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肉食動物”,肉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畢竟素食主義者還是極少一部分人,所以肉類是大眾餐桌上必備的食品。各種人有各種吃肉的方式,但是以下四種吃肉方式最要命,下面大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你們的方式是正確的。

先吃青菜後吃肉

先吃青菜後吃肉! 吃飯的時候你有沒有註意過應該先吃菜還是先吃肉呢?你可能覺得順序無所謂,其實,一個好的吃飯習慣,會給你的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正確的順序是:湯→青菜→飯→肉→半小時後水果

錯誤:邊吃飯邊喝湯

危害:用餐時邊吃飯邊喝湯,或者以湯泡飯,或是吃過飯後再來一大碗湯,都會沖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容易阻礙正常消化。

正確:餐前先喝適量的湯,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夠緩解饑餓,避免肚子被一下子脹得太多太滿。

四種吃肉方式最要命

醃肉煎炸產生大量亞硝酸鹽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魚、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時,忌煎炸。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同時,燒制咸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因為醋有分解亞硝酸鹽的作用,而且能殺菌。

吃過多瘦肉易長斑

有些人認為吃肥肉會發胖,吃瘦肉既不會發胖又能保證營養的攝入,就大吃瘦肉。事實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在某種酶的催化下可變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過多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物實驗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物內皮細胞,形成典型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適量,並非多多益善。

燉煮過度的肉易致癌

無論吃什麼肉,人們都感到燉煮得越爛越好。於是,高壓鍋便應運而生,用它來燉排骨等,十幾分鐘的時間,連骨頭都變得軟綿綿的。

但是,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當代生活中,工業污染對人體致癌影響占50%,而飲食的影響占35%。以前我們低估瞭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致癌這一因素。在芳族胺基化合物問題沒有完全搞清之前,不要吃過度燒煮的肉。最好的方法是用微波爐燒肉,然後倒掉有許多化合物的肉湯,這樣就可以避免芳族胺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

豬肉浸熱水損失營養

有些人常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放在熱水中浸洗,這樣做,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

豬肉的肌肉組織和脂肪組織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可分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點是15℃~16℃,極易溶於水。

當豬肉置於熱水中浸泡的時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會丟失。同時,在肌溶蛋白裡含有機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鈉鹽等成分,丟失它們會影響豬肉的味道。因此,豬肉不要用熱水浸泡,而應用涼水快速沖洗幹凈。

胖人該怎麼樣吃肉

魚肉:一般畜肉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而魚的脂肪卻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膽固醇作用。所以,胖人吃魚肉較好,既能避免肥胖,又有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 的發生。

雞肉:每百克雞肉蛋白質高達23.3克,而脂肪含量隻有1.2克,比各種畜肉低得多,所以,適當吃些雞肉,不但有益於身體健康,也不會引起肥胖。

兔肉:兔肉與一般畜肉的成分有所不同,其特點是含蛋白質較多。每百克兔肉中含蛋白質21.5克,含脂肪少,每百克僅0.4克。兔肉中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並且含膽固醇較少,因此,是胖人比較理想的食品。

牛肉:牛肉的營養價值僅次於兔肉,也是適合胖人的肉食。每百克牛肉含蛋白質20克以上,牛肉蛋白質所含的必須氨基酸較多,而且含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因此,牛肉特別適合有肥胖、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人適量食用。

瘦豬肉: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百克可達29克。每百克瘦豬肉的脂肪含量為6克,但經過煮燉後,其脂肪含量還會降低。

四個原則吃肉更健康

海魚降血脂。在所有肉類中,海魚最適合老年人。海魚中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可使冠脈擴張、血小板解聚、改善血管通透性,具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

羊肉滋補防寒。中醫認為,冬季人體陽氣潛藏於體內,易出現手足不溫、氣血運行不暢等情況。羊肉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胃的作用,對氣血虧虛所致的疲乏無力,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具有良好療效。此外,羊肉肉質細嫩,易消化,更適合老年人食用。

肉類巧搭配。烹飪時,不同的肉類搭配不同的食材,能起到絕妙的補益效果。

豬肉配板栗(如豬肉燜板栗),有補腦、增強記憶力的功效。雞肉配蘑菇(如小雞燉蘑菇),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牛肉配土豆(如土豆燒牛肉),有補脾胃的作用。羊肉配蘿卜,有促進消化的作用。魚肉配豆腐(如魚肉豆腐湯),可使二者的氨基酸互補,營養加倍。

每日不宜吃過量。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人每天平均需要攝取動物蛋白45克。這些蛋白除瞭從肉類中攝取外,還可通過牛奶、蛋類等補充。

吃肉要這樣搭配才健康美味

一、豬肉+大蒜:增加維生素吸收

“吃肉不加蒜,營養減一半”,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肉食含量平均高9倍,但此種維生素不穩定,在人體停留時間也短。如果同吃大蒜,大蒜中的蒜素與維生素B1結合,將其水溶性變為脂溶性,就會大大增加人體的吸收與利用。

二、羊肉+洋蔥:降低膽固醇

洋蔥是目前所知蔬菜中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因而有助於降血壓。蔥爆羊肉受人歡迎,若能加點洋蔥,那就達到瞭營養的升級組合。因為羊肉蛋白質和飽和脂肪含量都較高,在幹燥的秋冬季節,羊肉吃多瞭有升高膽固醇的危險。在烹制羊肉時加些洋蔥,就可以防止人體對羊肉中膽固醇和脂肪的過量吸收。

三、雞蛋+面食: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雞蛋營養全面又豐富,如果雞蛋和面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有些人早餐隻吃個雞蛋、喝杯牛奶,這樣雞蛋中的蛋白質會流失。如果能與面包或饅頭同吃,就可使蛋白質最大限度地被人體吸收。通常雞蛋最好蒸著吃或煮著吃,如果吃水煮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鐘即可,此時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但最好不要吃煎雞蛋,因雞蛋煎黃或煎煳都會使蛋白質變性。

四、魚+豆腐:加強鈣吸收

魚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物,但所含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組成都不夠合理。如豆腐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魚肉蛋白質則缺乏苯丙氨酸,營養學傢稱之為不完全蛋白質。若將兩種食物同吃,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使蛋白質的組成趨於合理。如魚頭燒豆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魚頭內的維生素D可提高人體對豆腐中鈣質的吸收利用率。需提示的是,做魚燒豆腐或魚燉豆腐時,用老豆腐比較好,再放一些蔬菜和香菇,無論風味還是營養都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