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抵抗力非常的弱,而且到瞭一定的年齡之後呢都會去上幼兒園的,這樣就開始接觸一些小朋友瞭,一旦一些孩子出現瞭感冒,就很容易出傳染瞭,孩子發燒也是很常見的一些情況,也是讓很多的傢長都束手無策的,而且父母對孩子發燒存在許多誤解,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小孩發燒的飲食護理

小孩發燒飲食以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稍大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飲食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於補充水分。發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的小兒,4小時內可服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生診治。

小孩發燒待病情好轉時可改為半流質飲食。隨著孩子體溫逐漸下降,食欲好轉時,可逐漸改為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兒童,由於不會咳痰,往往咽到胃裡,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傢長要特別註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給傢長們推薦幾種輔助治療小孩發燒的飲食療法,傢長們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蔗漿粥:取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後榨汁1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然後加適量水煮成粥,每日分2~3次給孩子食用。

西瓜汁:取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

麥冬粥:用麥冬30克煎湯取汁,加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及冰糖適量,同煮成藥粥,早晚服食,可改善孩子的發燒癥狀。

荷葉粥:用新鮮荷葉一張,洗凈煮湯500毫升左右,用濾出的荷葉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煮粥,每日早晚食用。

傢長對孩子發燒的11個誤解

誤區1: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瞭。事實:兒童感覺到熱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都會使身體發熱。但這些情況下,孩子的皮膚溫度在10—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當以上原因被排除時,如果孩子仍感到發熱或不舒服,則有80%的可能是真的發燒瞭。以下是量體溫時的發燒標準:肛門、耳朵或顳動脈: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窩:37.2℃及以上。

誤區2:發燒對身體有害。事實:發燒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40℃)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誤區3:發燒會燒壞大腦(發燒超過40℃是危險的)。事實:發燒合並感染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體溫高於42℃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並且隻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裡)

誤區4:孩子很容易因發燒導致驚厥。事實:隻有4%的兒童會發生熱性驚厥。熱性驚厥多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痙攣或抽搐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湯亞南指出,即便沒有藥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所以傢長最好不要隨意搬動孩子,註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以防誤吸造成窒息。

誤區5:熱性驚厥是有害的。事實:熱性驚厥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它通常會在5分鐘內停止發作,並且不會造成身體的永久損傷。它也不會令兒童有更大風險。但是在下次發燒時,可能會有復發傾向。如果驚厥現象超過5分鐘,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誤區6:治療發燒必須吃藥。事實:隻有發燒在引起不適時才需要治療。北京兒童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麗娟說,通常孩子的體溫未達到38.5℃時,是不用進行處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鬧、臉色蒼白發灰,就需要治療。

誤區7:如果不及時退燒,體溫會一直升高。事實:這是錯誤的。大腦內有恒溫調節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發熱,體溫常會在39.5—40℃達到最高點,而很少會超過40.6—41.1℃。即便是後者,身體也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誤區8:體溫降不下來,導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嚴重。事實:對藥物沒有反應的發熱可能是由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與感染源的嚴重性無關。

誤區9:體溫降下來後,就不會再反彈。事實: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因此,當藥力逐漸減弱,體溫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並需要再次治療。隻有徹底制服瞭病毒時,發熱才會消失。

誤區10:如果發熱時體溫很高,說明病情很嚴重。事實:發熱時體溫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嚴重。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來病得很厲害。那麼病因可能會比較嚴重。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劉春陽說,小部分的重癥發熱會出現沒有精神、服藥後發熱癥狀仍然持續不退,以及面色發灰等現象。

誤區11:口腔溫度在37.1-37.8℃是低燒。事實:在這范圍內的溫度是正常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它一般會在下午和傍晚時達到最高點。而低燒的真正范圍是37.8—39℃。

孩子發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低於38.5℃,不必用退燒藥

要清除這些病毒、細菌、支原體等致病體,除瞭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外,對於小孩,常常還需要借助藥物。不過,於主任說,即使用瞭恰好針對感染病原且昂貴的進口藥物,病原體的清除也不會馬上起效,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傢長無需那麼心急,傢長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物理降溫及補水等護理。

但如果孩子一直處於高熱狀態,比如體溫超過39℃,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高熱持續時間長,會對心、肺、腦、胃腸等功能有不良影響,尤其是1歲-3歲半的孩子,最容易出現高熱驚厥,對大腦神經組織有一定的損傷。因此,在使用抗感染藥物的同時,還要給孩子進行退熱等對癥處理。

一般來說,嬰幼兒測量肛溫超過37.8℃或腋溫超過37.5℃時,就可以認為發燒瞭。於力指出,建議對於不同的發熱狀況予以不同的對策——

(1)超過37.5℃(可以選擇物理降溫)。

(2)超過38.5℃(可以口服藥物來退熱)。

(3)超過39℃(可以註射用藥來退熱)。

小孩經常發燒護理

爸媽日常能做到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育情況給予足夠的營養,及時合理均衡地添加輔食。

在保證營養到位後,就能積極預防和治療某些營養性疾病,如佝僂病,其與肺炎的發生及治療的效果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每一個季節都會有高發的疾病,春季要註意肺炎的防護。

預防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堅持多帶孩子或督促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

孩子發燒按哪些穴位好

1、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刮痧療法是人們常用的民間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以選用上述穴位進行刮痧,也可以選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較大面積處,自上而下,先輕後重,刮至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痧點即可。

兒童發燒用藥四大原則

一首先,孩子腋下溫度如果在38.5℃以下,精神狀態尚好,學習、工作未受影響,是沒有必要用藥的,可以試試用物理降溫方法,包括洗溫水澡或用溫水浸過濕熱的毛巾擦拭身體。

二其次,如果是普通發熱建議隻用1種藥。可首選安全性高的退燒藥乙酰氨基酚,適用於3月以上的兒童及成人,合理使用安全性高,但過量使用可能造成肝臟損害。佈洛芬有較強的退燒作用,會導致大量出汗,不適用於有脫水癥狀者,腎功能不好者也要慎用。

三此外,當隻需要服2到3次退燒藥癥狀就能緩解時,用一種藥就好瞭。每增加一種藥品,就會使吃錯藥的風險增加一倍。同時,一旦出現藥品不良反應,很難鑒別是哪種藥物導致的,會增大治療的難度。退燒藥起效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0.5-2小時內見效。

四最後,高燒不退需要交替使用退燒藥時註意時間。退燒藥大約需要2小時才能達到有效治療效果,如果2小時後體溫仍然維持在38.5℃以上,可以理解為其中的一種藥還不能有效退燒,這時可以試試和另一種藥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