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一種對身體傷害很大的疾病,對於骨折病人的飲食一定要特別的註意,骨折病人的飲食一定要科學合理,不要讓骨折病人不然飲食的誤區,適度的運動一方面可以強化骨骼強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的機會。下面就介紹一下骨折後的飲食要科學合理,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骨折後的功能鍛煉很重要

臨床上根據骨折的術後恢復情況可將骨折的鍛煉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期階段在骨折後1-2周內,功能鍛煉以患肢肌主動舒縮為主,骨折上、下關節暫不活動。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中期階段在骨折2周以後,此期比開始進行骨折上、下關節活動。目的是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晚期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標淮,外因定已拆除。此期繼續加強骨折周圍及全身關節的活動,促進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的恢復。

骨折後鍛煉非常重要,骨折的治療並不是簡單的復位、固定、等待康復就可以的,鍛煉在骨折的治療中也是有著不小的作用,因此骨折治療又有“三分治療,七分鍛煉”的說法。鍛煉的好處很多,不但可以幫助康復,還能夠讓患者更快地恢復健康。骨折後鍛煉有三大好處:

第一,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傷肢會出現腫塊。腫塊如果不及時消除,就會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還會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所以骨折後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骨折周圍的關節活動得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腫脹出現畸形。而通過功能鍛煉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二,促進骨折愈合。通過功能鍛煉,傷肢肌肉進行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促進骨折的愈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愈合。

第三,預防血栓形成。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循環會變慢,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易形成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導致心、腦、肺等重要器官梗塞,甚至引起猝死。而通過功能鍛煉,可以使傷處周圍血管壁的彈性增強,使血液循環通暢,預防血栓形成。

骨折後的飲食要科學合理

1、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愈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能加速斷骨的愈合,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由於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隻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益處,還可能有害。

2、多吃肉喝骨頭湯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多喝骨頭湯,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隻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分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愈合的關鍵就是營養。在飲食上要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

4、不易消化食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而活動限制,加上傷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時有便秘,臥床病人更多見。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胃腸消化排便的食物。

骨折後的處理方法

骨折通常分為閉合性和開放性兩大類。閉合性骨折指皮膚軟組織相對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連通;開放性骨折則是指骨折處有傷口,骨折端已與外界連通。全身各個部位都可發生骨折,但最常見的還是四肢骨折。一旦懷疑有骨折,應盡量減少患處的活動,轉送時盡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後急救的5個原則。

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佈或幹凈佈包紮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佈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註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註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註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註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處理方法細節

1.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固定不應過緊;木板和肢體之間墊松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木板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如果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搟面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開放性骨折,可用幹凈消毒紗佈壓迫,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環紮傷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紮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痹,須密切註意患者狀況。

專傢指出現場骨折的處理比較多樣性,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為輕度無傷口骨折,尚未腫脹時,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先進行冷敷處理,使用冰水、冰塊或者冷凍劑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腫脹,冰凍的礦泉水和純凈水也可,但不建議使用自來水,固定後送醫院處理。

如有傷口則不宜冷敷,用消毒紗佈壓迫止血,如遇出血嚴重不便或不能壓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開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嚴重出血的)應用止血帶或者佈條等環紮該部位近心臟的一側,立即送往醫院,且不斷與傷者交流,註意其情況,防止其失血過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壓迫止血方法。要記住的是一旦采用佈帶、繩子捆紮止血時,必須記錄紮帶的時間,一般不宜超過1小時,以免時間過長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1小時需放松止血帶至少5分鐘。出血如果是暗紅色且出血速度比較慢為靜脈血,在傷口的遠心端做包紮。如果出血顏色鮮紅且呈快速湧處狀,是動脈血,應在傷口近心端包紮。如遇骨折端外露,不要嘗試將骨折端放回原處,應繼續保持外露,以免將細菌帶入傷口深部引起深部感染。如將骨折端或脫位的關節復位瞭,應給予註明,並在送醫院時向醫生交待清楚。

固定方面方面一般采用比骨折部位稍長的夾板,如無條件,幹凈的木板、木條等其他物品亦可,期間墊至些松軟幹凈的物品,捆綁時以剛好固定為宜,不能過緊,此外上肢骨科可扶傷者到醫院就診,脊柱,腰部及下肢骨折則必須用擔架運送,而且搬動傷者前需確認傷者情況,不能搬動或者挪動傷者肢體,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最後專傢特別強調,如果是頸椎部位的骨折,不當急救操作可使頸部脊髓受損,發生高位截癱,嚴重時導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時,不恰當的搬運也可能損傷胸腰椎脊髓神經,發生下肢癱瘓。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如果懷疑有脊柱骨折,應就地取材固定傷處,合理搬運傷者。四肢骨折處出現局部迅速腫脹,提示可能是骨折斷端刺破血管引起內出血,可臨時找些木棒等固定骨折處並可對局部用毛巾等壓迫止血;千萬不要隨意搬動傷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

閉合性骨折的處理方法

閉合性骨折的軟組織損傷較輕,骨折愈合也較快。閉合性骨折即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閉合性骨折可由創傷和骨骼病所致,後者如骨髓炎,骨腫瘤所致骨質破壞,受輕微外力即發生的骨折,成為病理性骨折。閉合性骨折可由創傷和骨骼病所致,後者如骨髓炎,骨腫瘤所致骨質破壞,受輕微外力即發生的骨折,成為病理性骨折,以創傷性骨折占多數。

閉合性骨折的急救措施如下:

1.一般處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應按骨折處理。首先搶救生命。閉合性骨閉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膚,損傷血管、神經的危險時,應盡量消除顯著的移位,然後用夾板固定。

2.創口包紮:若骨折端已戳出創口,並已污染,但未壓迫血管神經時,不應立即復位,以免將污物帶進創口深處。若在包紮創口時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創口內,須向負責醫師說明,促其註意。

3.妥善固定:骨折急救處理時最重要的一項。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三:

1)避免骨折端在搬運時移動而更多地損傷軟組織、血管、神經或內臟;

2)骨折固定後即可止痛,有利於防止休克;

3)便於運輸。

4.迅速運輸:治療骨折的原則: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

骨折應該做哪些檢查

X線檢查對骨折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凡疑為骨折者應常規進行X線拍片檢查,可顯臨床上難以發現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關節內骨折和小的撕脫性骨折等,即使臨床上已表現為明顯骨折者,X線拍片檢查也是必要的,可以幫助瞭解骨折的類型和具體情況,對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X線攝片應包括正、側位,井須包括鄰近關節,有時須加攝斜位、切線位或健側相應部位的x光片。仔細閱讀x光片後應辨明以下幾點:

(1)骨折是損傷性或病理性。

(2)骨折是否移位,如何移位。

(3)骨折對位對線是否滿意,是否需要整復。

(4)骨折是新鮮的還是陳舊的。

(5)有否臨近關節或骨傷損傷。

​腳背骨折需要多久才能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一般來說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稱為血腫機化期。骨折後6-8小時內血腫開始形成凝血塊,毛細血管增生,各種纖維細胞侵入,血腫發生機化,肉芽組織變為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斷端初步連接在一起,這一時期約在骨折後2-3周完成。第二期稱為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斷端的纖維結締組織,經過軟骨細胞的增生、變性、鈣化而骨化,這是軟骨內骨化,這一時期一般需要4-8周。第三期稱為骨痂改造期。原始骨痂進行改造,成骨細胞增生,新生骨小梁也逐步增加,並逐漸排列成規則致密的骨小梁,使骨折斷端形成骨性連接,這一時期需要8-12周。這樣從骨折開始到骨性連接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骨折愈合過程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身體健康情況、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軟組織損傷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療方法等。如小兒股骨骨折一個月左右就基本愈合,成年人往往需要3個月後才能愈合。血液循環豐富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循環供應差的部位就愈合慢。骨折對位不良,軟組織損傷嚴重,骨折處有感染,固定不牢固,過早活動,都能影響骨折的愈合速度。比如:掌、指骨骨折、關節部位骨折、小兒骨折等可因活動過晚,造成關節僵化,功能障礙,甚至引起殘廢。反之有些骨折雖合,就勉強進行活動,不但不能促進骨折的愈合,反而會促使骨折遲緩愈合甚至骨不連。因此,骨折病人,為瞭使骨折早日愈合、恢復良好的功能,要正確認識傷筋動骨100天這句話,遵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合理的治療和功能練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經過以上的瞭解大傢應該都清楚需要多久才會愈合瞭吧,但是畢竟是自己的身體,切記不可再帶著傷的時候做會傷到身體的事,不可不聽醫生的建議,畢竟骨折期間骨頭都畢竟脆弱,另外希望大傢以後鍛煉的時候小心,避免造成骨折等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