煎服,稱退燒效果比打針吃藥更顯著。從理論上講,大量喝熱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有助於排汗,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喝黃豆水退燒的實質很可能是喝瞭大量水的功效。從中醫角度看,黃豆性平,主要有健脾利濕的作用,一般用於脾胃虛弱水腫等疾病,並沒有治療咳嗽和退熱的作用。

孩子感冒發燒不妨做個尿檢

目前,兒科門診就診率最高的疾病是呼吸道感染。專傢建議,孩子感冒發燒到醫院就診,除瞭查血常規,有必要再查一下尿常規。

某某醫院主任建議,當孩子發熱時,首先應分清楚是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是二者混合感染,這關系用抗病毒藥還是用抗生素。

一般臨床醫生會給患兒查血常規,如果可能的話,建議再查一個尿常規。陳自佳解釋,首先,有的發熱的患兒雖然有呼吸道癥狀,但也有尿常規異常的可能。例如細菌超標,提示有尿路感染。而且,患兒就診後,在未用藥之前,先化驗尿常規,以確定有無異常,以免用藥後發現異常,無法判定是疾病發展造成,還是用藥物副作用所致。再次,一旦確定患兒發熱伴尿路感染,復查尿常規是否恢復正常也是能否停藥的指標。

此外,各種感冒和感染是引起腎炎最主要的因素,而腎炎又是造成尿毒癥的主因。腎囊腫等病癥如不及時治療,到後期也會發展為尿毒癥。慢性腎病早期很難被察覺,特別是小孩子,不太會表達自己身體的不適,有時候增加一個小便檢查,就有助於查出腎病。原有腎病的兒童,平時查尿可能查不出來,但是在感冒發燒時,腎病會出現一個短暫的活躍期。因此,感冒發燒的時候驗小便,更容易幫助早期發現腎病。

小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回事

小孩子經常發燒主要是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爸媽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隻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體溫當然升高。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藥物作用,其它如預防註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2、疾病因素:

(1)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癥。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瞭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小孩經常發燒怎麼辦

1、體溫38℃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幹預

發燒是小孩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小孩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采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爸媽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藥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小孩發燒飲食有何禁忌

許多傢長在孩子發燒時,為瞭讓孩子減少發燒痛苦,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孩子吃什麼,其實應該註意,許多食品不適合給發燒的孩子食用。

夏季小兒發熱,體溫增高,常有口渴喜冷飲的癥狀,特別喜歡吃冰淇淋、雪糕、棒冰、冰凍汽水等冷飲食品。但是,食用這類冷飲後發燒孩子的胃會急速緊縮,容易使小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吃主食,導致營養不良的病癥。所以冷飲是不能在發燒時給孩子吃的。

小兒發熱後消化不良,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膩食物,如油炸糕、炸豬排、油煎饅頭、奶油蛋糕、肥膩的豬肉、羊肉、帶油的雞湯、鴨湯及用油煎油炸的各類食物。在炒蔬菜時也不宜放油太多。油膩食物妨礙小兒的消化,常可引起食欲減退、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過甜食物不僅會引起胃腸濕熱而影響食欲,而且還會引起腹脹導致消化不良,疾病不易痊愈。這類食物包括各種甜飲料、冰淇淋、果汁、水果罐頭、蜂蜜、水果糖、巧克力等。另外,在喝牛奶時應盡量少放糖,以免引起腹脹,影響消化。

夏季小兒發熱,多為陰虛之體,一方面忌食升陽助火之品,食物宜選擇性味甘寒之物;另一方面忌食豬頭肉、公雞、鯉魚、狗肉、羊肉、龍眼、荔枝、栗子、橘子等,因為這類食物性熱,食用以後可加重發熱。

小兒發熱後應限制脂肪和鹽的攝入量,忌食油炸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煩渴和多飲多尿。

適當給孩子喝些綠豆湯,稀飯等易消化食物,積極治療,及時給孩子退燒,嚴重時應趕緊送往醫院治療,以防腦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