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等等都是時下不少年輕人常見的現象,不愛護好自己的身體,總有一天身體就會各種的疾病來提醒你,甚至是付出寶貴的生命。因此平時要做好體檢,預防猝死。

預防猝死定期體檢很關鍵

把握4分鐘搶救黃金時間

由於猝死多數在傢中或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動中發生,或在睡眠中發生,因此,現場救護非常重要。如果在發生猝死的4分鐘內進行搶救,大約有50%的人可以存活;而過後再搶救,存活希望就比較渺茫。當心臟猝死發生的時候,有旁觀者為其進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存活率更大。

一旦有人出現心臟性猝死,除瞭要馬上撥打“120”求救外,還要及時施救。正確的搶救步驟為:首先將病人就地平躺,大聲呼喚,如果發現病人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要立即對準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錘擊1~2拳。同時捏住病人的鼻子,對他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往病人嘴裡吹4口氣,然後進行胸部按壓,每分鐘100次,每按壓30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一直堅持到急救人員到場。

堅持體檢防患於未然

猝死給每個傢庭帶來的無疑是晴天霹靂,其無明顯征兆的特點使很多人防不勝防。特別是中青年人工作節奏特別快,這時候往往把發生的先兆癥狀忽略瞭,以為是工作累瞭或者沒有休息好,這種忽略往往是致命的。那麼是否能夠提前查出問題呢?唯一的方法是常體檢。專業的體檢可以提前發現一些情況,如發現血脂高、血壓高、血黏稠度高等情況,醫生會提醒體檢者在日常生活中註意哪些問題,這樣可以避免一些猝死的發生。

如果出現陣發性心慌、胸悶和暈厥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如有心肌病傢族史,則更要註意定期進行一些常規檢查,以早期預防因遺傳造成的猝死發生。一些生活習慣為高鹽、高膽固醇飲食者,工作壓力大,同時又是吸煙、肥胖者,都是心血管病的易發人群。

這些人除要預防“四高”、戒煙限酒外,還要定期進行專門的心肺功能方面的體檢。

身體有這反應要警惕當心猝死

其實,猝死的發病征兆並不多,特別是有特異性和有價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不太在意健康狀況,有點兒難受的感覺,通常不會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惡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征兆1、疼痛

相比較而言,疼痛反應是猝死的發病征兆中,最易被我們抓住和感知的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

征兆2、潛在病因

除瞭疼痛,還要警惕可能導致猝死的潛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時期內被限制運動,那麼他就容易發生靜脈血栓,而靜脈血栓一旦掉下來,則可能發生肺梗死。

征兆3、憋氣、明顯的紫紺、口唇發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質是久坐或長期站立,血液循環不好,當病情發作時,除瞭疼痛外,若還有憋氣、明顯的紫紺、口唇發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懷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4、重度的血壓升高

對於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征兆是劇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時會伴有重度的血壓升高。

征兆5、胸痛

大傢都知道,心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裡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現是胸痛,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整個邊界不是很明確,它的面積會適當大一點兒(跟手掌面積差不多),或者說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悶痛的感覺。心絞痛服藥後,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癥狀就會緩解。而針紮的刺痛或者是“按著疼”的感覺往往跟心臟關系不大。

這六種性愛方式容易猝死

1、疾病纏身

患有疾病的人,器官的生理調節功能已不再處於正常狀態,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者,性沖動可使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興奮,血壓升高,血管痙攣,易誘發心肌梗塞或腦出血。

2、過度勞累

夫妻兩地分居,長期出差、旅遊歸來之夜或較長時間參加體力勞動,身心十分疲勞,這時過性生活容易發生猝死。

3、酒後性交

有些人試圖通過少量飲酒以興奮自己的中樞神經系統,增強性欲,這是不可取的。

酒精對心血管系統的刺激作用可使血管痙攣,血流加速,血壓升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而酒精的作用與性沖動的刺激作用協同起來,更易發生。

4、精神緊張

在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性交,尤其是發生婚外性關系,由於精神緊張,怕他人發現或情緒異常激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性生活猝死。

5、年齡懸殊

男女之間年齡相差過大,年齡大者過性生活往往時間較長,性興奮也比較強烈,因而易發生猝死。

日本專傢做過專門調查,發現男性死亡者平均年齡46歲,而女性平均年齡為33歲,兩者相差13歲。

6、藥物作用

有些人為瞭提高性欲,濫用“春藥”,而性欲的過分沖動,會使人在性交時過分用力、性動作猛烈,這樣也會發生猝死。

正常人也要當心猝死

兩月前的一個晚上,記者一位年僅30歲的朋友小王,猝死在傢中。幽默、樂觀的他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卻突然發生瞭這樣的悲劇。記者隨後在百度新聞搜索發現,這種“莫名其妙”的死亡事件,每天都有好幾起。200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僅因心臟病導致的猝死就高達54萬人。

衛生部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劉德平告訴記者,心臟病、高血壓、胰腺炎等疾病均可導致猝死,其中,心臟病是最厲害的“殺手”,90%的猝死與此有關,其中的80%是因心臟病中的冠心病導致。有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者是高危人群。

“值得註意的是,還有數量龐大的低危人群不容忽視。”劉德平說,他們平常看上去就是個健康的正常人,沒任何毛病,但如果去做體檢,就可能查出心臟肥厚、心肌病、供血不足等,存在猝死的隱患。在運動員中高發的“運動性猝死”就與此有關。與高危人群相比,這部分人防范意識差,死亡的危險更大。從來不檢查身體的人,猝死還可能是冠心病的第一表現。此外,特殊基因、嚴重缺氧、用藥不當也會導致猝死。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洪波進一步強調,現在猝死者年輕化趨勢明顯。在強大的生活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人疲勞作戰,精神高度緊張、焦慮等,都在“助紂為虐”。“經常有人因連續數天加班、打麻將等導致過勞死,這是因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交感神經、內分泌等系統會過於疲勞或興奮,使心臟功能紊亂,導致悲劇發生。”劉德平解釋說。

劉德平提醒,預防猝死不能“臨時抱佛腳”,最關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他給出以下建議:一是高度警惕猝死信號。如果出現心慌、胸悶、胸痛、眼前有蒙黑感、暈厥等,一定要馬上就醫,有病的話及時治療。二是定期體檢。年輕人每年查1次,中老年人每年查2次,能查出“隱性殺手”,給低危人群敲響警鐘,及時治療並做好預防。三是有心臟疾病等高危人群,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備急用。四是避免酗酒、過度勞累。張洪波強調,中青年人必須改改生活習慣,學會休息,避免持續疲勞和緊張。

嬰兒為什麼會猝死

嬰兒猝死對於爸爸媽媽甚至整個傢庭的打擊都是巨大的,那麼我們嬰兒會出現猝死呢?本文我們一起來看看。

據《科技日報》報道,美國公佈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在比較死於嬰兒猝死綜合征和死於其他疾病的嬰兒的腦組織後發現,死於猝死綜合征嬰兒的大腦內血清素水平比其他死亡嬰兒的平均低26%,且其大腦內色氨酸羥化酶水平也較低,這可能是他們的死因之一。

這項研究由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人員完成,研究人員說,罹患猝死綜合征的嬰兒通常具有“基礎性弱點”,他們推測,這些患兒大腦內血清素水平低可能導致瞭“基礎挫弱點”。

研究人員希望將來能開發出直接檢測嬰兒大腦內血清水平的技術,以甄別哪些嬰兒屬於嬰兒猝死綜合高危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