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風,人們想到最多的就是高血壓。然而,還有一種疾病引發的中風卻令患者猝不及防,危害更大,那就是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很多患者中風瞭住到醫院神經科,檢查病因,根子不是在腦血管,而是在心臟,心臟的血栓掉下來堵到大腦,這種卒中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導致病人癱瘓。

房顫病人要小心腦中風

臨床上,腦中風是房顫最大的危害之一。房顫發生時,心房有序的電活動喪失,心房有效收縮功能也消失瞭。這時,心房內的血流呈渦流,當房顫持續超過48小時,心房內就可能會產生血栓。當所產生的血栓脫落後,會隨著動脈血流流動,停在哪裡,就可能會造成相應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腦栓塞、下肢動脈栓塞、腸系膜動脈栓塞等。在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見的是腦栓塞,即腦卒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

腦卒中是房顫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顫病人腦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顫腦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顫引起的腦卒中後果更為嚴重,致殘率達25%左右,死亡率可達25%。

房顫常常表現為心悸、眩暈、胸部不適、氣短等癥狀,其發生率很高。發生房顫後應及時就醫,以免引發各種嚴重並發癥。

如何預防房顫

房顫病人生活中的註意事項包括:戒煙,限制飲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質諸如茶、咖啡、可樂以及一些非處方用藥。謹慎應用某些治療咳嗽或者感冒藥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這些物質可能促進不規則心律。

房顫引發的中風更可怕

房顫常見於哪些人群呢?王景峰介紹,冠心病、高血壓、心率衰竭、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甲亢患者也有部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發生率是遞增的,等到七八十歲,即使沒有任何心臟病,房顫發生率也在10%甚至以上。

房顫引發的中風

有“三高”

房顫的主要癥狀有心悸、眩暈、暈厥、氣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沒有任何癥狀。房顫本身的癥狀雖輕,但可能導致可怕的中風。當心房顫動時,心房收縮功能減弱,心房中的血液無法完全泵出,會淤滯在心房內,逐漸凝結成塊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隨血液進入腦部血管,就很容易堵住血管,阻斷腦部供血,導致中風發生。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相比,房顫導致的中風更可怕。這是因為相較於血管內的空間,心房內更“寬敞”。若心房中有凝結成塊的血栓,其個頭更大,極易堵塞人體中較大的血管。這就導致瞭房顫引發的中風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有研究顯示,房顫引發的中風30天內的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則高達50%。所以,得瞭房顫一定要有預防中風的意識,最大限度減少中風發生的風險及可能帶來的傷害。

抗凝藥可預防房顫中風

“預防房顫導致的中風需要使用抗凝血的藥物(簡稱抗凝藥)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王景峰介紹,“這與預防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不同。”高血壓患者通常會使用抗血小板凝結的藥物如阿司匹林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阿司匹林對預防由房顫導致的中風療效不理想。但據調查,在確診為房顫的中風患者中,仍有多達七成在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中風,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有些患者仍然發生瞭中風。

過去幾十年中,臨床上常用的傳統抗凝藥是華法林,但華法林由於劑量個體差異大,存在較多的藥物和藥物、藥物和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患者需頻繁去醫院抽血監測,非常不便,導致依從性很差,因而臨床上華法林的使用率很低。2013年首個新型口服抗凝藥在國內上市,為房顫患者預防中風帶來瞭新選擇,這種藥克服瞭華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無需頻繁監測,患者更容易堅持治療,同時其療效和安全性不劣於甚至優於華法林。

患者無不適

也須堅持抗凝治療

許多房顫患者不理解為什麼平時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還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藥。實際上房顫患者的中風與其危險因素有關,而與房顫癥狀輕重無關。一旦發現房顫,就必須終身抗凝治療。

房顫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評判個人的中風危險因素,如果結果顯示有中風風險,無論有無癥狀,也無論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房顫,一定要每天堅持服用抗凝藥,不可隨意停藥、掉以輕心,以免讓中風有機可乘。

房顫病人是不是都會形成血栓和中風

1房顫病人是可以形成血栓和中風的,因為房顫發作時,心房裡的血液流動變緩,有的甚至出現停滯,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如果脫落,就會隨著血液流入大腦,導致腦中風的形成,因此患者要早發現、早治療。

2房顫一般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和永久性三種,因此患者不要盲目地吃一些治療心臟病的藥物,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明確病因和病情,由醫生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對癥治療。

3因為房顫的發病群體大多數是心臟病人,因此患者要積極治療心臟病,消除病因,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還要註意戒酒戒煙,少喝一些具有興奮作用的咖啡、濃茶等飲料,以減少對心臟的刺激。

註意事項:

患者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多休息,勞逸結合,不要經常性的熬夜,在飲食上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

房顫患者腦中風幾率是常人5倍

其中,房顫患者罹患中風的風險是常人的5倍,而4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會發生房顫。由房顫導致的中風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房顫患者及時預防中風很有必要。

房顫患者中風幾率5倍於常人

房顫患者主要有心悸、眩暈、暈厥和氣短等癥狀,但也有一些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就發病。

46歲的劉先生前不久因為心慌氣短被送進西南醫院,醫生診斷後發現劉先生患有房顫,出院後沒多久又因中風再次住院治療。他的妻子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好好的一個人就中風瞭呢?

解釋說,劉先生的中風是由房顫引起的。當心房顫動時,心房收縮功能減弱,心房中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泵出,瘀滯在心房內的血液會逐漸凝結成塊,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隨血液進入腦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狹窄處,阻斷腦部供血,引發中風。

“房顫患者中風幾率是常人的5倍。”陳康寧介紹,房顫引發的中風30天內死亡率可達25%,一年內死亡率則高達50%。所以,房顫患者應提早預防中風、最大限度減少中風發生。

出現這些征兆馬上送醫

“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陳康寧說,如果發現房顫患者出現言語含糊、兩邊面部表情不對稱、雙手手臂平舉不能堅持這三種情況中的一個,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撥打120急救電話,在腦中風癥狀發生黃金3小時內將病人送往醫院。

很多房顫患者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腦中風。阿司匹林真的管用嗎?陳康寧介紹,阿司匹林對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栓效果較好,但對凝血因子導致的房顫血栓效果有限。“治療房顫導致的血栓用達比加群酯這類凝血藥物效果較好。”

防房顫誘發中風

據調查,在確診為房顫的中風患者中,仍有多達7成在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中風,其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此前臨床醫生會讓患者服用抗凝藥物,殊不知,抗凝是把雙刃劍,它雖可以預防血栓,但也可以發生大出血,長久服用抗凝藥物,腦出血的概率高達2.5%。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800萬房顫患者。房顫與老年患者就像孿生兄妹一樣,80歲時,10%的患者會發生房顫,到瞭90歲,40%的患者會發生房顫。雖然房顫與高齡密切相關,但年輕高血壓患者如果不按時服藥控制好血壓,也容易發生房顫,他接診的最年輕的因房顫導致中風的患者隻有28歲。 “這些人因為年輕懼怕使用降壓藥,導致血壓沒有得到很好控制,高血壓五年以上如果沒有藥物控制,就會發生房性心律失常,如果10年高血壓病史,患者就會出現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房顫對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會造成腦中風、心力衰竭、反復暈倒等嚴重的並發癥。由於房顫時常伴有不規則的快速的心臟跳動,患者多有明顯心慌、心悸、氣急和無力、運動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同時更可導致心臟負荷加重,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目前,中國有800萬房顫患者,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對這一病並不太瞭解。

專傢建議,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有房顫傢族史的患者,包括肥胖和鼾癥(夜間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的患者,都應該堅持每年至少檢查一次心電圖。如果有心慌不適時更應就近檢查心電圖,如果癥狀發作頻繁還可以選擇24小時動態心電圖。一般都能通過這些常規檢查確診房顫。一旦有胸悶、心悸不適的癥狀還是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和治療。

2004年,歐洲的研究小組報告納豆激酶具有預防旅客血栓癥,即所謂經濟艙綜合征的功效。旅客血栓癥是乘坐飛機等旅行時,長時間坐在座位上,血液循環受阻、血液黏度上升,導致靜脈血管出現血栓。經常食用納豆激酶可周期性增加血漿中的纖溶活性,對中老年人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卒中(俗稱“中風”)三大疾病,有著神奇的預防、治療和加速康復的功效。

佳萊福納豆銀杏膠囊每100g中含1800mg的總黃酮,采用日本進口的納豆激酶,在納豆激酶中加入銀杏葉提取物,不僅能令納豆激酶的活性徹底激發,而且銀杏葉中也含有天然活性黃酮及苦內酯等與人體健康有益的多種成分,服用佳萊福納豆銀杏膠囊比單獨服用納豆激酶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