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意味著進入數九天,迎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有“冬至陽生”的說法。這是因為節氣運行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可見,冬至前後人們開始進補是最好時間。怎麼吃?一起看。

冬至美食一大堆

北方人冬至都吃餃子?

有人認為,北方人愛吃餃子,冬至節就是個餃子節。其實,就算同處華北平原,也有餃子和餛飩的區別,北京人過年包餃子,冬至吃的是餛飩,他們說“冬至餛飩夏至面”。河南人吃的就不是餛飩瞭,他們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據說是吃瞭餃子後,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湯圓流行在江南

古詩說:“傢傢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江南人認為“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 。

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面團,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餡料,制成湯圓。 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合傢團圓的祈福。

嶺南過冬至節是要吃大魚大肉的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 全傢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傢超市設置瞭紅紅火火的臘味坊,裡面掛滿瞭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咸肉、熏肉。

銀川冬至吃“頭腦”

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瞭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傢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凈、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薑、蔥、蒜、辣椒面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 放入調和面、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瞭。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

冬至如何進補?

1、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註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

2、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傢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各類食物優點和缺點。

①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③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

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將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接著準備傢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鳩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鰻魚、鱉等,經過處理後再放入大壺中,然後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燉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於湯中,肉裡的軟骨會松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註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於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隻要有些食欲,即應多加食用。

謹記冬至進補四大忌

一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瞭,同時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范圍,是否適合自己。專傢認為,進補主要作用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各不同的補法。

1是陰虛癥,常見癥候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幹、幹咳少痰、眼目幹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此癥可選用大補陰丸、參杞蜂王漿、六味地黃丸、銀耳、鱉甲、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物。

2是血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此癥可選用補血露、十全大補丸、歸脾丸、當歸、阿膠、龍眼肉等。

3是氣虛癥,常見癥候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此癥可選用人參蜂王漿、補中益氣丸、西洋參、黃芪、黨參、山藥等。

4是陽虛癥,常見癥候有面色皚白、四肢不溫、陽痿早泄、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此癥常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鹿茸口服液、龜齡膏、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服用補藥還須註意脾胃運化功能,如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二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三忌盲目食狗肉。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後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裡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因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吸收。

四忌慕名進補。雞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雞湯(包括燉雞湯和下藥材熬的雞湯)營養豐富,雞湯所含的營養物質是從雞油、雞皮、雞肉和雞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質僅為雞肉的7%左右,而湯裡的雞油大都屬於飽和脂肪酸。因為雞湯中這一特有的營養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幾種病人就不宜喝雞湯:

膽道疾病患者膽囊炎和膽結石癥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參與,喝雞湯後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起膽囊炎發作。胃酸過多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雞湯。

腎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內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的患者,由於其肝腎對蛋白質分解物不能及時處理,喝多瞭雞湯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其一:吃雙數湯圓。

冬至當晚,最有節日代表性的就是湯圓。而且湯圓寓意美好,帶有一傢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祝福,深得人們的喜愛。所以到瞭冬至這樣備受重視的氣節,當然也要和傢人吃上一碗湯圓來拿個彩頭啦!不過有些朋友對甜食不喜歡,但為瞭應節吃不瞭一碗,也要記住湯圓要吃夠雙數哦!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其二:吃餛飩。

南方地區吃湯圓為主,而北方地區則多以吃餛飩為主。過去的老北京中有句話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可見餛飩與冬至多麼的相配。據說古時候,北方深受周邊匈奴的侵擾,百姓不得安寧,冬至那天百姓會用肉餡包成餃,取“渾”和“屯”同音。延續至今,仍有冬至吃餛飩的習慣。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其三:吃水餃。

俗話有雲:“冬至到,傢傢戶戶吃水餃。”每到冬至這天,南方吃湯圓、米團和長線面,至於北方則有宰羊和吃餃子的習俗。這一習俗是為瞭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至今在南陽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其四:喝羊肉湯。

喝羊肉湯這一習俗主要是在山東滕州一帶。冬至當天,也稱作伏九,傢傢戶戶都要喝上一碗羊肉湯。在冬至這陰極之至的節氣這天,羊肉又是上等的補氣養生湯類美食,暖胃的同時也能感受過節氣氛。

過冬至傢人團圓習俗兩不誤其五:養生。

(1)註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屬寒性體質的女性朋友,冬至前後少吃寒性食物,適當添衣保暖,註意飲食科學,特別是經期期間。

(2)堅持泡腳。中醫認為,體內的寒氣大多是從腳部進入。所以,在冬至前後寒冷的日子,最好就是堅持每天晚上泡腳。既能保健養生,又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