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眠時出汗或稍一活動就出汗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在醫院就診的患兒中,有夜汗癥及汗多的寶寶占瞭約70%,而其中因為患有佝僂病、肺結核、輕度貧血等疾病造成多汗的隻占極少數,絕大部分的寶寶查不出特殊疾病,醫生在多數情況下回答是小兒生理性出汗,無需治療。

怎麼飲食應對小兒佝僂病

雖然寶寶的生長發育一切正常,排除瞭上述各種病癥,無需治療,但出汗太多總讓人擔心。據我觀察,寶寶除瞭穿衣或蓋被過多引起多汗外,與飲食也有直接的關系。現在的傢長不再擔心寶寶營養不良,而是要擔心營養過剩,許多寶寶幾乎天天都吃高熱量的魚蝦,寶寶們都愛吃鮮嫩的魚蝦,傢長也認為魚蝦比肉類更有營養。還有一點,對於牙齒還沒完全長齊的寶寶來說,魚蝦更容易咬爛,而肉類及各種蔬菜因嚼不爛,在下咽的過程中容易噎著,寶寶噎瞭幾次後就不再願意吃瞭。

民間有句老話:“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魚蝦吃多瞭,內熱重,寶寶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特別容易出汗,白天常常是一活動就出汗,晚上更是汗多濕瞭衣服或被子。

2.因內熱重、能量大,寶寶精神旺盛,一天到晚玩個不停,不知疲乏。

3.有的寶寶因長期大量出汗使得津液耗損過多,表現為口唇、舌面發紅、發幹,手心、足心發熱,口幹,大便幹燥呈顆粒狀,甚至造成肛裂。

4.脾氣急躁,註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差。

5.因出汗過多,津液耗損,水分減少,有些寶寶的皮膚偏黑。

6.因內熱重,寶寶容易上火。一旦受涼感冒,寶寶容易發高燒並常伴有扁桃體發炎。

7.鼻子容易出血。

以上所列舉的癥狀,多數與飲食不當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你的寶寶出現上述情況,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

1.暫停吃魚蝦1~2周,改吃各種肉類,如豬肉、雞肉、鴨肉、牛肉,並多吃蔬菜如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胡蘿卜、土豆等,看看寶寶是不是因為飲食的改變而使汗量明顯減少。如果控制瞭魚蝦的攝入,寶寶的汗就明顯減少,那麼傢長就要改變寶寶的飲食習慣,以肉類、蔬菜為主,魚蝦為輔,魚蝦一周各吃一次就可以瞭,冬季可以一周兩次。在夏季,愛出汗的寶寶要少吃魚蝦。飲食改變後寶寶的內熱小瞭,汗就自然減少,其它相關的各種癥狀也會慢慢緩解。

2.內熱大的寶寶,傢長可以每晚在臨睡前搓搓寶寶的腳心。上下來回輕輕地搓,兩隻小腳各50次,這樣可以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

有個兩歲的小男孩,因為天天喝魚湯、吃蝦,小小的年紀就常常牙痛,扁桃體發炎,還得過紅眼病。爸爸媽媽皮膚都很白,可兒子卻又黑又瘦,但是他非常調皮,精力旺盛,力氣也很大,經常是一頭一身的汗。為瞭防止他受涼感冒,隻好經常換衣服,被子也得天天曬。後來改變瞭飲食,嚴格控制魚蝦的量,一周隻準吃一次,結果3周後寶寶出現瞭明顯的改變,皮膚白瞭,胖瞭,汗也明顯少瞭許多,脾氣不像過去那麼急瞭,能安靜下來瞭,再也沒出現牙痛、咽喉痛瞭。所以傢長在寶寶的飲食上應註意各種營養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一定要多吃蔬菜,保證大便的通暢,這樣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另外,身體虛弱、貧血的寶寶也常會出汗,這就屬於氣虛出汗瞭,這類寶寶往往胃口不好,不願多動、話也不多,性格較內向。傢長可采用下列方法幫助寶寶調理脾胃,增加營養,補足氣血。

1.脾胃虛弱的寶寶,不能吃冷飲,盡量少吃或不吃水果,水果多數寒涼,在冬季應盡量不吃。

2.黑黑瘦瘦、胃口不好的寶寶,傢長可以去中藥店買一兩雞內金,在粉碎機裡打成粉狀。取一小勺雞內金,加半勺紅糖放入碗中,沖入少量開水,在飯前半小時給寶寶吃,一日1~2次。

3.泥鰍湯:取泥鰍三四條,洗凈後放入油鍋內炸成微黃色,再加水,放入少量的蔥、鹽。寶寶吃泥鰍並喝湯,一周2~3次。泥鰍可以補氣虛、暖脾胃、止虛汗,適合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體虛盜汗的寶寶食用,有助於生長發育。

4.多吃山藥:山藥能健脾補虛,清淡滋補,適宜虛汗多的寶寶食用,傢長可以給寶寶做山藥粥、山藥湯或蒸山藥。

小兒佝僂病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皮膚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污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皮膚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於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使機體合成維生素D3的重要途徑。

2.維生素D攝入不足

動物性食品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海水魚如鯡魚沙丁魚,動物肝臟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D2的良好來源。從雞蛋、牛肉、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可獲得少量的維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幼兒對它的需要,需多曬太陽,同時補充魚肝油。

3.鈣含量過低或鈣磷比例不當

食物中鈣含量不足以及鈣、磷比例不當均可影響鈣、磷的吸收。人乳中鈣、磷含量雖低,但比例(2∶1)適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鈣、磷含量較高,但鈣磷比例(1.2∶1)不當,鈣的吸收率較低。

4.需要量增多

早產兒因生長速度快和體內儲鈣不足而易患佝僂病;嬰兒生長發育快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僂病;2歲後因生長速度減慢且戶外活動增多,佝僂病的發病率逐漸減少。

5.疾病和藥物影響

肝、腎疾病及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兒膽汁鬱積、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難治性腹瀉等疾病均可影響維生素D、鈣、磷的吸收而患佝僂病。長期使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鈉等藥物,可加速維生素D的分解和代謝而引起佝僂病。

小兒佝僂病的臨床表現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臨床主要為骨骼的改變、肌肉松弛、以及非特異性的精神神經癥狀。重癥佝僂病患者可影響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及免疫系統,同時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影響。在臨床上分為初期、激期、恢復期和後遺癥期。初期、激期和恢復期,統稱為活動期。

1.初期

多數從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此期以精神神經癥狀為主,患兒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現象,出汗後頭皮癢而在枕頭上搖頭磨擦,出現枕部禿發。

2.激期

除初期癥狀外患兒以骨骼改變和運動機能發育遲緩為主,用手指按在3~6個月患兒的枕骨及頂骨部位,感覺顱骨內陷,隨手放松而彈回,稱乒乓球征。8~9個月以上的患兒頭顱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閉合延遲,嚴重者18個月時前囟尚未閉合。兩側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子,稱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雞胸”,或下陷成“漏鬥胸”,胸廓下緣向外翻起為“肋緣外翻”;脊柱後突、側突;會站走的小兒兩腿會形成向內或向外彎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患兒的肌肉韌帶松弛無力,因腹部肌肉軟弱而使腹部膨大,平臥時呈“蛙狀腹”,因四肢肌肉無力學會坐站走的年齡都較晚,因兩腿無力容易跌跤。出牙較遲,牙齒不整齊,容易發生齲齒。大腦皮質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患兒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易並發感染、貧血。

3.恢復期

經過一定的治療後,各種臨床表現均消失,肌張力恢復,血液生化改變和X線表現也恢復正常。

4.後遺癥期

多見於3歲以後小兒,經治療或自然恢復後臨床癥狀消失,僅重度佝僂病遺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如何預防小兒佝僂病

最近在##醫院兒科實習,發現好多患兒頭部存在枕禿,此為小兒佝僂病最早期癥狀,應該引起傢長的重視,今天我跟大傢分享一下有關小兒佝僂病的癥狀以及如何預防小兒佝僂病!

1早期一般從出生三個月有的甚至出生一個月後,就出現枕禿、環形脫發;6~7個月時,可能會出現雞胸、漏鬥胸、內眼外翻等,1歲多時走路出現O形腿、X形腿;

2一般從孩子出生15天以後就應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俗稱魚肝油,尤其是早產兒,更應補充魚肝油,補充的量要比正常足月兒大一倍,補充期間應註意觀察,孩子拉肚子時應及時咨詢醫生;

3若補充魚肝油後效果不好,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孩子一旦出現雞胸、漏鬥胸等骨骼發育異常時,再恢復就很難瞭。

註意事項:佝僂病早期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小兒愛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夜驚,夜哭,枕禿;活動期主要是骨骼改變如方顱,出牙晚,肋緣外翻等癥狀。

小兒佝僂病治療要多長時間

小兒佝僂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小孩子的身上,更是比較的常見,而一般的問題的原因就是營養吸收的不足,具體的維生素D啊,鈣這些缺乏的問題,這種情況的發現,就要及時的發現及時的去治療。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幫助的效果,才能多小孩子的身體有一個好的恢復的問題,給小孩子的幫助比較的多,而且治療的時間就得看小孩子的個人的吸收能力,所以一般是不用怎麼去擔心的,有什麼好的快速的治療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把。

1維生素D的缺乏是引起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關鍵,而且維生素D是我們人體皮膚產生的,所以要註意一定是陽光的照曬,日光浴的效果是不錯的,還得註意一點飲食的問題,堅持就會有效果的。

2如果不行可以每天堅持初期每天口服維生素D,這樣的效果也是不錯的,而且必須的是每天不能停止,還可以吃一些比較含有豐富維生素D的物質,比如肝、蛋黃,這些對小孩子的幫助都是很好的。

3最後如果小孩子的病情特別的嚴重,都變形瞭,那麼可以選擇4歲以後做一定的矯正的手術,這樣也是有不錯的效果的,對小孩子的自己的治療效果更是好,才能避免後遺癥的問題。

註意事項:小兒佝僂病最好的越早發現越早治療,這樣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對小孩子的恢復也是最好的。才能更好的幫助小孩子的身體的健康的成長。天天都活力十足。