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是常見的一種癥狀,特別是在冬季時節,氣虛癥狀更明顯,那麼氣虛要如何益氣補虛呢?益氣補虛吃哪些食物好呢?冬季益氣補虛的重要性是什麼?什麼人不適合冬季進補呢?下面就來瞭解一下冬季益氣補虛調養的食物。

冬天吃它滋補養顏

1胡蘿卜

除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外,還有豐富的丙氨酸等九種氨基酸和蛋白質、脂肪以及豐富的鈣,還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磷、鐵等礦物質。胡蘿卜素對保護視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效果顯著。胡蘿卜包含多種胡蘿卜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可以補中氣、健胃消食、壯元陽、安五臟。胡蘿卜中含有β―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可用在小腸中轉化成維生素A。對皮膚表皮層有保護作用,可使人的皮膚柔潤、光澤、有彈性。

胡蘿卜生吃養血,熟吃補身,心腦血管患者可以多吃。胡蘿卜要用油炒,因為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的維生素,遇油才能被吸收,註意在烹飪過程中不可放醋,因為醋會破壞β―胡蘿卜素。

2青蘿卜

空氣幹燥,許多上班族感覺口幹唇燥。青蘿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高量的淀粉酶、蛋白質、鉀等礦物質,清熱舒肝的效果極佳,還有健脾防痰,生津止渴等功效。同時,青蘿卜的含熱量不多,但是纖維素較多,可促進胃腸蠕動。常吃青蘿卜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

3水蘿卜

水蘿卜利尿功能特別好,有利於解酒。水蘿卜豬肝粉絲湯是不錯的“伴酒湯”。青蘿卜和水蘿卜較適合涼拌,清脆爽口。

適合冬季食用的五種蔬菜

【山藥】

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還有國外文獻報道,山藥可以有效防止前列腺增生。

【土豆】

和胃調中、健脾益氣。土豆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對於治療胃潰瘍、便秘有一定療效。它還能夠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另外,把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可以很好地消除水腫。

【蘿卜】

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本草綱目》中說蘿卜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卜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於鈣的吸收。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

【苤藍】

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腸下血。我們常吃的咸菜“玫瑰大頭菜”就是用苤藍做成的。其實,新鮮苤藍營養更豐富,在某些市場上也能買到。每100克苤藍中含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5.7克,鈣25毫克,磷46毫克,鐵0.3毫克,維生素C 41毫克。苤藍對胃病有治療作用,能促進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同時因為富含維生素E,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苤藍不宜炒得過熟,多以生拌或榨汁食用。在北方,多用苤藍制作咸菜,但高血壓患者不宜多食。

【紅薯】

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紅薯中含有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冬天吃些紅薯,可以保持血管彈性,並且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另外,有研究顯示,紅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效果列抗癌食品首位。

冬季進補七大好食材

枸杞:養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幹冷的冬季,眼睛易幹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癥狀。

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約30顆)枸杞比較合適。枸杞最適合煮粥或煲湯,可將它和大棗、山藥等搭配。嫌麻煩的話,還有一種簡便吃法,即早晚嚼食,營養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時要註意控制數量,最好減半(15顆左右),否則易滋補過度。枸杞補腎益精作用明顯,民間流傳有“君行千裡,莫食枸杞”的諺語,性欲亢進的人不宜服用。需要註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值得註意的是,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瞭再說,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一把、冰糖適量,熬制黑木耳紅棗補血湯,或用紅棗、當歸、糙米熬粥。紅棗雖好,但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脹,建議適量食用。 當歸:活血祛寒

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傢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隻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這款湯中當歸有兩個搭檔,生薑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則性質溫熱,溫中補虛,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來,可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體質虛寒、容易長凍瘡的人可在冬天將此湯作為藥膳日常食用。當歸雖適用范圍廣,但對火大的人、濕氣所致胃脹、腹脹以及長期腹瀉者並不適合。身體壯實的人,若僅為保健,也不要隨意食用當歸,否則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白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十一月蘿卜賽人參”。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幹、疼痛的癥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卜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參、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幹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季節變化來應用,現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瞭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裡,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鬱熱者,表現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慎食。 芡實:健脾祛濕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適合“補冬”的傳統觀念。在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可增加保存時間。

冬季益氣補虛的食物有哪些

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者尤為適宜。還有藥酒、藥粥等,均可根據體質選用,但應具有以下特點: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冬季健康15個小常識

1. 堅持冷水洗臉:冷水洗臉醒腦精神好,鍛煉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同時還能起到臉部美容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2. 清晨喝溫開水: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3. 適當戶外活動:冬天戶外活動很重要,可預防凍瘡,在戶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強,起到防治支氣管炎、哮喘的作用,肺開竅於皮膚,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4. 洗澡搓胸擦背:醫學傢研究搓胸擦背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有利強身壯體預防疾病。

5. 傍晚做腰部操:日本專傢研究證明,雙手按腰做腰部活動可刺激腰部諸穴,有助於強化內臟器官功能、維持新陳代謝正常進行,肥胖者做腰部操還可減肥。

6. 熱水浴足護腳: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穴位,如湧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臟活動加強,又可防止腳部凍瘡的發生,減少皮膚瘙癢癥。

7. 飲食藥膳進補:冬天是滋補身體的季節,根據自身條件適當選用藥膳進補十分有益,可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吸收,促進健康。

8. 午間按摩頭皮:日間腦部血流量比夜間少1/5,故中午小睡30~40分鐘為宜,然後用手指按摩百會、風池、印堂等穴,或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和頭昏現象,加上用冷水洗臉則精神充沛。

9. 午後飲用茶水: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能防癌抗癌,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對人體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可改用礦泉水或白開水。午後補充水很重要。

10.飲食保養皮膚:冬季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喝水量以每天2升左右為宜。日常飲食,應多吃各種蔬菜、鮮奶、雞蛋、植物油等食品,這些食品中含有許多有利於皮膚保健的維生素。人體每日必須攝入300—400毫克的鎂,而鎂主要存在於糧食食品之中,所以過分追求“多吃菜少吃飯”,也不利於皮膚的健康。

11.吃凍蘋果去心火:冬天氣候冷,老年人在室內時間長,總覺胸悶和有心火。可將質量稍次的蘋果,洗凈放入冰箱冷凍,每日吃幾次,又涼又甜又去心火。

12.熱水浴足護腳: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穴位,如湧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臟活動加強,又可防止腳部凍瘡的發生,減少皮膚瘙癢癥。

13.綠茶煮蛋止咳化痰:香噴噴的茶葉蛋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傳統茶葉蛋都是用紅茶煮的,如果拿綠茶代替紅茶煮雞蛋,食療功效會更好。綠茶煮雞蛋不但營養,還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緩解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癥狀都有幫助。

14.適量補充無機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系。建議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裡所含無機鹽較多。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禦寒性。含鈣較多的食物有:蝦皮、牡蠣、花生、蛤蜊、牛奶等。

15.防止冬季靜電:一是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二是盡量避免穿化纖的衣服。洗衣服時可以使用防靜電的洗滌劑。三是使用保濕性能好的護膚品,以保證皮膚的水分;勤洗澡、勤換衣服也能有效地消除人體表面積聚的電荷和帶電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