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血管瘤是什麼我們誰都不願被疾病所困擾,但是往往很不幸被疾病纏身。一旦生病,患者在漫長的病程中身體器官功能會嚴重下降,從而引發一些慢性的並發癥。因此一定要對自身健康狀況多加關註,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脾臟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血管瘤捆紮術

適合血管瘤在肝臟稍淺部分,由於病人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肝葉切除者,此肝血管瘤治療方法操作簡單,創作小,但遠期療效差。

2、肝動脈結紮術及肝動脈栓塞術

這種肝血管瘤治療方法適用於血管瘤病病變范圍廣泛,已累及大部分肝組織或侵犯鄰近的大血管,或血管瘤已侵犯破壞肝組 織達肝被膜附近有破裂出血危險,或血管瘤已破裂出血病情危重,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可通過肝動脈結紮術及肝動脈栓塞術。從覓減少進入血管瘤內血液,使瘤體栓 塞後形成血栓,機化後纖維瘢痕化,達到控制血管瘤增長的作用。

3、肝葉切除治療

單發性血管瘤或病變局限在肝的一側血管瘤,可施行局部肝切除,肝葉、肝段或半肝切除。

西醫治療方法

肝血管瘤發展緩慢,預後良好,是否需要治療取決於腫瘤的生長速度及臨床癥狀,而非腫瘤的絕對大小。大多數已確診而無癥狀的病人,可門診隨訪,無需特殊處理。肝血管瘤的幹預方法眾多,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註射以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雖然外科手術有一定風險,但是治療肝血管瘤最直接和最徹底的手段。腹腔鏡行肝血管瘤切除術,術後常有復發,不宜常規施行。對不能手術切除的有癥狀的 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慮采用原位肝移植術。肝血管瘤的非手術療法包括:經導管肝動脈栓塞或腹腔鏡下肝動脈結紮、局部放療、口服類固醇藥物及肌註α幹擾素 等。肝動脈栓塞治療肝血管瘤可以導致嚴重的膽道並發癥,應盡量避免。放療可使少數病人癥狀緩解,腫瘤縮小。超聲引導下硬化劑註射療效,目前尚不肯定。

中醫治療方法

對肝血管瘤病治療,多采用行氣疏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但在具體治療中應分辨氣滯、血瘀之偏重。如以血瘀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黃、赤芍清熱涼血止痛;柴胡、黃皮核、素磬針等理氣開鬱;丹參紅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走竄經絡。如以氣滯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柴胡、鬱金、黃皮核、素磬針等行氣解鬱;配丹參、紅花、三棱、莪術、大黃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膽丸”和“丹火透熱療法”,療效更佳。癥瘕之癥,與一般的氣滯血瘀病癥不同,其往往淤積日久,非單純行氣活血之法可以奏效。

中醫治療脾臟血管瘤

中醫治療血管瘤的方法之湯藥內服法:

中醫在診斷治療疾病時,采取辨證論治的方法,即將望、聞、問、切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定為某種性質的“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得出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治療原則與具體治法。此種中醫治療血管瘤的方法既不同於簡單的局部對癥治療,又有別於不分主次、不分階段、不分性質、一方一藥治一病的辨病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血管瘤的方法之藥物外用法:

中醫外敷法治療血管瘤主要是通過把中藥熬制成水劑或把粉劑調制成膏劑,外敷在血管瘤患處。和中藥內服法是一樣的道理,對於一些位置比較表淺的血管瘤或皮表的毛細血管瘤,患者要註意避免中藥的刺激和一些腐蝕作用引起血管瘤破潰出血,繼發感染等情況,反而給患者增加痛苦不說還留下難看的疤痕。

脾臟血管瘤吃什麼好

1、飲食註意事項

肝血管瘤患者在飲食上有以下註意事項:

(1)肝血管瘤患者的飲食宜清淡,建議食材多選用維生素和鎂類含量豐富的食物,忌食油膩厚味、帶辛辣刺激性的、發性的食物,這類食物包括辣椒、海鮮、燒烤、烈性酒、辛辣煎炸食品等,另外,患者還應註意少食牛、羊、豬、狗肉等發熱性食物等,食用肉類時最好選擇瘦肉、雞肉、魚肉等。

(2)肝血管瘤患者飲食應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番茄、香蕉等,保持大使通暢,防止便秘,因為經常便秘,可能會加重患者腹脹、噯氣等癥狀,嚴重便秘時用力排便,巨大瘤體可能會有破裂的危險。

(3)肝血管瘤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不宜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不抽煙,少喝酒。

2、食療方

肝血管瘤患者可以飲用山楂麥芽飲、食用田七鱉甲燉瘦肉等食物,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食療功效,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有益。

(1)山楂麥芽飲

材料:生山楂20克,生麥芽10克

做法:首先將生山楂切碎,洗凈,麥芽洗凈後,一起放入一個有蓋的茶杯裡,用開水沖泡,燜2~3分鐘後即可飲用。日常取汁當茶飲,可常服。

(2)田七鱉甲燉瘦肉

材料:豬瘦肉120克,田七10克,鱉甲30克,紅棗4個。

做法:將田七、鱉甲、紅棗去核洗凈後,豬瘦肉洗凈切塊,再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文火隔開水燉2~3小時,調味即可食用。飲湯食肉,可常服。

臨床癥狀檢查

因為肝血管瘤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因此在檢查肝血管瘤的情況、診斷病情時多選擇影像學檢查的方式,比如B超、CT、MRI等,是目前診斷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

1、B超檢查。肝血管瘤的B超表現為高回聲,呈低回聲者多有網狀結構,密度均勻,形態規則,界限清晰。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葉狀,內部回聲仍以增強為主,可呈管網狀或出現不規則的結節狀或條塊狀的低回聲區,有時還可出現鈣化高回聲及後方聲影,系血管腔內血栓形成、機化或鈣化所致。

2、造影超聲。假如肝血管瘤病例對影像學表現不典型,可考慮選擇性采用肝臟造影超聲檢查。典型的血管瘤超聲造影表現為動脈期於周邊出現結節狀或環狀強化,隨時間延長逐漸向中心擴展,此擴展過程緩慢,門脈期及延遲期病灶仍處於增強狀態,回聲等於或高於周圍肝組織。

3、螺旋增強CT。CT平掃檢查表現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少數可為不規則形。

4、MRI檢查。MRI檢查T1加權呈低信號,T2加權呈高信號,且強度均勻,邊緣清晰,與周圍肝臟反差明顯,被形容為燈泡征”,這是肝血管瘤在MRI的特異性表現。

5、其他。在檢查時還可選擇肝活檢、肝動脈造影、全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腹腔鏡檢查、X線檢查、ECT等檢查方式。肝活檢準確率低且可導致出血;肝動脈造影為有創檢查,多無必要;全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對於排除代謝活躍的惡性腫瘤有一定價值;腹腔鏡檢查能幫助醫生觀察腫瘤表面顏色和形狀,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癥狀等來選擇檢查方式、輔助診斷。

脾臟血管瘤的並發癥

1、術後腹腔內出血

多數發生在24h以內,是術後常見且嚴重的並發癥,需要格外重視。肝血管瘤病人多無肝硬化基礎且術前肝功能良好,術後因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較少,大多數是由於術中止血不徹底或血管結紮線脫落所引起的。對於血管瘤術後出血應積極剖腹探查,用血管縫線嚴密縫合可疑出血點,術後密切關註出血情況。

2、術後膽漏

肝血管瘤剝除術後創面較大,術中未能發現和縫紮某支細小膽管是導致術後膽漏的主要原因。肝血管瘤術後膽漏需要保持引流通暢,一般能自行愈合,必要時需要經皮穿刺置管引流。

3、術後肝功能不全或衰竭

往往與術前未能充分評估殘餘肝體積、伴有肝臟的其他基礎性疾病,術中大出血、長時間的低血壓休克,術中損傷瞭保留肝葉的入肝或出肝血管,術後發生門靜脈主幹血栓、殘餘肝的扭轉影響肝臟血流有關。肝血管瘤病人術中使用肝門阻斷的方法控制入肝血流,大多數病人術後出現轉氨酶升高,術後2-3天達到高峰,一般在1周左右降至正常范圍,部分病人還可出現膽紅素輕度增高,多能經護肝支持治療逐漸好轉。如果發生難以扭轉的肝功能衰竭,惟一的辦法就是行急診肝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