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正確煎煮中藥也是發揮中藥療效的重要環節。清代醫學傢徐靈脂講過“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與不效,全在於此”。為瞭使中藥的應用能夠更合理,療效更可靠,那中藥煎煮前要不要水泡,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中藥煎煮前不宜水泡

中藥方劑中有不少藥材是粉末狀的,有的在配藥時還要研碎,如龍骨、牡蠣、滑石粉、桃仁等,先用水洗一遍,必然會造成這些藥物的損失,影響療效。

有些藥材,如醋制元胡、蜜炙麻黃、酒制大黃、膽南星等,在炮制過程中加入瞭蜜、醋、酒、膽汁等輔料,而這些輔料都是易溶於水的,若用水洗,會導致部分輔料流失。

另外,不少藥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類成分,水洗後,這些有效成分必將有一部分溶於水而流失,導致藥效降低,影響治病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中藥在煎煮前,雖然不宜洗,但應用水泡一下。中藥材大多數是以植物為原料,有不少植物藥內含有蛋白質和淀粉,如果這些植物藥不經水泡就立即煎煮,那麼蛋白質遇熱就會發生凝固,淀粉也會糊化,這樣就會妨礙有效成分的煎出。

一般來說,中藥煎煮前,先加冷水浸泡30分鐘至1小時,讓水能浸透藥物,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先溶解一部分在水裡,以使其可以充分煎出。加水的量一般應掌握浸過藥材並超過一厘米左右為宜

煎中藥的正確方法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藥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二、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瞭,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瞭,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藥物,質地疏松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藥中註意的問題

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幹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藥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藥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

5、留取藥液量:一般指一劑藥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藥的方法:一般一劑藥煎煮兩次後合並藥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藥,也可采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藥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註腳的藥物。

(1)先煎藥: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藥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藥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藥物久煎可使烏頭堿分解為烏頭原堿,其毒性隻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後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堿,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後下方法。

(3)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佈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於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煎煮中藥要註意器具的選用、加水量、煎藥時間、溫度等等,煎中藥是需要耐心、細心的,想煎藥一副中藥要集中註意力,這樣才能煎出好藥。

中藥怎麼煎能更好的發揮藥性

中藥在吃的時候,需要你用煎的方式來達到效果。當然,是除瞭那種已經制成粉用沖的方式服用的中藥除外。所以,今天來講的知識,就是,中藥要如何煎才更好,以及如何服用和服用的禁忌。

煎中藥的時候,記得,必須選擇用砂鍋。現在,煎中藥的鍋子也越來越多瞭,許多人拋棄瞭砂鍋煎藥的習慣。這是不對的。

對於一些所謂的好的煎藥的用具來講,其實根本不如砂鍋。例如,搪瓷的或者是鋁制的鍋子等。這些雖然可以用,但是效果完全沒有其砂鍋好。還有,在煎藥的時候,絕對不能用鐵鍋。

在煎藥的時候,除瞭按藥方上給出的先煎或者是後煎的情況外,一定要記得,先要將單藥放進藥曦,然後再加水,隻達到把藥蓋住就可以瞭。

然後不要立刻把藥與水一起上火,而是需要把藥在水裡泡15分鐘後,再上火,這樣,才更有效果,藥效也才會出現的。

本頁地址:/46716.html記得,這個時候煎藥要先用急火把水煮沸後,然後再轉成文火煎藥20分鐘。一般情況下,在煎藥的時候,是不能揭開鍋蓋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瞭防止其藥味的揮發。

通常城煎隻需要15分鐘就可以瞭。而對於清熱解毒的藥來講,則是用急火,直接煎10-20分鐘。對於滋補類的藥物,則需要在煎盆過程中,需要不時地加水,所以,需要的是用小火來煎,而且需要煎1-2個小時後,成濃湯,才是關鍵和重要的。

在服用中藥的時候,要記得,其中藥是每天需要服用一帖的。而且是分兩次煎,一般是頭煎,成煎後兩次服用。兩次間隔的時間一般是4-6個小時,這樣,才可以有效的。

對於有嘔吐性的病人的話,則可以用多次服用的方法。

不同的中藥其服用的時間也不同。對於安神類的中藥的話,則在臨睡前服用。而對於其滋補類的中藥的話,則需要在飯前服用的。一些健身的例如,胃或者是腸類的中藥的話,則需要在飯後服用的好。而對於清熱解毒的中藥,在服用後,不能見風等。

以上的情況,就是不同的中藥煎的註意事項,以及不同的中藥在吃的時候,註意一下吃的順序以及時間。所以,大傢平時吃中藥,不隻是吃,也需要講究吃的對不對。如果吃對瞭,才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煎煮中藥最好用蒸餾水

煎煮中藥註意事項

1、手別碰藥

這是大傢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藥,大多是用紙包包著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裝。把藥放進煎藥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藥,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如果此時手上塗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藥的一種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藥,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

2、別用鐵鍋

煎藥容器以砂鍋和陶罐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無損的)次之;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不能用來煎藥。指出:“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由於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如鐵易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藥液顏色加深,並會使藥液帶有鐵銹味,影響藥效的發揮;鋁與有機酸反應,形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後蓄積在肝、腎等組織中對人體造成損害;銅器受熱易氧化生成對人體有害的銅綠。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此外,有些人還會用傢裡烹飪用的砂鍋煎藥,這就要註意一定要涮洗幹凈,以放入清水後表面不會出現油花為宜。因為油脂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

3、用蒸餾水

水質同樣會對中藥的藥效產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5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然無法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藥,要晾涼以後才可以。

許多傢庭都在用裝有大桶裝的礦泉水,但對於煎藥來說,礦泉水卻不是一個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等,它們對中藥發揮藥效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4、殊中藥的煎服法:先煎、後下、烊化、沖服。

在處方中有些藥材性質特殊,不能與方中群藥同煎,應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醫生會在處方中註明,藥房在配藥時會另包並加以說明。

先煎:有些有毒中藥需要先煎0.5-2小時,久煎能減毒或去毒,最常見的有附子、川烏、草烏等。礦物類、貝殼類、角甲類中藥,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可打碎先煎30分鐘,再加浸泡好的群藥同煎40分鐘;

後下:一般在群藥即將煎好前5-10分鐘入煎劑;常用的有薄荷、砂仁等

烊化:將單味藥放入小碗中加適量開水或熱藥液溶化或隔水蒸後服用。常用藥有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

另煎:一些貴重中藥,為充分利用藥材,以免造成浪費,可另煎取汁,再兌入煎好的藥液中同服。如鹿角片、山甲、蛤蚧等。

沖服:一些難溶於水的貴重藥,宜先碾成極細粉再將煎好的藥液加入攪拌後服用。或將碾成細粉的藥先單獨服下後再服其他藥。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等。

自來水可以熬中藥嗎

我們知道,為瞭消毒殺菌達到飲用安全,自來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並使其含有一定量的餘氯(大於0.3毫克/升)。而氯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同許多有機物可發生氧化反應。若是用這種水來煎中藥,必然會對中藥有效成分有所影響,使藥效大打折扣。

那麼,怎樣去除生自來水中的餘氯呢?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將水燒沸即可——水在加熱的過程中,其中的餘氯會隨水汽逐漸蒸發掉。但要註意,剛燒開的水(包括溫水)煎中藥也不好。這是因為用開水煎中藥不利於水分滲入藥物組織內部,有礙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別是含有淀粉的中藥,如山藥、芡實、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結,導致有效成分無法煎出。正確的做法是:先把開水放涼,再加入藥物中,浸泡一陣子(約30分鐘),然後置於火上煎煮,這樣才能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從而使藥物發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