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一種突發性疾病,引發此病的原因分為很多種,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加重就會導致嚴重危害到身體健康。腦中風的發病率老年人群居多,當然年輕人也有腦中風的現象,但是幾率是非常低的,腦中風對我們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中風是怎麼回事?中醫治中風針藥都有效?一起來看下。

中風是怎麼回事

中醫病因

祖國醫學認為中風的病因病理是復雜多樣的,主要是氣血虧虛,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以情志、飲食、勞倦等誘因作用下,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氣血逆亂,風陽內動,痰濁蒙閉清竅而發病。

其主要病機歸納起來有虛火風痰氣、血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最根本。由於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致正氣不足,腠理空疏,衛外不固,外邪乘虛而人中,使氣血痹阻肌膚筋絡失濡;或因痰濁素盛、外風引動痰濕流竄經絡而致中風。或年老腎虛、思慮過度、氣血虧損,以致真氣耗散,元氣衰憊,復因調攝失度,虛風內生、氣血上逆、神明失用或發中風。

《雜病源流星燭·中風源流》雲:“人至五六十歲,氣血就衰,乃有中風之病。”由於飲食不節,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鬱化熱,阻滯經絡,上蒙清竅,或肝陽素旺,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內生痰濁,或肝鬱化火,煉液成痰,以致風挾痰火,橫竄經絡,蒙敝清竅而成中風。《素問·通評虛實論》雲:“仆擊、偏枯……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另外,暴怒傷肝、致肝陽暴動,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並走於上則神昏而卒中,跌倒無知。《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雲:“所以中風癱瘓者……由於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鬱,神心昏冒,筋骨不用,而卒中無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過極而卒中者,由五志過極,皆由熱甚致也。”

西醫病因

1.短暫腦缺血發作 是一種多因綜合癥,其主要病因是主動脈一顱腦動脈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其餘還有如頸椎病,顱內動脈炎、低血壓、動脈痙攣、血粘度增高等。

2.腦血栓形成 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常伴有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相互促進。高血脂癥,糖尿病可加速腦動脈硬化等血管病損的發展。其次的病因為腦動脈炎,這包括現時較少見的梅毒性腦動脈炎和非特異性腦動脈炎。其他如結締組織病、巨細胞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畸形、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高凝狀態等。

3.腦栓塞 病因很多,根據栓子的來源可分為心源性和心外源性兩大類。各種心臟病均有產生栓子的可能,以風濕性心臟病瓣膜贅生物,附壁血栓脫落最常見。在瓣膜伴發急性或亞急性心內膜炎,心律失常時更容易發生腦栓塞。心源性栓子約占腦栓塞病因的60%~80%。主動脈弓及其他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炎、動脈瘤、動脈創傷以其伴發的血栓形成,也是主要來源。其他系統的疾病如肺部化膿性感染,癌細胞集團,寄生蟲蟲卵,骨折後的脂肪顆粒,胸腔手術時血凝塊或肺泡的氣泡,誤由動(靜)脈註入的空氣或油劑,潛水員減壓過快時血液中所釋出的氮氣進入顱內血管,都可成為栓子。

4.腦出血 腦動脈硬化與高血壓往往同時存在,相互促進,構成腦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他少見的病因有:腦內小的先天性動靜脈畸形或動脈瘤破裂,腦動脈炎性管壁壞死,腦瘤出血,血液病並發腦出血,抗凝藥物誘發等。

5.蛛網膜下腔出血 主要為位於顱內腦底部的先天性動脈瘤、動脈硬化性動脈瘤和腦表淺部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其他如腦出血後血流穿破腦室或皮質,間接流入蛛網膜下腔。

中風造成身體哪些不適

1.中經絡

(1)絡脈空虛、風邪人中

主證:手足麻木,肌膚不仁或突然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則半身不遂,或兼見發熱、惡寒、關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弦或弦細。

(2)肝腎陰虛、風陽上攏

主證:平素頭暈頭痛,耳鳴目眩,失眠多夢,腰酸腿軟,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或弦細而數。

(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

主證: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便幹或便秘,頭暈或痰多,舌苔黃或黃膩,脈弦滑,偏癱側脈多弦滑而大。

2.中臟腑

(1)閉證

主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握固,肢體強痙,大小便閉。根據熱象有無,又分陽閉與陰閉。

①陽閉主證:除閉證主證外,兼見面紅身熱,氣粗口臭,躁動不安,舌苔黃膩,脈弦滑有力。

②陰閉主證:除閉證主證外,兼見面白唇暗,靜而不煩,四肢不溫,痰涎壅盛,舌苔白膩,脈濡。

(2)脫證

主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大汗淋漓,二便自遺,肢冷輕癱,舌痿,脈微欲絕。

西醫常見癥狀

(1)年齡及病史 多數發生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數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器質性心臟病、糖尿病等病史。但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栓塞可發生於青壯年。

(2)發病形式多為急性起病,但腦血栓形成起病相對緩慢。

(3)先驅癥狀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或無力。但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栓塞多無先驅癥狀。

(4)誘因 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有突然用力,過度疲勞、激動、興奮等誘因。

(5)定位癥狀 一側肢體偏癱、甚至偏視或偏盲,淺表感覺減退,伴有語言不利或運動性失語。

(6)神經系統癥狀 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多數有頭痛、嘔吐、煩躁甚至嗜睡、昏迷等癥,缺血性較少出現,但大面積腦缺血可出現頭痛、嘔吐等癥狀。

中醫治中風針藥都有效

放血療法適用部分病人

放血療法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臨床上主要是采用三棱針或粗毫針刺破穴位局部皮膚,擠出少量血液來治療疾病。如運用得當,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劇中女醫在病人耳垂、手指尖(十宣穴)、人中穴、腳趾尖(氣端穴)放血,使病情緩解,確有依據。

十宣穴、氣端穴均為經外奇穴。十宣穴位於十個手指的尖端,而氣端穴位於十個腳趾的尖端,具有疏通經絡、醒神開竅的作用。人中穴位於鼻唇溝中上1/3的交界處,屬督脈,是中醫臨床最常用的急救穴位之一。對於中風病,在上述穴位放血,有時確可起到啟閉蘇厥、醒神開竅的作用。但是,放血療法並不適用於所有中風患者,其有嚴格的操作方法和適應證、禁忌證。

導致中風的因素有很多,如風、火、瘀、痰、氣虛和陰虛陽亢等,其中因氣虛和陰虛陽亢導致的中風便不能使用放血療法。放血會耗傷陽氣,氣虛和陰虛陽亢而中風的患者,本來就很虛弱,使用放血療法會讓其虛上加虛,尤其是對於大面積腦梗死或出血量較大的腦出血,放血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對於中風病人是否可做穴位放血治療需由專業中醫師來判斷、操作,不能盲目效仿。需要指出的是,針灸治療中風有優勢,越早介入治療越好,中風康復階段針灸治療更有優勢。

用藥需辨別陰閉陽閉

對於中風病的辨證治療,中醫認為應首先辨別是中臟腑還是中經絡,對於中臟腑則應辨閉證和脫證,閉證又可分為陽閉和陰閉。陽閉主要表現為瘀熱痰火之象,如面紅身熱、氣促鼻鼾、痰聲如扯鋸,便秘、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舌質絳幹、脈弦滑而數;陰閉主要表現為寒濕痰濁之象,如面色發白,口唇青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溫、舌苔白膩、脈沉滑等。從劇情展現的徐母癥狀,似乎應該是陰閉之證。

然而中醫辨證遠非如此簡單,僅憑劇情的展示我們很難準確判斷徐母的病情。拋開徐母病情不說,女醫所開藥方主要為涼血鎮肝熄風又兼養陰的作用,可用於中風陽閉之證。蘇合香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具有行氣溫中、芳香開竅的作用;滌痰湯則出自《證治準繩》,具有滌痰開竅的作用,二方可用於中風陰閉之證。

女性中風如何遠離

保持心態平衡樂觀,保持心情舒暢。雖然年紀大瞭,但是老年人還是應該用年輕人的心態生活,輕松健康的對待每一天。

適當運動,早晚老年人可以適量做些戶外散步等。 散步是一種不拘泥於形式的運動,閑散、自在,所以散步一般不會讓人很疲憊。 對於老年人來說,散步是最理想、最方便的有氧運動。如果能讓散步成為一種習慣,將大大地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老人散步應註意以下幾點:

①從較小的強度開始,循序漸進。

② 盡量不要在坡地散步,這對保護膝關節有利。

③不要背著手散步。背著手散步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松,不能達到最好的運動效果。

積極治療和控制中風的危險因素。中風是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導致腦血管功能損害。當腦血管功能損害到一定程度,在誘發因素的促使下而發病。因此,一旦發現自己有與中風相關的危險因素,即應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和控制。例如,高血壓病患者應根據醫師的建議,調整好血壓水平,將血壓調整至 140/90mmHg 以下。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頸動脈狹窄和肥胖等患者也應到醫院就診,根據專科醫師的意見進行治療和控制,並制定相應的中風預防方案。

註意合理平衡飲食。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即使植物油也不宜過多使用。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食品

①蔬菜的種類繁多,營養價值營很高,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等。

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水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紅黃色水果也富含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

②可常吃豆類或其制品及奶類制品

常吃大豆及其制品,豆類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不隻可以補充以上營養,而且防止食用過多肉類給身體帶來的有利影響。 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奶類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

中風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偏癱

這個危害會導致患者的半邊身體不能自如的活動,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造成的精神打擊特別大。支配隨意運動的神經纖維叫錐體束。

危害二:蛛網膜下隙出血

多由於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破裂所致,發病者以青少年較多,一般在30 歲前,破裂患者常有癲癡發作史。先天勝腦內動脈瘤破裂所致者多在青年以後,以4 。歲以上者為多見,破裂前常無任何癥狀,少數患者由於腦內有少量血液外滲,可有輕微頭痛,動眼神經、視神經、三叉神經等腦神經損害,眼球運動障礙,視野缺失及頸背部疼痛、嗜睡等癥狀。老年人以動脈硬化引起出血者為多見

危害三:引發一系列並發癥

多因中風後遺癥患者抵抗力低下,易發生各種並發癥,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隨時都威脅患者的生命。

危害四:偏身感覺障礙

這個癥狀是腦中風患者需要重點防治的,不然的話就會導致患者失去感知能力。偏身感覺障礙指患者半側的痛覺、溫度覺和本體覺障礙。

危害五:發病率高

發病率是指十萬人口中一年新發病的頻率。中風的世界平均發病率約為200/10萬/年,最高為日本,每年每10萬人中就有290 人發生中風。我國各地年均發病率為219/10萬。推算下來,我國每年有200多萬人發生中風。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漸增長,中風發病率會越來越高。

危害六:腦栓塞

腦栓塞可以在極短的時問內發展到高峰,在所有腦血管疾病中是發病最快的。少數病例可以逐漸發展,多因血栓部位繼發血栓向近延伸,腦梗死逐漸擴大或腦水腫等原因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引起者多見於老年人;風濕性心臟病引起者,一般年齡較輕口發病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持續時間較腦出血為短。

危害七:復發率高

據統計,經搶救存活的中風患者中,在5年內約有20%-47%的復發率,而以在1年內復發的最多。如果忽視瞭高血壓的控制,心臟病的治療,腦動脈硬化的治療及防止其他誘發因素等,則中風復發的可能性更大。

危害八:腦血栓形成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大約有25 %的患者在發病前有短暫的腦缺血發作史。其發病比腦出血緩漫,常有些未引起註意的前驅癥伏,如頭暈、頭痛、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等。發病多在血壓較低與血流較緩漫時,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病。如睡眠覺醒後發現口角歪斜、肢體不靈活,偏癱、舌頭發硬而不靈活,甚至失語等表現。患者一般神志清楚少數患者有輕度神志不清,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24 小時左右逐漸清醒。

危害九:死亡率高

死亡率指某地某年每10萬人口的死亡數,中風的死亡率一般在100/10萬上下。據世界衛生組織對57個國傢統計,有40個國傢中風列為前三位死亡原因。我國中風死亡率為116/10萬,占全部死因的第二位。

危害十:腦出血

腦出血的發病年齡多在50 一70 歲,多數患者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寒冷季節發病較多。主要表現為頭部劇烈地疼痛,隨即頻繁嘔吮,接著意識逐漸模糊,常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發生昏迷,呼吸深沉且帶有蔚聲,面色潮紅或蒼白,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血壓升高,偶爾出現抽搐等。

危害十一:致殘率高

大量資料表明,經搶救存活的中風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殘性後遺癥,如半身不遂、講話不清、智力減退、關節僵硬、攣縮等,甚至出現癡呆。其中約有3/4患者喪失勞動能力,有16%長期臥床或住院,2/3需人幫助料理生活,隻有10%-20%的患者可達到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