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年輕的媽媽也無需過於緊張。寶寶的敏感部位,確實需要你的細心呵護,但不需要過於慌張。新寶寶的呵護有哪些要註意的呢?新寶寶為什麼要特別保護呢?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牢記以下幾個信息,你就能輕松地做好哦。

寶寶冬季穿衣的九大註意事項

一、一定要給寶寶穿上貼身衣褲

有的媽媽認為,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而忽略瞭寶寶的內衣。殊不知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因此阻斷瞭體熱丟失,寶寶不容易生病。不易使寶寶受涼生病;而不穿貼身內衣的寶寶由於體表熱量丟失得多,身上摸上去總是冰涼涼的,尤其是下半身,難怪容易感冒瞭。

二、穿衣要適量,不要因穿得太多而不停地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寶寶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衣服被汗液濕透,由此著涼。判斷寶寶穿得多少是否合適,可經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腳,隻要不冰涼就說明他們的身體是暖和的。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卻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時還是應該註意多穿衣。

三、給寶寶一件輕薄的小棉服

小棉服既擋風又保暖,要比多穿幾件厚衣服都禦寒,而且活動靈巧方便。

四、絨衣絨褲不要貼身反穿

絨衣絨褲通常采用起絨針織佈制作而成,反而柔軟、蓬松、保暖性很好,有的媽媽給寶寶反穿。然而,如果反面穿著,這些絨毛很快會因汗液和皮脂的緣故,變得粘結、發硬,若是洗滌時再用力搓揉,就會使這種情況更為加重,保暖作用因此而減弱。請記住;洗滌時應用雙手輕輕去除多餘水分,毛面向外晾曬,曬幹後用手輕輕揉一下,就會使毛面保持蓬松柔軟狀態,切不可用力去揉。

五、寶寶的毛衣要選購兒童專用毛線

因為寶寶的肌膚柔軟,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膚過敏,所以在選購時毛線的時候最好選用專門為寶寶生產的毛線。媽媽還須註意,不要選擇含馬海毛的毛線,因為容易脫毛,吸入到寶寶氣管和肺內會引起疾病。

六、保持寶寶的襪子幹爽

如果襪子過於潮濕,大量的水分就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而空氣是一種極好的隔熱體,比水保暖性高20倍,因此襪子潮濕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

七、鞋子面料要溫暖,大小要合適

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隙,因此使得腳上的熱量大量散失;反之鞋子太小,由於腳與鞋之間沒有多少空隙,就會把鞋子和襪子的棉絮、纖維絨毛擠壓結實,從而影響瞭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溫。正確做法:鞋子稍稍寬松一些,質地為全棉。穿起來很柔軟,這樣,鞋子裡就會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八、要給寶寶頭上戴帽子

戴上帽子可以維持體溫恒定,因為小嬰兒25%的熱量是由頭部散發的。帽子的厚度要隨氣溫降低而加厚,但不要給寶寶選用有毛邊的帽子,因為它會刺激寶寶皮膚。此外,患有奶癬(濕疹)的寶寶不要給戴毛絨帽子,以免引起皮炎,應該給戴軟佈做成的帽子。

九、不要經常給寶寶戴口罩或用圍巾護口

經常這樣就會降低寶寶上呼吸道對冷空氣的適應性,缺乏對傷風、支氣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圍巾多是羊毛或其他纖維制品,如果用它來護口,一是會使圍巾間隙中的病菌塵埃進入寶寶的上呼吸道,二為羊毛等纖維吸入體內,可以誘發過敏體質的寶寶發生哮喘病,而且還會因為圍巾厚、堵住寶寶的口鼻影響正常肺部換氣。

如何保證嬰兒營養均衡

1、適時增加輔食 ·種類:嬰兒從出生4個月起應開始添加輔食,6個月起逐步增加輔食的數量、濃度和品種。6個月的嬰兒可以吃軟飯、泥狀和半固體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肉、魚、蛋等動物性食物,並幫助嬰兒補充微量元素;8個月的嬰兒可以吃“手指”食物,如手指餅或其他低糖低鹽餅幹等;12個月的嬰兒就能吃一般傢庭的普通食物瞭。·次數: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輔食喂養的次數,6~8個月每日應喂輔食2~3次,9~11個月增加到每日3~4次,12~23個月時可適當增加一些其他食物,如水果、帶花生醬的餅幹等等,每日1~2次。

2、適時增加硬食有些爸媽生怕嬰兒沒有牙齒,咀嚼能力不強,所以給嬰兒喂一些稀飯、面湯、米粉之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對於嬰幼兒來說,不是不能吃,隻是所含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鐵、鋅、鈣等營養素,長期這樣食用,勢必造成嬰兒營養素缺乏。 要為嬰兒提供理想的食物,就必須改進烹調的方式。如:做稀飯時少加水,做面湯時混入固體食物(豆、肉、蛋、菜等),以增加稠度;同時還要盡量保證每日攝取適量的乳制品、深綠色蔬菜、橘紅色蔬菜、水果、植物堅果(豆、芝麻、花生)、脂肪、糖等食物。

3、適當增加動物來源性食物營養學上將食物分為植物來源性食物和動物來源性食物,二者營養成分有所區別,尤其在嬰兒容易缺乏的一些營養素(如鐵、鋅、硒和維生素A、D)含量及其生物利用率方面的差別很大。 雖然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較多的鐵、鋅和一些維生素,但因含有較多的植酸、纖維素等,阻礙瞭營養素的吸收利用。比如:菠菜中的草酸,可以與鈣、鐵、鋅結合,生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草酸鈣、草酸鐵、草酸鋅,如若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相關營養素缺乏。 因此,應在嬰兒的食物中適當增加動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蛋、奶)的攝入量,以預防缺鐵性貧血和其他微營養素缺乏的發生。

4、營造良好的進食環境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有超過25%的傢長會強迫嬰兒進食;超過50%的傢庭在進餐時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居多,大於1歲的嬰兒仍有42%使用奶瓶喂養。 其實,喂養行為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喂食過程,而是喂養人與嬰兒之間的互動,一種精神上的交流。嬰兒需要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和傢人的親切鼓勵,因此,傢長要學會看懂嬰兒的饑餓信號,給嬰兒營造一個沒有幹擾的進食氛圍,用積極的語言或目光鼓勵嬰兒進食,避免強迫的發生。

如果強迫進食,千方百計哄騙進食,鼓勵快速進食,不分時間、場合地給嬰兒食物,都會幹擾嬰兒自身的調節系統,使嬰兒產生不適感,如不知飽餓、對吃飯產生厭惡等,甚至在飯桌上培養出任性、不聽話的性格。 但也不可使用利誘的方式讓嬰兒吃飯,否則,久而久之,便會讓嬰兒以“吃飯”作為交換條件,造成嬰兒錯誤的價值觀。

5、培養嬰兒好胃口肚子餓瞭,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嬰兒真的餓瞭,就不存在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嬰兒“拒絕吃飯”最常見的理由就是肚子不餓。

日常10個就餐習慣寶寶更健康

1、樂食

良好的餐前情緒,是兒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吃飯時的情緒是否愉快,也是決定孩子是否樂食的關鍵;不要經常逼迫孩子吃飯或是吃飯時斥責小孩,否則會讓他覺得吃飯是一件討厭的事。

2、佳食

烹調技術要檢討:添加副食品後,要多變化樣式、口味,讓孩子每天對食物感到新奇,手藝不佳的媽媽,不妨多買一些幼兒食譜回傢研究。

3、烹食

讓孩子參與制作過程:可以讓孩子自己塗果醬、加鹽巴,因為有參與感,而喜愛自己制作的食物。又如,餐前叫孩子幫著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紹即將上桌的菜是其最喜愛者送的,營養和味道如何之類。

4、隔食

大人有時也會因為情緒、氣候而胃口不佳,如果偶爾孩子到瞭吃飯時間,仍不覺得餓,就別硬要求他吃。相對的,隔一段時間讓孩子再次嘗試:如果孩子對某一項食物感到討厭,可能隻是暫時性不喜歡,可以試著隔一段時間再讓他吃吃看。

5、替食

學會替換原則:食物種類雖然不同,但是營養成分卻是可以替換,如果真的不喜歡某些食物,就試著找出可替換的食物。

6、管食

要避免孩子單獨進餐,沒有傢長的管教和指點,一般都會胡挑亂選,自己認為好吃的吃一點,其它的菜肴營養再豐富也不會問津;或者吃一點、玩一陣,有的幹脆把飯菜倒掉一些而謊稱自己吃瞭。

7、雜食

雜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是孩子獲得各種營養素的保證。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

8、慢食

要教育孩子學會“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的習慣,這種慢食方法有多重效應:健腦、減肥、美容、防癌。

9、素食

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類本原的孩子幼嫩消化系統結構所決定的進食原型。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10、早食

即三餐皆需早。對於孩子與大人來說,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餘種疾病。

寶寶到底需要哪些營養素?

蛋白質:

寶寶需要蛋白質來構建自己的健康肌肉以及免疫系統。蛋白質也是寶寶能量的重要來源。對於新生的寶寶來說,蛋白質是沖刺成長階段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

來源:肉、蛋、奶、和豆類食品

脂肪:

脂肪是寶寶飲食中重要的營養物質,也是寶寶成長以及形成磷脂的主要結構物質,神經組織周圍的脂肪體可以更好地促進神經的功能發育。

母乳中的脂肪是寶寶最理想的脂肪攝取來源。

來源:食用油,蛋黃,肉類,奶油制品等

鐵:

鐵是人體內血紅細胞的重要組成物質,血紅細胞是體內氧氣的搬運工。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每天應攝取0.15-3.0mg/ml的鐵,才能夠健康成長。

早產的寶寶需要的鐵則更特殊一些,因此如果有特殊情況,還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補鐵。

來源: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最先應該食用含鐵的米粉。深綠色的蔬菜、動物肝臟、魚肉和傢禽類食物,特別是紅肉,紅肉中牛肉含鐵最高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寶寶身體發育不可或缺的物質,是寶寶能量的來源。與寶寶從脂肪和蛋白質中獲得能量不同,碳水化合物也可以用來構成寶寶的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等重要功能組織。

來源:糖類、谷物(如水稻、小麥等)、水果(如甘蔗、甜瓜等)、幹果類、幹豆類、根莖蔬菜類(如胡蘿卜、番薯等)等。

維生素A:

維生素A對皮膚和眼睛都有好處。維生素A也叫胡蘿卜素,是預防感染的良好物質。因為它是人們最早發現的維生素,因此命名為A。

通常情況下,母乳中的維生素A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瞭。

來源:黃色水果如柑桔及黃、綠色蔬菜中均含有β胡蘿卜素,動物脂肪如蛋黃及肝臟中含有一定的維生素A。此外,魚肝油也是維生素A的良好來源。

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幫助寶寶形成堅固的骨骼,是骨頭重要的組成元素。具抗佝僂病作用。多曬曬太陽也可以讓身體吸收更多的維生素D。

來源: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奶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

不過通過日光浴可以促進維生素D在體內合成。所以一般寶寶要補充維生素D到兩歲左右。

維生素K:

維生素K對於血液凝固很有幫助。為瞭防止寶寶出生後碰傷出血,新生的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K。

來源:綠葉蔬菜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類,水果及谷類含量低。

牛肝、魚肝油、蛋黃、乳酪、優酪乳、優格、海藻、紫花苜蓿、菠菜、甘藍菜、萵苣、花椰菜,豌豆、香菜、大豆油、螺旋藻、藕中均含有。

新生寶寶呵護的7大要素

一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室內溫度適宜保持在25~28攝氏度。盛夏要適當降溫。室內的光線不要太暗或者太亮,有些傢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二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響呼吸,且新生兒頭顱比較軟,良好的睡姿有利於頭顱的發育。建議有個舒適,厚度為1~2厘米的小枕頭,中間稍微下陷,兩頭微起。最好的睡姿是仰臥或側臥,以避免壓迫胸肺部,建議在喂養後多采取側睡,以免溢奶或嗆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臥位時,應該經常變換體位;足月兒因活動力較強,出生頭幾天可以適當采取俯臥,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嘔吐物倒流入氣管,但俯臥必須拿去枕頭,頭側向一面,此時要有傢長在一旁監護。新生兒通常每天要睡18~20個小時,但未滿月的寶寶不宜長時間睡眠,傢長應該每隔2~3個小時弄醒一次,以方便喂養。

三從嬰兒糞便看健康狀況

嬰兒大便的次數和性質常常能反映其胃腸道的健康和病理狀態,故觀察或檢查嬰兒糞便極其重要。

胎便:新生兒出生3日內排的胎便粘稠,色黑綠或深綠,無臭,若喂養充分,2~3日即轉為正常的嬰兒大便。

母乳喂養兒的糞便:母乳喂養兒的糞便呈黃,黃綠色或金黃色,均勻呈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脂肪小塊),有酸味不臭,排便次數較多。

人工喂養兒的糞便:糞便呈淡黃色或灰黃色,較幹稠,臭味明顯。每日1~2次。如果大便呈水樣,也許是病理狀況。如果臭味較濃說明蛋白質多孩子消化不好,如果糞便泡沫較多說明嬰兒對糖消化不良或是奶中糖含量較多,發酵比較旺盛的緣故。

混合喂養兒的糞便:用母乳或奶粉喂養的嬰兒若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大便可能增多,稠度稍減,呈暗綠色,臭味加重;若加食蔬菜水果等,大便外觀近似成人糞便。

糞便顏色異常:糞便排出綠色糞便且次數增加說明腸蠕動增加瞭1也許奶量不夠2是嬰兒體內有輕度炎癥,要進一步觀察或看醫生。如果排出白色糞便,常常提示嬰兒膽道不通,膽汁排不到腸內,如伴有皮膚發黃應及時就醫。

四新生兒出生後什麼時候開始哺乳?

以往主張讓產婦及剛出生的新生兒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求正常新生兒一般在生後6—12小時,早產兒甚至更晚。現在人們認識到,這種主張是片面的,不利於小兒的健康,晚喂奶的新生兒黃疸較重,有的發生低血糖,使腦部受到損傷,有的發生脫水熱。而且許多中外心理學傢發現,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小時是個敏感期,且在出生後20—30分鐘的吸吮反射最強。如果此時沒有得到吸吮體驗,將會影響以後的吸吮能力;專傢們還認為,新生兒出生後母子接觸時間越早、越長,母子間的感情越深,嬰兒的心理發育越好。

因此主張應讓新生兒在出生後1小時內,就開始伏在母親的胸前吸吮乳頭。所以孩子應在出生後盡早吃到母乳。

五註意保護臍帶

不要隨便打開臍帶的包紮繃帶,保持繃帶幹燥、清潔,若發現有血液滲出現象,應立即請醫護人員重新包紮。

六註意清潔衛生

新生兒皮膚表面有一層胎脂,有抵抗風寒和潤滑皮膚的作用,不要急於洗去,1~2天後,胎脂就會被吸收。給新生兒擦身時宜自上而下地擦,洗完後在腋窩、皮膚褶皺處抹上熟的食用油脂。當臍帶脫落後,可給嬰兒洗澡,水溫不宜太熱。應盡量在喂奶前1~2個小時洗澡,並防止水滴進入耳道內。嬰兒的衣物和尿佈要柔軟衛生,並勤洗勤換,不要用堿性太強的洗衣粉、肥皂等洗衣物。

七註意傢庭成員健康

與孩子接觸較多的傢庭成員,其身體健康與否,對嬰兒的健康至關重要。患有結核、肝炎、痢疾等傳染病者,不可接觸嬰兒,以免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