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是脊柱中體積很小,但靈活性很大、活動頻率很高的節段。頸椎病之所以高發,正是人的頸椎由於不斷地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輕微的損傷,而逐漸出現退行病變。因此,在預防頸椎病的同時,堅持鍛煉頸椎的靈活度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生活細節上也要多加註意。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五個小細節護好頸椎。

頸椎病的病因

頸椎間盤變性(25%):

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的纖維腫脹,變粗,繼而發生玻璃樣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後,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當受到頭顱的重力和頭胸間肌肉牽拉力的作用時,變性的椎間盤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由於椎間盤的耐牽拉力變弱,當頸椎活動時,相鄰椎骨之間的穩定性減小而出現椎骨間不穩,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後方小關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

頸椎間盤向四周膨隆(15%):

由於頸椎間盤向四周膨隆,可將其周圍組織(如前,後縱韌帶)及椎體骨膜掀起,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被掀起的韌帶組織之間形成間隙,稱"韌帶間盤間隙",其中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生機化然後鈣化,骨化,於是形成瞭骨贅,椎體前後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定,更增加瞭受創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和由於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於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就可能對脊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

鉤椎關節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15%):

鉤椎關節的骨贅可從前向後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後,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五個小細節護好頸椎

1、早上起床時,切記不要用頸椎拖著身體起床,這樣很容易在身體沒有活動的情況下造成頸椎損傷,起床時應用腰腹力量帶動起身。

2、吃飯時應盡量活動咀嚼肌肉,喝水時也要註意將頭盡量後仰,可有效緩解頸部僵硬的肌肉。

3、工作時要盡量保持正確的坐姿,上身及頭部要直立,使得雙肩放松頭部有支撐。此外,長時間工作時要定時起身活動一下,可以做頸椎操,動作保持輕緩,使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

4、盡量選擇中間低兩頭高的枕頭,這樣睡覺時對頸椎有很好的支撐作用,讓頸椎得到較好的休息。還應註意睡覺時不要趴著睡,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讓冷風直接吹頸部。

5、平時註意多參加戶外運動,讓全身肌肉得到有效的活動及放松。

頸椎病的癥狀

(一)神經根型

這是發生在頸椎後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所致,發病率最高,約占頸椎病的60%。

頸枕部及頸肩部有陣發性或持續性隱痛或劇痛。沿受累頸脊神經的行走方向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或有觸電樣或針刺樣麻感,當頸部活動或腹壓增加時,癥狀加重。同時上肢感到發沉及無力等現象。頸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頸畸形、肌肉緊張、活動受限。受累頸脊神經在其相應橫突下方出口處及棘突旁有壓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椎間孔擠壓試驗(又名後頸試驗)陽性。此外,受累神經支配區皮膚有感覺障礙,肌肉萎縮及肌腱反射改變。

(二)脊髓型

這是因突出物壓迫脊髓所致,臨床表現為脊髓受壓,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癱瘓表現,約占10~15%。本型癥狀亦較復雜,主要為肢體麻木、酸脹、燒灼感、發僵、無力等癥狀,且多發生於下肢,然後發展至上肢。但也有先發生於一側上肢或下肢。此外尚可有頭痛、頭昏或大小便異常等癥狀。①脊髓單側受壓:可以出現典型的脊髓半切綜合征(Brown-séquard Syndrme)。②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癥狀有以感覺障礙為主者,也有以運動障礙為主者,以後者為多。後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痙攣性癱瘓,如肢體不靈活,步態笨拙,走路不穩,甚至臥床不起,小便不能自解。體格檢查可發現四肢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如Hoffmann,Babinski等征陽性,踝陣攣及髕陣攣陽性。感覺障礙平面往往與病變節段不相符並缺乏規律性。此外 胸腰部束帶感亦是常有的主訴。

(三)椎動脈型

這是突出物壓迫瞭椎動脈所致,可因①椎間盤側方的骨贅。②Zygapophyseal關節前方的骨贅。③後關節不穩定半脫位亦可以是因頸交感神經受刺激而發生反射性的動脈痙攣所致,約占頸椎病人的10~15%。單純的受壓可能並不引起癥狀,需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有發作性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每於頭後伸或轉動頭部到某一方位時出現,而當頭部轉離該方位時癥狀消失。於轉動頭部時,病人突然感到肢體無力而摔倒,摔倒時神志多半清醒,病人常可以總結出發作的體位。腦幹癥狀包括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對側肢體輕癱等。此外尚有聲嘶、失音、吞咽困難、眼肌癱瘓、視物不清、視野狹窄、復視及Horner綜合征等。

(四)交感型

是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癥狀有頭昏、遊走性頭痛、視物模糊、聽力改變,吞咽困難、心律失常及出汗障礙等。也有人認為是由於椎動脈壁上的神經受刺激所致,亦可以是椎動脈的間歇性血流改變,刺激瞭動脈周圍的神經所致。此型診斷困難,往往需經治療試驗成功後才能作出診斷。

日常小動作可以預防頸椎病

1.​縮頸

拉正頭部,背部挺直保持下頜與眼為一平面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2.上斜方肌伸展

輕輕地用手扶住對側頭,同時另一側手在背部伸展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3.上頸曲伸

通過點頭動作輕微曲伸上頸。盡力使頸伸長,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4.曲頸

頭向前彎曲,再回到開始位置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5.伸展頸部

頭部向後彎曲,然後回到開始部位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6.聳肩

上下聳肩、向前然後向後重復10次。

7.轉動頸部

慢慢轉頭看左肩、然後轉向右肩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8.牽拉頸部

在腕上部抓住手臂向下和對側牽拉。將頭部向同側輕輕的傾斜,維持3秒鐘,重復10次。

在進行頸椎靈活鍛煉的同時,我們需要註意將力量鍛煉和靈活鍛煉結合在一起。

頸椎病會導致猝死嗎

頸椎病可引起經常性頭暈頭痛、耳聾耳鳴、吞咽困難、失眠、手麻、握物無力、記憶力下降、頸部活動障礙、神經功能紊亂,其中脊髓型頸椎病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肌肉萎縮、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甚至是癱瘓。

嚴重時,頸椎病也會引發心臟病或致猝死。頸椎病的危害雖大,但是一般不會影響人的壽命的,隻是讓患者飽受疾病痛苦。但是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頸椎病所引起的頸心綜合征,或可致命。當頸椎出現病變時,會壓迫到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到支配心臟的神經繼而引發心臟疾病。

頸椎病能引起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極易被誤診為冠心病。無謂地吃藥治療,損害自己的心臟和血管。更嚴重的是頸椎病能引起患者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但是,從現實生活中很多猝死的案例來看,頸椎病引發的猝死還是比較少見,所以大傢也不要過於擔心。

不良的工作體位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是本病發生、發展與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必須引起重視。應定期或及時糾正頭頸部的不良體位,其時間間隔不應超過半小時,並且做一些領部保健操,使頸椎各方向得以活動及休息。

勞累的身體抵抗力是很低的。如果感覺疲勞就要多休息。這樣可以保持足夠的體力和不錯的抵抗力,這是治療頸椎病不可缺少的。對於疾病更好的治療是自我保養,要做好自己的保養工作,註意多休息。

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挑選適合自己的枕頭,對防止頸椎病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枕頭高度以一拳為宜。

免在入睡前洗頭,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頭發未幹就入睡,否則會使潮濕入侵頸部,誘發頸部疾病。此外,還要特別註意對頸部保暖,溫暖的頸部環境對防止頸椎病復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