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體質天生濕熱,有的人愛吃濕冷的食物,還有就是外在環境影響,比如南風天、雨天時,外在濕氣就會侵入體內造成濕氣重。除此之外,吹空調也會導致濕氣重。吹空調會致濕氣重為什麼?吃一種食物加重體內濕氣?一起來看下。

吹空調會致濕氣重

吹空調會致濕氣重

體內濕氣重的原因,如果放在夏季,吹空調也是主因。室外溫度升高時,人們都習慣躲到室內‘嘆’冷氣,有的還越‘嘆’越冷,雖然免受酷暑之苦少出汗,卻引來瞭一系列的病癥。

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人們每天都要在室內外進進出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後突然回到空調場所中,驟降的溫度會讓張開的汗毛孔突然關閉甚至堵塞,侵入體內的寒氣更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另外,在空調環境中,人不出汗瞭,還會把本來應通過發汗外泄的濕濁留在體內,因而引發濕熱病癥。

空調怎麼吹才能避免體內濕氣重

在夏天合理使用空調風扇很重要,空調溫度不宜開得太低,白天應控制在24攝氏度以上,晚上控制在28攝氏度並伴有除濕狀態,尤其晚上睡覺時不要直接吹風扇及空調風。

此外,使用空調必須註意通風,每天應定時關閉空調,打開窗戶,通風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量的新鮮空氣,且最好每兩周清洗一次空調機。從空調環境中外出,應當先在陰涼的地方活動片刻,待身體適應後再到太陽光下活動。

若長期呆在空調房內,應該到戶外活動活動,多喝開水。如果傢裡有老人或小孩,使用空調時,最好在傢裡用醋消毒,可以有效殺死空氣裡的病菌,同時也可以預防傢裡人患上“空調病”。

體內濕氣大有5個信號

信號一:舌苔厚膩

如果發現自己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的話,那就基本可以確定體內有濕,這就是中醫的舌診。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這些信號說明體內的濕氣較重。

信號二:大便不成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得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這也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信號三:食欲差

如果到瞭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惡心感。這種現象也是脾胃功能較弱,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之一,且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信號四:小腿肚發酸

濕氣重的人起床後會感覺小腿肚發酸、發沉,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信號五:精神狀態差

濕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困倦,記憶力減退。其實這一點不難解釋,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精神狀態不佳的表現。

日常妙招趕走濕氣

1、室內保持幹爽,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瞭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回南天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幹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的水分,吹幹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最好能夠買一臺烘幹機,把傢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幹後再穿著。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幹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飲食調理,祛內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應健脾去濕,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要補脾。對於內濕不重的人,在飲食上,健脾祛濕,多吃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等,能慢慢緩解。

脾虛:可用瘦肉、豬骨,任選北芪、黨參、白芍、茯苓等藥材一起煲湯飲用。

祛濕: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實、扁豆、赤小豆等煲湯飲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蘿卜、涼瓜等清肝瀉火。

3、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適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特使是長期呆在空調房中的白領,通過運動流汗祛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對於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5、註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

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6、適當保暖

“隻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註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幹等。

溫馨提醒,夏季燥熱濕氣重,所以要多喝涼茶、註意室內通風,飲食清淡忌油膩,還需要多多運動哦。

六款養生粥趕走濕氣

1、荷葉消暑粥

材料:荷葉3克、米50克。

功效:荷葉清熱利濕、解暑生津、調理脾胃、升發陽氣。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

2、薏米紅豆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實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燈芯花10克,粳米50克。

制法

(1)將川革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

(2)以上幾味煎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實、粳米煮粥食。每日1料。

功效:赤茯苓味甘、淡,入脾、胃、腎經,能滲利濕熱;燈芯花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小腸經,能清熱利尿、清心除煩;木棉花性平,味甘、淡,入脾、胃經,能清熱祛濕;赤小豆能清熱解毒;白扁豆、薏米能健脾祛濕;芡實能健脾祛濕止瀉、固腎澀精。諸物與粳米合用,具有清熱祛濕、利水固澀之功。

3、蓮子粥

原料:蓮子30克,米適量(1人份)。

制法:將蓮子和米洗幹凈,將兩種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粥。

功能:健脾、養心、安神。

4、玉竹粥

原料:玉竹30克,米、瘦肉適量(1人份)。

制法:玉竹與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能:得當腹脹、脾胃衰弱、大便溏爛的人,能起收斂,改變大便溏爛。

5、山藥綠豆粥

材料:山藥及綠豆各10克、米50克。

做法:白米洗凈後放入藥材,加500c.c.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

功效:山藥補脾腎、益氣養陰、止瀉,綠豆解熱消暑。

6、絲瓜咸蛋麥片粥

原料:絲瓜100克,咸蛋1個,麥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適量,蔥末、酒、鹽、味精少許。

制法

(1)絲瓜洗凈刨皮切丁:咸蛋1煮熱,剝殼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開水鍋中放人粳米,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燒至米著花,放人麥片、絲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後,加鹽、酒、味精,撒人蔥末,滴淋麻油。

功效:具有滋陰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浸染。

具有祛暑利濕、清熱解毒功效的食物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性味甘涼,可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可祛暑熱的食物有黃瓜、綠豆、薺菜、金針菜、東瓜、冬瓜子等;性味甘涼或性平、可清熱解毒或者清熱祛暑的食物有荷葉、牛蛙肉、茶汁、西瓜、冬瓜、冬瓜子、絲瓜、黃瓜、甜瓜、高粱、芹菜、莧菜、菱、甘蔗、馬蘭頭等;具有清熱之功的食物還有菊花、苦瓜、香蕉、荸薺、生蘿卜、茄子等;可清熱利濕的食物有青菜、芹菜、金針菜、茼蒿、茭白、竹筍、荸薺等。另外,能夠健脾利濕的食物還有蠶豆、赤豆、鯽魚、鰱魚、白扁豆、薏苡仁等。

吃一種食物加重體內濕氣

從中醫角度講,蜂蜜性平味甘,有補益脾胃、潤腸通便的作用,能緩解口幹、鼻幹、皮膚幹燥及大便幹結等問題,還有安神的功效。蜂蜜還能滋陰潤燥, 適合陰虛火旺的病人。如因鼻敏感而有鼻幹、紅腫癥狀的人,可通過服蜂蜜來改善。但體質寒濕的人,或身體常出現水腫的人,食用蜂蜜反而會加重濕氣,弊大於利。所以在食用蜂蜜前,應考慮個人體質。

此外,選蜂蜜,也要視個人體質而定。不同蜂蜜來自不同的植物,枸杞、龍眼、黨參、山楂蜜等偏溫性,有補益的作用;銀杏、黃連、枇杷、菊花蜜、冬蜜、百花蜜等偏涼性,有清熱的功效。

服用蜂蜜,較為合理的方法是每天吃一次,每次約一湯匙。在不同時間食用蜂蜜,功效也不同。如臨睡前食用,有助於安神,可促進睡眠;而春季和夏季濕氣重,早上則不適宜食用,秋冬季卻無妨。另外,蜂蜜對胃酸有雙向調節作用,過量食用,會抑制胃酸,少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酸過多、有潰瘍性發 炎的人,可在飯前半小時食用,而胃酸缺乏、胃口較差的人,則應在飯前食用。蜂蜜能直接吞咽,也可用水沖服。溫水沖服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對於容 易腹瀉的人,則是以溫熱水沖服為佳(水溫不超過60℃),可起到滋陰補益的作用。

此外,用純正蜂蜜外敷,還能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根據《中藥藥典》記載,蜂蜜外敷有生肌斂瘡的功效。古時便有人用蜂蜜塗擦傷口,以幫助皮膚生長愈合。現代醫學也證實,蜂蜜的確有此功效。用蜂蜜敷臉,還能起到補充皮膚角質層水分,改善膚質暗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