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讓很多傢長很揪心。尤其是反復發熱的寶寶,讓父母都很緊張,要不馬上喂寶寶吃退燒藥,要不就用土方給寶寶降溫,要不就趕緊送院。這時候父母一定要註意,關心則亂,一定要冷靜處理,不能病急亂投醫從而步入誤區,那麼小兒反復發熱怎麼辦呢?寶寶為什麼會反復發燒呢?下面為大傢詳細解答。

寶寶為什麼反復發燒

1、非感染性發熱:非各種傳染病引起的,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2、不明原因發熱: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采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對其診斷之前應嚴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癥所致的發熱, 並除外其它發熱病因。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癥、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對於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 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應反復尋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並註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當口溫高於 37。3℃或肛溫高於 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 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小兒反復發熱怎麼辦

以下是針對三類發燒情況的三種應對方法:

1、體溫38℃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幹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癥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采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 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傢長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中藥的話可以選擇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藥的話可以選擇百服寧、泰諾或者美林等。

3、體溫39℃以上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佈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傢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註意用藥的劑量。

解析小兒發燒4個誤區

誤區1: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瞭

寶寶喊熱,媽媽一摸確實體溫很高。但這就是發燒瞭嗎?其實孩子感覺身體發熱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但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皮膚溫度在10—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所以發熱的孩子不一定是發燒瞭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覺發熱不舒服,媽媽可以先通過孩子手心和頸後的溫度,初步判斷體溫是否正常。當然,使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可以最準確的判斷孩子是否發熱:通常用肛表測量直腸溫度,尤其是對小嬰兒會較為準確(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腋下或頸部的溫度(正常體溫為36℃--37℃)。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誤區2:發燒對身體有害

寶寶發燒瞭,肯定是病毒入侵導致感冒瞭!這是很多父母第一時間的想法。實際上發燒並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發燒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40℃)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當然啦,寶寶發燒雖然並不是壞事,但父母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好好照顧好小寶哦。

誤區3:發燒會燒壞大腦(發燒超過40℃是危險的)

寶寶發高燒瞭,會不會燒壞腦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所以當寶寶燒到39℃以上時,爸媽都用盡法寶想要把寶寶體溫降下來。事實上,發燒合並感染並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擔心寶寶會燒壞腦或者落下什麼後遺癥。

但是當體溫高於42℃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並且隻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裡)。當寶寶發高燒時相信大部分爸媽都已經坐不住要把寶寶往醫院送去瞭,在醫生的照料下,寶寶體溫肯定不會高到那種程度,所以爸媽不必太過擔心。

誤區4:孩子很容易因發燒導致驚厥

寶寶發燒引起驚厥,是3歲以下寶寶常見的急癥,因為他們的大腦功能還未發育熟。如果寶寶在傢中突然發生驚厥,媽咪一定不要驚慌,也不要拍打、搖晃或大聲呼喚寶寶,更不要把寶寶緊緊摟抱。

事實上,隻有4%的兒童會發生熱性驚厥。專業兒科醫生指出,即便沒有藥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隨意搬動孩子,註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同時將寶寶的衣領解開,以免過緊影響呼吸。

小兒發熱居傢護理7註意

一、環境:清潔、安靜,溫度在18—20度,每天至少通風一次(將患兒轉移到其他房間),以減少病菌在空氣中的濃度。盡量減少親友探視,防止交叉感染,同時也有利於患兒的休息。

二、體溫觀察:每4小時測體溫一次,高溫患兒每1—2小時測一次。用退熱藥後如果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軟弱無力等虛脫現象,應及時喂糖水,並與醫生聯系。

三、特征觀察:觀察精神、狀態、面色、呼吸等,伴有腹瀉的患兒註意留大便標本化驗。

四、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中流食,保證足夠的水分供給。

五、衣服:發熱的患兒衣服不易過厚,特別是嬰幼兒不可裹得太緊,否則會影響散熱,使體溫降不下來。

六、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使患兒感到舒服。

七、物理降溫:是一種可反復使用、安全有效的降溫措施,可用於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史的早期傢庭護理,包括以下方式:

1、頭部冷敷或枕冰袋頭部冷敷方法:將冷毛巾敷於頭部,待毛巾變暖後更換;枕冰袋方法,將冰袋置於額頭上或置於腦後,如沒有冰袋可將冰放於熱水袋或塑料袋中,情況緊急時也可用冰棍代替。註意:皮膚和冰袋之間要用毛巾或手絹隔開,以免患兒不舒服或局部組織凍傷。胸部和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止心率減慢或腹瀉。

2、溫水浴:將門窗關好,不可有對流風或直吹風,室溫在24—26度之間,水量以沒至軀幹為宜。托起關肩部,身體臥於盆中,時間以5—10分鐘為宜,半小時後測體溫。註意:水溫不可過冷或過熱,浴中需加水時應在遠離患兒處攪動。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

小兒發燒的飲食護理

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

稍大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於補充水分。發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鹽水。配制比例為500毫升水或米湯中加一平匙糖及半啤酒瓶蓋食鹽。1歲左右的小兒,4小時內可服 500毫升。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面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生診治。

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

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兒童,由於不會咳痰,往往咽到胃裡,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傢長要特別註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給孩子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以下幾種飲食的方法對孩子發燒有輔助食療的功效,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

(1)蔗漿粥:將青色新鮮甘蔗洗凈後榨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每天分2~3次食用。

(2)西瓜汁:新鮮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頻服。如發燒時不伴有其他癥狀,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類的冷飲,幫助降溫、利尿。

(3)麥冬粥:麥冬30克,煎湯取汁。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時加入麥冬汁及冰糖適量,同煮成藥粥,早晚服食。

(4)荷葉粥:新鮮荷葉一張,洗凈煮湯500毫升左右,用濾出的荷葉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煮粥,每天早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