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功能衰竭的預防主要是積極防治原發病,避免和祛除誘發因素是預防之根本。要註意以下三點:調養五臟,平素起居、飲食有節,講究衛生,避免外邪侵襲;防止中毒, 20%一50%的急性腎功能衰竭由藥物引起,還有部分因接觸有害物質所致;防治及時,急性腎衰竭的罪魁禍首?急性腎衰竭帶來哪些不適?一起來看下。

急性腎衰竭帶來哪些不適

根據引致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情輕重及病期等而有不同。通常可因發現患者血肌酐(Cr)或尿素氮(BUN)在嚴重疾病過程中突然明顯上升、尿量明顯減少或出現其他有關腎功能急性減退的癥狀,如神經、心血管或肺部等相應癥狀而被註意。傳統上,為敘述方便常將急性腎衰竭分為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復期等三個時期,但在許多病例中該三個時期並不一定均出現。另外,有相當一部分急性腎衰竭患者尿量並不減少,24小時尿量可在500ml以上,稱之為非少尿型急性腎衰竭,後者大多病情相對較輕,預後也相對較好。

一、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持續1~2周,長者可達4~6周,持續時間越長,腎損害越重。持續少尿大於15天,或無尿大於10天者,預後不良。少尿期的系統癥狀有:

(1)水鈉瀦留:患兒可表現為全身水腫、高血壓、肺水腫、腦水腫和心力衰竭,有時因水瀦留可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癥。

(2)電解質紊亂:常見高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高鎂血癥、高磷血癥和低氯血癥。

(3)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食欲不振甚至昏迷,血pH值降低。

(4)尿毒癥:因腎排泄障礙使各種毒性物質在體內積聚所致。可出現全身各系統中毒癥狀。其嚴重程度與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濃度相一致。

1)消化系統:表現為食欲缺乏、惡心、嘔吐和腹瀉等,嚴重者出現消化道出血或黃疸,而消化道出血可加重氮質血癥。

2)心血管系統:主要因水鈉瀦留所致,表現為高血壓和心力衰竭,還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包炎等。

3)神經系統癥狀:可有嗜睡、神志混亂、焦慮不安、抽搐、昏迷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多汗或皮膚幹燥,還可表現為意識、行為、記憶、感覺、情感等多種功能障礙。

4)血液系統:ARF常伴有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貧血隨腎功能惡化而加重,系由於紅細胞生成減少、血管外溶血、血液稀釋和消化道出血等原因所致。出血傾向(牙齦出血、鼻出血、皮膚瘀點及消化道出血)多因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和DIC引起。急性腎衰竭早期白細胞總數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也增高。

(5)感染:感染是ARF最為常見的並發癥,以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多見,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最多見。

二、多尿期 指尿量從少尿逐漸進行性增加以至超過正常量的時期,此期通常持續1~3周。此時腎小管上皮細胞功能已有某種程度恢復,腎小管內阻塞的濾過液從小管細胞反漏基本停止,但由於近端腎小管細胞對水鈉重吸收尚未完全正常,因此濾過液無法充分重吸收,從尿中大量丟失;再加上此時腎小球濾過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好轉,少尿期在體內積聚的代謝產物,在通過腎單位時產生滲透性利尿,尿量可以增多,每日達3000~5000ml,有報告可以更多。尿比重常偏低。多尿期早期血肌酐、血尿素氮仍可繼續上升,但一般為期不長。由於尿量過多,少部分患者可出現脫水、血壓下降等。系統癥狀大多逐漸減輕,但如有明顯失水,可造成高鈉血癥,而使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繼續惡化。如果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在多尿期出現,則又可能使尿量減少,病情繼續惡化。不少患者在本期出現各種感染並發癥,因此仍需註意。

三、恢復期 指腎功能恢復或基本恢復正常,尿量正常或正常偏多,大多數患者體力有所改善。由於在少尿期及多尿期限制飲食、合並感染及應用廣譜抗生素、透析治療等,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營養不良,老年患者體內還可能殘留有某些感染病灶,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導致的腹腔或皮膚瘺管感染以及褥瘡、尿路感染等。尿比重有所提高,內生肌酐清除率常偏低。有報告半年以後腎活檢仍大多有不同程度病變存在。

急性腎衰竭的罪魁禍首

急性腎衰竭常見的病因可分為腎前性、腎實質性和腎後性三類。

1.腎前性腎衰竭

占ARF的55%~60%。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環血容量降低,致使腎血流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GFR)顯著降低所致。

常見的原因包括:嘔吐、腹瀉和胃腸減壓等胃腸道液體的大量丟失、大面積燒傷、手術或創傷出血等引起的絕對血容量不足;休克、低蛋白血癥、嚴重心律失常、心臟壓塞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相對血容量不足。

2.腎實質性腎衰竭

占ARF的35%~40%,亦稱為腎性腎衰竭,指由各種腎實質病變所致的ARF。其病和發病機制各不相同。ATN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解釋有:腎小動脈收縮(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血栓素、加壓素、內皮素和腺苷等局部作用所致),腎小管液體反流,腎小管阻塞,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異常(蛋白濾過增加或超濾系數降低等)。一般認為早期系入球小動脈持續收縮所致,進入持續期則與腎小管反流、阻塞有關。腎小球疾病,如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等,主要機制是腎小球內皮細胞、系膜細胞增生,中性粒細胞附著於毛細血管壁,新月體形成等降低腎小球濾過面積,致使超濾系數(Kf=腎小球毛細血管水通透性×腎小球毛細血管表面總和)顯著降低所致。

3.腎後性腎衰竭

占ARF的5%。腎盂內壓驟升,近曲小管尿流停滯,腎小球囊內壓升高,GFR降低,而瀦留於下腎單位的尿素等物質被再吸收。常見原因有:先天性輸尿管-腎盂連接部阻塞(狹窄、束帶和異常血管)、先天性輸尿管-膀胱阻塞、輸尿管囊腫、結石、血塊、後尿道瓣膜、尿道囊腫、尿道損傷和異物、尿道或尿道口狹窄。

發病機制:

急性腎衰竭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章著重討論ATN的主要發病機制。

1.腎小管損傷

腎缺血或腎中毒時引起腎小管急性嚴重的損傷,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腎小管基膜斷裂。一方面脫落的上皮細胞引起腎小管堵塞,造成管內壓升高和小管擴張,致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降低和少尿;另一方面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引起腎小管液回漏,導致腎間質水腫。

2.腎血流動力學改變

腎缺血和腎毒素能使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活化,腎素和血管緊張素Ⅱ分泌增多、兒茶酚胺大量釋放、TXA2/PGI2比例增加以及內皮素水平升高,均可導致腎血管持續收縮和腎小球入球動脈痙攣,引起腎缺血缺氧,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致使毛細血管腔變窄,腎血流量減少,GFR降低而導致急性腎衰竭。

3.缺血一再灌註腎損傷

腎缺血再灌註時,細胞內鈣通道開放,鈣離子內流造成細胞內鈣超負荷;同時局部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可使腎小管細胞的損傷發展為不可逆性損傷。

4.非少尿型ATN的發病機制

非少尿型ATN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腎單位受損輕重不一所致。另外,非少尿型ATN不同的腎單位腎血流灌註相差很大,部分腎單位血液灌註量幾乎正常,無明顯的血管收縮,血管阻力亦不高;而一些腎單位灌註量明顯減少,血管收縮和阻力增大。

病理:

ATN腎臟病理改變:①肉眼檢查腎臟體積增大、蒼白色,剖面皮質腫脹、髓質呈暗紅色。②光鏡檢查主要部位在近端小管直段,早期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脂肪變性和空泡變性;晚期小管上皮細胞可呈融合樣壞死,細胞核濃縮,細胞破裂或溶解,形成裂隙和剝脫區基膜暴露或斷裂,間質充血、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有時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再生,腎小球和腎小動脈則多無顯著變化。近端腎小管刷狀緣彌漫性消失、變薄和遠端腎單位節段性管腔內管型形成是缺血型ATN常見的特征性病理改變。近端腎小管及遠端腎單位局灶節段性斑塊壞死和細胞脫落是中毒型ATN的病理特征。

急性腎衰竭怎麼辦

少尿期的治療

1、去除病因和治療原則病

腎前性ARF應註意及時糾正全身循環血流動力障礙,包括補液、輸註血漿和白蛋白、控制感染等,接觸腎毒素物質,嚴格掌握腎毒性抗生素的用藥指征、並根據腎功能調節外藥劑量,密切監測尿量和腎功能變化。

2、飲食和營養

應選擇高糖、低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盡可能供給足夠的能量。供給熱量210J—250J/(kg.d),蛋白質0.5g/(kg.d)應選擇優質動物蛋白,脂肪占總熱量30%—40%。

3、控制水和鈉攝入

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嚴格限制水、鈉攝入,有透析支持則可適當放寬液體入量,每日液體量:尿量+顯性失水(嘔吐、大便、引流量)+不顯性失水-內生水。無發熱患兒每日不顯性失水為300ml/m2,體溫每升高1℃,不顯性失水增加75ml/m2,內生水在非高分解代謝狀態為250—350ml/m2,所用幼體均為非電解質液,髓袢利尿劑(呋塞米)對少尿型ARF可短期試用。

4、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輕、中度代謝性酸中毒一般無須處理。當血漿HCO3-<12mmol/L或動脈血pH<7.2,可補充5%碳酸氫納5ml/kg,提高CO2CP5mmol/L,糾酸時宜註意防治低鈣性抽搐。

5、糾正電解質紊亂

包括高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和高磷血癥的處理。

6、透析治療 凡上述保守治療無效者,均應盡早進行透析。透析的指征:

嚴重水瀦留,有肺水腫、腦水腫的傾向。

血鉀≥6.5mmol/L,

血漿尿素氮>28.6mmol/L,或血漿肌酐>707.2μmol/L,

嚴重酸中毒,血漿HCO3-<12mmol/L或動脈血pH<7.2

藥物或毒物中毒,該物質又能被透析去除,透析的方法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連續動靜脈血液濾過三種技術,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以腹膜透析為常用。

血液透析

利尿期的治療

利尿期早期,腎小管功能和GFR尚未恢復,血肌酐、血鉀和酸中毒仍繼續升高,伴隨著多尿,還可出現低鉀和低鈉血癥等電解質紊亂,故應註意監測尿量、電解質和血壓變成,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當血漿肌酐接近正常水平時,應增加飲食中蛋白質攝入量。

恢復期的治療

此期腎共蒙日趨恢復正常,但可遺留營養不良,貧血和免疫力低下,少數病人遺留不可逆性腎共蒙損害應註意休息和加強營養,防治感染。

急性腎衰竭怎樣遠離

1 維持液體量的平衡,此時的輸液量都是經過認真計算確定的。

2 您的攝入和排出都會認真測量記錄,每天都會要求稱體重。

3 監控血壓變化。每天都會測量幾次血壓。

4 會經常抽血進行檢驗,監控電解質的變化。

5 進行飲食定量。每天攝入的糖水化合物至少要求在100克左右,而蛋白質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6 謹慎用藥。您的每一種用藥都會經過認真地對比和考慮,確保不會加重腎臟負擔。含有鎂離子的藥物往往會被停止使用。同時,用藥的劑量也會經過一定的調整,可能與正常人不同。

急性腎衰竭吃什麼好

1.供給患者足夠的熱量

熱量供給以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為主,可多用水果,配以麥淀粉面條、麥片、餅幹或其他麥淀粉點心,加少量米湯或稀粥。

2.高生物價低蛋白質飲食

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在少尿期,每日應供給15~20克高生物價低蛋白飲食,這樣既照顧瞭病人腎功能不全時的排泄能力,又酌量維持病人營養需要。

如果少尿期時間持續較長、廣泛創傷或大面積燒傷丟失蛋白質較多時,除補充高生物價低蛋白外,尚要酌情配以要素膳。蛋白質的供給量可隨血液非蛋白氮下降而逐漸提高。高生物價的蛋白質應占總蛋白的1/2~1/3,挑選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雞蛋等。

3.少尿期要限制入液量

防止體液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和稀釋性低鈉血癥。食物中含水量(包括米飯及饅頭)及其氧化所生的水亦應加以計算(脂肪生水多,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生水較少)。在計算好入液量的情況下,可適當進食各種新鮮水果或菜汁以供給維生素C等維生素和無機鹽。

4.要註意鈉、鉀攝入量

因為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時常有水腫,易發生高鉀血癥,因此應根據不同水腫程度、排尿量情況及血鈉測定結果,分別采用少鹽、無鹽或少鈉飲食。若血鉀升高,酌量減少飲食中鉀的供給量,以免因外源性鉀增多而加重高鉀血癥。

由於各種食物中均含有鉀,除避免食用含鉀量高的食物外,可以采取冷凍、加水浸泡或棄去湯汁等方法,以減少鉀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