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消化道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全球胃癌年發病率約為13.86/10萬人。我國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近年來,中醫治療胃癌在病因病機的認識及療法創新方面不斷進步。中醫對常見胃癌類型如何治療?胃癌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下。

胃癌是怎麼回事

胃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與多種因素有關,但一般認為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日本是胃癌高發國傢,日本移民到美國,其後代胃癌發病率明顯下降。一般認為寒冷潮濕地區、泥炭土壤及石棉礦地區的居民發病率高;也有人認為某些化學元素及微量元素比例失調與胃癌發生有關,胃癌高發區水土中含硒、鎳、鈷、銅、較高。

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在不同地區差別也相當懸殊,病死率高的青海(40+62/10萬)與病死率低的廣西(5.16/10萬)之間,相差7.9倍。

2.生活與飲食習慣

世界范圍的流行病資料認為在環境因素中,飲食因素是胃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通過大量人群的回顧性調查並對許多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之後,發現胃癌與多吃醃酸菜、咸魚、咸肉及煙熏食物有密切關系。相反,牛乳、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C以及冷藏食物卻能降低發生胃癌的危險性。過多攝入食鹽電可能與胃癌發病有關,流行區調查示患者每日攝入量大多超過10g。引起胃癌的致癌物質可能是亞硝胺(mitrosamines)。動物實驗已證明該物質確可致胃癌。亞硝酸是從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而成。硝酸鹽與亞銷酸鹽廣泛存在於食物中,特別是咸菜、咸魚、咸肉等。有病人的胃液中也證明有高濃度亞硝酸鹽的存在。減少食鹽攝入常伴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攝入之減少。低溫可抑制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近年來美國、日本等國胃癌發病率之下降,冰箱的廣泛應用可能是一個因素。維生素C能抑制亞硝酸鹽與胺結合,故經常服用維生素c可減少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3.亞硝胺類化合物

自1956年發現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以來,與胃癌的關系已受到普遍的重視。尤其是近年來應用多種不同化學結構的亞硝酸胺類化合物,在多種動物體內成功地誘發瞭胃癌,而且觀察到其癌變的誘發過程與人體的胃癌發生過程甚為相似,因而更引起廣大病因工作者的註意。

亞硝胺類化合物雖然在自然界存在不多,但該化合物的前身—二級胺及亞硝酸鹽在自然界分佈甚廣,人類與其接觸的機會甚多,並且在適宜的酸度(pH1~pH3)或細菌的作用下易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所以目前認為亞硝胺類化合物很可能是人類胃癌的主要病因。

通過對胃癌高發區N-亞硝基化合物的研究,不但發現高發區居民的飲水及糧食內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明顯地高於低發區,而且在高發區居民的飲水及福建居民常吃的魚露及甘肅居民常吃的酸菜中均找到致癌的N-亞硝胺,同樣高發區居民胃酸中的亞硝酸鹽的含量也較高,而且在空腹胃液中檢出N-亞硝基化合物,同時證明此胃液有致突變作用。另外也發現高發區居民胃黏膜上皮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明顯增強。

現已知道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有兩大類,即N-亞硝胺和N-亞硝酰胺,前者多為揮發性,並須經細胞微粒體酶的激活損傷遺傳物質DNA才能顯示其致癌作用;後者多為非揮發性且不需代謝激活,對DNA有直接損傷作用,故一般認為亞硝酰胺與胃癌發病的關系更為密切。近年來已建立瞭檢測亞硝酰胺的方法,且發現在胃黏膜不同病變病人的胃液中N-亞硝酰胺的檢出率有明顯差異。

4.癌前期病變

(1)息肉

胃息肉一向被認為系癌前期病變,但文獻報告中差異很大。繼發於胃黏膜的腸腺上皮化生,主要分佈於胃竇部,多為單發,息肉形態呈腺瘤樣或乳頭狀瘤樣,其直徑多在2cm以上,在組織結構上有腺瘤樣特征,具有癌變的潛在危險,惡變後多為腸型胃癌。

(2)胃潰瘍

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是一公認的事實。

(3)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以及常伴有的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發生的關系較胃潰瘍更為密切。不但從大量的調查資料發現胃癌的高發區,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也較高,兩者呈正相關;而且萎縮性胃炎及腸化生的部位與胃癌的好發部位也一致,尤其是高發地區的胃癌源自化生的腸上皮的更多。

5.黴菌毒素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胃癌高發區糧食及食品的真菌污染相當嚴重。高發區慢性胃病患者空腹胃液真菌的檢出率也明顯高於胃癌低發區。在胃內檢出的優勢產毒真菌中雜色曲黴占第一位,並與胃內亞硝酸鹽含量及慢性胃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而且在胃癌高發區甘肅的酸菜以及福建慢性胃炎患者空腹胃液中,均檢出有致癌及致突變性的雜色曲黴毒素。

6.遺傳

Woolf曾發現一個有胃癌傢族史的傢庭,其傢族成員的胃癌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2~4倍,表明遺傳與胃癌有密切關系。

7.吸煙

吸煙與胃癌發病的關系存在不同的意見,曾有人認為吸煙可能與賁門癌有關,但均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近來,日本曾對26萬餘40歲以上的成年人作前瞻性的調查研究,歷時共16年,發現吸煙者胃癌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如將開始吸煙的年齡分為:<15歲、15~19歲、20~29歲及>30歲四組,其胃癌死亡率(每10萬人)分別為381.4、240.1、206.9及176.7,而不吸煙的死亡率為144.7,戒煙5年後的死亡率仍較正常人稍高。

8.幽門螺桿菌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幽門螺桿菌(beli—cobacter pylori,Hp)列為I類致癌因子。Hp感染者胃癌發病率高於非感染者4—8倍。Hp致癌機制可能與其釋放空泡毒素(VacA)等細胞毒素和引起局部免疫反應有關,導致胃黏膜炎癥、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從而誘發胃癌發生。

綜上所述,胃癌的病因較復雜,一般認為是外界的致癌物作用於某些有缺陷的機體的結果。有人認為胃癌的發病年齡雖然常在中年以後,但致癌物的致癌作用則常在青春發育期已怍用於機體,個別易感的個體在某種遺傳背景上,可對致癌物呈特異性反應,在以後長期的生命過程中,再受某些促癌物作用而發生胃癌。吸煙對胃癌同時有致癌及促癌的作用,經常食用高鹽飲食則有類似的促癌作用,而含巰基類蔬菜及新鮮蔬菜中豐富的l3一胡蘿卜素及牛奶中的維生素A,則有抑制致癌及促癌的作用。

病理

胃癌好發部位依次為胃竇、胃小彎、賁門、胃體及胃底.全胃廣泛浸潤者少見。胃癌分為早期和進展期。

(一)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而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的胃癌,可分隆起型(息肉型)、平坦型(胃炎型)和凹陷型(潰瘍型)3型。早期胃癌中直徑5~10mm者稱小胃癌,直徑<5mm稱微小胃癌。

(二)進展期胃癌

進展期胃癌是指深度超過黏膜下層,已侵入肌層者稱為中期,已侵入漿膜層或漿膜外層組織者稱為晚期。按形態分型為:①息肉型,不多見,腫瘤凸入胃腔.有蒂或無蒂,表面可有淺潰爛;②潰瘍型,呈單個或多個潰瘍,發生於凸入胃腔的癌組織,其周圍黏膜受癌細胞浸潤而隆起,強直者稱浸潤型潰瘍,無或隻有輕微浸潤者稱非浸潤型潰瘍.此型不易與良性潰瘍相區別;③浸潤型.胃壁受癌腫浸潤伴纖維組織增生,可局限於胃竇而造成局部狹窄,少見者呈彌慢性浸潤累及整個胃壁,使胃固定成一失去彈性而不能擴張的狹小胃囊,稱為革袋胃;④表淺擴散型,僅累及黏膜表層,向四周擴散,使黏膜增厚呈顆粒狀,少見。

(三)轉移途徑

1.胃癌的胃壁內擴展

自胃黏膜發生的癌,除在黏膜內橫向擴展外,還同時向深部增殖,並通過淋巴管、血管、神經等向遠處蔓延。直接性增殖有膨脹性增殖和浸潤性增殖兩種方法。胃癌的初期以及Bormann I、Ⅱ型等局限型胃癌為呈膨脹性增殖,而Bor-mannⅢ、Ⅳ型則從早期開始即呈浸潤型增殖。決定胃癌的增殖擴展方式的因素,主要是癌細胞的分化程度,亦即是其惡性程度。分化較好的腺癌如乳頭狀腺癌等多呈膨脹性生長,而黏液腺癌等多呈浸潤性生長。另外,機體的免疫狀態也與胃癌的增殖擴展有關。胃癌癌周淋巴細胞浸潤及纖維組織增生均為機體的抗癌防禦反應.癌周淋巴細胞浸潤主要是T細胞,執行細胞免疫功能。癌周纖維組織增生的程度,則與癌分化程度相平行。胃壁內脈管的受侵,特別是淋巴管,易致胃癌在胃壁內的隔位或遠位擴展。有的學者發現局限型胃癌易侵犯血管,而浸潤型胃癌則多侵犯淋巴管。

2.胃癌淋巴道轉移

依據癌灶的原發部位,按其淋巴引流途徑,由淺而深,由近而遠逐站轉移。如A區(胃遠端)癌多轉移至1站的③、④、⑤、⑥組淋巴結,繼而向Ⅱ站的⑦、⑧、⑨組轉移,最後向Ⅲ站淋巴結轉移。c區(胃上部)癌首先侵及的是l站的①、②、③、④等組,而後漸轉移至⑦、⑨、⑩等Ⅲ站淋巴結。

3.血行轉移

晚期胃癌可經門靜脈轉移至肝臟,並經肝靜脈轉移至肺、腦、骨骼及其他臟器。

4.腹腔內癌移植

癌細胞脫落入腹腔,可種植於某些器官,常見部位為膀胱直腸窩或子宮直腸窩,也可在壁層腹膜上形成許多種植性結節,並產生大量腹水,多呈血性。

胃癌的檢查辦法有哪些

(一)血液常規和糞便隱血檢查,檢查胃癌應該采取哪些診斷方式?胃癌患者貧血尤為常見,約50%有缺鐵性貧血,這一現象可能是長期失血所致;或者是由營養缺乏造成的。如並有惡性貧血,則見巨幼細胞貧血。如患者的糞便隱血試驗呈持續陽性,則可能為胃癌患者,這種檢測方便,有輔助診斷的意義。有學者將之作為胃癌診斷的首選方法。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意義不大,雖進展期胃癌可因累及泌酸區而呈無酸或低胃酸分泌,但這種低胃酸分泌狀況可與正常人者重疊,故已不列為常規檢查,這也是胃癌診斷方法之一。

(二)腫瘤標志物檢測,胃癌診斷目前臨床所用胃癌標志物特異性不強。血清癌胚抗原(CEA)對診斷意義不大,雖半數患者的胃液中CEA有明顯升高,超過lOOng/ml,但也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液中含量有重疊。晚近所用的胃癌相關抗原,據稱有半數以上的陽性率,但還有一定比例的假陽性。X線鋇餐檢查,X線檢查對胃癌診斷依然有較大的價值。近年來隨著應用氣鋇雙重對比法、壓迫法和低張造影技術,並采用高密度鋇粉,能清楚地顯示黏膜的精細結構,有利於發現微小的病變。

(三)胃鏡檢查,胃鏡檢查結合黏膜活檢,是目前最可靠的胃癌診斷手段。有經驗的內鏡醫師對胃癌的確診率可達95%以上,為此要多取活檢標本,有人提出必須采?塊以上。對早期胃癌,胃鏡檢查更是診斷的最佳方法。鏡下早期胃癌可呈現一片變色的黏膜,或局部黏膜呈顆粒狀粗糙不平,或呈現輕微的變化,均要做活檢。鏡下應估計癌的大小,小於lcm者稱小胃癌,小於o.5cra者稱微小胃癌。

中醫對常見胃癌類型如何治療

胃癌的中醫藥方一:取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生薑3片、大棗3枚。服法:水煎取汁,分兩次服。對於胃癌癥狀一天天惡化,而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貧血、浮腫等現象,服過數劑,食欲便會明顯增進,體力、元氣也可恢復。原先隻能躺在床上,服用此方後,便可下床行動。手術後,如能經常服用,即使不見得能治愈,但至少也可以延緩再發作的時間,同時減輕痛苦。

胃癌的中醫藥方二:取半夏15克、地榆9克。水煎取汁,分兩次服。針對罹患胃癌,有胃痛、嘔吐、吐血等癥狀。

胃癌的中醫藥方三:取半夏24克、附子3克、梔子9克。服法:水煎取汁,分兩次服。罹患賁門癌,咽下食物後,不久就吐出來,吐出物中混雜許多粘液者適用。

胃癌的中醫藥方四:取旋復花9克(包煎)、代赭石9克、15克、人參9克、半夏6克、12克、灸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服法:水煎取汁,分兩次溫服,每日服一劑。胃癌癥狀較重,並有食欲不振、體力衰弱、心下痞硬、噯氣等癥狀;若有胃腸蠕動不安、輕微腹痛、嘔吐等癥狀者。

五種吃飯方式容易導致胃癌

胃癌似乎偏愛於上班族,不少上班族患上胃癌。上班族經常不能定時吃飯,即使吃飯也是狼吞虎咽的,這些吃飯的方式都是導致胃癌的原因。以下五種吃飯方式容易致癌,一起來看看吧。

1、吃得過飽

我們的先輩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吃得過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黃帝內經》裡面說瞭句非常經典的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一次吃很多東西,首先損傷的是我們自己的腸胃。中醫古書《濟生方》也指出:“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從古人的經驗看,飲食過量就會使腸胃功能失調,時間久瞭,生病得癌也無法避免。

2、蔬果吃得少

膳食講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們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時隻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瞭患癌的風險性。研究表明:長期大量攝入紅肉和熟肉制品分別使結腸癌危險增加29%和50%。

3、吃得過快

吃東西狼吞虎咽仿佛成為這個時代上班族的一個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上班族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吃飯好像隻是為瞭簡單的身體需要,所以,吃飯速度非常快。實際上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吃飯快,食物的咀嚼不細,易損傷消化道黏膜,產生慢性炎癥;另外,吃飯快,食物團塊的體積大,易對食道和賁門等消化道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久之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癌變。

4、吃滾燙的食物

臨床中,醫生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癥患者,特別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鍋的東西。咨詢一位被確診為食管癌的患者飲食情況,發現他平日不但喜歡吃燙嘴的飯菜,還非常喜歡喝熱茶,就是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他中年發病。

5、飲酒過多超量

從保健方面講,適量飲酒能興奮神經,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有提神醒腦、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增進食欲,有利於睡眠。最近,國外的研究分析顯示,每日飲酒少於20克,可使冠心病風險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壓、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樣結果。

胃癌患者的飲食原則

一、註重扶正補虛

食療的目的是保證胃癌病人有足夠的營養補充,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病人的康復,應以扶正補虛為總原則。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二、日常生活的飲食

對消化系腫瘤有益的食物有韭菜、蓴菜、卷心菜、墨菜、百合、刀豆等。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大蒜、豆制品、綠茶等,也都是抗癌良藥。

三、寒熱虛實不同食法不一樣

胃癌與其他疾病一樣,病人都有陰陽偏勝、寒熱虛實之不同。熱證宜寒涼,寒證宜溫熱。辛味溫散,如生薑、蔥白,甘味和緩,如山藥、芡實、飴糖,淡味滲利,如冬瓜、薏苡仁,酸味收澀,如烏梅、山楂,咸味軟堅,如海藻、昆佈、牡蠣等。

四、胃癌患者飲食原則

對於胃癌患者的飲食,宜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食品宜多樣化,避免偏食。宜按病情分別采用普食、半流質、流質等進食方式,切忌硬撐、硬。嚴禁煙、酒,少食用醃菜、咸魚和其他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