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7種食物,養胃護胃最有效。上班一族每一天都要面對極其忙碌的工作,一日三餐吃不定時。漸漸地就有瞭胃病。俗話說,胃病要靠養。所以,要治療好胃病就要在日常飲食中多加留意。多吃養胃的食物並且要按時吃飯。今天,小編一一為你解答。

養胃護胃在飲食上遵循以下4原則

1、軟而緩:選擇的食物要容易消化的,烹飪時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軟易消化,少吃烘焙、燒烤、質硬的食物,以免對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加重胃腸負擔。進食速度要緩慢,細嚼慢咽有助消化,不可狼吞虎咽。

2、鮮而淡:食物一定要新鮮,不吃過期或放置過久的食物。烹飪食物要清淡,不吃油膩、重口味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溫而潔:食物溫度要溫暖適宜,不吃不喝冷的、冰的飲食,盡管天氣寒冷,但是也應該不吃過燙的食物。食材一定要清洗幹凈,烹飪食物時也應該註意清潔衛生。

4、少而精:每餐飲食量要少,七八分飽即可,忌暴飲暴食。食物的品種和烹飪要精細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纖維的食物不易消化,還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痛、飽脹等。

多吃七種食物最護胃

1、山藥

隨著天氣漸冷,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大便稀溏、肢體倦怠等癥狀。經常熬山藥粥喝,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

2、紅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

3、卷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癥。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卷心菜與薏仁、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泄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4、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食療本草》中稱其“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欲,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5、桂圓

李時珍曾說過:“食品以荔枝為美,滋益則龍眼為良”。和荔枝性屬濕熱不同,桂圓能入藥,有壯陽益氣、溫胃補脾等多種功效。

6、胡蘿卜

性味甘平,中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卜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7、南瓜

《本草綱目》中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養胃誤區

誤區1:喝粥對胃病患者好。

不少胃病患者以為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幫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釋瞭胃液,加速瞭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於消化吸收。若喜歡喝熱粥,其溫度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應選擇輕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才更有益。

誤區2:多喝牛奶對胃有好處。

胃部酸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便可緩解癥狀,感到舒服。這是由於牛奶稀釋瞭胃酸,暫時形成一層胃黏膜保護層,因而感到舒服,但經常喝牛奶就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瞭。現已證實,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若胃病(如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是不宜用喝牛奶的辦法解決的。豆漿則是個不錯的選擇。

誤區3:薑對胃病患者有益無害。

人們普遍以為薑可熱胃,胃部不適時喝碗薑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然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熟悉到,薑是刺激性食用品,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薑來治胃病應請中醫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對癥治療。

冬季養胃多喝4款養胃湯

桂棗山藥湯:紅棗12粒,山藥約300克,桂圓肉兩大匙,砂糖1/2杯。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後,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味。待桂圓肉已煮至散開,即可關火盛出食用。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蘿卜羊肉湯:羊腩肉750克,白蘿卜500克,香菜、鹽、雞精、料酒、蔥、薑、胡椒粉適量。將羊肉洗凈,切成粗絲,白蘿卜洗凈切成絲。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放入薑片煸炒出香味後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味,水燒開後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蘿卜,轉小火煮至蘿卜斷生後,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此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紫蘇生薑紅棗湯:鮮紫蘇葉10克,生薑3塊,紅棗15克,先將紅棗放在清水裡洗凈,然後去掉棗核,再把薑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薑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裡用大火煮,鍋開以後改用文火燉30分鐘。然後將紫蘇葉、薑片撈出來,繼續用文火煮15分鐘。此湯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氣的作用。

胡椒豬肚湯:白胡椒30至50粒,豬肚1個,食鹽、料酒、味精各少許。先將豬肚洗凈(可加鹽、醋並用開水燙洗),鍋內註水,豬肚塊(或絲)下鍋,加入白胡椒,煲兩個小時左右,湯稠肚爛時,加入食鹽、料酒、味精即可食用。此湯可在飯前飲用。胡椒性溫熱,有溫中散寒作用;豬肚有健胃養胃的功效。

與腸胃相關的穴位按摩

1.中脘穴

位置:仰臥時,取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此處即為此穴。

方法:仰臥位,待肌肉放松,用指頭用力下壓中脘穴的同時緩緩吐氣,6秒後手離開,重復10次,能使胃部有舒適感。

功效:中脘指壓法比較適合在胃痛時采用,它能起到緩解胃部疼痛的作用。

2.百會穴

位置:采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采取適當力度按壓百會穴,達到一定的痛脹感覺後松手,如此反復50次即可。

功效:經常按摩百會穴可以調節機體平衡、疏通筋絡,對癥治療胃下垂、胃脹有較好的功效。

3.胃俞穴

位置:位於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方法:用雙手拇指按壓左右胃俞穴50次,以感覺到輕微脹痛即可。

功效:胃俞穴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有較好功效,經常按摩此穴位,有健胃消食、緩解疼痛的作用。

4.天樞穴

位置:仰臥,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即為天樞穴。

方法:取仰臥位,放松身體,用中間三個手指慢慢下壓天樞穴,按摩此處約兩分鐘即可。

功效:按摩天樞穴對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瀉、胃脹、腹痛等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5.不容穴

位置: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方法:用雙手手指端按壓不容穴,並做環狀運動,力度要輕,每次三分鐘左右,每日兩次。

功效:經常按摩此穴位對嘔吐、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多用於治療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

6.靈臺穴

位置:在第六、七胸椎棘突間。伏臥的話,於第六胸椎棘突下可取之。

方法:用拇指施以一定的力度按揉靈臺穴,2~3分鐘,以感覺微微脹痛為好。

功效:經常刺激靈臺穴,對於胃痛及胃部不適有很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