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在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率為0.24-0.5%,女性多於男性,約2-3:1,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20-50歲最多。本病多為一種反復發作性疾病,致殘率較高,預後不良,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那麼,現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偏方有哪些呢?常見的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問題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帶來相關介紹。

常見的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問題有哪些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風濕”病嗎?

中醫所說的痹癥和民間說的“風濕”,一般泛指感受“風、寒、濕”氣引起的關節、肌肉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僅是其中一種。西醫所謂的“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由鏈球菌感染後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及青少年,以遊走性大關節炎、環形紅斑、風濕熱為主要表現。後者是一種以多個關節慢性、對稱性、非化膿性炎癥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關節起病,先影響關節滑膜,逐漸會侵犯關節軟骨和骨組織,導致關節結構破壞,產生關節畸形、功能障礙。部分病例可損害心、肺、腎等內臟器官。

類風濕因子陽性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類風濕因子陽性並非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是由於感染因子(細菌、病毒等)引起體內產生的以變性IgG為抗原的一種抗體,故又稱抗抗體。類風濕性因子陽性隻有高滴度的才有臨床意義,況且在正常人群中有5%左右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老年人中陽性率可能會更高。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炎、肺結核及其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幹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所以類風濕因子陽性並非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的類風濕因子有IgM型、IgG型、IgA型、IgE型。而IgM型類風濕因子是其中的主要類型,具有高凝集的特點,易於沉淀,故臨床上主要檢測IgM型類風濕性因子。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隻代表IgM型類風濕因子陰性,有可能 IgG型類風濕因子、IgA型類風濕因子陽性,它們對診斷更有意義。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不能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遺傳嗎?

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非常關心自己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會遺傳給下一代?據流行病學調查及科學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有傢族聚集傾向和孿生子共同患病的現象,說明遺傳基因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中起瞭一定作用。但是同卵雙生子共同發病的機率並非100%,僅為30%左右,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像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並非由單一基因決定,它有傢族遺傳易感性,其發病受到眾多因素影響。

為什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的癥狀較輕,有的癥狀較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起病有3種方式,隱匿型:常於數周、數月內逐漸起病,表現為掌指關節或腕關節腫痛,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此型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 60%左右。急性型:起病急,常於數日內突然出現多關節腫痛,同時伴有發熱等,病情往往較重,此型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15%左右。中間型:起病介於隱匿型和急性型之間,約占類風濕性關節炎25%左右。發病後少數病人表現為單次發作,病情持續數月或一年後,病情緩解超過三年以上。大多數病人表現為關節癥狀較輕,但持續存在。或表現為反復發作,在兩次發作期間癥狀較輕或基本無癥狀。少部份病人表現為癥狀持續加重,導致關節結構破壞、功能喪失。此部分病人往往有高滴度的類風濕因子,抗角質蛋白抗體陽性,HLA-DR4陽性,嗜酸性粒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增多。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與哪些關節疾病相鑒別?

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較容易,但不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與下列這些疾病鑒別。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於青少年,以肘、膝等大關節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可伴有風濕熱和皮疹。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男性,起病急驟,疼痛劇烈難忍,多見於蹠趾關節,疼痛發作與飲食相關。強直性脊柱炎:多為男性,主要病變在骶髂關節及脊柱,易導致關節骨性強直、椎間韌帶鈣化。HLA-B27多為陽性,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骨關節炎:一般以負重大關節病變為主,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類風濕性關節炎能根治嗎?

所謂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它是在遺傳易感性的基礎上,外界因素促發的一類疾病,所以目前無根治的方法。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異常的抗原抗體反應相關,免疫抑制劑隻能抑制抗原抗體反應,使他們維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中藥有類似免疫抑制劑的藥物,但療效尚不確定,故必須結合西醫的免疫抑制劑同時使用,可以使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到控制。

如何判斷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否活動?

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時會出現以下的征象:①休息時疼痛超過4-5關節。②晨僵超過1小時以上。③出現5個關節以上腫脹。④關節壓痛超過5個。⑤血沉超過25毫米。具備上述5項中的4項或4項以上,應引起重視,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復發。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能用激素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不能忌諱激素,因為激素是目前已知最強作用的抗炎藥,但激素使用有一定適應癥,①有關節外癥狀,如類風濕血管炎、心包炎、心肌炎等。②急進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暫時控制癥狀。③一般治療療效差。激素的使用通常主張使用小劑量,對嚴重關節外癥狀,可使用大劑量。但激素不能長期使用,否則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如骨質疏松、糖尿病、無菌性骨壞死、免疫功能低下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日常註意事項是什麼?

應註意休息,急性期關節制動,恢復期關節功能鍛煉。應註意居室幹燥,忌潮濕、陰暗的生活環境。忌反復感冒,感冒易誘發本病的發作。宜進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如:瘦肉、蛋、魚、豆類、水果及蔬菜等。在病情緩解期宜進行功能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目的是增加關節的活動性、靈活性,防止畸形,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宜到戶外多運動如:散步、做操、打拳等。對本病的治療可能要持續數月或數年,所以要制訂一個治療計劃,切忌急於求成,不可隨意停藥。在藥物治療同時可輔以適當的藥膳,及物理療法,這樣有助於改善病情,縮短病程。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偏方有哪些呢

幹辣椒末30克,生薑120克,大蔥150克,燒酒250毫升。將蔥、薑搗爛如泥,再入辣椒末與酒,和勻後敷於疼痛部位,直至皮膚發紅有燒灼感為止。在同一部位一般用1-2次。

鐵板一塊,燒熱,用厚毛巾包好,灑上米醋。待毛巾冒出蒸汽時,趁熱敷患處。每日2-3次。註意防止燙傷。

蒲公英根適量。搗爛,裝瓶至一半,加滿燒酒,放置10天後可用。每早服1次,每次15-20毫升。

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桂皮、牛膝、烏藥各15克,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後用之搽患處,每日數次。

穿山甲、全蠍、當歸、僵蠶、麻黃、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斷、紅花各10克,甘草3克。取烏雞一隻去內臟,將上藥放雞腹中,入鍋內煮熟(不放鹽),食肉喝湯。

桑枝500克,海風藤、絡石藤各200克,豨薟草10克,海桐皮、忍冬藤各60克。共研細末,用紗佈包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7-10天為一療程。

馬錢子30克,地鱉蟲、地龍、全蠍各3克,朱砂0.3克。先將馬錢子用土炒至膨脹,再入香油炸至有響爆之聲,外觀呈棕黃色,切開呈紫藥色時取出,與地龍、地鱉蟲、全蠍共研細末,後入朱砂,制成蜜丸40粒。睡前用糖水送服1粒。(若服不周後不見效,可於每晨加服1粒)

木瓜、防己、防風、紅花各30克,生地、威靈仙、當歸、土茯苓各60克。泡入酒中,3周後取濾液。另用白花蛇1條、蘄蛇3條、烏梢蛇3條,泡酒3周後取濾液。兩種濾液混合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

生石膏50克,薏苡仁30克,防己、滑石、連翹各20克,桂枝、薑黃、黃柏、桑枝、蒼術、海桐皮各15克。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附子30克,桂枝12克,麻黃、生薑、防風、白術、白芍、知母、甘草各10克。先煎附子2小時,後入諸藥,每日1劑,30劑為一療程。癥狀緩解後,方中加黃芪30克,以鞏固療效。

制川烏、制草烏、薏苡仁各100克,生地200克,制乳香、制沒藥各150克,制馬前子50克。共為細末,過篩混勻。每次用溫開水沖服3克,每日3-4次。

黃芪18克,桑寄生24克,川芎6克,桂枝、附子、當歸、赤芍、羌活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主治寒型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常見的癥狀呢

1.受累關節晨僵、疼痛、壓痛、腫脹及 活動受限,初呈遊走性,以後固定。由單個至多個關節受累。且呈對

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表現 (4張)

稱性。手足小關節先受累,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受累多見。最多見的畸形有近端指間關節梭形腫大、爪形手、手指“天鵝頸”畸形、尺側偏斜、掌指關節半脫位及腕關節固定等。

2.關節周圍可發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縮等。

3.皮下結節,多見於關節突起部及經常受壓處,質韌如橡皮,無明顯壓痛,存在時間較長。

4.血管炎。

5.慢性纖維性肺炎。

6.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

7.結節性肺病。

8.類風濕性塵肺。

9.胸膜炎。

10.心臟類風濕性肉芽腫。

11.局源性心肌炎。

12.冠狀動脈炎。

13.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

14.類風濕性心包炎。

15.其他:肌炎、周圍神經炎、鞏膜炎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危害呢

1、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腎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出現腎功能障礙,多與長期使用抗類風濕藥和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有關。停止用藥後,即可逐漸改善。長期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也有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雖然進展緩慢,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腎病患者應慎重使用。

2、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皮膚病 具有代表性的為類風濕結節。另外,惡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壞死性脈管炎,出現一種紫癜、潰瘍和壞疽混合存在的皮膚病變,多見於下肢部位。

3、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呼吸道疾病 多見胸膜炎和間接性肺炎,特別是長期患病的老年人。

4、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眼病 類風濕也能累及眼睛,約15%患者可出現幹燥綜合征,從而引起角膜和結膜幹燥不適,少數患者可並發鞏膜炎、虹膜炎,多發生在角膜邊緣2~3毫米處。

5、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心臟病 類風濕關節炎並發心包炎可高達20%~50%,少數還形成類風濕結節,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心臟超聲檢查時發現。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6、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神經系統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其原因與頸椎壓迫脊髓或因滑膜炎、肌腱滑膜炎壓迫周圍神經,都可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以上是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性有哪些?的介紹,希望能引起患者朋友們的高度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工作。

溫馨提示:如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應及時的進行治療,不要延誤瞭病情。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禁忌有哪些呢

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經常會把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這項內容給忽視掉。而這也是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什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為瞭人人都能有一個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效果,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有害的食物。

專傢認為,在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有害的食物有:

①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②過酸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離,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

③過咸類: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若吃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會造成鈉鹽瀦留,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④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⑤高脂肪類: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谷類(小麥、谷物、燕麥、黑麥)、牛奶、奶制品、茶、咖啡、柑橘屬的水果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吃這些食物後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應,使RA的臨床癥狀加重關於這些食物引起病人不耐受的原因,有多種解釋,其中包括過敏、腸道通透性增加和腸道菌群失調等。食物特別是未經消化完全的某些大分子物質,具有較強的抗原性,可以引起機體的過敏反應。這種過敏反應,不同於一般的I型超敏反應,因為在大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血循環中,並沒有大量IgE的產生和嗜酸性細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