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足三裡是人體重要的長壽保健穴。其實,在人的手掌上,有個穴位和足三裡同樣重要!即三眼穴同樣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經常按揉三眼穴可以調脾胃、抗衰老,不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而且脾胃不好的人記住這個穴位,詳細的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吧。

脾胃不好的4大表現

臉色發黃:

如果我們發現一個人的臉色發黃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和我們的脾虛有關系,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癥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鼻頭暗淡:

鼻子和我們的脾臟關聯是比較大的,如果我們的鼻頭暗淡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脾虛,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裡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嘴唇無光澤:脾氣虧虛

一般脾氣充足的人,他們的嘴唇紅潤有光澤,相反如果我們的脾氣虧虛的話,那麼嘴唇就會黯淡無光,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以幫助健脾。

排便失調

有些人排便失調,經常的便秘和腹瀉,這樣就有可能是我們的脾胃出現瞭問題,還有的人經常是便秘和拉肚子交替,表現為排便失調。這類人普遍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失眠多夢、盜汗、形體消瘦,女性大多有痛經的問題,中醫認為屬於中氣虧虛、陰陽兩虛。便秘是白領人群的常見問題,是脾胃虛弱、大腸津液不足的表現。人正常情況下,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這樣的人應多吃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堅持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蜂蜜水,平時經常多次少量地飲水;飯後順時針揉肚子,促進腸蠕動;另外每天定時去蹲廁所,培養定時大便的習慣。

脾胃不好的人記住這個穴位

足三裡是胃經合穴,所謂合穴是指全身經脈流註會合的穴位,對於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尤其是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消化不良的病癥,都可以通過按摩、刺激足三裡來進行治療和調理。

同樣道理,經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調整氣血、陰陽,從而實現調脾胃、抗衰老、防病於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們雙手的無名指上,隻有準確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上縱向畫三條四等分手指的豎線,然後再橫向畫兩條三等分這節手指的橫線,這樣就形成瞭六個交點。三眼穴位於最左上角的交點處。

以同樣方法找到右手的三眼穴。可用圓鈍的器物尖端點按穴位,同時結合自己的呼吸頻率有節奏地按壓,效果更好。

針對老年人陽氣漸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病癥,經常按摩三眼穴有助於緩解癥狀。按摩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要找準穴位,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另一隻手上的三眼穴,每隻手10分鐘,交替進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

中醫教你三個方法調理脾胃

(1)防寒保暖

有慢性胃腸病的人,常會在寒冷的冬天或天氣突然轉冷時發作,原因就在於與寒冷刺激有關。人的胃部有一部分緊靠腹壁,寒冷空氣容易直接侵犯到胃部,從而反射性地引起胃及血管收縮,胃運動功能發生紊亂,產生痙攣性腹痛、胃飽脹感、納差、惡心、嘔吐等。因此,在寒冷的季節以及秋末、初春等氣候變化較大的時節,要 註意防寒保暖。有經驗的胃病患者,常在胃前面佩戴一個小兜肚。兜肚雖小,卻能有效地防止胃部的受涼,有胃病的人不妨試一試。

(2)心情舒暢

在不良情緒的刺激下,大腦皮質功能發生紊亂,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調節主神經系統,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攻擊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強。還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的通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防禦因素(胃黏膜的抵抗力和局部血流)減弱,從而導致胃壁“自身消化”,引起胃病發作。因此,有胃病的人要註意情志的調節,要註意精神的放松,尤其要防止長時間的抑鬱憂慮,:以防“氣”傷瞭胃。

(3)飲食有節

胃是食物儲存和進行初步消化的場所,胃病對飲食的要求具有特殊性,防止吃傷瞭胃。喜食燙食、進食快、三餐不定時和喜食熏醃飲食等,都可引起胃黏膜的損傷, 而成為消化性潰瘍的誘因。

飲食應以清淡而富於營養為原則,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選擇對胃無刺激的高蛋白、高維生素、能制或中和胃酸、有利於潰瘍愈合的食物,如牛奶、豆類、瘦肉、淡水魚、新鮮蔬菜等;忌食生冷瓜果、油膩煎炸及辛辣刺激、壅滯阻氣之品,如蔥、、辣椒、韮菜、煙、酒、土豆、(天下養生網)紅薯、南瓜等;切忌 暴飲暴食,饑飽不一;烹調食物的方法應以蒸、煮、燉、燴、燒為主,使食物軟、爛而易消化。

脾胃不好可能誘發喘證

脾虛胃逆 痰濕迫肺

張氏謂:“痰鬱肺竅則作喘,腎虛不納氣亦作喘。是以論喘者恒責之肺腎二臟,未有責之脾胃者。不知胃氣以息息下行,有時不下行而轉上逆,並迫肺氣亦上逆即可作喘”。說明脾病不能升清降濁,胃氣逆而上行,挾迫肺氣隨之上逆而喘息作矣;脾病則運化失權,聚濕生痰,痰飲內蘊,氣血失其常度,亦可上逆迫肺致喘。此種喘息必兼有飲食減少、乏力、便溏、面黃肌瘦,脈弦或弱等一派脾胃虛弱征象。治當健脾益胃、化痰定喘,其創制“滋培湯”,驗之臨床每獲奇效。

沖氣失和 胃氣逆肺

張氏指出:“有時腎虛氣化不攝,則上註其氣於沖,則沖氣又必上逆於胃,以沖上連胃也。由是,沖氣兼挾胃氣上逆,並迫肺氣亦上逆矣,此喘之所由來也”。說明腎虛肝弱,以致納氣不利,沖氣上幹,挾胃氣上逆迫肺而致喘。這一觀點正是對腎不納氣的具體解釋與補充完善,並制定瞭“薯蕷納氣湯”,方中用地黃、山藥以補腎,山萸肉、龍骨補肝即以斂腎,芍藥、甘草酸苦化陰,合之柿霜之涼潤多液;蘇子、牛蒡子清痰降逆。此外,張氏尚創制參赭鎮氣湯益氣化痰、鎮沖定喘。

脾濕胃鬱 飲漬肺竅

其在書中寫道:“心肺陽虛,致脾濕不運,胃鬱不降,飲食不化精徽,變為飲邪,停於胃口為滿悶,溢於膈上為短氣,漬滿肺竅為喘促,滯膩咽喉為咳吐粘涎。”此段文字闡明瞭由於心肺陽虛,導致脾虛胃鬱而致喘促的病理機制。張氏創制理飲湯(桂枝、幹薑、白術、茯苓、甘草、厚樸、橘紅、白芍)以補益心肺健脾除飲。

綜上所述,張錫純論喘著眼點在於脾胃,即脾胃自病可以致喘;肝腎不足,沖氣挾胃氣上逆迫肺亦可致喘;肝氣、肝火致胃氣上逆仍可作喘;心肺陽虛,脾濕胃鬱,以致飲漬肺竅作喘,並且制定瞭相應的治療方藥,究其用藥特點總以調理脾胃為中心,又根據病機不同輔以補肝、益腎、疏肝、鎮沖、利肺、溫陽、化飲之品,促使脾氣健運而胃氣和降,痰飲清除而喘自定。

腸胃不好的危害

1.便秘

消化不良的患者若平時吃過多的油性食品,如果平時吃太多油炸的、或刺激性的食品,導致食物堆積在一起,所以就容易出現便秘的現象。便秘又會使毒素堆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危害健康。

2、腹瀉

由於患者腸內的平衡被打亂,因此,腹瀉也算是一種保護機制,這樣可以把體內的毒素排出,但是如果過早服用止瀉藥就不可取瞭,這樣做帶來梗阻。

3、腹痛

由於消化不良所以肚子裡的食物推擠的過多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腸蠕動,當出現腸蠕動一場時就會引起腹痛嘔吐的現象,嚴重者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