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腦癱是患兒一出生就出現的疾病,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不少患兒經過科學正規的治療,都達到瞭理想的功能改善的目的。在治療小兒腦癱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全面系統的康復治療,請看下面介紹。

腦癱康復治療堅持四大原則

雖然腦癱是患兒一出生就出現的疾病,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不少患兒經過科學正規的治療,都達到瞭理想的功能改善的目的。希望各位傢長切勿病急亂投醫,在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的基礎上,為孩子謀劃一個良好的未來。小兒腦癱患者想要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最為關鍵的是兒童腦癱的治療要有科學性、針對性、系統性和綜合性。

我們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發現,影響腦癱康復療效的因素除瞭與治療水平有關外,還與治療康復的年齡、時間、類型、病情程度和有無合並癥有關。因此,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選擇權威康復醫療機構。

在孩子開展早期腦癱康復過程中,傢長一定要做好配合工作,但必須認識到每個孩子的病情都不一樣,因而具體的康復訓練手段也不會完全一致,千萬不要看到別人怎麼訓練回傢給自己孩子也這麼做,這是十分不科學的。理想的方法是,在專業康復師的指導下,針對孩子的具體病情制定一套康復訓方案,根據其身體基礎條件、智力、體質方面的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在腦癱康復過程中,功能康復是極為重要的,其可以提高過去相對無效或新形成神經通路的效率,即運用越多,效率越高;讓原先不承擔某種功能的大腦結構,去承擔新的、不熟悉的任務,沒有反復多次的訓練是不可能的;足夠的外周刺激和感覺反饋可以改變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感受群,因此,功能訓練在康復中必不可少。

腦癱的功能康復訓練包括運動功能訓練、感覺功能訓練、平衡功能訓練、協調功能訓練、手功能訓練、認識功能訓練、語言功能訓練等多方面。而重中之重,也是應該最早開展的當屬運動功能訓練。這是因為人類的運動能力是最早發育的,是其他能力發展的基礎。

康復訓練對於腦癱患者應該是長期的,手術治療是必要的補充,可以達到減少痙攣,恢復和改善肌力平衡,矯正關節的攣縮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機體運動功能的目的,還可以為術後康復訓練及支架安裝等物理治療排除障礙。

占絕大多數比例的痙攣型腦癱患兒適用FSPR術(即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而非痙攣型腦癱患兒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是以肌張力不穩定增高和肌肉不自主運動為主要表現,以平衡和協調功能障礙為主的混合型和徐動型腦癱相對多見,其主要病因是出生時中、重度窒息及病理性黃疸引起,此種類型的腦癱可進行頸動脈鞘手術,以改善平衡和協調能力,改善運動狀態。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FSPR手術最佳時機是2.5-6歲,6歲以後肢體的變形會更加嚴重,術後康復的時間也會更長。另外, 如果患兒還存在肢體變形、肌肉攣縮等情況的話,術後還要配合進行CPMMA手術(即腦癱肌力肌張力調整術)進行矯治。

現在我們一致認為腦癱二期手術(即CP-MMA手術)應在解痙手術(FSPR術)之後進行,先以解痙手術阻斷大腦不斷向下肢發放的緊張性沖動之後,再行矯形治療。如果顛倒兩者的手術時間,則容易導致畸形復發,不得不重復接受手術,徒增患兒肉體與精神上的痛苦。

還要提醒大傢的是,在治療小兒腦癱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全面系統的康復治療,如果隻接受瞭手術治療,而忽略瞭術後康復訓練,會造成一部分患兒功能改善不明顯或“復發”;反之,如果隻單純進行功能訓練、裝配矯形器等非創傷性治療,同樣也是忽視腦癱患兒普遍存在的肌肉長期高度痙攣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延誤瞭進一步功能改善的機會。

從疾病方面講,小兒腦癱是一種殘疾性疾患,也就是說得瞭腦癱後需要長期的康復治療。有些專傢曾經指出:腦癱的康復是終身性的,因此在接受階段性的手術與短期的院內康復後,還是應當以傢庭康復和社會康復為主,也就是說,腦癱患者必須堅持長期系統的康復治療方能保證效果持久。

小兒腦癱的常見分類

小兒腦癱的分類十分的復雜,不同類型的小兒腦癱有著不同的癥狀,而他們所需要量的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因此對於這些分類我們有必要瞭解,以方便我們在發現病情時,可以真正的做到對癥治療:

1、痙攣型腦性癱瘓:是最典型和常見的類型。主要表現以雙下肢為主的痙攣性截癱或四肢癱瘓。患兒行走、站立困難,走路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態。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射亢進,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語言及智能障礙。

2、肌張力不全型腦性癱瘓: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能低下。

3、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多由核黃疸、新生兒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損害而發病。患兒表現為面、舌、唇及軀幹肢體的舞蹈樣或徐動樣動作。伴有運動障礙和肌張力增高。

4、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較為少見,是由於小腦發育不良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共濟運動障礙、意向性震顫、構音障礙及運動發育遲緩。

腦癱病癥會不會傳染呢

很多傢長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腦癱病癥會不會傳染呢?另外有沒有會遺傳的可能,畢竟是要影響到下一代和其它身邊的人的一種情況,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傢解決這些問題,治愈小兒腦癱患兒是每位患者傢長的最大希望,隨著醫學界的飛速發展,腦性癱瘓已不再是不治之癥,康復率也逐年上升。但是問題又隨之出現瞭,就是小兒腦癱是否會遺傳和傳染?面對這一難題,傢長們又開始擔心起來瞭。

首先腦性癱瘓不會傳染,小兒腦癱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絕對不會通過接觸傳染給另一個兒童。因此,決不應將小兒腦癱患兒與正常兒童隔離,而應讓他們相互接觸,鼓勵他們和社會人群在一起,一道進行活動、學習和工作,促進小兒腦癱兒童的正常發育。

腦性癱瘓不是遺傳性的疾病。腦癱是一種非進展性疾病,患病後,已經受損傷的腦組織是可能通過治療而被修復的。因此,小兒腦癱可能通過治療而達到通常意義上的痊愈。通過積極的治療後,小兒腦癱兒童的身體功能卻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發展的。腦癱患者經過治療長大後是可以進行結婚的。一般而言,腦癱患者的後代不會出現腦癱,除非是有傢族性痙攣性截癱的小兒腦癱患者。看瞭以上的內容我想很多傢長也應該可以稍松一口氣瞭,與其說小兒腦癱是一種病患,更貼切的說它應該屬於一種因為受傷而引起的傷病,因此傷病是不存在傳染和遺傳的問題的,所以大傢首先不用去有意歧視和躲敝小兒腦癱患者,同時也不用因為此病而害怕到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健康。

腦癱患者的日常表現

小兒腦癱日常表現主要有以下三點:

1、姿勢和反射異常

如半歲時下肢仍呈伸直姿勢,不能屈曲,或下肢僵硬呈剪刀狀,或一側肢體松軟,另一側僵硬等。

2、動作發育遲緩

如3-4個月尚不會抬頭,半歲時不會翻身,5個月後仍不會伸手抓物,8-9個月時不會坐、俯臥時無爬行動作,而且學走路時足跟不著地,兩腿交叉。

3、護理困難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吸吮喂養困難,過於安靜或特別易驚、易激惹,哭鬧不易安撫等。

腦癱病人一般可以活多久呢

腦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患上腦癱會時時刻刻的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那麼腦癱病人一般可以活多久呢?想必這是大傢都十分關心和在意的問題,所以針對大傢的疑問今天我們的小編就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接下來大傢就來聽聽小編的介紹吧!

針對腦癱病人能活多少年這個問題,有人認為腦癱患者隻要沒有發生其他的一些合並癥的話,一般都和正常人的壽命沒有太大的區別的,隻是生活質量相對正常人比較差瞭些。其實不然,腦癱一些不良癥狀不僅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還給社會及傢庭帶來瞭嚴重的經濟負擔。腦癱患兒需積極地治療,堅持鍛煉身體,進行康復訓練,幫助改善病情,這樣腦癱孩子的生命方可得以延續。

專傢介紹,腦癱患兒中,將近90%患兒可以成活到成年或者老年,據估計平均期望壽命在30歲左右,但10%左右在嬰兒期或兒童期發生死亡。所以對於腦癱病人能活多少年並不能掉以輕心。對於腦癱,大傢應該做到及時的治療,腦癱是一種致殘性疾病,病情較復雜,但是隻要堅持治療,不放棄,腦癱患者和正常人的存活時間也就差不多。雖然腦癱是一種公認的頑癥,但是在康復醫學發達的國傢中,已有千千萬萬腦癱患兒通過全面系統的康復治療,最終進入瞭正常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