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便血是指,每逢月經來潮前或值經期,有的女性就會出現有便血的癥狀,但是月經過後便血也逐漸停止,每月如此,反復發作,這種情況就稱為經行便血。也稱差經或錯經。這種癥狀可見於西醫所說的內膜異位癥。經行便血有哪些表現?經行便血是怎樣發生的?一起來看下。

經行便血有哪些表現

癥狀表現:每逢月經來潮前或值經期,有的女性就會出現有便血的癥狀,但是月經過後便血也逐漸停止,每月如此,反復發作,這種情況就稱為經行便血。也稱差經或錯經。這種癥狀可見於西醫所說的內膜異位癥。

伴隨癥狀:經行便血最常見的證候類型是胃腸鬱熱證。形成胃腸鬱熱的原因,多與平日嗜食辛辣熱物,或恣意飲酒,以致熱邪久積有關。所以《葉氏竹林女科》說:差經因食熱物過多,積久而成。從經絡學說分析,胃與大腸都屬於陽明經,而與子宮相聯系的沖脈,又隸屬於陽明經。因此,當月經將至或已至之時,由於氣血下註於子宮,致使沖脈之氣亢盛,沖氣通過陽明經的通路又引動腸中積熱,使得腸中血絡被灼傷,因而出現便血。這種證型的臨床特點是,便血多發生在經潮前的一兩天,而且血量較多,血色深紅。由於血失於後陰,從而導致經量的減少,經色紫紅,質粘稠。同時還伴有面頰潮紅、口幹咽燥、便幹溲黃,以及舌紅苔黃,脈象滑數等。除胃腸鬱熱證外,較為常見的還有陰虛血熱及脾失統攝證。陰虛血熱證多見於具有陰虛體質的婦女。例如久病或多次流產,或者憂思鬱怒、日久化火者,均能耗損陰精,導致陰血不足。當月經來潮後,由於經血下泄,陰虛益甚。陰虛則火旺,火迫血行,溢於大腸,因而導致便血。這種證型的特點是,便血多在經期發生,血量不多,點滴而下,血色深紅。由於病機是陰虛血熱,故月經量亦少而色深。同時伴見頭暈目眩、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腰酸腿軟,以及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脾失統攝證往往由於素常飲食不節、疲勞過度、七情內傷等原因,致使脾胃受損,中氣虛弱。一俟月經來潮時,氣隨血泄而致氣虛,氣虛則無力約束血液的運行,因而發生便血。其特點是,便血多在經期,量多色淡。同時月經量多,色淡質稀,並伴有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寐差,納少便溏,面色無華,以及舌淡質嫩,脈細無力等。

經行便血是怎樣發生的

每逢經前或值經期出現大便下血,伴有月經量少,經後漸愈,呈周期性發作者,稱為“經行便血”,也稱“錯經”或“差經”。經行便血主要是由熱邪迫血妄行和氣虛失於固攝所致。

(1)胃腸鬱熱:平素恣食酒漿厚味,或嗜食辛辣、燥血動火之物,火熱鬱結腸胃,下註大腸,月經將潮和經行之際,沖脈氣盛,引起腸中積熱,熱灼大腸血絡,迫血妄行而致大便出血。

(2)陰虛血熱:素體陰虛,或久病多產,憂思鬱怒,五志化火,陰精被灼,經行之際,陰血下行,致使陰血益虛,虛熱內生,內熱迫血妄行,發生便血。

(3)脾虛失攝:素體脾氣虛弱,或飲食勞倦內傷,中氣受損,氣虛統攝無力,經血來汛,氣隨血泄,中氣更虛,固攝無權,發生便血。

經行便血怎麼辦

(1)中成藥

①地榆槐角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②止血腸NDF5A丸,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適用於胃腸鬱熱者)。

③荷葉丸,每服9克,日服2次(適用於陰虛出血者)。

④人參(人參食品)歸脾丸,每服6克,日服2次(適用於脾虛失攝出血者)。 ⑤四紅丸,每服1~2丸,日服3次(各型便血均可使用)。

(2)簡便驗方

①大黃炭6克,為細末水沖服(適用於胃腸鬱熱者)。

②番瀉葉10克,水煎服(適用於大便幹燥者)。

③伏龍肝30克,烏賊骨10克。水煎服(適用於脾虛有寒者)。

④烏賊骨12克,藕節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⑤槐花、生地各15克,仙鶴草、地榆炭各10克。水煎服(上方各型患者均可使用)。

(3)飲食療法

①槐花30克,冰糖10克。代茶飲(適用於胃腸鬱熱者)。

②鮮生地60克,鮮地綿草3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適用於陰虛有熱者)。

③人參10克。代茶飲(適用於脾虛氣弱者)。

④鮮小薊100克。做湯食用。

⑤藕節50克,水煎代茶飲(適用於各型便血患者)。

如何才能辨別真假便血

【假的便血】

——食物或藥物引起

便血還有假的?沒錯!假的便血是因為吃瞭某些食物和藥物後會引起大便變色。如服用瞭補血的鐵劑、碳粉、鉍劑、中草藥,或吃瞭豬肝、動物血、番茄、甜菜等食物後,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有時口腔或鼻腔內出血咽下後也會引起大便顏色的改變。

這些都是假性便血,即使出現也不用擔心,停用藥物和食物後,“血便”就會消失。

【鮮血色的血便】

——往往是良性疾病

我們下面要講的是真的便血,是指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孫鋒介紹,當你看到解出鮮紅色的血便,多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這種便血往往提示是一些良性疾病,常見於以下疾病:

(1)痔: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大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大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大便相混。

(3)直腸脫垂:肛門腫物反復脫出,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為大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大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帶膿血、黏液的大便】

——小心腸道腫瘤!

排出的大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癥。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可伴有大便變細、大便次數異常增多、排便不盡感等不適。

(2)結腸癌:首發癥狀可以表現為大便出血(尤其是左半結腸的腫瘤),多屬於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可伴有腹部包塊、腹痛、慢性進行性消瘦等癥狀。

(3)潰瘍性結腸炎:病史較長,反復發作性的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油黑發亮的大便】

——你的胃還好嗎?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如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等。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肉眼看不到的血便】

——潛伏的血便更可怕!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癥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小貼士

出現便血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自己有便血,千萬別自我診斷為痔瘡,一定要去醫院。醫生除瞭對你詳細詢問病史外,還會讓你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比如進行肛門指檢、一次性肛門鏡檢查、一次性套管直腸鏡檢查等等,上述幾種檢查方式既方便、經濟、又安全、準確。此外,對於以前有炎性腸病(IBD)、腸道腫瘤傢族史或者病史較長等危險因素的患者,醫生多建議患者行電子結腸鏡或者腹部CT進行檢查和診斷。

常見的便血並發癥有哪些呢

1、腹痛:(1)下腹痛時排血便或膿血便,便後腹痛減輕者,多見於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2)若為老年人,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病史,於腹痛後出現便血,應考慮缺血性腸病的可能。(3)慢性反復上腹痛、且呈周期性與節律性,出血後疼痛減輕者,見於消化性潰瘍。(4)上腹絞痛或有黃疸伴便血者,應考慮肝、膽道出血。(5)腹痛伴便血還見於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裡急後重:肛門重墜感,似為排便未凈,排便頻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後未見輕松,提示為肛門、直腸疾病,見於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及直腸癌等。

3、發熱:便血伴發熱常見於傳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如敗血癥、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胃癌、結腸癌等。

4、全身出血傾向:便血伴皮膚黏膜出血者,可見於急性傳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膚改變:皮膚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與門脈高壓有關。皮膚與黏膜出現成簇的、細小的呈紫紅色或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擴張,提示便血可能由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所致。

6、腹部腫塊、便血伴腹部腫塊:應考慮結腸癌、腸結核、腸套疊、crohn病及小腸良、惡性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