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本身的肝臟毒性。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負責幾乎所有進入人體的食物和藥物的解毒工作。帶著“三分毒”的藥品更容易直接傷害肝臟。統計顯示,可引發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超過900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合理的養肝護肝,那麼會傷肝的藥物有哪些呢?如何養肝護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長期服藥傷肝怎麼辦

藥物性肝炎的表現

藥物引起肝炎通常會發生在用藥後的1-4周,具體表現和其它肝炎大致相同,有以肝細胞損害為主者,表現為疲乏、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尿黃、肝區不適等,肝臟腫大伴有壓痛,轉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血象中嗜酸細胞升高;有以膽汁淤積為主者,表現為肝內小膽管膽汁淤積,並伴有肝細胞損害,表現為皮膚、鞏膜、小便黃染,皮膚瘙癢、大便顏色變淺等。嚴重的藥物肝損害也會引起大片肝壞死發生,出現黃疸、凝血機制障礙、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有可能危及生命。

對癥處理藥物性肝炎

一旦確診為藥物性肝炎,應該立即停用與肝損害有關的或可疑的藥物,並註意觀察患者在幾天內病情是否得以改善,但也有一些患者在停藥後幾周內病情仍會繼續加重,並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康復。

患者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給予足夠的熱量與蛋白質、維生素類,飲食不佳者靜脈輸註葡萄糖,加速藥物的排泄。同時采用保肝、降酶治療並根據引起肝臟中毒的具體藥物種類,應用對癥的解毒藥物,如異煙肼引起的藥物肝炎,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6靜脈點滴。對於過敏體質、黃疸較深者,可以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待病情改善後,逐漸減量。

如何預防藥物性肝炎

盡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藥物是避免藥物性肝炎的關鍵辦法;對原有藥物過敏史及肝功能不全的病人,用藥更要謹慎,盡量少用藥。一方面,醫生要註意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凡屬過敏體質者,藥物的選用、劑量、給藥途徑等應倍加慎重;另一方面,患者一定要嚴格掌握藥物劑量,用藥前瞭解其毒副作用,就診時應把肝功能受損的病情告訴醫生,以便醫生根據情況減小藥量、延長用藥間歇期或者選用對肝臟影響較小的藥物。

對必須用藥者,盡量選用同類藥物中肝毒性較小的藥物,或用其他藥物代替。非用不可者,可短期或交替使用,註意肝功能的監測。如果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相互作用越多,形成新的肝毒性物質的機會也越多,因此,應盡量避免同類藥物的重復使用。此外,新藥物使用時,一定要定期檢查肝功,監測各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聯合用藥時,需要考慮到藥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損壞的疊加和加強作用。

會傷肝的藥物

臟造成損害,導致“藥源性肝病”。據統計,約有500多種藥物可引起肝臟損傷,用藥後出現肝炎樣的癥狀或伴有肝功能異常。

排名第一“抗生素藥物”:紅黴素、頭孢類、克林黴素、利福平、磺胺、兩性黴素B等,都可能誘發肝臟損害。

排名第二“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氨基比林、保泰松、吲哚美辛(消炎痛)、佈洛芬,不但可以引起過敏反應,而且還會造成膽汁淤滯或肝炎樣病變。

排名第三“循環系統用藥”:普萘洛爾(心得安)、呋塞米(速尿)有使轉氨酶升高的可能,如是過敏體質,還可造成肝炎型肝損害。

排名第四“消化系統用藥”:嗎丁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排名第五“口服降糖藥”:優降糖、降糖靈等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損害。

藥物傷肝的原因有哪些

藥物本身的肝臟毒性。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工廠”,負責幾乎所有進入人體的食物和藥物的解毒工作。帶著“三分毒”的藥品更容易直接傷害肝臟。統計顯示,可引發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超過900種。尤其是抗結核藥、降脂藥、抗生素、抗腫瘤藥、解熱鎮痛藥、安眠藥等6類藥物。在代謝過程中,上述藥物的化學成 分會對肝臟細胞產生破壞作用。例如抗結核藥及其代謝產物對大分子有較強的親和力,會幹擾或破壞這些大分子,如遺傳物質DNA與RNA的正常代謝,從而引起 肝損傷。因此,用這些藥物一定要遵醫囑,應避免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

用藥過量。美國內科醫師協會會長莫莉·庫克博士曾強調,過量使 用處方藥已達到近10~15年來最嚴重的狀況。臨床發現,感冒藥、安眠藥、平喘藥、止痛藥、抗生素等最容易用過量。這幾種藥物有一個共同特點:不少患者按 說明書服用後,癥狀卻沒有按照預期及時消除,於是他們會不遵醫囑的間隔再次服用,導致過量。而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在很多不同商品名的感冒藥 和止痛藥中都含有,也容易造成疊加使用。建議患者不要同時吃多種同類藥,服藥前仔細看說明書,如果不確定,最好咨詢醫生或藥師。

多藥同用。很多藥物本身對於肝臟的損害並不太明顯,但如果和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對肝臟的影響可能變大。兩種甚至多種藥物同時作用,肝臟難以抵擋“雙重打擊”,損 傷的幾率自然更大。例如別嘌醇與巰基嘌呤合用可增加藥物的肝毒性。乙醇也可加重藥物的肝毒性,因此服用傷肝藥物期間不宜飲酒。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 (FDA)還曾警告,在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他汀類降脂藥時,飲用大量柚子汁或新鮮柚子,可能促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增加肝臟損傷。

中藥使用不當。不少人認為中藥性情溫和,對身體的毒性作用較小。事實上,中藥講究辨證論治,配伍減毒,以減小對肝臟的影響。但有些藥材也會存在肝毒性, 比如復方制劑壯骨關節丸、消銀片(丸)、六神丸、葛根湯、防風通聖散、濕毒清、消咳喘片、牛黃解毒片、天麻丸等。而且,中藥必須經中醫師嚴格辨證,把握好 量,才能盡可能降低毒性。所以,服用中藥或中成藥,一定要找專業中醫師咨詢,不可擅自輕信民間偏方,亂服中草藥。

喝牛奶可以護肝嗎

牛奶營養價值高,尤其是其富含優質蛋白,中國膳食寶塔建議每日攝入一定量的奶及奶制品。乙友飲食自然也少不瞭牛奶這個好東西,然而,與常人不同,乙友喝牛奶需註意幾點:

1.乙肝急性期或是慢性乙肝活動期,伴隨有消化道癥狀如厭油、惡心、嘔吐、腹脹時,不宜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加重上述癥狀。建議在消化道癥狀改善,身體處於恢復期時飲用牛奶。肝硬化並有肝昏迷或是有肝昏迷傾向者,不宜飲用牛奶。因為此刻需限制蛋白,否則容易誘發肝昏迷的發生。

2.年長的乙友不建議經常喝牛奶。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內障的發生率會漸漸增加,而牛奶中的乳糖可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半乳糖,後者量過多時可沉積在眼睛的晶狀體內,從而引發白內障。因此,年長者不建議經常喝牛奶。

3.喝牛奶應慢,小口飲用,量不宜過多。因為牛奶含有5%乳糖,在身體乳糖酶不足時,大量或是大口的喝牛奶,則乳糖不容易消耗吸收,易造成腹脹、腹瀉。建議小口喝牛奶,最好是等到口中的唾液與牛奶混勻瞭再吞咽。有的乙友喜歡甜食,在牛奶裡加糖,殊不知這樣將不利於牛奶中鈣質的吸收,而且還將促使胃腸內細菌發酵產氣,引起腹脹。

4.不宜空腹喝牛奶。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在空腹的情況下無法發揮其修復舊組織、構造新組織的功效,因為蛋白質將被幾天用於代替碳水化合物產熱以供機體消耗所用。

養肝護肝的食物

脂肪不是肝臟的敵人

看著身邊得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都以為脂肪是肝臟的大敵。實際上,不管有沒有脂肪肝,脂肪都是肝臟必不可缺的營養,少瞭它,肝臟就沒法正常工作。劉士敬說:“有些患者查出脂肪肝後就開始隻吃蔬菜和水果,這是很大的誤區。”即使得瞭脂肪肝,也不用徹底與肉類告別。大連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興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要養肝護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最好分別占20%,剩下的60%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等。肝臟需要脂肪,但不代表需要過多的脂肪,所以瘦肉、低脂牛奶、蝦等低脂食物是首選。

蛋白質可以修復肝臟

比如:牛奶、魚、雞肉、雞蛋、豆腐、芝麻、松子等“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都是肝臟最喜愛的。

這些食物中豐富的蛋白質就像肝臟的“維修工”,能起到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劉士敬說,正常人每天攝取的優質蛋白應該多於90克,對於肝功能受到損害以及減弱的人來說,適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於肝臟恢復健康,防止它進一步受到傷害。患有急性肝炎的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不能少於80克;患有肝硬化的病人則不能少於100克。

肝臟愛吃糖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糖是保護肝臟的重要物質。每克葡萄糖能提供人體所需要能量的70%左右,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於缺乏能量的狀態,就會影響肝臟功能。糖還能合成一種叫肝糖原的物質,儲存在肝臟中,可以防止攝入體內的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除糖尿病患者外,普通人可以按體重計算每天自己應該吃多少糖。每公斤體重攝取1克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可攝取的糖不應超過60克。按照這樣的標準,不但不會減壽,還會對健康有益。一般來說,糖類的主要來源有米飯、面食、白糖、蜂蜜、果汁、水果等。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隻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