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饑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脾胃好不好,可從幾個方面看出來。

脾胃不好的人 記住這個穴位

我們知道,足三裡是人體重要的長壽保健穴。其實,在人的手掌上,有個穴位和足三裡同樣重要!針灸絕學《董氏奇穴針灸學》中記載,“三眼穴功同足三裡”,即三眼穴同樣具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教授侯中偉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經常按揉三眼穴可以調脾胃、抗衰老,不妨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

足三裡是胃經合穴,所謂合穴是指全身經脈流註會合的穴位,對於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尤其是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道消化不良的病癥,都可以通過按摩、刺激足三裡來進行治療和調理。

同樣道理,經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調整氣血、陰陽,從而實現調脾胃、抗衰老、防病於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們雙手的無名指上,隻有準確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無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節上縱向畫三條四等分手指的豎線,然後再橫向畫兩條三等分這節手指的橫線,這樣就形成瞭六個交點。三眼穴位於最左上角的交點處。

以同樣方法找到右手的三眼穴。可用圓鈍的器物尖端點按穴位,同時結合自己的呼吸頻率有節奏地按壓,效果更好。

針對老年人陽氣漸衰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病癥,經常按摩三眼穴有助於緩解癥狀。按摩的方法也很簡單,首先要找準穴位,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按壓另一隻手上的三眼穴,每隻手10分鐘,交替進行。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時間隨時隨地按摩。

脾胃不好怎麼調理 調理脾胃方法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裡關系。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佈,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後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佈;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胃屬燥,脾屬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兩臟燥濕相濟,陰陽相合,方能完成飲食物的傳化過程。故《臨證指南醫案》又說:“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

由於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聯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即可影響胃的受納與和降,可出現食少,嘔吐,惡心,脘腹脹滿等癥。反之,若飲食失節,食滯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響及脾的升清與運化,可出現腹脹泄瀉等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真脹。”這是對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證的病理及臨床表現的概括。

脾胃虛弱癥狀

如表現為脾氣虛則見: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弱無力。

如表現為脾陽虛則見: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見白帶多質稀。舌質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胃不好七大表現

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極為親密。打個比方來說,胃像是一個糧倉,脾是運輸公司。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轉運至全身。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楊力告訴記者,中醫認為,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

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解釋說,脾與胃在生理上息息相關,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癥狀。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胃有問題,不但影響食欲、睡眠、情緒,時間長瞭,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相反,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長壽。以色列一項針對1258名70~82歲老年病人的研究發現,在排除老人身體活動量、人口學特征、營養等影響因素後,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風險更低。

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醃制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另外,數據顯示,我國腸胃病患者約有1.2億,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較為常見,發病率分別為30%和10%。

脾胃不好幾大表現

被稱為“中國色診第一人”的首都醫科大學中醫學系教授王鴻謨指出,脾胃出瞭毛病,癥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如發現自己有這幾種情況,就該懷疑脾胃是不是出瞭問題,需盡快就醫。

仔細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態,也能看出脾胃問題。

臉色發黃。王鴻謨指出,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癥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即臉頰發黃、消瘦枯萎,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與萎黃相反是黃胖,即面色發黃且有虛腫。

鼻頭暗淡。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口唇無血色、幹燥。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學院副院長李志剛教授說,《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楊力說,一般來說,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嘴唇幹燥、脫皮、無血色,就說明脾胃不好。

睡覺時會流口水。《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瞭,睡覺時會流口水。如果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入手,進行調理。

便秘。正常情況下,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睡眠不好。古語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精神狀態不佳。張湖德說,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五大信號預示著你的脾胃不好

是便秘。

便秘的人多有胃熱,這種情況下,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幹,從而導致便秘。相反,如果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是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要解決便秘,可以經常按摩腹部。用力均勻地按摩腹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

二是身體肌肉松弛,肌肉少而肥肉多。

如果一個人肌肉松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這很可能是脾胃虛弱。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三是嘴唇無光澤。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脾氣虧虛者可以適當把午飯時間提前到中午11點,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

四是鼻翼發紅。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可按摩足三裡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五是黑眼圈。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淀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脾胃血氣渾濁的表現。此時應 盡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脾胃不好易拉肚子 防治脾胃虛弱有絕招

秋冬時脾胃虛弱,多是夏季炎熱時,長期飲食不規律、過食生冷食品,或在空調房中過久,寒氣傷及脾胃,等引起。脾胃虛弱者多面色發黃,或面部色素沉著不均勻(花斑),經常發作性地臍周疼痛,時輕時重。有的人食欲雖好,但是大便次數多、量大,食後即拉。

調理須對癥下藥

脾胃虛弱的輕重程度不一,有癥狀者最好請中醫專傢四診察病,對癥下藥。導致脾胃虛弱的原因不同,用藥也不一樣。如果不願意到醫院求醫,可試服藿香口服液之類化濕醒脾的藥物,體弱、氣短、納差者也可用香砂六君子丸,服十天半月,多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食療調理脾胃虛弱

癥狀不明顯者,可通過食療進行調理。如蓮子山藥粥:蓮子50克,山藥100克,粳米50克。蓮子去心,加山藥、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虛者。紅棗小米粥:紅棗10個,小米50克。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改成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