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最怕誤診,而作為常見病的感冒,卻和不少疾病有著相同的癥狀,怎麼區分?和感冒有類似癥狀的疾病有哪些呢?提醒傢長,有四種病最容易與感冒混淆,千萬不要大意。

寶寶六大生病前兆

對爸爸媽媽來說,最怕的事莫過於孩子生病,但小孩子體質較弱,偏偏又愛生病。其實,有些病在發病前是有征兆的,尤其是幼兒多發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疾病,父母平時要多留心觀察孩子的微小變化,及時找到疾病信號,防患於未然。以下六種情況尤其需要傢長留意。

精神狀態差。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吳力群告訴記者,精神狀態的變化往往是反映孩子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健康的孩子在需求得到滿足後,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但生病的孩子往往會出現情緒異常。比如,平日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萎靡不振,或平日安安靜 靜的孩子突然煩躁不安,而且特別怕冷,總想睡覺,眼睛發紅,這可能是發熱的前兆,最好及時去看醫生,還要給孩子多喂水,防止著涼。

莫名持續哭鬧。當孩子還小,無法表達不適時,常用哭鬧來發泄情緒。所以,當孩子莫名地出現哭鬧不止的情況時,父 母就要提高警惕瞭。吳力群告訴記者,孩子身體的任何地方感到不適,比如瘙癢、頭疼、腹脹等,都可能通過哭鬧來表達。如果孩子莫名地哭鬧,父母應給孩子做一 個簡單的全身檢查,看看孩子哪裡不舒服,也可以測測體溫,看看是否發燒。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持續哭鬧不止,必須去醫院就診,有可能出現腸梗阻等急 腹癥。

食欲明顯減少。健康的孩子能按時進食,食量也比較穩定。如果孩子平時吃飯比較正常,突然不愛吃飯,或者飯量明顯減少或增加,則有可能是患病的前兆,應及時查明原因。在臨床上,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寄生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

大便幹燥。正常孩子的排便為軟條便,如果突然大便幹或大便稀,都可能是疾病征兆。如果大便特別幹燥,難以排出, 而且臭味大,說明腸道內有不消化的食物,出現瞭內熱、積食。如果內熱持續過久,孩子就容易感冒發燒。此時,可以適量給孩子多吃些蔬菜泥,或服用鮮梨汁、白 蘿卜水等,以清熱通便。

睡覺時翻動不安。正常的孩子一般入睡較快,睡得比較安穩,而生病的孩子通常睡不好,且容易醒。中醫上講“胃不和 則臥不安”,如果孩子飲食過量,或吃瞭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則會引起肚脹,腸胃不舒服,使得孩子晚上睡不安穩,輾轉反側。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 痛等也會使孩子夜間睡眠不好。此外,吳力群提醒,如果孩子的睡眠突然變得比平時多,比如平時不睡午覺,現在突然需要睡午覺,或者總想睡覺,也有可能是生病 的前兆,應註意觀察孩子是否有打噴嚏、流鼻涕、咳嗽、怕冷等癥狀。

嘴裡有口氣。健康的孩子口氣清新,舌頭粉嫩清透,舌苔薄白。如果孩子的口氣中有酸腐味,舌苔白而厚,嘴唇發紅, 眼屎多,不思飲食,一般是體內有未消化的食物,出現內熱,引起瞭積食。積食的原因基本是因為某一次或某段時間吃太多造成的。如果孩子長期積食,不願吃東 西,攝入營養不夠,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吳力群說,此時應控制孩子的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否則會導致腹痛、腹瀉,加重消化不良。

寶寶這些疾病也有感冒癥狀

水痘:

通常孩子會先發燒、無力、沒食欲,這與感冒有些類似。之後身上會出水泡,並持續幾天,結痂脫落,大約10天到3個星期才能消失。這樣的水泡很癢,如果抓破,就會留下疤痕。

出水痘很不舒服,通常都伴有高熱,且水痘可能會出現在孩子的口腔和喉嚨裡。此時要讓孩子在傢裡休息,吃止痛片和水果。

麻疹:

麻疹的癥狀和感冒也很相像,如發燒、流鼻涕、乏力,一般發生在1歲到4歲的孩子身上之間。幾天之內,孩子的面頰上會出現紅點,紅點的中心是白色或藍色,之後向全身蔓延。

得瞭麻疹,藥物沒有什麼作用,隻能等待疾病自愈,但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醫生,隨時就各種情況向醫生咨詢。麻疹死亡率雖不高,但有危險,應該盡量接種疫苗。

腦膜炎:

這是一種比較可怕的疾病,會引起腦水腫和血液中毒,可以在兩個小時之內就讓孩子陷入危險,且每10個病例中就會有1個被誤認為是普通感冒。它的常見癥狀是手足劇烈疼痛,或手足冰冷、皮膚蒼白、嘴唇發青、高燒、嘔吐、乏力和頭痛,還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癥狀,是脖子僵直,難以喚醒,發出不同以往的哭聲或呻吟。

如果你懷疑孩子得瞭腦膜炎,那麼立即叫救護車吧。當然,如果你的孩子接種過腦膜炎疫苗,就可以將這種情況排除瞭。

腮腺炎:

低燒、頭痛、兩腮腫起、咀嚼時感到困難或疼痛,覺得燈光或陽光異常刺眼。腮腺炎的癥狀不是特別明顯,有大約1/3的人甚至沒發現自己得瞭腮腺炎,但數據顯示,每5000個兒童中,就會有1個因為腮腺炎而導致失聰或大腦疾病。

這種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染的,所以應讓孩子待在傢裡,吃止痛藥和水果,等待疾病自愈,抗菌藥對腮腺炎沒什麼療效。如果覺得病情有所發展,就需要去看醫生瞭。

嬰幼兒感冒常見癥狀

典型癥狀出在鼻子上

所謂感冒,西醫稱之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從鼻腔、咽部一直到喉部的急性炎癥,有一些非常典型的癥狀,包括:

鼻塞、流鼻涕。 打噴嚏。 咳嗽。 嗓子疼。

感冒的主要癥狀出在鼻子上,對嬰兒來說很是麻煩,既影響吃奶也影響睡覺。嬰兒鼻腔狹窄鼻粘膜很薄,又不會擤鼻涕,鼻塞嚴重時不能順暢呼吸,讓父母幹著急沒辦法。

5個竅門讓小鼻子通氣

寶寶感冒瞭鼻子不通氣,吃奶時很費勁,才吸幾口奶就別打臉通紅喘不上氣。新手媽媽們不必發愁,有一些小竅門能幫助緩解嬰兒鼻子的癥狀。

竅門一,鼻涕結塊時,用一根專為嬰兒設計的棉簽,蘸些溫水清理鼻腔。這種棉簽比普通的更為細小,能伸進寶寶狹窄的鼻腔內並不會引起不適感。

竅門二,嬰兒仰面睡覺時,鼻涕會倒流入喉嚨,刺激咽部使寶寶咳嗽,所以應當讓寶寶側睡。

竅門三,用食指在寶寶的鼻梁處輕輕按摩能緩解鼻子發炎引起的脹癢感。

竅門四,如果寶寶鼻塞得十分嚴重,可將空氣加濕器打開,或讓寶寶待在放著熱水的浴室內,蒸汽能有效緩解鼻塞等癥狀。

竅門五,喂奶時放盆熱水在旁邊,用一條毛巾沾濕瞭敷在寶寶頭頂囟門那裡,他的鼻子就能通氣瞭。毛巾涼瞭就再放到熱水中。註意別把寶寶燙傷瞭。你的手拿著毛巾感到熱乎乎的即可。

寶寶感冒的三大誤區

感冒誤區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瞭?尤其在幼兒,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嚕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那便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媽媽們擔心寶寶感冒瞭,其實多半是多慮的。因為最主要的原因隻是累積過多、慢慢幹黏住的鼻分泌物造成以上現象,尤其是沒有發燒、活動力等變化時,更不必擔心,隻要養成好習慣,每天固定清潔好鼻內分泌物,便不會有以上情況發生瞭。至於什麼情況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當醫師發現有鼻腔內發炎,即發紅、腫脹,引起分泌物增多的鼻黏膜時,才能下此診斷。

感冒誤區二:感冒就用抗生素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隻對細菌性感冒有用。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隻是對癥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傢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感冒誤區三:註射"丙種球蛋白"預防感冒孩子經常感冒,讓父母很著急,聽人說這是抵抗力低的緣故,打點"丙種球蛋白"就能起預防感冒作用,但註射瞭一段時間,卻沒見什麼效果。"丙種球蛋白"是來源於血漿提煉的生物制劑,以目前的技術還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險,不是100%的安全。再則,它隻對特異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種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見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專傢提醒:寶寶愛感冒,找出原因是關鍵:營養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維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總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風";多次反復使用抗生素也會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則應考慮疾病因素,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患兒也是愛頻繁地感冒,這就需要先將疾病治好。

如何預防寶寶感冒

1.積極鍛煉:利用自然因素鍛煉體格十分重要,如經常開窗睡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等,都是積極的方法,隻要持之以恒,經常進行,就能增強體質,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講衛生,避免發病誘因:衣服穿得過多或過少、室溫過高或過低、天氣驟變、環境污染和被動吸煙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應註意防范。

3.避免交叉感染:接觸病兒後要洗手,必要時穿隔離衣,隔離不但保護鄰近小兒,又可減少病兒發生並發癥,在一般托幼機構及醫院中可以執行,在傢庭中成人患者避免與健康兒接觸。病房要實行通風換氣,保持適宜的溫度,消毒出院病人的床鋪及常備清潔空床,以便隨時接收新病人。如有條件,可用紫外線照射病室與污染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病原全播散。

4.藥物預防:卡慢舒,嬰幼兒5ml,兒童10ml口服,一日3次,3~6個月為一療程。左旋四咪唑,2.5mg(kg·d),一周服2天,3個月為一療程。中藥黃芪每日6~9g連服2~3個月。以上藥物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應用後可減少復發次數。

5.註射疫苗:最近認為,應用減毒病毒疫苗,由鼻腔內滴及/或霧化吸入,可以激發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表現分泌型IgA抗體的產生,從而增強呼吸道對感染的防禦能力。大量研究工作指出,分泌型IgA對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比任何血清抗體更佳。由於腸道病毒和鼻病毒的型別太多,很能進行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