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得瞭這種病,治療難度是很大的,對一個傢庭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要想避免孩子患上腦癱,傢長應該積極的做好預防工作,所謂防患於未然。下面小編就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預防寶寶腦癱的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治療小兒腦癱的誤區四則

誤區一:有的傢長雖然發現孩子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於安靜,以及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但隻是簡單地認為孩子年齡小,身體弱,是不是感冒瞭?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傳染其他疾病瞭?

誤區二:早產兒的傢長見到孩子翻身、趴臥、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後於其他的正常同齡兒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孩子會隨著自然生長發育慢慢地恢復,常常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

誤區三:傢長發現小兒在運動中出現不正常的姿勢時,常常以為是孩子骨骼與肌肉出現瞭問題,而貽誤瞭就診時機。

誤區四:一旦經過醫生確診孩子為腦性癱瘓時,傢長往往最先采取的態度是盲目地四處求醫,盼望通過常規的“打針、吃藥”來解除患兒的運動功能不良狀態。

以上內容就有關於小兒腦癱在治療時的四個誤區,傢長朋友們一定要多多的瞭解一下,當孩子患病之後,傢長朋以不要過於擔心,一定要及進的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並且還要加強護理的工作, 平時多註意清淡的飲食。

小兒腦癱的預防常識

第一,婚前應註意保健。預防腦癱應從婚前開始,實行婚前保健。婚前男女應進行婚前體檢,篩查傳染性和遺傳性疾病;接受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指導;對生育問題進行咨詢。

第二,妊娠期婦女應做好孕期保健。胎兒在母體中,依靠母體供給營養逐漸發育長大,妊娠期的感染、營養不良、理化因素、藥物、其他疾病都會影響胎兒的腦發育而引起腦癱。

因此,孕婦整個孕期的保健對於母嬰的健康都是很重要的。定期的產前檢查可以瞭解胎兒的發育情況,篩查出胎兒畸形,並醫生可以根據孕婦的營養、衛生等情況進行指導,及時處理妊娠期合並的疾病,減少對胎兒發育的影響。胎兒的發育需要大量營養的支持,孕期應註意增加營養,特別是妊娠末期,胎兒生長速度快,需要更多的營養。孕婦應及時補充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

小兒腦癱的護理

室內環境: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溫度適宜。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消毒,地面經常用消毒液拖檫,保證小兒腦癱患兒室內的清潔衛生。小兒腦癱預防保健之註意安全,小兒腦癱患兒因發育遲緩,各種動作的發育均遲於同期的健康小兒,行動不便。故應有專人守護。註意安全,以免造成意外傷害。清潔衛生,搞好小兒腦癱患兒的清潔衛生,定期洗浴,並及時更換衣服、床單、被褥等。腦癱日常護理對清潔要求格外嚴格,傢長們不容忽視。

飲食護理也是小兒腦癱預防保健措施之一,需供給高熱量、高蛋白及富有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對獨立進食困難兒應進行飲食訓練,在喂食時,切勿在患兒牙齒緊咬情況下將匙硬行抽出,以防損傷牙齒。喂食時應保持患兒頭處於中線位,小兒腦癱患兒頭後仰進食可致異物吸入。要讓患兒學習進食動作,盡早脫離他人喂食的境地。如患兒進食的熱量無法保證,可進行鼻飼。皮膚護理,病情嚴重和不能保持坐位的小兒腦癱患兒往往長時間臥床,側臥位適合各種腦癱患兒,護理人員常幫助患兒翻身,白天盡量減少臥床時間。及時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生或繼發其他感染。

小兒腦癱預防保健之日常生活護理:指導父母和傢庭其他成員正確護理小兒腦癱患兒。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更衣時應註意患兒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兒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後脫。要註意培養患兒獨立更衣能力。根據患兒年齡進行衛生梳洗訓練,養成定時大小便習慣。隨年齡增長教會患兒在排便前能向大人預示,學會使用手紙、穿脫褲子的動作等。功能訓練,小兒癱瘓患兒大腦病損是靜止的,但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陷並非永遠固定不變。如不早期進行恰當治療,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會固定下來,同時還會造成肌腱攣縮,骨、關節畸形,進而加重瞭智力障礙。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最佳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並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

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主要都有哪些

1、握持反射用一個小棒碰新生兒的手掌,他就會把小棒牢牢捉住。這種反射在出生後4—6個月消失,如果繼續存在,則將妨礙手指的精細動作發育。

2、覓食反射把小寶貝放到床上,你用手指碰他一側嘴角,他的小嘴就轉過來;你的手指繞著他的嘴繼續移動,他也會轉頭追蹤。這種像小動物覓食的動作,稱為 覓食反射。覓食反射在出生後3—4個月消失。不過,7~8個月大的嬰兒睡眠時也還會發生這種反射。其意義與吸吮反射相同。

3、吸吮反射隻要放點東西進寶寶口中或者按壓齒齦後面的上腭部位,新生兒就會開始吸吮,這種現象稱為吸吮反射。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分明減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為饑餓現象。

嬰兒腦癱早期癥狀為:3個月不會抬頭,4個月不會笑,4個月兩手仍緊緊握拳不會松開,5個月不會抓物,8個月不會獨坐,10個月不會爬;1歲多不會走。

小兒腦癱發病率上升原因是什麼

1.早產兒:如今,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齡隻有28周、體重在1千克以下的孩子都得到搶救成活。但是由於胎齡小,腦的發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現腦損傷。如果損傷後出現瞭中樞性運動障礙,就可能形成腦性癱瘓,所以早產兒的預防保健工作成為瞭腦癱預防的一個重點內容。

2.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目前仍然是腦癱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於缺氧,很容易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出血,致使腦組織損傷。現代研究已經發現重度窒息的患兒在出生前已經存在腦損傷,由於其腦損傷的存在而導致孩子不能很順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觀點認為:胎兒腦損傷導致新生兒窒息,窒息反過來加重新生兒腦損傷。如果在此期不進行幹預,那麼很可能導致永久性腦損傷,出現人們擔心的腦性癱瘓癥狀。

3.黃疸:黃疸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後都可能經歷的過程,但不是所有的黃疸都致病。一般存在以下情況應引起註意:黃疸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重癥黃疸(血清膽紅素濃度高於205.2—256.5毫摩爾/升);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黃疸診斷為病理性後,隻要及時處理,絕大多數可很快恢復正常。

小兒腦癱的病因瞭解後,大傢就要做到及時的為患者選擇有效的治療措施。神經組織修復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腦癱的療效比較顯著的措施,在臨床上得到瞭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