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為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年齡以40~60歲居多,男性多於女性。從我國人口發病情況來看,大腸癌的易發部位以直腸最多見,其次是乙狀結腸,其他依次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與行為方式的改變,結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青年人直腸癌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那麼,大腸癌造口術後的護理方法有哪些?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大腸癌該怎樣篩查呢

(一)對平均危險人群的篩檢

據資料表明,中國人直腸癌75%以上為低位直腸癌,能在直腸指檢時觸及。因此凡老年人體檢時,應將直腸指檢列為常規,遇病人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等癥狀,也應行直腸指檢。

許多患者發現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但未能及時進一步檢查,結果延誤診斷,錯過瞭寶貴的治療時機,應引以為戒。一般人在40-50歲時,結腸癌、直腸癌發病率開始明顯上升,大約75%的大腸癌發生於這些平均危險人群中。對這些平均危險人群,應從50歲開始,每年行大便潛血檢查,連續3次,無癥狀陽性者的癌腫發現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標本陽性,則行乙狀結腸鏡及氣鋇雙重造影檢查。另外也可采用每5年進行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5-10年進行一次氣鋇對比灌腸造影,或每10年進行一次全結腸鏡檢查。

(二)高危人群的篩檢

對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檢包括: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腸癌,則本人患該病的危險性增加,應於40歲時開始行乙狀結腸鏡、糞便潛血或二者兼施的標準篩檢。

2、曾行大腸癌根治術者,發生復發性癌或新癌的危險性增加。術後要動態觀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續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復升高者,要考慮切除不完全或復發的可能,應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探查腫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腸癌切除術者術前未進行徹底檢查,則推薦術後1年內行結腸鏡檢查。如果本次或術前結腸鏡檢查顯示正常,則下一次結腸鏡檢查可在3年後進行,以後每5年檢查一次。

3、傢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結腸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獲得性缺陷所致。該基因的突變多發生在20-30歲時,可導致結腸發生成百上千個腺瘤。40歲以後,攜此基因者幾乎100%發生癌變。對於這種傢系成員,應接受遺傳學咨詢,並從青少年時期即進行定期的結腸鏡檢查。

4、腺瘤性息肉癌變率與息肉的大小相關。息肉愈大,癌變機會愈多。初次檢查發現腺瘤,一律電切活檢,證實為腺瘤者,3年後應隨訪進行結腸鏡檢查。如第一次隨訪檢查顯示正常或發現單個小型管型腺瘤,則下次隨訪檢查可延至5年之後;相反,如息肉體積大,數目多,則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

5、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直腸癌,是一種在同一傢族中有多個患結腸癌、直腸癌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凡疑及該病的個體,應從20歲-30歲開始每1-2年,40歲以後每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6、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的危險性增加。這種危險於患病後8年開始,以後持續穩定增加。對全結腸炎患者應於患病8年後,左結腸炎患者於患病15年後,每1-2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7、過去一直認為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會癌變。但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幾率大大高於正常人,一項調查顯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惡性腫瘤發生率為20%-23%。因此,對於黑斑息肉病患者,應進行積極的隨診和檢查治療。對10歲以上患者,常規每兩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檢查;20歲以上患者,每兩年還應接受纖維結腸鏡檢查。

8、對於大於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癥狀者,應盡可能經內鏡電灼,擇期剖腹手術或在纖維結腸鏡的輔助下經腹腔鏡切除息肉或病變腸段;25歲後,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檢查;女性患者還應行乳腺檢查、宮頸塗片和盆腔b超檢查。

大腸癌造口術後的護理

1.造口護理

造瘺口開放前,用凡士林紗佈或生理鹽水紗佈外敷結腸造口處,觀察造口處周圍腸粘膜的血運情況,造口處腸管有無回縮、出血壞死,保持造口處皮膚清潔,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保持造口處皮膚周圍幹燥,在周圍皮膚上塗氧化鋅軟膏等,防止腸內容物直接與皮膚接觸、刺激皮膚,防止局部皮膚炎癥、糜爛、發生造口周圍皮膚炎,同時觀察造口周圍皮膚有無濕疹、充血、水泡、破潰等。指導患者及傢屬正確使用造口袋,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根據患者情況及造口大小選擇適宜的造口袋,結腸造口及周圍皮膚並待其幹燥後,除去肛門袋底盤處的粘紙,對準造瘺口貼緊周圍皮膚,袋邊的凹槽與底盤扣牢,袋囊朝下,尾端反折,並用外夾關閉,必要時,用彈性的腰帶固定人工肛門袋,當肛門袋內充滿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時,要及時更換清洗,使用過的袋子可用中性洗滌劑和清水洗凈擦幹,晾幹備用。

2.造口並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1)造口感染:造口開放前,造口周圍皮膚用凡士林或生理鹽水紗佈保護,造口開放後,及時清洗造口分泌物、滲液,保護周圍皮膚,更換敷料,避免感染。觀察腸造口處腸粘膜的色澤,腸管有無回縮、出血、壞死。

(2)腸造口狹窄:術後由於疤痕攣縮,可引起造口狹窄,故應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肛門排氣、排便等腸梗阻的癥狀,為避免造口狹窄,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造口開放後予以開始擴肛,擴肛時用戴手套的食指及中指塗石蠟油緩慢插入造口至2~3指關節處,至造口內停留3~5分鐘,開始每天一次,7~10天後改為隔天一次,造口擴張時,動作輕柔,手指插入造口不宜過深,以手指通過腹壁肌層至腹膜層為宜。

(3)腸脫垂:由於切口縫合過於松弛,手術後腹內脹氣,可使腸袢從造口旁突出,或全部脫出,故手術後要保持有效的胃腸減壓,防止腹脹,紮緊腹帶、防止脫出。

(4)糞堵塞:由於手術後排便反射尚未建立,排便機能未完全恢復,有時糞便不能排出,結腸內存積糞便,積累多時,可發生糞堵塞,故術後觀察患者的排便情況,若進食3~4天患者仍未排便,應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多飲水,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必要時適當的灌洗和註入油劑,同時可口服石蠟油或麻仁丸,使糞便稀軟,排出通暢。

大腸癌的原因有哪些

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大腸癌是大腸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大腸者,屬於陽明經,與肺相表裡,“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為之六腑之一,“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大腸對水谷的傳化,需要不斷地受納、消化、傳導和排泄,是個虛實更迭,動而不居的過程,宜通而不宜滯。大腸癌之病因主要有內外兩方因素,現分述如下:

1、外因:寒溫失節,或久坐濕地,寒氣客於腸外,或飲食不節,恣食肥甘,醇酒厚味等,損傷脾胃,運化失司,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濕熱內生,熱毒蘊結,流炷大腸,瘀毒結於臟腑,火熱註於肛門,結而為癌腫,日久變生大腸癌。

2、內因,素體正虧,臟腑功能失調,脾氣虛弱則運化失調,致濕熱邪毒蘊結,浸淫腸道,氣滯血瘀,濕毒瘀滯凝結而成腫瘤。

大腸包括回腸和廣腸(直腸)。回腸上接闌門,下接廣腸,廣腸下端為魄門(肛門),其經脈絡肺,統攝於脾。它的生理功能是接受小腸下註的濁物,主津液的進一步吸收,司糟粕傳送,並將之排出體外,故《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癌的發生以正氣虛損為內因,邪毒入侵為外因,兩者相互影響,正氣虛損,易招致邪毒入侵,更傷正氣,且正氣既虛,無力抗邪,致邪氣留戀,氣、瘀、毒留滯大腸,壅蓄不散,大腸傳導失司,,日久則積生於內,發為大腸癌。

1.外感濕熱久居濕地,外感濕邪,導致水濕困脾,脾失健運,則內外之水濕日久不去,可引發本病。

2.飲食不節恣食膏粱厚味、酒酪之晶,或過食生冷,或暴飲暴食,均可損傷脾胃,滋生水濕,水濕不去化熱而下迫大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與腸中之糟粕交阻搏擊或日久成毒,損傷腸絡而演化為本病。

3.情志所傷所願不遂,肝氣鬱結,肝木太過克伐脾土,脾失健運,水濕內生,鬱而化熱,濕熱合邪,下迫大腸,也可誘生本病。

4.正氣虧虛先天不足或年高體虛之人,脾虛腎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兩者與水濕的運化也有密切的關系,兩臟虛損,導致水濕內停,日久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本病病位在腸,但與脾、胃、肝、腎的關系尤為密切。其病性早期以濕熱、瘀毒邪實為主,晚期則多為正虛邪實,正虛又以脾腎(氣)陽虛、氣血兩虛、肝腎陰虛多見。外感濕熱或脾胃損傷導致水濕內生,鬱久化熱,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濕熱久羈,留連腸道,阻滯氣機,熱漸成毒,熱傷脈絡,致使氣滯、濕熱、毒聚、血瘀,在腸道結積成塊是發病的主要病機環節。

自大腸粘膜上皮起源的惡性腫瘤稱為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臨床常見血便或粘液膿血便,大便形狀或習慣發生改變,腹痛,腹部包塊等。根據其發生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常各有其特殊性。

大腸癌具有起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病情發展較慢,遠期療效優於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預後相對較好;但大腸癌發病率高並有連年上升趨勢。

直腸癌、結腸癌統稱為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消化道腫瘤中,大腸癌的發病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大腸癌的發生與慢性炎癥(潰瘍性結腸炎、日本血吸蟲病)、大腸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遺傳因素有關。另外,經常進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腸中厭氧菌較多,能將膽酸分解成為不飽和多環烴,這是一種致癌物,再加上纖維素類食物攝入量少,糞便貯留過久,致癌物質聚集,極易導致大腸癌。

大腸癌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1、外科治療:大腸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腫。探查中如發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遊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後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後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瘺或捷徑等姑息手術,這就是大腸癌的手術方法。

2、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後,仍有約50%病例復發和轉移,主要是手術前未能發現隱匿轉移灶或術中未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術切除前,可先行全身化療或進行腸腔內化療,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術後繼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後的5年生存率,這也是大腸癌的手術方法。

3、放射治療:這種大腸癌的手術方法療效尚不滿意。有人認為:①術前放療可使腫瘤縮小,提高切除率,減少區域性淋巴轉移、術中癌細胞的播散及局部復發; ②術後放療:對手術根治病例,如腫瘤已穿透腸壁,侵犯局部淋巴結、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術後有腫瘤殘存,但尚無遠處轉移者,宜作手術後放療;③單純放療:對晚期直腸癌病例,用小劑量放射治療,有時能起到暫時止血、止痛的效果。

哪些果蔬可預防大腸癌

1、抗癌作用:大傢雖然天天吃蔬菜,但是卻不知道蔬菜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其中卷心菜最為突出,卷心菜中含有豐富的吲哚類化合物。實驗證明,“吲哚”具有抗癌作用,可以避免人類罹患腸癌等癌癥疾病。

2、殺死白細胞:卷心菜雖然是一種常見的蔬菜,但是卷心菜含有豐富的異硫氰酸丙酯衍生體,能殺死人體內導致白血病的異常細胞,預防白血病。

3、治療潰瘍:卷心菜除瞭富含維生素之外,還富含維生素U,這是一種“潰瘍愈合因子”。維生素U對潰瘍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能加速潰瘍的愈合,還能預防口腔潰瘍、胃潰瘍惡變。

4、刺激生成有益酶:此外,卷心菜中含有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的豐富的蘿卜硫素。這種物質能刺激人體細胞產生對身體有益的酶,進而形成一層對抗外來致癌物侵蝕的保護膜。蘿卜硫素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蔬菜中最強的抗癌成分。

5、殺菌、消炎:很少有人認為還有殺菌、消炎的作用。咽喉疼痛、外傷腫痛、胃痛、牙痛時,可以將卷心菜榨汁後飲下或塗於患處。

6、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卷心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總的維生素含量比番茄多出3倍,因此,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的功效。日本科學傢認為,圓白菜的防衰老、抗氧化的效果與蘆筍、菜花同樣處在較高的水平。

7、富含葉酸:此外卷心菜中富含葉酸,而葉酸對巨幼細胞貧血和胎兒畸形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因此,懷孕婦女、貧血患者及生長發育時期的兒童、青少年應該多吃。

一顆小小的卷心菜竟然有這麼大的威力,那麼在大腸癌的飲食當中一定不能少瞭它,生活中也是一樣的,大傢一定要做好護理工作,這樣才能對疾病起到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