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本身可引起患者消瘦。第一個原因,血糖控制不好。葡萄糖是人體能量來源。隨著疾病進展,患者的胰島功能逐漸衰減。血糖控制若不得當,長期高血糖狀態 會進一步加重胰島功能退化,胰島素分泌減少,無法充分利用血中葡萄糖,尿糖增多,糖分流失,使機體能量不足。為獲取能量,體內脂肪、蛋白質大量分解,消耗 增多,人便消瘦瞭。

糖友飲食勿入七大誤區

吃飯不定時、定量

現象:有些糖尿病患者雖嚴格控制飲食,但卻不註意進餐的規律性,致使血糖波動大。

常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反映,自己很註意控制飲食量,但血糖仍然波動很大,有時甚至出現低血糖。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每天的就餐時間不一致。進餐時間的波動會導致血糖的波動。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每日總熱量的同時,還要註意定時、定量、定餐,飲食及生活的規律。這些是維持血糖平穩的基礎。

早餐吃得少中餐來個飽

現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或早餐僅吃牛奶、雞蛋,不吃主食,以為這是限制熱量的好辦法。

其實這是錯誤的。由於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不僅要求限制每天的總熱量,而且更要限制每餐的熱量。糖尿病患者的三餐熱量必須均衡,以減少每餐的熱量攝入。有條件者還可在三餐之外加兩餐,如上午9點、下午3點,以使每餐主食不超過100克(2兩)。如果不吃早餐,另兩餐的熱量必然增加。這好比一匹病馬拉不動滿車,可拉半車,多拉兩次,萬不可少跑一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註意總熱量控制,還要註意各餐的熱量不宜過高。

魚及豆制品多多益善

現象: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魚及豆制品是有益人體的健康食品。既營養豐富,又不升高血糖,故有些糖尿病患者便餐餐都吃豆腐,天天不離魚,並認為多多益善。

這種做法過於片面。的確,魚及大豆食品均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適量進食對健康大有益處。魚肉是營養價值高的蛋白質,魚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豆制品含有豐富的大豆蛋白,並有防治骨質疏松、預防心血管病、延緩衰老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人體毒素是靠腎臟排泄的。研究表明,在30歲以後,人的腎功能就開始逐年下降瞭。如果腎功能本來就已不好,再過多補充高蛋白,隻會加重腎臟負擔。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和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若大量食用蛋白質,會造成體內含氮廢物過多,使腎功能進一步減退。腎臟長期高負荷運作,就可能“累”病。此外,魚及大豆中均含嘌呤較多,合並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也不宜多食。

貼心提醒:即使是健康食品,也要註意適量。尤其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應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不能盲目多吃,以免加重病情。

不甜的食物可多吃

現象: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糖尿病是吃糖或甜食過量所致。因此認為咸面包、咸餅幹以及糖尿病專用甜味劑食品不含糖,饑餓時可以用它們充饑,不需控制。

這是不對的。食物之所以會有甜味,是因為其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單糖或雙糖,這些糖攝入後確實會引起血糖升高。但另外一些多糖類食物(如淀粉),雖然沒有甜味,消化之後卻會分解成葡萄糖,同樣會導致血糖升高。各種面包、餅幹都是糧食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市場上銷售的無糖食品隻是不含單糖或蔗糖,但仍和其他食品一樣含碳水化合物,必須在一日總熱量份額中合理安排,不能隨便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包括單糖、雙糖和淀粉,而並不僅僅是甜食。

貼心提醒:不能籠統地通過甜味去判斷食物能否食用,應該把甜食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區分開來。學習糖尿病飲食治療知識,掌握食品交換份法和血糖生成指數,這樣就可以做到既營養平衡,又可享受美味。

酒對糖尿病無害

現象:多數患者都知道吸煙會加重糖尿病並發癥的進程,故能主動戒煙。但有不少患者認為飲酒對病情無影響,少量飲酒還會有益健康。

事實並非如此,飲酒不當會對糖尿病控制及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出現低血糖。用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患者,飲酒可引起心慌、氣短、面頰發紅等癥狀。長期過量飲酒還會導致高脂血癥及營養缺乏,並導致肝功能損害。

據臨床資料顯示,飲酒的糖尿病患者每日總熱量常攝入過多,血糖水平不易控制。其原因除瞭酒精本身含熱量外,主要是飲酒往往使飲食療法執行不佳。糖尿病患者因過量飲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癥酸中毒也並非罕見。

貼心提醒: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飲酒,如欲飲建議少量飲用酒精濃度低的啤酒、果酒,並避免空腹飲酒。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或合並肝膽疾病者,嚴禁飲酒。

隻吃素不吃葷

現象:有些糖尿病患者將飲食療法簡單地理解為饑餓療法,也有些人認為飲食療法就是隻能吃素,不能吃葷。

這樣的做法是片面的,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是優質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比例適合人體需要。而植物性蛋白質(豆類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質,缺少賴氨酸,營養是不全面的。動物性食品中的營養素易被人體吸收,又是一些維生素的豐富來源,因此應適當進食動物性食品。但是,多吃葷少吃素同樣不科學。吃葷多勢必造成蛋白質太高,隨之帶進的動物脂肪增多,不但使腎臟負擔加重,也容易使總熱量超標。

貼心提醒: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總熱量控制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谷類、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種類齊全,以便獲得均衡營養。

糖友突然消瘦有喜也有憂

糖友大多體胖,有的人短期內出現體重明顯下降,需要查找原因。

糖尿病本身可引起患者消瘦。第一個原因,血糖控制不好。葡萄糖是人體能量來源。隨著疾病進展,患者的胰島功能逐漸衰減。血糖控制若不得當,長期高血糖狀態 會進一步加重胰島功能退化,胰島素分泌減少,無法充分利用血中葡萄糖,尿糖增多,糖分流失,使機體能量不足。為獲取能量,體內脂肪、蛋白質大量分解,消耗 增多,人便消瘦瞭。

第二,藥物因素。例如二甲雙胍是糖友常用的降糖藥物,它的一個主要副作用就是胃腸道反應,部分患者服用後會出現腹痛、腹瀉、腹脹、食欲下降等癥狀,體重也 會減輕。此外還有腸促胰素類藥物,常見的有利拉魯肽和艾塞那肽,部分糖友使用後胃腸道反應較強烈,同樣會使人迅速消瘦,且有些患者體重降幅可能較大。藥物 引起的體重減輕,對體型肥胖的糖友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因為肥胖帶來的胰島素抵抗會影響控糖效果,體重減輕瞭,血糖水平也會改善。但如果是瘦削體型的糖友, 若體重減少過多,反而對健康不利,應考慮調整治療,可以改用胰島素治療。

第三,胃輕癱。糖尿病會導致胃輕癱的發生,出現此並發癥的糖友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變差,因而人也逐漸消瘦。

第四,治療方式的不適當改變。例如胰島素的不恰當停用。比方說胰島功能較差、胰島素絕對缺乏的患者一向用胰島素控糖,突然擅自棄用胰島素改為口服藥,治療 方式不適當的突然改變可能會引起血糖水平紊亂,代謝紊亂加劇,導致患者體重明顯減輕。這種情況下患者須與醫生溝通,及時調整治療。

除糖尿病本身造成的減重外,糖友還可能合並有其他幾種致人消瘦的疾病。首先,惡性腫瘤。糖友屬於腫瘤高發人群,如果合並各種惡性腫瘤,則也會使人迅速消瘦。這是糖友一定要最先排查的因素。

其次,甲亢。甲亢也是糖友中較常見的合並癥,目前發病率逐年上升。此時除表現出甲亢的典型癥狀外,患者體重也會減輕。如懷疑自己有甲亢,及時檢查甲狀腺功能十分必要。

再次,消化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可能會使患者時常腹痛、腹瀉。糖友消化不好,對營養吸收不良,體重自然會下降。此外,在患有肝硬化等肝病時,病人合成代謝減少,分解代謝上升,也會造成迅速消瘦。

最後,精神心理因素。有的糖友可能由於心情壓抑、精神不好等原因不想吃飯,攝食減少,漸漸就瘦瞭下來。這需要傢屬的關懷,幫助疏導、調整情緒。

可見,糖友如果發生突然消瘦的狀況,一定要及時查明原因,對癥處理。

糖友吸煙死亡風險增五成

吸煙可使糖尿病患者死亡及心血管病風險增加約50%,而戒煙則可降低此類風險。

研究者對2015年5月前發表的多篇英文文獻進行科學分析後發現,吸煙的糖尿病患者整體死亡風險會增加55%。其中,死於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49%。吸煙 的糖尿病患者整體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44%,中風風險增加54%,心力衰竭風險增加43%,而外周動脈疾病風險會增加2倍以上。

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吸煙應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常規評估指標,而且需要密切監測。有其他研究顯示,全球14.6%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和 3.3%的女性患者死亡(每年約44萬例死亡)與吸煙有關。盡管吸煙者戒煙後的風險不能完全等同於從不吸煙者,但較繼續吸煙者相比已有大幅下降,因此戒煙 仍是此類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目標之一。該研究結果將影響到糖尿病管理指南並鼓勵患者積極戒煙。

糖友控制飲食的6個小方法

熱量控制別太嚴格。糖友在計算全天攝入的熱卡時,要用標準體重乘以25—45不等的一個系數。平時體力消耗越多,這個系數越大,另外,男性大於女性,瘦人大於胖人。如果飲食控制過程中覺得很餓,不妨稍微放寬標準。

食物裡加點油。胃裡沒食物,就會覺得餓。食物的排空速度,脂肪最慢,碳水化合物最快,蛋白質介於二者之間。

少吃稀的。有的糖友愛吃粥、稀飯,但是稀的主食特別容易被消化掉,因此容易產生饑餓感。

適當加餐。糖尿病飲食講究少食多餐,就是為瞭避免血糖波動過大,其另一個好處是減少饑餓感。

控制低血糖。如果糖友感覺非常餓,同時伴有心慌、手抖、頭昏等表現,那就是低血糖反應瞭,這個時候就要立刻吃糖,以免發生嚴重的後果。

糾正胰島素抵抗。有胰島素抵抗的糖友,並不是胰島素分泌不足,而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這樣的糖友,進食後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讓血糖迅速降低,於是產生饑餓感。

糖友千萬不能這樣洗澡

準備沖澡前要先備些糖果或橙子,以備低血糖或有身體不適時使用。糖尿病患者在洗澡的時候是有傢人在旁邊陪著。

水溫37~40℃為宜,糖尿病患者多數伴有神經病變,對溫度感覺遲鈍,有些病人因水溫過高導致燙傷還不知道,洗浴前用溫度計測一下水溫。另外,水溫過高還會使全身表皮血管擴張,心、腦血流量減少,容易缺氧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時間是在飯後1~2小時內,這時血糖相對穩定。應避免空腹或剛打完素就洗澡,這樣很容易出現低血糖。飽餐後人體消化系統開始工作,這時洗澡會影響消化;餓的時候洗澡就更危險瞭,血糖降低,很容易暈厥;劇烈運動後立刻洗澡容易造成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暈厥。

季節交替時期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段,所以不管是患者還是傢人都要特別的註意著方面。一旦泡澡的時間過長,就會很容易疲勞,引起心臟缺血、缺氧。嚴重者,會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嚴重的會誘發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時間過長,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易導致腦缺血,洗澡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

通風很多糖尿病人都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在密閉的浴室裡沖澡,空氣不流通會造成缺氧。

搓澡大多數人洗澡時喜歡用力搓洗,認為這樣才洗得幹凈。其實這樣破壞瞭的保護屏障,一般人可能幹燥,糖尿病人則很容易引發感染。

提醒剛註射完素別洗澡

堿性洗浴在使用過程中會除掉的油脂,導致更加幹燥,很多堿性護膚品含有的起泡成分屬於堿性,含有礦物正離子類的產品也偏堿性,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洗面奶以及肥皂都位列於堿性護膚品行列。因此,要盡量選用弱堿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而少用肥皂。浴後在容易幹燥部位抹潤膚乳,保持濕潤,這樣就可減少瘙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