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類風濕關節炎的病變特點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如果不經過正規治療,約75%的患者在3年內出現殘廢。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表現?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一起來看下。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表現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癥狀。

1、關節癥狀:

(1)晨僵:

關節的第一個癥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後減輕。

(2)關節腫痛:

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3)畸形:

後期病例一般均出現掌指關節屈曲及尺偏畸形;如發生在足趾,則呈現爪狀趾畸形外觀。

2、關節外表現: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並發癥。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類風濕結節:

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2)類風濕性血管炎:

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睪丸等。

3)類風濕性心臟病:

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4)類風濕性肺病:

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5)腎臟損害。

6)眼部表現:

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7)Felty綜合征:

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8)幹燥綜合征:

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幹燥癥群。

9)消化道損害。

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

第一是自然環境的誘導。環境溫度,濕度和季節變化和太陽黑子活動將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影響。

第二,創傷,感染。對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咽喉炎,中耳炎,齲齒,肺結核,肝炎,膽囊炎,牙齦炎,可能誘發或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關節外傷,骨折是常見的風濕性疾病。

體質因素可能也是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之一。向一些情緒高漲,高智商,活躍,精神創傷等的人群中類風濕疾病發病較多。

專傢溫馨提醒:大傢在生活中做好預防有一定幫助。在一些單親傢庭的兒童的發病率增長是比較高的。請好好照顧自己和傢人的健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相信大傢都已經清楚瞭,在生活當中大傢要避免以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的發生,而且還要避免關節受涼或是受寒,這些習慣對關節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長期下去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辦

目前,RA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外科治療和心理、康復治療等。

(一)一般性治療

包括休息、關節制動(急性期)、關節功能鍛煉(恢復期)、物理療法等。臥床休息隻適宜於急性期、發熱以及內臟受累的患者。

(二)藥物治療

RA藥物治療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DMARDs、糖皮質激素和生物制劑。

1.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s能減少促炎癥反應的前列腺素產生,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腫脹和僵硬,但對於延緩疾病進程和阻止關節破壞沒有作用。因此,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同時,應加用DMARDs,以達到既能很快控制癥狀和減輕患者痛苦,又能控制病變進展的目的。

2.改變病情抗風濕藥 DMARDs

能夠阻止關節破壞、保持關節功能、延緩病情進展,但沒有證據顯示其可以治愈毀損的關節。強調早期治療,一旦確診RA就應使用DMARDs。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通過抑制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抑制細胞增殖。同時MTX可以抑制白細胞的趨向性,有直接抗炎作用。其起效時間為1~2個月,用法為每周7.5~25mg。可以口服、肌註或靜註。小劑量應用很少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癥狀、口炎、皮疹、脫發、轉氨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肝纖維化、肺間質病變(罕見但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可引起流產、畸胎和影響生育能力。

(2)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SSZ治療RA的確切機制不清,但臨床觀察證實可減輕關節局部炎癥和晨僵,可使血沉和C反應蛋白水平下降。一般1~2個月起效,從小劑量開始,0.25~0.5g/次,每日3次開始,逐漸加量至每日2~3g,分次口服。如應用4個月無效應改變治療方案。常見不良反應有皮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消化不良、肝酶升高,偶有骨髓抑制,磺胺過敏者不宜服用。與MTX相比,SSZ不良反應較少,ACR推薦用藥初始3個月內每2~4周檢測血常規,以後每3個月檢測1次。並定期檢測肝功能。

(3)抗瘧藥(antlmalarials):有氯喹(chloroquine,CQ)和羥氯喹(hydroxychoroquine,HCQ)2種,目前臨床常用藥物為HCQ。此類藥物有抑制滑膜破壞作用。該藥在體內代謝和排泄緩慢,服用後3~4個月療效達高峰,至少連服6個月後無改善才能宣佈無效,有效後可減量維持。

(4)來氟米特(leflunomide,LEF):LEF是一種異惡唑衍生物,可以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和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由於與MTX是通過不同環節抑制細胞增殖,所以二者有協同作用。一般起效時間為1~2個月,劑量為10~20mg,每日1次口服。其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皮疹、肝酶增高、疲乏無力及白細胞減低等。不良反應監測同MTX。

(5)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AZA是一種嘌呤類似物,進入體內後可代謝為6-巰基嘌呤,兩者均可幹擾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轉化,並通過反饋抑制,減少嘌呤的生物合成。AZA起效時間為2~3個月,常用劑量為1~2mg7(kg·d),一般100mg/d,每日1次口服,維持量為50mg7d。不良反應有脫發、皮疹、骨髓抑制、惡心、嘔吐、肝損害,偶可引起胰腺炎。服藥期間應定期查血常規和肝功能等。

(6)青黴胺(D-penicillamine,D-pen):D-pen是一種青黴素的衍生物,可抑制淋巴細胞轉化,使抗體生成減少,穩定溶酶體酶,與銅結合而抑制單胺氧化酶活性。3~6個月起效,0.25~0.5g/d,每日1次口服,維持量0.259/d。該藥不良反應較多:惡心、嘔吐、皮疹、口腔異味、關節痛、蛋白尿、骨髓抑制,偶有嚴重自身免疾病。

(7)環孢素(cyclosporin,Cs):環孢素與其他免疫抑制劑相比其對細胞免疫抑制作用更特異。常用劑量3~5mg/(kg·d),維持量是2~3mg(kg·d)。環孢素主要不良反應有高血壓、肝腎毒性、胃腸道反應、牙齦增生、多毛等。腎功下降和血壓升高是減量甚至停藥的指征。服藥期間應查血常規、血肌酐和血壓等。

(8)金諾芬(auranofin):為口服金制劑,4~6個月起效,初始劑量為3mg/d,漸增至3mg,每日2次治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以皮疹和稀便較常見,個別患者可見白細胞減少和蛋白尿等。

(9)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C):較少用於RA關節炎治療,臨床多用於治療RA威脅生命的關節外表現如:血管炎、肺間質纖維化等。由於RA關節外表現發病率很低,所以很難獲得RCTs證據。

(10)米諾環素(nunocycline):可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合成及活性,抑制滑膜T細胞增生、中性粒細胞功能及細胞因子產生。有研究結果證實其可改善RA病情,甚至對HLA-DR4+患者可延緩影像學進展。偶有頭暈、肝酶升高,無其他不良反應。但缺乏大樣本對照觀察,需要進一步研究。

3.生物制劑

(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拮抗劑:TNF-α作為促炎癥因子在炎癥反應過程中處於關鍵環節,TNF-α拮抗劑通過與TNF-α結合,調整免疫反應,從而緩解RA癥狀。目前用於治療RA的TNF-α拮抗劑有三種:可溶性TNF-α受體(完全人源化的TNF-α受體一抗體融合蛋白Etaner.cept)、TNF-α僅的單克隆抗體(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Infliximab和完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Adalimumab)。此外英國風濕病協會2005年指南明確提出禁忌標準包括妊娠或哺乳婦女,活動性感染,在過去12個月內發生細菌性關節炎,NYHA3級或4級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明確脫髓鞘病史。

(2)白細胞介素-1(IL-1)受體拮抗劑:IL-1受體拮抗劑Anakinra可抑制滑膜細胞和軟骨細胞產生前列腺素、基質金屬蛋白酶,具有軟骨保護作用。臨床試驗顯示Anakinra對控制炎癥和阻止關節破壞有中等度療效,聯合MTX治療可提高療效。

(3)T細胞活化拮抗劑:CTLA-41g(Abatacept)為人CT-LA-4細胞外部分和人IgGIFc段形成的融合蛋白,與共刺激分子CD28競爭性地與抗原遞呈細胞表面CD80/CD86(B7-1/87-2)結合,阻斷活化T細胞的第二刺激信號,從而抑制T細胞活化。推薦劑量10mg/kg,第0、2、4周靜脈給藥,以後每4周維持。

(4)白細胞介素-6(IL-6)受體拮抗劑:Tocilizumab是人源化抗IL-6受體的單抗,每2~4周靜脈註射。目前RCTs研究結果認為Tocilizumab+MTX方案用於MTX效果不佳患者療效明顯;單藥治療證明可以明顯延緩影像學改變。

(5)抗CD20單克隆抗體:Rituximab為人鼠嵌合性抗CD20單抗,可引起CD20+B細胞一過性去除,持續時間可長達6個月,最初用於淋巴瘤治療。美國FDA已批準用於TNF-α拮抗劑治療無效的中一重度RA的治療。

4.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簡稱激素)是最強的抗炎藥物,口服小劑量潑尼松(<10mg/d)或局部註射激素能有效地緩解關節炎癥活動所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即使在應用1種以上DMARDs情況下停用激素,滑膜炎依舊經常復發,因此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應用激素。

5.中藥

(1)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多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時具有抗炎作用。雷公藤多苷30~60mg/d,分3次飯後服。主要不良反應是性腺抑制,育齡患者慎用。還可引起胃腸道癥狀、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與劑量療程相關。服藥後數日至2周即可明顯改善關節癥狀,但是否可以阻止關節骨質破壞缺乏嚴格的對照研究。

(2)白芍總苷:從中藥白芍中提取的苷類物質。常用劑量為600mg,每日2~3次。毒不良反應小,其不良反應有大便次數增多、輕度腹痛、納差等。減量應用後癥狀可減輕或消失。白芍總苷可以緩解癥狀,但是否可延緩骨破壞需要進一步研究。

(3)青藤堿:青藤堿20~80mg,每日3次飯前服。常見不良反應有皮膚瘙癢、皮疹等過敏反應,少數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青藤堿具有抗炎、鎮痛、解熱和免疫調節作用,對關節腫和晨僵有一定作用,但是否可延緩骨破壞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免疫學治療

1.免疫清除 免疫吸附、血漿置換和細胞凈化治療可用於頑固性RA治療,對於正規治療無效、免疫球蛋白明顯增高、體內多種自身抗體陽性並且無重要臟器受累等情況患者可選用免疫吸附治療。方法可每周1~2次、連續4~8周。此方法可使病情在一定時期得到緩解,但不能控制RA的發展,故應聯合DMARDs治療。可選用的免疫吸附材料有葡萄球菌蛋白A、醋酸纖維素、免疫球蛋白及醇脂糖等。

2.免疫重建 開放性試驗證實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對於內科常規治療無效的難治性RA患者有效,但不能治愈,需應用DMARDs控制再發或疾病持續活動。由於價格昂貴、療效需進一步大樣本評估、安全性等因素限制該方法應用。

3.基因治療等 近年有較多課題研究致力於基因治療、HLA-DR疫苗等方面,但無大樣本臨床試驗。

(四)外科治療

2002年ACR修訂的RA治療指南提出的手術治療指征是:疼痛無法忍受、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因關節結構破壞導致的功能受限。外科手術包括:腕管松解術、滑膜切除、趾骨小頭切除術、關節成形術和關節融合術等。許多風濕病學傢和外科醫生推薦在圍手術期停用MTX、免疫抑制劑和TNF-α拮抗劑等藥物治療,然而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相關臨床資料的證據支持。手術前關節的功能狀態對手術後功能恢復至關重要,因此術前治療應爭取達到最佳功能狀態或早期進行手術幹預。

(五)心理及康復治療

抑鬱是RA患者中最常見的精神癥狀,嚴重的抑鬱有礙疾病的治療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應重視RA患者的心理治療。臨床上需要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正視藥物的毒不良反應、根據病情結合患者的經濟情況制定可行的治療方案。

在醫師指導下的正確功能鍛煉可使關節功能逐漸恢復,萎縮的肌肉逐漸改善。在急性活動期受累關節制動可以減輕炎性癥狀,需註意避免受壓及保持關節於功能位。功能鍛煉是RA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一旦腫痛改善,應進行功能鍛煉。

類風濕關節炎如何護理

一。指導患者堅持康復運動。主要是關節活動度的恢復訓練,以保持關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鍛煉關節前可以輔以加濕熱療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去腫和鎮痛的作用。方法:可使用熱水袋、熱水浸泡及烤燈。熱水袋水溫不高於50℃,且不直接接觸皮膚;熱水浸泡水溫為45—50℃,以水浸過手腕為好;如果選擇烤燈,皮膚與烤燈距離30—50cm。以上療法1次/日,每次運動前進行效果更佳。

二。按摩指導: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並能緩解肌肉攣縮和關節僵硬,畸形。指導患者用健指指腹或手掌大小魚際按摩患病的關節,按摩力度以患者可以承受為度,由輕到重,使關節有一適應過程。

三。關節活動指導:幫助指導患者自己進行功能鍛煉,方法如下:

1)指關節:握拳與手指交替運動。

2)腕關節:兩手合拳,反復交替用力向一側屈曲。

3)肘關節:手掌向上,兩臂向前平伸,迅速屈伸肘關節。

4)肩關節:做前後旋轉運動及上臂外展。

5)膝髖關節:做下蹲運動向前抬腿運動,或坐於床上屈髖屈膝。

6)踝關節:取坐位,做踝關節屈伸及旋轉運動。上述運動可3—4次/日,患者可以根據自己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來確定具體的活動量,禁止過度劇烈的活動,活動量和時間可隨著病情的好轉進行調整,直至病情完全緩解。

類風濕關節炎吃什麼好

【飲食護理要點】飲食宜優質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之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食物。註意補鈣,戒煙酒。

1,風濕痹阻宜食蛇肉、鱔魚、薏苡仁、櫻桃、菱角等祛風散寒之品。食療方:薏仁粥、蔥白粥。

2,寒濕痹阻宜食用牛肉、羊肉、生薑、茴香、薏苡仁、山藥等溫中散寒之品;忌食生冷;可適當飲用藥酒,如木瓜酒、五加皮酒等。食療方:烏頭粥(生川烏、粳米、薑汁、蜂蜜)。

3,濕熱痹阻宜食冬瓜、絲瓜、綠豆芽、綠豆、生梨、荸薺、蘆根、菱藕等清熱祛濕之品,不應食用溫熱性食物,如辣椒、桂皮、薑、芥末、酒、羊肉等,以免傷陰助火,加重癥狀。食療方:牛膝葉粥(牛膝葉、大米)、防風薏米粥等。

4,痰瘀痹阻 宜食用山楂、橘絡、丹參、當歸、桃仁等活血通絡之品。食療方:杭白芍桃仁粥(杭白芍、桃仁、粳米)、薯蕷韭白粥(生山藥、韭白、粳米、清半夏、黃芪)。

5,氣血兩虛 宜食牛奶、大棗、薏苡仁、扁豆、赤小豆、鱔魚、山藥、阿膠等益氣補血之品。食療方:大棗薏仁粥(大棗、赤小豆,薏苡仁煮粥)、大棗人參湯等。

6,肝腎不足 宜食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胡桃、龍眼肉、芝麻、黑豆等滋補肝腎之品。食療方:骨碎補狗肉湯、枸杞羊腎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