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傢禽。傢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人們常用雞來燉湯滋補,但是你知道雞的哪些部位不能吃嗎?

6個吃雞的真相

真相一:雞湯營養遠低於雞肉。在很多人眼中,喝雞湯最補,剩下的雞肉營養都已經被燉到湯裡瞭。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指出,燉完湯的雞肉營養要遠遠高於雞湯。雞肉為我們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還有脂肪、維生素和鈣等礦物質。在燉雞過程中,大量的鮮味物質會溶解到湯中,因此雞湯會變得好喝,但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營養成分隻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湯裡。有數據表明,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是25.1克和1.37克。

真相二:雞心最安全。在崇尚美食的中國,雞身上的各個部位被烹飪成各種美味佳肴。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指出,雞的很多部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應減少食用量,甚至不吃。首先,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較高,最好少吃。其次,雞脖子是血管和淋巴腺體集中的部位,偶爾吃些解饞沒有問題,吃時最好去掉皮。再次,雞屁股的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最後,雞胗負責儲存和磨碎食物,雞肝負責代謝、解毒有害物質,雞腎與有害物質排泄有關,因此,盡管雞胗、雞肝和雞腎營養美味,但應減少食用次數和食用量。而心臟與有害物質代謝無關,所以雞心安全性較高,可適量食用。

真相三:母雞燉湯,公雞快炒。人們在選擇雞肉時往往比較註重雞的品種及新鮮程度,對於雞的雌雄卻不太關心。楊力表示,公雞和母雞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雞一般用來燉湯,而公雞適合快炒。因為母雞脂肪含量較高,肉中的鮮味物質容易溶於湯中,燉出來的雞湯味道鮮美。反之,公雞的肉質較緊致,很難熬出濃湯。人們吃公雞更喜歡細嫩的“童子雞”,這時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鮮嫩美味。另外,公雞和母雞在食療功效上也有所不同,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者食用。

真相四: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雞肉是一種比較百搭的食材,但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指出,雞肉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這是因為,蘑菇中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一種呈鮮物質),雞肉中則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在慢燉的過程中它們都會釋放出遊離的谷氨酸鈉。三者協同作用,產生的“鮮味”要遠大於各自單獨使用時產生的“鮮味”之和。土豆含有較多的谷氨酸鹽,和雞肉搭配也會增強美味。

真相五:烹飪完再去掉雞皮。為瞭減少脂肪攝入,很多人在烹飪前就去掉雞皮。芮莉莉指出,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瞭脂肪的外溢。因此,應在烹飪後再將雞肉去皮。

真相六:柴雞安全風險可能更大。很多人在購買時偏愛柴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忽略不計。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雞身哪個部位不能吃

雞頭

就拿雞來說,民諺道:十年的雞頭賽砒霜。意思是說,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用現代的醫學觀點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含有害重金屬的物質,這些重金屬主要儲存於腦組織中,雞齡越大,儲存量就越多,毒性就越強。

食用者在享受雞頭美味的同時,也攝入瞭重金屬毒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會引起中毒反應。所以,雞頭不宜多吃。鴨頭、鵝頭等也不宜多吃,其道理大同小異。

雞皮

雞皮盡管美味,但不利身體健康 。一般來說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較高,並且雞皮中的污染物含量較高。尤其是烤雞,經過烤制後,雞皮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形成膽固醇氧化產物,對人體造成較大危害。若溫度控制不當,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因此,吃雞時最好去掉雞皮,更不要用雞皮來做菜。

雞脖

這個部位肉很少,但血管和淋巴腺體卻相對集中。偶爾吃些解饞是沒有問題的,吃時最好去掉皮,因為淋巴等一些排毒腺體都集中在頸部的皮下脂肪,這些腺體中有動物體內的毒素、飼料中的激素等。

雞尖

又稱“雞屁股”、“雞臀尖”,指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肉肥嫩。這個部位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甚至還有致癌物質,但不能分解,因而毒素都會沉淀在臀尖內。時間一長,雞尖就成瞭貯存病毒、病菌的大倉庫。

雞的功效

雞的全身上下幾乎都可以食用,且營養功效豐富,隨處可見,故民間稱雞為“濟世良藥”。雞的脂肪少,容易消化,有益五臟、健脾胃、補虛虧、強筋骨及美容等功效。中醫認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可用於脾胃氣虛、陽虛引起的乏力、胃脘隱痛、浮腫、產後乳少、虛弱頭暈的調補,對於腎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頻數、耳聾、精少精冷等癥也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雞肉:具有益氣養血、滋養補虛,母雞偏於補養陰血,用於老人、婦女產後虛弱、體弱多病者。公雞偏於溫補陽氣,青壯年食之較為適宜。

雞蛋:用於養陰潤燥,益血安胎,和胃補脾,病後體虛,乳汁減少,治心煩不眠等。

雞蛋殼:能制酸止血,能治療胃病、胃酸反胃、嘔吐、咳血、便血、治潰腸病、胃炎有泛酸者等病癥,研末內服,成人每次3g,每日3次,小兒酌減。

雞蛋清:具有清火消炎的功能,潤肝利咽,清熱解毒,主要用於治療腮腺炎,用蛋清調少許白礬,塗於腮腺腫脹周圍亦可用蛋清治療燒傷、燙傷,塗於患處即可。

雞蛋黃:滋陰養血。

雞油:能夠消炎潤膚。對治療燒傷、燙傷有較好的療效。將適量的雞油置於瓶內,塞緊瓶蓋,數日後變成液體,用消毒棉球蘸塗患處。

雞血:具有祛風、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月經不調、子宮出血、哮喘潰瘍、慢性肝炎有一定療效。對小兒驚風、口面歪斜、目赤流淚等病癥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雞肫(胃內膜):黃色,多皺紋,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食積脹滿、嘔吐反胃,尿遺精遺等,研末吞服,每次3g。

雞皮:用於燒瘡面的植皮。

雞腦:補腦填髓、養心鎮驚,能夠治療心虛膽怯、多夢易驚,小兒驚悸。

雞肝:能夠補肝明目,益腎安胎。常用於肝虛目昏,視物不清,陽萎不舉等癥。

雞膽汁:具有消炎止咳,解毒去痰,明目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百日咳、慢性氣管炎,小兒菌痢等癥。

雞心:能夠補心養心,和血安神。適用於心慌氣短,出汗乏力,心煩失眠,低熱盜汗等癥。

產婦吃雞的禁忌

雞肉營養豐富,是傢庭菜中比較高檔的烹飪原料,適用於各種烹調方法,可制成許多種菜肴,深受人們喜愛。但產婦在食用的時候也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地方哦。

1、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多吃雞會使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進而在血管內膜沉積,引起動脈硬化等疾病。

2、高血壓患者:經常吃雞可使血膽固醇升高,在血管內膜沉積,引起動脈硬化外,還會使血壓持續升高,進而引起心臟的繼發性病變。

3、腎臟功能較差者:腎臟對蛋白質分解產物不能及時處理,如多吃雞就會引起高氮質血癥,加重病情。

4、胃酸過多者:雞湯有較明顯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胃潰瘍、胃酸過多或近階段有胃出血病史的人,不宜多吃雞湯。

5、膽道疾病患者: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的參與,吃雞會刺激膽囊收縮,引起膽囊炎的反復發作,從而加重病情。

6、感冒發熱、內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忌食。雞肉雞湯偏油膩,助火。

辣子雞丁的做法

辣子雞丁的做法

配料:

筍雞200克,青筍100克。泡辣椒25克。調料 大油60克,醬油、料酒各20克,味精3克,鹽3克,白糖15克,濕淀粉20克,醋5克,蔥、薑、蒜共50克,湯少許。

特色:

微甜,味鮮香,為四川傳統菜 之 一。

操作:

1、將雞肉切1厘米見方的丁,裝碗內加醬油、鹽、味精少許,再放 入 蛋 清,水 淀 粉 少許抓 勻 漿 好;

2、將幹 紅 辣 椒 切成0.7厘米見方的小塊。在碗裡放鹽、醬油、淀粉、白糖對成混汁待用。坐勺加油,燒至六成熟時,將漿好的雞丁放入勺內滑透,倒在漏勺裡,控凈油,放入蔥、薑、辣椒片熗鍋,放入雞丁,倒入兌好的汁水翻勺,淋明油,出勺裝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