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患腳氣的病人不在少數,腳氣許多患者會把腳氣認為就是出腳汗,或者認為出腳汗就一定會是腳氣的癥狀,其實這樣想是不正確的。腳氣和出腳汗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生理癥狀。出腳汗是因為人體劇烈運動,或是天氣比較炎熱,腳底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腳氣,嚴格來說就是一種病癥瞭。那麼,腳氣病因及針灸療法都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如何預防腳氣

相信腳氣大傢都不陌生,很多人都患有腳氣,並且腳氣還是會傳染的,我的老公就有腳氣,經常看見他的腳跟部,皮膚粗糙、幹裂,就跟蛻皮似的,看著特別的不舒服,他也用瞭很多的藥,但是效果都不大,還是挺不好治的,不過沒有去醫院,因為別的沒有什麼癥狀,就是難看點,以後就是要盡量保護好自己的雙腳,不要也得上腳氣。

1要穿通氣良好的鞋,不要穿易出汗的鞋子,這樣很容易得腳氣或者加重腳氣,一定要保持腳的清潔和幹燥,要勤洗腳,多換鞋襪。

2在外面,一定要避免使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佈等,外出出差或者探親,盡量自帶拖鞋,也不要在澡堂、遊泳池邊的臟水中行走。

3傢裡的鞋櫃一定要記得通風,不要每天都關著個門,隔三差五的打開門晾晾,如果是移動的鞋櫃,最好搬到太陽底下曬曬,殺殺菌。

註意事項:一定不要在外面穿共用的拖鞋。

腳氣的病因

潮濕的環境:腳掌是個多汗的環境。腳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個汗腺,比身體其他部位多出2~4倍。總共約有二十五萬多個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將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裡除含水分、鹽分外,還含有乳酸及尿素。當水分含量高的時候非常有利於細菌及黴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悶熱密閉的空間:當鞋穿的很緊密,通風透氣性不佳時,除瞭會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膚表面的PH值會產生變化,由原本的PH4.4升高到PH7左右,而且會放出二氧化碳氣體,這樣的環境最適合腳底某些細菌的生長。

細菌的繁殖:因為一、二項因素的加成作用,造成足部皮膚細菌的成長,這些細菌可以分解皮膚的角質蛋白,及腳汗中的尿素、乳酸成分,形成含有臭味的各種代謝物

黴菌的繁殖:悶熱潮濕的環境會使黴菌生長,形成足癬,俗稱香港腳。香港腳的癥狀非常多樣化,並非所有的香港腳都有臭味,容易產生腳臭的香港腳型式,就是在趾腱間,產生皮膚濕濕爛爛型的香港腳,腳氣最為嚴重。

過厚的老舊角質:過厚的老舊角質,在汗水的浸潤下,會變成細菌及黴菌所需的營養來源,促進細菌、黴菌的增生繁殖,惡化腳氣的形成。

腳氣的針灸治療法

1、治法:取足少陽、陽明與太陰經穴為主。偏實者針用瀉法;偏虛者針用補法。

2、處方:陽陵泉 足三裡 懸鐘 三陰交。

3、隨證配穴:腳氣沖心:巨闕 內關 郄門;脾胃虛弱:脾俞胃俞;跗腫麻木:八風太白。

4、取穴根據: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濕邪滯留足脛,流溢肌膚,故取足三裡、三陰交瀉陽明、太陰之濕;髓會絕骨,筋會陽陵,充養筋骨而使步履輕健。腳氣沖心者,取心募巨闕,心包經內關,郄門以定悸除煩消滿。脾俞、胃俞,施補法以健脾化濕。八風、太白為治腳氣之效穴,瀉之使濕熱下泄而消跗腫。

電針

選穴風市足三裡伏兔懸鐘 方法通電10—15分鐘,采用疏波或疏密波刺激量和頻率以病員耐受情況而定。每次選二對穴,每日或隔日一次。

水針

選穴曲池外關陰陵泉足三裡懸鐘 方法采用維生素B1100毫克或維生素B12100微克註射液,每次取2—4穴,每穴註入0.5—l毫升,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和腳氣病的區別

腳氣和腳氣病,隻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把它們當做同一種病。其實兩者無論是概念、病因、癥狀還是治療、預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把這兩種疾病區別開來,否則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療,還會加重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兩者的病因和癥狀

腳氣,醫學上稱為“足癬”,俗稱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足癬常發生於足距部及趾間,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變常遷延難愈,易於公共場合傳染。根據皮損表現,腳氣在臨床上分為鱗屑水皰型、浸漬靡爛型和角化過度型三種。腳氣發生時常伴有繼發感染,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在用手抓癢處時,真菌會傳染至手而引發手癬。若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長,則會引發甲癬,即灰指甲。此外,腳氣若不及時治療還會導致濕疹、腳臭,並傳染給傢人、朋友。腳氣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要根治腳氣,殺滅真菌是關鍵,特別是隱藏在角質層內的細菌及真菌。

腳氣病是營養缺乏性疾病,即維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常因維生素B1或硫胺素攝入量不足、腸道吸收不良及排泄增多等因素導致,其主要癥狀表現為多發性神經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嚴重時可出現心力衰竭,稱腳氣性心臟病;還有的有水腫及漿液滲出,常見於足踝部其後發展至膝、大腿至全身,嚴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積液。 腳氣病主要累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水腫及漿液滲出,臨床上以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的癥狀為主。

腳氣不能吃什麼食物

1.鴨肉:

根據古人經驗,患有腳氣之人不宜吃鴨肉。清代食醫王孟英曾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痞脹腳氣,皆忌之。”

2.南瓜:

屬於發物。李時珍就曾指出:“多食發腳氣。”《本草求真》亦雲:“凡人素患腳氣,於此最屬不宜。”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說:“腳氣痞悶,皆忌之。”

3.雞蛋:

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腳氣患者忌吃雞蛋,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明確告誡:雞蛋“多食動風阻氣,腳氣皆不可食”

如果患上瞭腳氣則需要註意,腳氣初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濃湯喝,每日4次,連服5日,對單純性腳氣有較好療效。或用赤小豆100克,扁豆100克,黃豆200克,加水煮湯飲服,每日2次,連服5日,對腳氣初期,多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