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由於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老年腦中風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由於房顫引起的。因此患者在確診後還需及早治療,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造成病情加重。

心臟房顫怎麼治療

1、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依然是治療房顫的重要方法,藥物能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血栓栓塞並發癥。

轉復竇性心律(正常節律)藥物:對於新發房顫因其在48小時內的自行復竇的比例很高(24小時內約60%),可先觀察,也可采用普羅帕酮或氟卡胺頓服的方法。房顫已經持續大於48小時而小於7天者,能用靜脈藥物轉律的有氟卡胺、多非利特、普羅帕酮、伊佈利特和胺碘酮等,成功率可達50%。房顫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一周(持續性房顫)藥物轉律的效果大大降低,常用和證實有效的藥物有胺碘酮、伊佈利特、多非利特等。

控制心室率(頻率控制)的藥物:控制心室率可以保證心臟基本功能,盡可能降低房顫引起的心臟功能紊亂。常用藥物包括:

(1)β受體阻滯劑:最有效、最常用和常常單獨應用的藥物;

(2)鈣通道拮抗劑:如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也可有效用於房顫時的心室率控制,尤其對於運動狀態下的心室率的控制優於地高辛,和地高辛合用的效果也優於單獨使用。尤其多用於無器質性心臟病或左室收縮功能正常以及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3)洋地黃:在緊急情況下控制房顫心室率的一線用藥,目前臨床上多用於伴有左心衰時的心室率控制;

(4)胺碘酮:可降低房顫時的心室率,不建議用於慢性房顫時的長期心室率控制,隻是在其他藥物控制無效或禁忌時、在房顫合並心力衰竭需緊急控制心室率時可首選胺碘酮與洋地黃合用。

2、非藥物治療

房顫的非藥物治療包括電轉復(轉復竇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治療(徹底根治房顫)。

(1)電復律: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適當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重新恢復竇性心律的方法。電復律適用於:緊急情況的房顫(如心肌梗死、心率極快、低血壓、心絞痛、心衰等),房顫癥狀嚴重,病人難以耐受,上次電復律成功,未用藥物維持而又復發的房顫。電復律不是根治房顫的方法,病人的房顫往往會復發,而且部分病人還需要繼續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維持竇性心律。

(2)導管消融治療:適用於絕大多數房顫患者,創傷小,病人易於接受。

(3)外科迷宮手術:目前主要用於因其他心臟疾病需要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房顫病人,手術效果好,但是創傷大。

(4)抗凝治療: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可以使腦卒中發生的危險性降低68%;但是抗凝治療並不能消除房顫,不能改善病人的臨床癥狀如心悸、乏力、心衰等。

房顫導管消融術適應的人群

急性房顫治療護理

房顫治療的目的是恢復心臟正常的節律性搏動,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防止中風等嚴重並發癥的出現等。房顫的治療一般分為藥物治療、器械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房顫治療藥物治療分兩方面,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以及抗凝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一般能治愈80%~90%的房顫。 外科手術也可以使房顫痊愈。

房顫治療1、藥物治療

抗心律失常藥物和抗凝藥物。藥物治療隻能控制癥狀和預防並發癥的發生,不能治療房顫,一般需要長期服藥。

房顫治療2、直流電復律

用兩個電極片放置於患者胸部的相應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而消除房顫,恢復竇性心律。患者需要住院,有一定痛苦,同時單獨施行直流電復律不能治愈慢性房顫,療效隨患者病史增長,心房擴張加重,年齡增高而顯著降低。

房顫治療3、安裝永久起搏器

首先消融房室結,然後安裝永久起搏器,完全控制心室率,這一方法並不能消除房顫,病人仍有中風危險;同時該方法較為昂貴,而且起搏器壽命有限,需定期更換。

房顫治療4、心內科導管消融

應用特殊的導管經過靜脈通路插入到心臟,然後在X線監視下將導管送至發生異常電刺激信號的心房相應部位,通過射頻等熱能損傷,來消除這些異常電活動,達到消除房顫的目的,主流的術式是環肺靜脈消融。目前隨著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如Carto系統)的發展,心內導管消融治療房顫已經成為國內大中心的一線治療方式。國內外相關研究表明,對於陣發性房顫,在三維系統指導下進行的射頻消融治療成功率可達80%以上,對於慢性房顫有60%-70%的成功率。

房顫治療5、房顫患者的INR監測

瓣膜置換術後和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口服抗凝劑(如華法林),其抗凝程度用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表示。因此,INR的監測對於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及規避出血風險(或形成血栓)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房顫導管消融術適應人群

與早期房顫導管消融“嚴格篩選”病人不同,病程在10年以上的絕大多數房顫患者都可以進行導管消融治療。隻不過,依據房顫的類型不同,各類患者的消融成功率可能有所差異。

總體來說,陣發性房顫患者,特別是發作頻繁或癥狀明顯的陣發性房顫患者是最易接受導管消融的人群,也是導管消融治療成功率相對較高的人群。可惜的是,對於慢性房顫患者而言,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為藥物治療無效或治療副作用而最終放棄瞭維持正常心跳,轉而選擇瞭控制房顫心率。但是,藥物維持無效慎言 “放棄”,患者還可以選擇導管消融來維持正常心跳。其實,慢性房顫患者,甚至合並心力衰竭的房顫患者,才是最迫切需要房顫導管消融的人群。因為一旦這些患者成功維持正常的心跳,則將給他們帶來莫大的益處,甚至可以用改變他們的人生來形容。

在心臟換瓣、搭橋,先心病等任何心臟手術中,外科醫生在直視下,利用射頻、微波等能量,在心房內、外膜表面沿著特定路徑進行消融,阻止所有異常電生理信號傳導,同時保留心臟原有的正常電生理信號傳導,從而使得心臟能夠恢復原有節律的搏動,心肌恢復有效的收縮,血液便可以源源不斷地被“泵”向全身,使得機體的循環系統達到正常狀態。

至目前,全球已有數萬名房顫患者成功接受瞭外科射頻消融等手術而重獲健康,總體成功率高達70%以上,是當前唯一可以有效治愈慢性房顫的方法,同時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而且價格相當低廉。

房顫的食療方法

心房顫動本身對飲食並沒有特殊要求,但如果遵循下列三項原則,將有益於良好控制病情。

1、不能貪杯:房顫者可以少量飲酒,酒類中以幹紅葡萄酒最好,白酒次之,每日飲酒以不超過二兩為宜,不能貪杯。過度飲酒會刺激並損傷胃粘膜,損害肝功能,容易發生腦出血。酒精的刺激,會使本就紊亂的心跳加快,病人會出現明顯的心慌不適。陣發性房顫者,更會因酒精的刺激誘發房顫發作,並使房顫持續時間延長。

2、清淡為宜:大多數房顫是因高血壓、冠心病引起,對這些患者而言,保持清淡飲食,無疑是最佳的輔助治療。水果、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含有較多的鉀,對控制血壓、保持電解質平衡都十分有益。此外,控制油脂和膽固醇的攝入亦十分重要。

3、穩定飲食:對於持續性房顫患者來說,在藥物治療控制心室率的同時,常要進行抗凝治療,服用華法林,一定要註意飲食的相對穩定性,不能隨意大幅度改變飲食,以免因飲食因素而影響華法林的抗凝效果。到醫院復查抗凝效果(INR)的頭天和檢查當天,更不能隨意更改飲食。

房顫患者在治療期間可以配合食療,以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1、人參燉雞:人參5--10g,雞肉75--100g,大棗2枚水1碗放入瓦盅中隔水燉熟。油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於心氣虛房顫。

2、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10-30g,羊肉75-100g,生薑3片,大棗2枚,水1碗-1碗半,放入燉盅燉熟,油鹽調味,飲湯亦可食肉。適用於心血少而體質虛寒的房顫患者。

3、麥門冬蓮子百合糖水:麥門冬15g ,蓮子(不去芯)20-30g,百合30g ,水適量,煲至爛熟,加適量冰糖(或白糖)調味食。適用於心陰虛的房顫患者。

4、鮮百合炒肉片:鮮百合100-150g,豬瘦肉100-150g,切片,炒熟,油鹽調味食。適用於心陰虛,心神不寧的房顫患者。

5、參芪燉雞肉:雞肉100g,人參10g,黃芪 15-20g, 全當歸15-20g,一齊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供食。適用於氣血兩虛的房顫。

6、大棗燉豬心:豬心100g,大棗25g,同置碗內加水,文火燉2小時後調味食用。適用於氣血兩虛的房顫。

7、熘洋白菜:首先,將洋白菜清洗後切塊,並用手將木耳撕開,把精鹽、白糖、淀粉等調料勾兌在一起。其次,在油燒差不多時,將洋白菜和木耳放入勺中同炒。待顏色轉變後,隨即倒入芡汁即成。

8、素白斬雞:首先,將豆腐切成塊,並用沸水燙一遍,再將玉蘭片、木耳切成細絲。其次,將上述材料調拌到一起,並加入淀粉、花生油、精鹽、清湯等。接著,將調拌好的餡料鋪在豆皮上,再入屜蒸熟。最後,用刀將豆皮切成菱形,在從外面澆上由薑末、醬油、料酒、味精等勾兌成的芡汁即成。

臨床該如何診斷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律失常。常發生於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見於風心病、冠心病、高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房顫發生在無心臟病變的中青年,稱為孤立性房顫。

那麼,臨床該如何診斷心房顫動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希望小編的下述介紹能夠對大傢有所幫助。

臨床該如何診斷心房顫動?

一、癥狀

心室率超過150次/分,患者常感心悸、氣短,並可有心絞痛與心衰表現。心室率不快時,患者可無癥狀,極慢時可有黑朦和暈厥發生。

二、體征

心律絕對不齊,第一心音強弱不等,脈搏短絀,發生栓塞時可有相應體征。

三、心電圖

1、P波消失,代之以極不規整的f波,頻率約350~600次/分。

2、心室率極不規則,R-R間期不等,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3、QRS波群形態通常正常,當心室率過快,發生室內差異性傳導時,波群增寬變形。

房顫的常見的癥狀表現

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顧名思義就是心房顫動,目前已是慢性心臟病患者的一個重要並發癥,如果不及時治療糾正房顫,血液在心房內淤滯,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流到大腦就容易造成腦梗塞即腦中風。因此,在日常如果發現房顫的癥狀時,還需及早到正規醫院診治,以免病情加重。

1、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1)男性患者多見,常無器質性心臟病。

(2)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頻繁發作,動態心電圖可見發作持續數秒到幾個小時不等。

(3)常伴有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心房顫動。

(4)房性期前收縮的聯律間期多數500ms,常有P-on-T現象,並誘發短陣心房顫動。

(5)激動、運動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可誘發心房顫動發作。

(6)年齡較輕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發作次數相對少。心房常不大,多數為一支肺靜脈受累。

(7)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頻率不快,可無明顯癥狀。如心率快,患者訴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臟亂跳、煩躁、乏力等。聽診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脈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過快還可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

2、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1)持續性(或慢性)心房顫動的癥狀與基礎心臟病有關,也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可有心悸、氣短、胸悶、乏力,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加,並可出現暈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於腦缺氧及迷走神經亢進所致。

(2)心律不規則:第1心音強弱不均、間隔不一。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過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稱快速性心房顫動;180次/min稱極速性心房顫動。有脈短拙。

(3)可誘發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礎心臟病加重,特別是當心室率超過150次/min時,可加重心肌缺血癥狀或誘發心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強,因而易發生栓塞並發癥。心房顫動持續3天以上者,心房內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齡大、有器質性心臟病、左心房內徑增大、血漿纖維蛋白增加均是發生血栓栓塞並發癥的危險因素。

3、心房顫動的特殊類型: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簡稱迷走神經性心房顫動)

(1)臨床特點:

①首次發作者的年齡在30~50歲,年齡范圍為25~65歲。男女之比為4∶1。

②幾乎隻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③多數患者常經過幾年藥物治療,但療效差,病情加重後才就診,臨床病史常為2~15年。

(2)發作模式特點:

①發作多在夜間、休息時,很少或從不發生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興奮時。

②發作常與進食相關,尤其在晚餐後,因早餐、午餐時交感神經活動較強。飲酒是促發因素。陣發性房顫主要在夜間發作,常在早晨恢復竇性心律。

③機械性或藥物刺激興奮迷走神經常可誘發心房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