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時期(0~3歲)是乳牙陸續萌出、恒牙處於鈣化的時期。如果不註意口腔保健,嬰幼兒極易發生齲齒,還可罹患牙齦炎、口腔黏膜病、口腔畸形等,從而對其一生的口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嬰幼兒的口腔健康應該受到特別關註。那麼怎樣為寶寶做口腔護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嬰兒口腔清潔護理知識

1、新生兒期的口腔護理

(1)整個新生兒期(初生至28天),應喂寶寶喝少量溫開水,以清洗口腔。

(2)無論母乳或人工喂養,每次吃完奶,要養成喝少量白開水的習慣,尤其是寶寶發燒、感冒時,更應勤喂溫開水。

(3)人工喂養的寶寶,如果吸奶速度較慢或者吃吃停停時,媽媽不能用橡皮奶頭去頂寶寶的口腔黏膜,催促寶寶吸吮,這樣頻繁操作,容易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4)嚴格保持奶頭、奶具的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保持乳頭的清潔很重要,每次哺乳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試乳頭的毛巾要先用熱水消毒。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奶嘴均要用清水徹底沖洗幹凈後再使用。

(5)沖調的奶粉溫度要適當,喂之前先在手臂上試一下溫度。如果奶溫較高,很容易燙傷寶寶的口腔黏膜。

2、長乳牙前的口腔護理

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6個月就會開始長牙(也有更早的),並會伴隨一些不適癥狀,如牙齦腫脹、發燒、疼痛等,媽媽就要學會判斷寶寶長牙的不適癥狀,並正確護理。

給寶寶做口腔護理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先讓寶寶側臥位,用小毛巾或圍嘴袋圍在他的頜下,以防止護理時沾濕衣服;同時準備好消毒過的筷子、棉簽、淡鹽水和溫開水,媽媽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待準備好一切再開始護理。

護理時,先用棉簽蘸上淡鹽水或溫開水,擦寶寶口腔內的兩頰部、齒齦外面,再擦齒齦內面及舌部。張口不合作的寶寶,爸媽可用左手的拇指、食指捏小兒的兩頰,使其張口,必要時也可用勺子柄或筷子幫助撐開口腔,但一定不能用力過猛,會傷著孩子。擦洗時應註意使用的物品要保持清潔衛生,已消毒的物品不被弄臟污染。擦洗一個部位要更換一個棉簽,同時棉簽上不要蘸過多的液體,以防止寶寶將液體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險。

口腔護理後,用小毛巾把寶寶嘴角擦幹凈。口唇有幹裂的可塗消毒過的幹凈植物油;口腔潰瘍者可塗金黴素魚肝油;鵝口瘡可塗制黴菌素甘油,或根據需要遵醫囑塗其他藥物。

3、長牙後的口腔護理

1歲以內的寶寶,剛長出乳牙時,用指套牙刷或紗佈蘸上溫開水,輕輕擦拭乳牙和牙床。牙齒清潔也要有規律地進行,每天早晚各一次,晚上喂完最後一次奶後要一次,以免奶液長期留在口中,容易導致齲齒。1歲以後,要選擇嬰幼兒專用的牙刷和牙膏組合。

嬰兒口腔護理誤區

誤區1:畫蛇添足

很多媽媽會用新紗佈蘸水給寶寶擦拭口腔黏膜,以為這樣就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專傢指導:新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細嫩,稍不留意,紗佈就會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損傷。細菌、黴菌隨著侵入繁殖,引起黴菌性口腔炎,俗稱“雪口”,黴菌在受損的黏膜上繁殖生長,出現一片片的白斑,又稱為“鵝口瘡”。

正確做法:

寶寶睡醒後,先讓他喝些溫開水,起到滋潤和清潔口腔的作用。如果寶寶吃奶後睡著瞭,難以喂水,媽媽可用消毒棉簽沾水,輕輕地給寶寶口腔清理一下。

誤區2:自找麻煩

細心的媽媽,經常會觀察寶寶的口腔,生怕有異常情況沒有及時發現。很多新手媽媽並不知道,口腔中的

“馬牙”及“螳螂嘴”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聽從別人的經驗之談,用盡各種方法去除異常情況,結果反而給寶寶增添瞭痛苦。

Q:什麼是馬牙?

A:“馬牙”是齒齦的上皮細胞脫落不完全而形成的,看上去就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對寶寶沒有什麼任何影響,幾天後就會自行消失,不必處理。

Q:什麼是螳螂嘴?

A:寶寶哭的時候,常常會看見他嘴巴兩邊的頰黏膜處有明顯的鼓起,如糖丸大小,其實是兩塊脂肪墊,寶寶吸吮乳汁時就是靠脂肪墊的吸力造成負壓,使奶汁流出,它有利於寶寶的生理需求,媽媽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等寶寶長大一點,自然會消失。

寶寶日常要如何做好口腔護理

1、避免含奶瓶入睡

嬰兒期最好別給寶寶喂果汁等甜飲料,別讓他含著奶嘴(或奶頭)入睡,否則會導致睡眠中口腔內細菌滋生。用奶嘴蘸蜂蜜或糖來安慰寶寶,也會增加其牙齦及牙齒滋生有害菌的幾率,容易導致蛀牙。

2、不要用嘴“清潔”奶嘴或勺子

很多傢長愛用嘴巴“清潔”寶寶的奶嘴或勺子,給寶寶喂食之前也愛親口嘗一嘗溫度。這些做法都容易將成人的口腔細菌傳給寶寶。最好的做法是用水沖洗奶嘴或勺子,用另一把勺子嘗一嘗寶寶食物的溫度。

3、吃完奶後清潔牙齦

從出生後至4個月大,寶寶吃完奶後,最好能用幹凈濕紗佈或毛巾給他清潔牙齦。這有助於清潔口腔中殘留食物,保持牙齦及日後牙齒健康。

4、出牙後就該開始刷牙

寶寶出牙後,應該用嬰兒牙刷加水或無氟牙膏給寶寶刷牙。6歲前,很多孩子還沒有完全掌握刷牙的手法,不能正確徹底刷牙。這期間,傢長要幫助孩子刷牙,先手把手教孩子刷一遍,再親自給他刷一遍,培養孩子良好的護牙習慣。

5、關註嬰兒食品含糖量

6個月後,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這時要關註嬰兒食品中的自然糖和添加食糖的含量。糖會增加寶寶口腔酸度,容易使口腔變成細菌繁殖的溫床。

6、1歲時開始看牙醫

12個月之後可計劃帶寶寶看牙醫。定期牙科檢查對保證寶寶的口腔衛生非常關鍵,傢長應認真聽取牙醫提出的護牙建議。

寶寶吃什麼對牙齒好

1、白開水

最好給寶寶喝白開水。從1歲之後可以給喝礦泉水。

2、麥茶

給寶寶喝的,必須是不含咖啡因成分的麥茶。如果是自傢泡的,需要稀釋後再給寶寶喝。註意,綠茶雖然有防蛀牙的功效,但是不適合寶寶喝,因為其中的咖啡因含量過高。

3、牛奶

1歲之後可以直接喝牛奶瞭。

4、豆漿

最好是無糖的。從整吞整咽期開始就可以喝瞭。

5、酸奶和乳酪

酸奶的營養成分和鮮奶相同,並含有乳酸菌,對便秘的寶寶更有幫助。乳酪濃縮瞭牛奶的精華,10公斤牛奶隻能提煉1公斤乳酪,也含有乳酸菌而且脂肪含量很低,胖寶寶多吃些也不妨。

新生兒口腔護理的四大要點

1.勤喂溫開水。

孩子無論是母乳喂養的還是人工喂養的,在給孩子喂奶後,或喂奶過程中,均應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尤其是當寶寶生病發燒、感染時,更應勤喂溫開水,這樣不僅可去除口內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也有利於體內循環,防止便秘的發生。

2.母乳的媽媽要嚴格保持乳頭的衛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證奶具的衛生。

對於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媽媽在喂哺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幹凈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父母們還要知道一點,不要過分的親吻寶寶的嘴,否則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疾病。

3.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

寶寶有很強的依賴性,比如有些孩子喜歡含著奶嘴入睡,而父母也為瞭安撫寶寶,也喜歡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這種錯誤方式是造成寶寶奶瓶齲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讓寶寶含空奶嘴入睡,這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的唾液分泌,還會對寶寶日後牙齒的生長造成影響。

4.對於護理新生兒口腔衛生,做父母的要知道的禁忌。

首先說說什麼是“馬牙”。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瞭牙的原始組織,叫牙板。而牙胚則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後牙胚脫離牙板生長牙齒,斷離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鎖骨內,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床黏膜上,即為“馬牙”。當寶寶出“馬牙”時,最好咨詢醫生,傢長不要擅自處理。

寶寶口腔狀況多當媽的都要懂

一、復發性口腔潰瘍

1、樣貌特征

好發於舌、唇、頰黏膜,可以隻發生一個,也可以同時出現多個。潰瘍表面為圓形小凹陷,有一層淡黃色的偽膜,周邊充血發紅。

2、哪裡來的

這不是感染瞭什麼病原體,而是與寶寶自身的免疫功能有關,且有明顯的傢族遺傳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有復發性口腔潰瘍,寶寶患病的幾率比較高。另外,偏食、消化不良、發燒、睡眠不足、過度勞累、壓力大等因素都會誘發潰瘍反復發作。

3、寶寶有什麼感覺

潰瘍面有比較劇烈的燒灼痛,在進食碰觸或刺激時更明顯,讓寶寶不敢進食,雖然看起來很餓,但一吃東西就哭鬧。

4、應對方法

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潰瘍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錫類散等緩解疼痛,促進口腔黏膜修復。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飲食、保持良好作息習慣、放松心情、註意口腔衛生等,這也是防止病情反復發作的有效方法。

二、創傷性潰瘍

1、樣貌特征

與復發性口腔潰瘍差不多,最常發生在頰黏膜或舌頭上。

2、哪裡來的

由於吃飯時不小心被牙齒咬傷形成的居多,也可因為某些尖利的物體刺傷口腔黏膜所致,如被魚刺紮傷,通常是單個的潰瘍。

3、寶寶有什麼感覺

進食會疼痛,所以寶寶不願吃東西。

4、應對方法

局部用藥與復發性口腔潰瘍相同,愈合的速度較快。媽媽要註意控制寶寶吃飯的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以防再被咬傷;吃魚時要將魚刺擇幹凈再喂給寶寶;不要讓寶寶含著棒棒糖、筷子等玩耍,防止口腔黏膜被刺傷。

三、馬牙

1、樣貌特征

長在牙齦邊緣或上腭,像米粒大小的黃白色小球球,有些像剛剛萌出的乳牙,數目不一。

2、哪裡來的

這不是乳牙,而是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的上皮細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屬於新生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

3、寶寶有什麼感覺

一般沒有不舒服,有的寶寶因為馬牙比較多,可能局部有發癢、發脹的感覺,吃奶時愛咬媽媽的乳頭。

4、應對方法

不需要治療,大多數馬牙會在1個月內自行脫落。媽媽一定不要用針挑或用佈擦馬牙,否則會損傷寶寶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