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是身體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一種防禦表現,如果寶寶發燒時沒有其他異常表現,通常不需要太過擔心。如果寶寶還有其他癥狀,那就要註意檢查是否有可能是流感、感冒、耳部感染、幼兒急疹、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護理寶寶發燒的3誤區4方法?嬰兒科學退燒法應該怎麼做?一起來看下。

嬰兒科學退燒法

· 物理降溫

1.酒精擦拭

準備一瓶醫用酒精,加入相同量的溫水,將酒精的溫度維持在27度以上,37度以下,避免因為酒精溫度低,刺激寶寶肌肉,導致溫度回升。用幹凈的軟毛巾蘸上酒精,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從孩子的脖子處輕輕地拍擦。在血管比較多或者有大動脈的身體部位用擦久一點,最好擦到皮膚稍稍發紅。此外,要格外註意的是,擦酒精時要避開孩子胸前、腳掌、腹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2.泡熱水腳

在發燒的時候泡熱水腳有助於降溫。水溫保持在40度左右,比平時溫度稍高一點,孩子能適應的水溫為最佳。傢長在這個時候可以握住孩子的兩隻腳,輕柔捏搓,有利於血管的擴張,可以加速降溫。

3.溫水洗澡

若孩子精神狀況比較好,可以幫孩子用熱水洗個澡,將水調到在27-37度左右,幫助散熱降溫。水溫一定要適當,因為水溫過高將會擴張身體裡的血管,機體耗氧量便會增大,不利於病情的好轉。

4.使用冰袋

平時傢長不妨在傢中準備一些化學冰袋,在使用前先進行冷凍,使用時用柔軟的毛巾包裹,然後在孩子的頭頂、額頭、胳肢窩處等進行冷敷。但是一定要註意溫度不要太低,處於冰水混合物的狀態就可以瞭,防止出現凍傷。另外,如果傢中沒有冰袋也可以把一次性醫用矽膠手套當做冰袋來用:把水裝進手套裡,再將手套的開口打好結,放入冰箱中,待裡面的水凍成固體狀時就可以取出來使用瞭。

5.使用冰枕

準備一個冰袋(在醫院可以購買),用水將冰塊的棱角融化,然後與水一起裝入冰袋中。冰袋不要裝滿,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間,然後擠出空氣,封好口,冰枕就做好瞭。在使用的時候,要註意包裹上毛巾。

· 退燒藥

倘若小朋友的體溫在38.5度以上或者出現過驚厥現象,就要及時就醫根據醫囑進行退燒。

1.用藥類型

傢長一定不能盲目給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燒藥,可以聽從醫生囑咐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者佈洛芬中的滴劑藥物。

2.劑量

(1)藥量使用要合理

不滿周歲的幼兒最好是用滴劑類型的,這種類型的藥劑的濃度較為合理,刺激也相對要小。半歲到11個月大的孩子(體重為11到16斤左右),用量為1滴管;1歲到23個月大的孩子(體重在16.2到24斤左右),用量為1.5滴管;超過24個月大的寶寶一般應該用口服液。

(2)交替使用退燒藥

假如孩子高燒,可以按照醫囑輪流喂服兩種藥物,以此來降低藥物副作用。

3.註意事項

(1)註意栓劑的劑量。如果孩子十分抗拒吃藥,傢長可以使用栓劑。傢長在使用栓劑的時候,一定要註意使用的量,不可出現使用次數過密,否則小朋友的體溫數會突然下來,會出現過度退燒或者拉肚子的情況。

(2)慎用用阿司匹林。因為在一些疾病中,如果使用該藥,容易導致腦部出現水腫、肝臟的代謝出現障礙等風險,務必要聽從醫生建議,不可盲目使用。

(3)慎用打退燒針。不要急著帶著孩子去打退燒針,並且一定要註意不要在無依據的情況下將幾種藥混用,劑量也不能隨便,嚴格根據醫囑來用藥。

護理寶寶發燒的3誤區4方法

寶寶感冒要註意這三個誤區

對於孩子感冒,傢長有許多認識上的誤區,若長期不加以糾正,會對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誤區一:感冒發燒,要打點滴才好得快

感冒發熱要打點滴才能退熱,這不但是一部分父母的“經驗”,甚至也受到一些醫生的推薦。這其實是一個誤區。

打點滴的醫學術語就是靜脈輸液,其目的無非兩種:{1}補充水分、熱量和電解質;{2}輸入治療藥物。如果病人沒有失水情況(如沒有嘔吐、腹瀉或有長時間飲水及進食),又沒有使用靜脈註入藥物的需要,靜脈輸液就不是最佳選擇。

感冒是感染性疾病,發熱是身體用來克服感染的一種手段,它是癥狀而不是病。除非熱度太高,一般不宜急於退熱幹預。一旦身體對入侵病原產生瞭足夠的抗體,克服瞭感染,體溫自然就會降下來。退熱方法可以用物理方法,如溫水浸浴、濕毛巾包裹、冷鹽水灌腸等。其次是藥物退熱。對嬰幼兒,體溫在38.5攝氏度以下,應讓其自然退熱。38.5攝氏度以上,根據情況,適當使用退熱藥,例如美林、泰諾林之類口服。服藥後半小時測體溫,退到38.5攝氏度左右就可以瞭。使用太多退熱藥,體溫退得太快,病還沒有好,等藥物作用過瞭,體溫還會升回來。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退熱藥更應謹慎,以防過量。

小兒感冒往往驟起高熱,有時甚至可達39攝氏度或更高。但發熱高低並不代表疾病的輕重。

一些父母擔心高熱會使小孩“燒壞腦”,這種擔心是沒有根據的,除非體溫持續在42攝氏度以上較長時間。因為體溫即使高達41攝氏度,也不會發生腦損傷。

感冒在什麼情況下才應考慮靜脈輸液呢?一是病人伴有嚴重的嘔吐或腹瀉,根本不能口服藥物。二是伴隨有脫水癥狀(如口幹、皮膚幹燥等)。三是有些藥物隻有註射制劑,沒有口服制劑(在治感冒的藥物中基本沒有這種情況)。四是病情嚴重,需要迅速把藥物輸入體內,但感冒絕對不會是嚴重的疾病,除非醫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誤區二:用藥越貴越放心

現在的父母經濟條件好瞭,為瞭孩子不惜一擲千金,看病更是花再多的錢也不在乎,找醫生開藥也要選貴的才放心,這又是一種誤解。

感冒絕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醫學上稱為“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合並癥,一般發熱1~5天便會自己好,嚴格來說是不需要用什麼藥的。事實上也根本沒有什麼感冒的特效藥。目前廣泛使用的抗病毒藥如病毒唑等,隻是在有發熱、鼻塞、咳嗽等癥狀時,用它來減輕癥狀罷瞭。有些父母認為藥物越貴就越好,這也是不對的。不同的藥物都有其嚴格的適應證及指征,如果不弄清楚情況,用瞭不但沒有好處,可能還有害處。

有些父母給孩子濫用抗生素,把抗生素當做退熱藥,危害就更大瞭。它不僅會使身體產生耐藥性,而且會殺死身體內正常的有益細菌,使身體菌群平衡被破壞,可能導致其他更嚴重的感染。

誤區三: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感冒

曾經有位傢長來門診咨詢:“我的孩子註射過流感疫苗,怎麼還是老得感冒呢?”原來,一年來她的孩子已接種過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桿菌疫苗,該傢長認為這些疫苗全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本以為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地過個冬天,沒想到天一涼還是感冒,傢長心裡好不困惑。

看來這個傢長並不清楚流感和感冒的區別。流感和感冒雖然癥狀相似,但卻是兩類不同的疾病。它們分別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打流感預防針可以保護接種者不患流感,但它並不能預防感冒。至於那位傢長提到的肺炎鏈球菌及流感嗜血桿菌,它們是小兒肺炎的主要病原菌,除引起肺炎外,還可引起腦膜炎、中耳炎、扁桃體炎等,接種疫苗就是為瞭預防這類疾病,但它們也不能預防感冒。事實上,目前根本沒有預防感冒的疫苗。

護理發燒寶寶的小妙招

1、保持室內適宜及空氣流通

將室內溫度控制在18℃一20℃左右,保持空氣流通,經常開窗換氣,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以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利於寶寶休息。

2、飲食以流質、清淡、易消化為主

飲食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為主,如奶類、藕粉、少油的菜湯等。待體溫下降後,食欲好轉,可改為半流質,如肉末菜粥,面條、軟飯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專傢提示,發燒期間暫時不要給寶寶吃雞蛋,因為雞蛋清中含有某種致敏物質,可能會引起一些寶寶的過敏反應。平時身體健康時有可能不發作,而發燒時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會有反應。

3、寶寶衣服不宜過厚

寶寶衣服不宜穿的過多,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則要預防發生高熱驚厥,尤其對於新生兒體溫在38。5度以上時,一旦包裹的過緊,容易導致驚厥發作。因此對於新生兒體溫升高,要立即打開包被及解松衣服以便散熱。

4、勤測體溫

建議媽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服用退熱藥後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可先喂一些含糖的稀鹽水或鮮榨的果汁,為寶寶補充水分。

嬰兒發高燒會燒壞腦子嗎

某些人會擔心小朋友這樣發高燒、生病,有沒有可能腦袋被燒出毛病來。面對孩子發高燒的時候,一些沒有經驗的傢長會手足無措或者十分緊張。其實,隻有當寶寶出現因為腦膜炎、重癥感染等疾病引起的發熱時才可能影響智商。或者在發燒過程中大腦有缺氧時才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一般情況下的發燒是不會傷害到大腦的。

實際上,37度是很多細菌、病毒比較喜歡的溫度,而發燒是機體對抗疾病,產生抗體的一種方式,體溫的升高能幫助身體抗擊這些引發小朋友生病的病源。

根據調查發現,隻要身邊環境不是太悶、室溫不是太高,或者穿得太厚的話,孩子發燒一般不會到41.1度。而且大部分小朋友能夠承受的溫度比41.7度還微微高一點,所以由體溫過高而造成的傷害一般是不存在的,傢長無需太過擔心會出現燒壞腦袋的情況。

不過,如果小朋友還不滿3個月出現發燒情況,而且超過38度,就要立即就診。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太小瞭,以免有什麼嚴重的疾病耽擱瞭治療。

寶寶發燒可以吹風扇嗎

1、當寶寶發燒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泡個溫水澡,水溫在37度左右比較合適。泡澡有利於毛孔打開,利於退燒。泡一小會就可以,泡完出來要趕緊用毛巾把身上的水擦幹。等溫度上來後繼續用溫水給孩子擦身退燒。

2、寶寶發燒時全身能散熱的地方以皮膚的表面積最大,散熱效果最好,所以寶寶發燒時不要穿過多衣服,比較小的嬰兒可以將他們的襁褓或包裹的被褥打開,大量身體的熱可經由寬松清涼的外表排除,體溫很容易下降。有些新生兒如果穿得過多還會出現脫水熱,這種情況隻要幫孩子脫掉一些衣服,多喝水,孩子的體溫就能恢復正常。

3、發燒是一種癥狀,是體內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發燒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陳代謝增快、抗體合成增加和吞噬細胞活性增強等。這些免疫反應,可以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因此,發燒是體內的一道“防護墻”,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如果在確診病因前就急於用藥物強行降溫,等於支持瞭病原體的致病作用,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長。

當寶寶發燒時,媽媽們隻要瞭解瞭正確的護理,就可以從容以對,因為有時,發燒,也不全是壞事。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怎麼回事

寶寶四肢含血量少於內臟,四肢的供血不足,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寶寶小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植物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遺憾的是,不少傢長一發現小兒四肢發涼,就誤以為孩子受寒怕冷,馬上用棉被將孩子緊緊包裹,結果使得小兒的體溫得不到及時散發而越升越高,發生高燒、抽筋,給孩子身體康復帶來不良影響。

遇到寶寶手足發涼時,傢長可用體溫表測量孩子的體溫,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對面地感覺一下孩子呼出氣體的溫度;哺乳的媽媽還可以在哺乳時,通過乳頭感覺孩子口腔的溫熱來判斷小兒是否發熱。假如小兒手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應及時采取退熱降溫措施,並到醫院找出發熱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