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期,隨著氣溫的下降,人體血管也會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熱脹冷縮。此時高血壓病人的血壓一般較夏季要升高10~20mmhg,如何使用降壓藥成瞭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人們都知道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對有些患者,血壓降至正常也會導致中風。

怎樣識別中風的前兆

舌痛

老年人出現無顯著緣由的舌痛、麻木、活動不便時,多是微血管的炎癥反應,也標明可能與血粘度升高相關。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壓病人即將發生中風的警報。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波動惹起的,不加防止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暈

忽然自覺頭暈目眩,幾秒鐘後恢復常態,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單眼忽然發黑

一隻眼睛忽然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好恢復一般,醫學上稱單眼一次性黑朦,是由於腦缺血惹起視網膜缺血所致,是中風的又一信號。

哈欠不斷

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峻,血管內徑越來越小,惹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嗆咳

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然嗆咳,鉆研標明,這種麻木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應多加以註意,警惕中風發生。

說話吐字不清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活動功用的神經失靈,稀有癥狀之一是忽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但持續時間短,應惹起重視。

緣由不明跌跤

由於腦血管硬化,惹起腦缺血,活動神經失靈,而輕易發生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前兆癥狀,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嗜睡

據醫學觀察,大約有75.2%的人在中風前有嗜睡癥狀,這是出現最早的中風前兆,更有防止意義。

精神狀況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急躁,或出現短暫智商衰退,均與腦缺血相關,可能是中風前兆。

降壓不當也會中風

把血壓控制在一個適當的水平確實可以有效降低中風的發病率,但並非所有人都一定要將血壓降到正常值。對於長期患有腦動脈狹窄或硬化的病人來說,血壓降到正常標準,輕者可出現站立行走時頭暈、心慌、乏力、出汗癥狀,重者可導致腦梗塞。原因在於血液是靠壓力和流速來保證腦組織供血的。

當人直立時,腦處於高位,此時機體需要一定的血壓壓力才能保證腦部充分的血供應。腦動脈狹窄病人腦部供血量本來已顯不足,此時如硬性降壓,血液隻能供應到腦動脈的主幹和分支,兩支動脈之間的腦組織邊沿區域就會出現缺血灶,從而導致中風偏癱。如果形象地比喻,就像機械澆灌的麥田,因動力不足,兩塊麥田之間的地域因澆不到水,麥苗就會幹枯一樣。

由於這類中風是因血流達不到所引起的,醫學界稱此為“分水嶺性腦梗塞”,也叫“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有時液體攝入過少,或丟失過多(腹瀉、高燒出汗、不恰當地使用利尿藥等)導致的血容量相對不足,也可造成這種血流動力學性腦梗塞,但均發生在腦動脈狹窄的基礎上。

引起中風的原因有哪些

1.短暫腦缺血發作 是一種多因綜合癥,其主要病因是主動脈一顱腦動脈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其餘還有如頸椎病,顱內動脈炎、低血壓、動脈痙攣、血粘度增高等。

2.腦血栓形成 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常伴有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相互促進。高血脂癥,糖尿病可加速腦動脈硬化等血管病損的發展。其次的病因為腦動脈炎,這包括現時較少見的梅毒性腦動脈炎和非特異性腦動脈炎。其他如結締組織病、巨細胞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畸形、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高凝狀態等。

3.腦栓塞 病因很多,根據栓子的來源可分為心源性和心外源性兩大類。各種心臟病均有產生栓子的可能,以風濕性心臟病瓣膜贅生物,附壁血栓脫落最常見。在瓣膜伴發急性或亞急性心內膜炎,心律失常時更容易發生腦栓塞。心源性栓子約占腦栓塞病因的60%~80%。

主動脈弓及其他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炎、動脈瘤、動脈創傷以其伴發的血栓形成,也是主要來源。其他系統的疾病如肺部化膿性感染,癌細胞集團,寄生蟲蟲卵,骨折後的脂肪顆粒,胸腔手術時血凝塊或肺泡的氣泡,誤由動(靜)脈註入的空氣或油劑,潛水員減壓過快時血液中所釋出的氮氣進入顱內血管,都可成為栓子。

4.腦出血 腦動脈硬化與高血壓往往同時存在,相互促進,構成腦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他少見的病因有:腦內小的先天性動靜脈畸形或動脈瘤破裂,腦動脈炎性管壁壞死,腦瘤出血,血液病並發腦出血,抗凝藥物誘發等。

5.蛛網膜下腔出血 主要為位於顱內腦底部的先天性動脈瘤、動脈硬化性動脈瘤和腦表淺部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其他如腦出血後血流穿破腦室或皮質,間接流入蛛網膜下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預防中風

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於防治高脂血癥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鹽(特別是醃制品)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註意中風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盡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並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註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5、多吃果蔬:不易得中風。

中風患者飲食宜忌

1、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的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的發展,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致密性。

2、飲食中應有適當的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的豬、牛、羊肉,魚,雞肉等)和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豆芽)等各種豆制品可降低膽固醇;飲用牛奶時最好將奶皮去掉(脫脂牛奶)。

3、為瞭防止中風,老年人應每日進食蒜、薑、蔥、醋、含乳酸菌類飲料,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及時飲水補液,綠茶、蜂蜜、牛奶豆漿、低糖天然果蔬汁、骨頭蘑菇湯均可適量飲用。

4、 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烹調時宜多采用清蒸、水煮、涼拌、拷、燒、燉、鹵等方式。

5、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腦、肝、腰子等) 、肥肉、蟹黃、蝦卵、魚卵等。有血膽固醇過高的人,則每周攝取的蛋黃,以不超過三個為原則。

6、 控制鹽的攝取:攝取過量的鹽份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宜多食用新鮮的天然食物,而醃漬食品、臘味食品及調味濃重的罐頭食品等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盡量少吃。

7、 少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類都屬於含咖啡因的飲料,應適可而止。飲用時,應避免添加奶精,並少用糖。

8、 減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減少食用動物內臟、豆類、蘆筍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過高。多喝水,也可以減低尿酸的濃度。

9、 炒菜油宜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