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中藥品種魚龍混雜、摻雜造假的現象層出不窮,尤其是貴重中藥材,由於有利可圖,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加工冒充,致使有些中藥僅從外觀上很難辨別。水試法是根據有些中藥遇水後能產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從而鑒別真偽優劣。傢中若有以下中藥,放到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便可知真假。

中藥及中藥的分類介紹

中藥是一種比較廣義的概念,中藥包括傳統中藥、草藥和民族藥。多瞭解一些關於中藥的知識對於大傢以後的使用是有一定幫助的,因此下面專傢對中藥及中藥分類做瞭具體的介紹。

傳統中藥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廣泛使用,並作為商品在中藥市場流通,載於中醫藥典籍,以傳統中醫藥學理論闡述藥理作用並指導臨床應用、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較規范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

民間藥是指草藥醫生或民間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據經驗辨證施用,一般是自種、自采、自制、自用,少見或不見於典籍,而且應用地區局限,缺少比較系統的醫藥學理論及統一的加工炮制規范。

民族藥則指我國除漢族外,各少數民族在本民族區域內使用的天然藥物,有獨特的醫藥理論體系,以民族醫藥理論或民族用藥經驗為指導,多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醫售藥的經營方式。民族藥是我國傳統醫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與發展,不僅豐富瞭中國醫藥學主庫,也促進瞭中藥的發展。

中藥、民間藥和民族藥三著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在用藥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從而豐富和延伸瞭“中藥”的內涵,組成瞭廣義的中藥體系。

中藥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原藥材,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合成藥;第二類是飲片;第三類是成藥。成藥又分為純中藥制劑、西藥合方制劑和天然藥物制劑。

泡一下便知中藥真假

胖大海。投入熱水中,膨大呈海綿狀,可達原體積的8倍,假冒偽劣的胖大海入水膨脹速度慢,膨脹僅能達原體積的2倍。

蘇木。碎片入熱水後,水呈紅色。偽劣產品是木材經染色而成,浸入熱水中,水呈淺黃色、黃色、橙黃色。

藏紅花。投入水中,水呈黃色,不顯紅色,無沉淀,柱頭(位於雌蕊頂端)膨脹呈喇叭狀,無油狀漂浮物。若水浸柱頭呈條狀或絲狀,可能為金針菜制作而成;若摻雜細沙、淀粉、植物油等,會出現沉淀、油狀漂浮物。

秦皮。放置於透明盛水玻璃杯中,水在日光下可出現碧藍色熒光,假冒的秦皮為樹皮制成,水浸液無熒光。

牛黃。投入清水中,可吸水變潮濕,但不變形,不溶解,不脫色,不渾濁。加少許清水調和,凃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黃,俗稱“掛甲”。假冒的牛黃多用黃連、大黃、薑黃、雞蛋黃等粉末,或馬鈴薯加植物色素偽造,入水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渾濁。

蟾酥。正品表面或斷面沾水,會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狀物並隆起。摻偽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狀物,但液狀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

阿膠。取阿膠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紅色,下層無沉淀,清而不濁。假冒的阿膠可能為雜皮膠,水溶液呈棕褐色,會出現大片結片,下沉,出現黑渣。(摘自8月26日《醫藥養生保健報》04版)

哪些中藥適合包煎

煎服中藥有很多講究,有的要“後下”,比如芳香類藥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瞭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藥煎好之前5分鐘放入鍋內。有的中藥要“包煎”。哪些中藥是需要包煎的呢?

哪些中藥適合包煎

質地輕浮類宜包煎。某些細小、質軟、質輕不沉於水的中藥材,如菟絲子、葶藶子、地膚子、蛇床子、小茴香、鶴虱等,水煎時易浮在水面上而難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對減少,亦給過濾藥汁帶來困難。因此,煎煮時必須用紗佈包煎

有毛或雜質的宜包煎。枇杷葉背面密被褐色絨毛,石韋葉柄上被星狀毛、葉下被星狀鱗毛,蠶沙常夾有泥土、碎桑枝葉等,此類藥材若不包煎,極易混入湯液,既難於潷盡,服後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而帶來不良後果。為安全起見,這些藥物宜包煎。

有黏稠液質的宜包煎。如白及、神曲、淡豆豉等,其黏液質使煎液黏度增大,煎液流動性降低,藥液稠化一來易粘鍋,二來濾藥困難,三是易使藥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四是服藥時口中黏滯不爽,易使患者惡心。為免除上述弊端,這類藥宜包煎。

導致藥液混濁的宜包煎。一般礦石、貝殼類藥材應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這些藥材入湯劑易使湯液混濁,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夏天進補吃什麼中藥

答:冬令進補,有一定道理。但這並不是說其他季節一概不能進補,相反,隻要是癥狀需要,夏令進補也是在所必行的,但必須區別虛弱癥狀選擇應用,選用原則如下:

滋補:就是服用具有滋膩性質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補食品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滋補藥物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如十全大補膏、洞天長春膏等。由於這些補品、補藥都會增加消化道負擔,有的還偏於溫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們的補益作用較強,對比較嚴重的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調治作用,因此像患重癥、手術後或婦女分娩後,即使在夏天也照樣可以服用。不過要註意:(1)適量服食,不要過量;(2)胃口不好、舌苔厚膩,或發熱、腹痛泄瀉時不宜服食。

清補:就是服用有補益、清熱功效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補食品有百合、綠豆、西瓜等;清補藥物有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包括楓鬥)等。但要註意:第一是身體陽虛,有畏寒肢冷癥狀的人必須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應該有所節制,在春夏兩季過於用寒涼藥物,會損傷人體的陽氣。

平補:就是服用性質平和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這一類補品、補藥為數較多,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紫河車、銀耳、豬肝等。這些補品、補藥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確服食,同樣可取得良好效果,隻是在吸收蘊蓄方面略遜於冬令進補。

為瞭取得良好的進補效果,進補者應該以虛弱的類型選用相適應的補品、補藥,如氣虛的應補氣,陰虛的要補陰,心虛不寧的要補心,脾虛食少的要補脾等等。至於自己的體征需要何種補法,應在中醫的指導下實行。

中藥用藥禁忌

藥物具有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兩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後者是選藥組方的基本原則。後者就是用藥禁忌的問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內容。

一、配伍禁忌

中藥“七情”中的“相惡”和“相反”的配伍關系,均屬用藥禁忌。有關反藥的內容,歷代古籍中記載並不一致,被後世公認並影響較大的是金元時期概括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十九畏

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

其中“十九畏”的“畏”,與“七情”之一的“相畏”,涵義並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諸藥,有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傢也有所論及,並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藥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應丸中的巴豆與牽牛同用;甘遂半夏湯以甘草同甘遂並列;散腫潰堅湯、海藻玉壺湯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將丁香、鬱金同用;大活絡丹烏頭與犀角同用等等。現代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實驗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兩種藥合用時,毒性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劑量若相等或大於甘遂,毒性較大;又如貝母和半夏分別與烏頭配伍,未見明顯的增強毒性。而細辛配伍藜蘆,則可導致實驗動物中毒死亡。由於對“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作較深入的實驗和觀察,並研究其機理,因此,目前應采取慎重態度。一般說來,對於其中一些藥物,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經驗,仍須避免盲目配合應用。

二、妊娠禁忌

某些藥物具有損害胎元以致墮胎的副作用,所以應該作為妊娠禁忌的藥物。根據藥物對於胎元損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為禁用與慎用二類。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較強,或藥性猛烈的藥物,如巴豆、牽牛、大戟、斑蝥、商陸、麝香、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等;慎用的包括通經去瘀、行氣破滯,以及辛熱等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附子、幹薑、肉桂等。

凡禁用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慎用的藥物,則可根據孕婦患病的情況,酌情使用。但沒有特殊必要時,應盡量避免,以防發生事故。

三、服藥時的飲食禁忌

飲食禁忌簡稱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在古代文獻上有常山忌蔥;地黃、何首烏忌蔥、蒜、蘿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以及蜜反生蔥等記載。這說明服用某些藥時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於疾病的關系,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粘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根據需要予以避免。高燒患者還應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