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康復目前來看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講究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社會康復,具體內容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傢庭治療、多領域復合診療體系、康復治療等多學科綜合治療方法。腦癱的原因?腦癱康復有哪些?一起來看下。

腦癱的原因

腦性癱瘓的病因復雜,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後者又分為出生前、圍生期及出生後病因等,許多患兒找不到明確的病因。

1、出生前病因。包括胚胎期腦發育畸形、先天性腦積水、母親妊娠早期重癥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嚴重營養缺乏、外傷、中毒(如妊娠毒血癥)及放射線照射等,遺傳因素在發病中的作用不明顯。

2、圍生期病因。病例分析表明,早產是腦性癱瘓的確定病因。分娩時間過長、臍帶繞頸、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羊水堵塞及胎糞吸入等所致胎兒腦缺氧,難產或過期嬰兒產程過長,產鉗損傷及顱內出血等均是常見的圍生期病因。母子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如血清未結合膽紅素>340μmol/L可能發展為膽紅素腦病而引起大腦性癱瘓。

3、出生後病因。包括各種感染、外傷、中毒、顱內出血及重癥窒息等。腦性癱瘓的高危因素包括母親產前患癲癇、甲狀腺功能亢進及毒血癥等,妊娠末期3個月內出血事件,產期宮縮無力、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及臀位產等,嬰兒早產、出生體重低等。國內腦性癱瘓多發生於早產、出生體重低、產時缺氧窒息及產後黃疸的嬰兒。

腦癱患者有哪些表現

(一)基本表現

1、運動發育落後和癱瘓肢體主動運動減少,患兒不能完成相同年齡正常小兒應有的運動發育進程,包括豎頸、坐、站立、獨走等粗大運動,以及手指的精細動作。

2、肌張力異常。因不同臨床類型而異,痙攣型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肌張力低下型則表現為癱瘓肢體松軟,但仍可引出腱反射;,而手足徐動型表現為變異性肌張力不全。

3姿勢異常。受異常肌張力和原始反射消失不同情況,影響患兒可出現多種肢體異常姿勢,並因此影響其正常運動功能的發揮,體檢中將患兒分別置於俯臥位、仰臥位、直立位以及由仰臥牽拉成坐位時,即可發現癱瘓肢體的異常姿勢和非正常體位。

4反射異常。多種原始反射消失延遲。痙攣型腦癱患兒腱反射活躍,可引出踝陣攣。

(二)CP綜合征四大臨床類型: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以及混合型。

1、痙攣型綜合征發生於大約70%的病例中。痙攣是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累引起的,可以較輕或嚴重影響運動功能,綜合征可以產生偏癱、截癱、四肢癱瘓、兩側癱。

受累肢體通常發育不良並且表現深反射增強和肌張力高,無力,攣縮傾向,有特征性的剪刀狀步態和足尖走。在輕度受累的兒童中,可能僅僅有某些活動受損(如跑步),伴隨四肢癱瘓,常見有與皮質延髓相關的口、舌、腭運動的損傷,結果構音不良。

2、手足徐動或運動障礙綜合征發生於大約20%的病例中,是基底節受累的結果。緩慢、扭動、無意識的動作可能影響四肢(手足徐動)或肢體近端部分和軀幹(張力障礙型);可能發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動作(舞蹈病型)動作,隨情緒緊張而增加,睡眠時消失,存在嚴重的構音困難。

3、共濟失調型綜合征發生在大約10%的病例中,是由於小腦或其傳導通路受累所致,虛弱、協調不良,意向性震顫產生的不穩定,蹣跚步態,快速精細運動困難。

4、混合型是常見的---最多見的,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較少見的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

腦癱康復有學問

1.頭部控制的訓練

嬰幼兒發育期學會抬頭是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訓練時可扶住患兒頭部兩側,使頭部能穩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時間,頭部習慣於保持正確的姿勢時,可使患兒軀幹前傾,兩側傾斜,讓他學會頭部的控制,保持頭部穩定。

2.軀幹和下肢功能訓練

翻,坐,爬,站,走是嬰幼兒正常運動發育的各個階段,學習和掌握這些基本運動,可以逐漸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復雜性功能性動作。

訓練翻身時,先叫患兒全身放松,以臀部為支點,協助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

坐位訓練中,首先教患兒用手撐著坐,然後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患兒爬行訓練中,傢長可在患兒的肩,肘,髖,膝部給予適當的支持,鼓勵患兒向前爬行。

跪位有助於站立,訓練時可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跟上,在傢長支持下,將髖部伸直,並訓練跪位平衡。

站立前準備,患兒坐位下,教他身體前傾,向下壓他的膝,練習抬起放下臀部。站立訓練時,可先實行捆綁站,用寬佈帶捆住患兒的胸部和雙膝,每次捆站半小時。待肌力提高後讓患兒練習扶椅子站,逐步過渡到靠墻站,扶墻站,最終達到獨立站。獨站訓練時應讓患兒背離墻20公分,扶著患兒的髖部,讓他保持頭部正中位,上身平直,兩腿分開,雙腳掌平放於地面,短暫松手再扶,逐漸引導患兒信心加強。

當患兒能獨自站立時,進行行走訓練。開始需父母幫助行走,可采用牽患兒衣領或扶住患兒髖部協助行走的方式,有的患兒需要用夾板固定或助行器幫助行走。獨立行走時患兒步態蹣跚,雙腳分開過大,手腳不協調,必須進行步態矯正訓練,註意一定要求先邁小步。

3.上肢和手的功能訓練

最好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著重是糾正腦癱患兒上肢的痙攣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

4.語言訓練

要從較容易的音開始教起,訓練者的口形要大,音量要大,要帶有表情和動作。逐步教會患兒會說自已和傢人的名字。要引發患兒的興趣,用卡片畫的形式讓患兒看圖學說。或者用與患兒做遊戲的形式,在娛樂中教會患兒開口講話。 最後北京黎明腦癱醫院建議:

〈1〉康復醫師和傢長應該與孩子多溝通,和社會多接觸,建立起傢長康復醫師的溝通平臺。

〈2〉教育和康復訓練的正確的結合,讓我們正確認識腦癱。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康復,傢長要理解小兒腦癱康復。

〈3〉我們康復醫師指導傢長的時候對有些傢長錯誤的手法規范化。

〈4〉多給傢長一些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水平。

〈5〉多帶孩子出去接觸社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這樣可以訓練孩子更好的融入社會。

對腦癱的治療方法中,康復訓練是一種比較有效又沒有副作用的方法,所以大傢要瞭解一下腦癱患者康復訓練的技巧是什麼,正確的使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首先強調瞭一個問題,腦癱患者的康復訓練越早的進行效果就越好,在兒童時期就要積極的進行。對腦癱患者康復訓練的技巧包括在訓練時,將患兒取仰臥位,訓練者也可用雙手分別握住患兒兩臂上舉過頭,將兩臂左右交叉,從而帶動患兒身體向兩邊側轉身。患兒取仰臥位,訓練者,訓練者握其兩腳踝部,向左翻時,右腿曲向左側扭動,並同時逗引其頭向左側旋轉,這樣身體的重心就隨著頭,腿的帶動翻過來,這樣很好得訓練瞭肢體的轉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協調。

對站立時足跟不能著地的小兒,訓練者可在其仰臥時,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壓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與小腿之間角度盡量小於 90°。還可以穿戴足踝矯形器,以利於矯正尖足、穩定踝關節,更好地進行站立、行走訓練。有的小兒雙手握拳,不會抓物,訓練者要堅持做被動手指伸展活動,將其大拇指外展伸開,其它手指就容易伸開瞭。

要訓練患兒模仿能力,與之談話。這方面腦癱患者康復訓練的技巧是語言訓練的聲音要準確,音量要大、語調要有高低、速度要放慢、要帶有表情和動作,要使患兒感興趣;要有耐心,使患兒感到親切、無恐懼害怕等心理。當腦癱患兒有進步時,一定給以鼓勵和獎賞。

腦癱患兒傢庭康復運動有哪些

1、康復訓練要趁早

小兒運動功能的發育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成熟,嬰幼兒是發育最重要的時期。越早發現,腦癱進行康復訓練,就可以盡早糾正腦癱兒異常的姿勢,培養孩子正確的運動姿勢。一歲以前是腦癱兒最佳的治療階段,早期開始康復訓練可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2、促進和抑制雙管齊下

康復訓練在抑制患兒異常運動姿勢的同時,還要同時促進患兒正常運動功能的發育。循序漸進地促進小兒產生正確運動,同時對一些異常或不良姿勢加以抑制,就可以使患兒的運動功能有所提高。

3、保持正確和對稱

保持正確的姿勢有助於協調全身肌力,也有利於保持對稱和促使運動功能正常發育。

4、加強調節和平衡力

運動功能的訓練需要鍛煉調節和平衡的能力,這是正常運動的基礎。

5、傢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

腦癱兒的康復訓練很大程度取決於傢長的努力與堅持。有瞭醫生正確的指導和傢長的配合,才能達到滿意的訓練效果。

6、訓練與遊戲相結合

小兒喜歡遊戲,沒有耐性,註意力不易集中。如果能將訓練和遊戲相結合,可以提高患兒的興趣,獲得良好的效果。

傢庭康復訓練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1、按照醫生的計劃進行康復

每個腦癱兒運動功能受損情況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父母帶著孩子到專科醫院求治,專業的醫生會根據患兒發育障礙的具體情況擬定出康復訓練計劃。訓練一段時間後還需要進行復診,康復醫生會分析患兒康復訓練的情況,訓練效果,存在的問題,完善康復訓練計劃。

2、訓練要循序漸進

康復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傢長應根據孩子實際發育年齡,對照正常兒童發育表,一步一步地進行訓練。選擇訓練動作時應由簡到難逐步過渡。如果訓練動作過難,孩子不能完成,會導致挫敗感而失去信心、放棄訓練。

3、多方面訓練可同時進行

傢長可同時進行多方面訓練的綜合康復。將康復訓練內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訓練中的傷害

傢長在幫助孩子進行訓練時動作應輕柔緩慢,避免用力過猛。孩子在做訓練動作時應小心保護,慎防跌倒摔傷。

腦癱吃什麼好

1,羊脊骨粥:

[原料]羊脊骨1節,粳米30~50 g,陳皮3~6 g,草果1~2枚,生薑20~30 g,食鹽適量。

[制法]將羊脊骨切碎,加入陳皮、草果、生薑、食鹽同煮。取汁,加入粳米,共煮成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通督脈,填精補髓。適宜小兒腦性癱瘓屬腎精虧虛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數日。

2,牛骨髓粥:

[原料]牛骨髓油10~15 g,黑芝麻12~15 g,糯米40~60 g,桂花鹵3~6 g,白糖30~60 g。

[制法]將糯米、黑芝麻分別淘洗幹凈,放入鍋內,加清水熬煮成粥,加入牛骨髓油、白糖稍煮,撒上桂花鹵即成,待溫服食。

[功效]充養骨骼,補益腦髓。適宜小兒腦性癱瘓屬肝脾不足證。

[服法]1劑/d,分3次服,連服數目。

3,豬腦煎:

[原料]新鮮豬腦1個,食鹽少許。

[制法]將豬腦泡入清水中,剔凈血筋,漂凈,加食鹽適量,水煎30分鐘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補精養髓。適宜小兒腦性癱瘓屬肝腎虧虛證。

[服法]1劑/d,分2次服,連服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